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險化學品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血和淚背后的教訓
- 周學良
- 1151字
- 2019-03-27 15:10:15
第五節 事故隱患怎么治理
一、隱患級別
事故隱患可按照整改難易程度及可造成的后果嚴重性,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
1.一般事故隱患——指能夠及時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隱患。對于一般事故隱患,可按照隱患治理的負責單位,分為班組級、基層車間級、基層單位(廠)級直至企業級。
2.重大事故隱患——指無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較大財產損失的隱患。
二、隱患治理
1.企業應對排查出的各級隱患,做到“五定”(定整改方案、定資金來源、定項目負責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并將整改落實情況納入日常管理進行監督,及時協調在隱患整改中存在的資金、技術、物資采購、施工等各方面問題。
2.對一般事故隱患,可由企業[基層車間、基層單位(廠)]負責人或者有關人員立即組織整改。
3.對于重大事故隱患,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生產經營實際情況,確定風險可接受標準,評估隱患的風險等級后再進行治理。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一般可按以下情況處置。
(1)當風險處于很高風險區域時,應立即采取充分的風險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發生,同時編制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盡快進行隱患治理,必要時立即停產治理。
(2)當風險處于一般高風險區域時,企業應采取充分的風險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發生,并編制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隱患治理。
(3)對于處于中風險的重大事故隱患,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編制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選擇合適時機進行隱患治理,盡可能將其降低到最低風險。
4.對于重大事故隱患,由企業主要負責人組織制定并實施事故隱患治理方案。該方案中應包括:治理的目標和任務;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經費和物資的落實;負責治理的機構和人員;治理的時限和要求;防止整改期間發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5.事故隱患治理情況的建檔工作。應將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況、驗收報告等及時歸入事故隱患檔案。將隱患名稱、隱患內容、隱患編號、隱患所在單位、專業分類、歸屬職能部門、評估等級、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況、驗收報告等一并歸檔。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過程中形成的傳真、會議紀要、正式文件等也應歸入檔案中。
6.企業應定期通過“隱患排査治理信息系統”向屬地安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上報事故隱患的排查和治理情況。對于重大事故隱患的報告,其內容應有:隱患現場及產生原因;隱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難易程度分析;隱患的治理方案。
7.生產經營單位在事故隱患治理過程中,應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發生。在事故隱患排除前或在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在排除過程中應設置警戒標志,暫時停產停業或停止使用。對暫時難以停產、停業或停止使用的相關生產、儲存裝置、設施、設備,應當加強維護和保養,防止發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