第二章:還原“重疊結構世界”的意識影像
一、超越感覺經驗的知識應該如何學習?
從古至今,中華傳統文化學習起來,總會給人一種很玄乎的感覺。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真正內涵超越了人類習以為常的“感覺經驗”。沒有“感覺經驗”做基礎,一般人很難理解新的知識。
比如,對一個從來都沒有出過山洞的“山洞人”講日出、日落,“山洞人”是沒法理解的,因為“山洞人”缺乏日出、日落的“感覺經驗”。
在古代,既缺乏“感覺經驗”,又缺乏相關知識背景,要把中華傳統文化真正的內涵講明白,那基本上就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即使現在已經擁有了足夠多的解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背景,但是,對于已經習慣了通過“感覺經驗”來認識新知識的人來說,要真正理解中華傳統文化依然存在很大的障礙。
因為,一般人對知識的理解,是從概念的角度進行理解的,而在TA所理解的概念背后,并不是概念的真正內涵,而是TA對概念的已有認識,而這種已有認識基本上都源自TA的“感覺經驗”。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學習者已有的“感覺經驗”呢?
唯一的辦法,就是需要學習者在自己的意識空間中,把相關的知識背景都還原成“意識影像”,有了這樣的“意識影像”,學習者就能突破自己的“感覺經驗”來認識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
在我們用甲骨文字義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之前,需要讀者做兩方面的準備,第一方面的準備就是,讀者要在意識空間中,建構重疊結構世界的“意識影像”,以及在重疊結構世界中,重疊結構人體與心智系統的“意識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