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眼鏡
當目光不再聚焦的時候,人類便發明了它。
在上帝賦于人類的諸多的恩賜物中,雙眸應是最珍貴的一件了。除了色彩的拼調、影像的圖配外,還有善惡的識別,真偽的鑒定,而更重要的是那兩扇靈魂之窗的打開、下簾、掌燈和反射熠熠星光的種種傳說。
躲在鏡片背后的智慧的眼、思索的眼、火辣的眼、利劍的眼、淫恥的眼、虛偽的眼、勢利的眼、詭計多端的眼,眼鏡,都是第一線的接近者,它伸出兩條長臂去攀住了臉崖峭壁上的兩幅天然屏障,為了使自己永遠不致于在各式目光的直逼下而退縮。因為它必須清醒自己的使命:對于佩戴者,世界,哪怕再廣大,都是透過它的一種徹底被涵蓋;而對于世界,佩戴者的雙眼,哪怕再個案化,也只可能是經過它的一種,在同一標準線上的,洞察力的校正。而那拱橋洞,架鼻梁而過,架中界而過,架意識之復疊而過,遂將兩束分散的觀察,各以為是的判斷,民主集中成了同一種的行動指南,左右互補,不偏不斜。
然而,世界有時也會模糊,當它從太熱切的幻想突然進入到涼氣襲面的現實中,或當成就與幸運的蒸汽將它透明的大腦皮層沖昏時。有時,生活也會斑漬點點而不再清晰,那是因為太多時空的污垢蒙蔽了它的本來面目。記住,最佳,也是最通常的方法,無非是將它摘下,再呵上一口反省的內涵,擦拭,便是讓它恢復透視功能的唯一步驟了。
唯在夢境中,目光遵循的又是另一套聚焦理論,因此當睡眠,我們便將它摘下,讓它卷腿收臂地勞息在了黑暗中的床頭柜上……
九〇年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