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家秭觀音
- 長安寒師
- 一二三石頭人
- 3101字
- 2019-01-17 20:00:46
話說李世民夫婦二人一路回到東宮,此時午膳時間已過。不過,對于李世民來講,莫說此時,就是夜半三更,餓了想吃東西,都只是一句話的事情。吩咐完內侍準備午膳,李世民拉著長孫的手進入書房。
“觀音婢,那趙清山不簡單,他的學問不僅僅是算學這么簡單。”
只見長孫有些玩味地笑道:“二郎,說得恐怕是趙清山的族叔們吧?”
“此話何講?”長孫的話讓李世民有些疑惑。
“二郎剛剛沉迷于那題,奴在一邊可聽得真切,恐怕那位發現密度的族叔和帶回天竺數字的族叔并非一人。”能成為后世傳頌的千古賢后,長孫自然不是一般的聰敏,僅僅幾句話,就找出了趙清山話中的破綻。
聽完長孫的話,李二陷入了沉思,直到午膳傳來,李世民才從沉思中醒過來。“觀音婢,你說這趙清山到底會是何人?為何會在鄭氏別宅?”
“二郎,這也是奴正思考的問題。不過,先用膳吧,空著肚子可辦不好事情。”長孫將筷子遞給李二,然后轉頭揮手召來內侍:“速去,請房杜二位過來,就說殿下有事相商。”
兩人快速的用完午膳,李世民重新打開了話頭:“觀音婢,朕剛剛想了想,或許這趙清山不是他的人,以他的性子,不會將這樣一個人雪藏如此之久。而且他身邊也沒有趙姓之人,只是,趙清山因何會出現在鄭氏?又因何會拒絕朕的招攬?”
“奴也覺得不是,可這人出現在鄭氏,太過奇怪。”長孫也覺得事情有些怪異。
這時,一個內侍邁著小碎步進了門,只聽那內侍對李世民夫婦說到:“陛下、皇后,房公和杜公來了。”
“請他們進來!”李世民直接下令道。
“陛下,怎么這會兒才用膳,還請身體為重,如今陛下身負天下黎民,不可輕慢自己!”進門的房玄齡看著桌案上剩下的膳食,有些責怪。
“以后朕會注意。”李世民笑著回答:“今天找汝二人來是有件事情拿不定主意。那出題之人找到了,解題方法也找到了,二位請看。”
只見李世民將在鄭氏帶回的白紙遞給了房杜二人。
“陛下,這些符號是何意思?”杜如晦看著上面的數字簡直摸不著頭腦。
“這叫天竺數字,據那人所言,是其族中一位長輩從天竺帶回……”李世民詳詳細細介紹了和趙清山相處的整個過程。同時也說出了心中疑惑:
“只是,朕與皇后均有些疑惑,這樣的人,早就應該名滿天下,為何吾等從未聽說?而且,那趙清山口中的族中前輩人數定當不少,這趙姓大族汝等可有耳聞?孤想過,這趙清山應當不是那人門下,不然不會一直名聲不顯。只是這趙清山出現在鄭氏,又是為何?”
一時間,屋內有些安靜,房杜二人均陷入了沉思。因為李世民口中的那人,在當下的大唐是個禁忌,也是李世民心中扎得最深的刺。
到底是誰,讓李世民名字都不愿提及?
良久,善于謀略的房玄齡率先開口:“陛下,臣以為,這趙清山確實不是那人的幕僚,這趙清山出現在鄭氏,應該是一個巧合。至于這趙清山的具體來歷,臣略有些猜測。”
這時,杜如晦的聲音接著響起:“陛下,臣認為,喬兄說得有理,吾等與那人相爭多年,對那人可謂十分了解,這趙清山定然不會是那人的幕僚。那人更不是一個能雪藏如此能人之人。只是,這趙清山的來歷恐怕十分不凡,臣心中也有些猜測!”
“好,兩位不愧是朕的子房,正好朕心中也有些猜測,不若吾等也學學古人,寫下來印證吾等的猜測是否一致?”李二突然起了些興致,好像有窺破謎底時的激動。
房杜二人自然不會拂了李世民的興致,各自題詞,寫下了一個字。
三個字被放到了一起,李世民、房玄齡和杜如晦齊聲大笑。
只見李世民寫的是個“山”字,房玄齡寫了一個“稷”字,杜如晦寫了一個“隱”字。
“果然英雄所見略同!”李世民看著自己的左膀右臂,頗為高興。既然房玄齡和杜如晦與自己都是一個意思,那么說明自己沒有猜錯!想到這里,李世民突然臉色有些嚴肅:
“玄齡、克明,如今天下大定,那些人,還讓這趙清山出山作何?”
房玄齡面色微苦:“陛下,臣也不知,畢竟從武帝以后,誰也沒見過那群人,這世間有的,都只是傳說,若不是前隋大業年間那三個曇花一現的人物,估計世間早已忘卻了那群人的存在。”
“陛下,臣以為,吾等在此猜測,不若讓百騎去渝州探查一番?若是真能找到那些人,也算好事。再說了,如今天下大定,即便趙清山真是出自那里,又有何妨?”杜如晦善斷,自然發揮著做決策的本領。
李二殿下沉默不語,是在考慮這杜如晦的話。過了一會兒,只聽見李二對門外說到:“傳李君羨!”
作為百騎統領,李世民的直屬衛隊和諜報系統的頭頭,李君羨來得很快。依舊是一身銀色魚鱗甲,依舊英俊帥氣。
“臣李君羨見過陛下,見過房公,杜公!”
李世民揮手讓李君羨勉禮:“君羨,你親自帶人去一趟渝州,探查一下趙清山所謂的族人和天災一事,要快,探查完畢立即回來稟報。”
“諾!臣告辭!”李君羨躬身拱手許諾,然后轉身出了房門。
李君羨剛走,房玄齡又開了口:“陛下,不管結局如何,這算學一道,必須要學到!”
“玄齡言之有理,不若明日,吾等再走一趟,把那些博士也叫上。”李世民對房玄齡的想法表示贊同。
“陛下,僅僅博士們不夠,還有祖家!”杜如晦提醒到。
“具體人選,你們二人商討一下,然后直接令人去通稟,明日一早吾等一起過去!”李世民直接把包袱丟給了房玄齡和杜如晦,然后示意二人離去。
未時四刻,光德坊內響起了三聲清脆的鐘聲。只見一群孩子從一個大門魚貫而出,嘰嘰喳喳好不熱鬧。門楣上掛著一塊牌匾:清山私塾。
不一會兒,私塾內走出一個短發青年,只見那青年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那人自然是趙清山,清山私塾的夫子。
趙清山并沒有直接回自己的院子,而是進入了主宅。大廳內,鄭秀卿正跪坐在桌岸邊扶手寫字,走近一看,原來是在抄錄三國。
“秀卿妹子好生用功,每次見你不是在讀書就是在寫字。”趙清山玩笑道。
只見桌岸邊那美貌的女子丟給了趙清山一個白眼:“某些人不作為,可憐奴一個小女子整日抄錄,還要被取笑,這是何道理。”
“哈哈哈,妹子勿急,這前四十回,已經寫得差不多了,待某做個序,近幾日便能開始刊印。”趙清山笑著說道。
說罷,趙清山從鄭秀卿手里拿過毛筆,在鄭秀卿抄錄的三國的第一頁刷刷寫了起來。
跪坐一旁的鄭秀卿看著趙清山寫下的幾行字眼睛直亮,情不自禁地讀了起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股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好一個都付笑談中,趙兄詩才了得,這本三國,再加上這首詩,恐怕兄長的書院要被人踏破門檻,奴也再無清凈之日了。”鄭秀卿對這首臨江仙嘆服不已。
“秀卿妹子需要取笑,你且先找好匠人和作坊,過幾日咱就開始刊印。”趙清山老臉有些羞紅,畢竟抄襲不是啥光明正大的事情,如今自己卻光明正大地在做。
“對了,秀卿,某有一惑,從未提及。不知秀卿可否為某解惑。”趙清山突然問道。
“兄長且問便是,對兄長,奴自然知無不言。”鄭秀卿很看好眼前這個奇異的青年,而且,有些暗含的情愫,估計鄭秀卿自己都不知道。
趙清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跪坐,然后對鄭秀卿拱了拱手:“某最初以為秀卿乃世間巨賈,可午時,某見圣人夫婦對秀卿頗為禮待,想來秀卿家世不簡單吧?”
“趙兄交友可看出身?”鄭秀卿沉默一會兒問到。
“秀卿勿要誤會,某不是那等勢利之人。”趙清山慌忙解釋。
“既然如此,趙兄為何還要問這事兒?”鄭秀卿有些不快。
“哎”趙清山嘆息道:“不是某問,只是咱們后續要做的事情事關重大。僅僅一個算學都能讓李世民親至,后面印刷一事可能會引起更大的風波。某和浩兒也算孤家寡人,自然百無禁忌,可秀卿你呢?”
聽了趙清山的話,鄭秀卿知道自己誤會了,同時也對趙清山擔心自己有些感動。“既然兄長問了,奴回答便是。只是兄長要有個心里準備。”
“秀卿但說無妨,某有過猜測,當世鄭姓,滎陽為最,某不會驚嚇。”趙清山拍著胸脯說到。
只見鄭秀卿苦笑一聲:“兄長猜的不錯,可也不全對,奴確實出自滎陽,家中行二,上有一秭,名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