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
- 彭彧 黃偉晶
- 3557字
- 2019-03-12 12:00:53
2.1 居住區景觀設計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需要設計師不斷去發現問題,尋找設計依據、項目特點和針對性,它是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和設計未來整套方案的考量,屬于設定設計概念和意向的階段。通過全面研究和調查項目的特點和屬性,與其他參與者——業主、潛在客戶、不同類別的項目設計師、合作者及能夠給予建設性意見的人的溝通,從歷史案例中找尋適用同類項目的比較,設想新技術對規劃的影響等,清楚地認識想要一個怎樣的設計,從而才能確立一個準確、翔實、充滿創意的項目設計計劃。
2.1.1 地域特點分析
居住區景觀設計看似是在一定的區域內完成的個別設計,有較強的獨立性,但其最終的創意實現離不開對于總體地域特點的分析和推敲,并作為設計前期工作中重要的環節之一。有關地域特點的內容非常多,就與創意概念相關的內容來講,需要首先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1)了解國家、地區的方針、政策及發展方向
關注地域的方針、政策及發展方向如政府決策、政府工作布局、政府的工作倡導及地域發展精神等,有助于從宏觀角度理解和領會項目所在地的國家、地區的長期和短期發展方向和實現計劃,能對設計工作做出指導并為項目創意的實現提供重要保障。如據有關部門統計,新中國成立前,上海的人均公共綠地不到0.13㎡,僅相當于一雙鞋的面積;20世紀90年代,上海的人均公共綠地達到了2.96㎡,相當于一張床的面積;如今,上海的綠化率已經達到了38%以上,人均綠地面積12.51㎡,相當于一個房間的面積。在這種情況下,城市景觀環境充分用足每一寸土地和空間種花植樹,從屋頂綠化、墻面垂直綠化、窗陽臺綠化、檐口綠化、棚架綠化到高架懸掛綠化、高架橋柱綠化、天橋綠化、停車場綠化等,為設計師提供了創作載體(圖2-2、圖2-3)。當然,這些建設舉措少不了政府的導向和支持。

圖2-2、圖2-3 公寓屋頂花園景觀
城市化的建設引起負面的生態效應,使得人們必須在有限的居住空間里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最大化地擴大城市綠地面積,并提高居住環境的舒適度,屋頂花園、垂直綠化的建造正解決了這一需求
(2)了解設計標準和法律法規
了解設計標準和法律法規,能夠幫助設計師檢驗設計創意的合理性和可實施性。政府結合行業特點出臺相應的國家標準作為統一的指標,去約束和指導某個行業或某種產品,在此又分為強制性和推薦性標準。如《城市居住區規劃規范》、《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和《住宅設計規范》等就屬于國家標準,指導全國的同類設計工作。除了國家的法律法規,還會有地方性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地方性法律法規從屬于國家法律法規,又根據地域的不同特點和屬性而有更細致深入的解釋和規定。如《上海市城市建設規劃管理條例》就屬于地方性法律法規,《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屬于行業標準。
(3)了解地域氣候特征、地理風貌
居住區景觀設計依附于不同地域在氣候特征、地理風貌上的差異,這也是指導創意產生的條件,并要對其有統領性的把握。我國南北差異大,從氣候上來說,北方寒冷,規劃中要滿足建筑物冬季防寒、保溫、防凍和抵御寒風的要求,采用較為封閉的圍合式布局;南方炎熱,規劃布局要有利于夏季主導風向的導入,講求通風和散熱,采用較為靈活的布局。從地勢上來說,北方多平原,南方多山地丘陵,北方的景觀少有地勢上的起伏,而南方地區會有很多山地建筑和景觀布局,導致景觀設計有著直觀的差異(圖2-4、圖2-5)。

圖2-4 蘇州園林俯瞰圖
南方的園林景觀可見高低錯落,蜿蜒曲折,植被茂密,疊石理水,花木種類眾多,因氣候的影響和植被的選用,四季皆有花不斷

圖2-5 西安建筑群景觀俯瞰
北方建筑穩重、敦實,排布規則,景觀布局相比較南方園林更為規整平直,不如江南曲折多變。再加之當地冬季寒冷,夏季風沙,水資源匱乏的影響,景觀中植被種類較少,水池面積較小。然而特殊影響下造就的景觀布局方式,比江南地區的景觀更多出一分剛健之美
2.1.2 場地特點分析
場地是景觀設計的載體和根本,充分認識場地特點可以幫助設計者準確定位和展開合理的創意構想,它是相較于地域范圍而言更小的區域特點,涉及更為細化的標準和要求。合理的場地景觀設計絕不受產權邊界或行政邊界的限制,而是順應自然,融入自然,輔助和協同社會發展。
(1)場地的屬性
從場地周邊的用地性質開始梳理場地的性質,探討被設計場地與周邊城市環境的“骨、肉”協調關系。不同的用地性質會致使規劃和建筑設計的不同,進而影響景觀設計的特點,這是一項系統性、科學性、政策性和區域性很強的工作,場地的景觀邊界也會隨周邊的城市屬性發生變化。
設計師可以通過地質調查圖、道路圖、各類規劃報告以及網上收集到的有用資料來進行分析。如被設計場地是屬于商業區、住宅區還是行政區;其所屬用地在城市范圍內歸于什么等級;其周邊的道路和交通發展是什么情況;其周邊市政配套和公共設施的匹配情況等。做好環境預測和評價,才能在創意設計環節中預先考慮到各方面的協調發展關系,而不是孤立地進行設計,才能使場地景觀設計和整個城市景觀的建設和發展達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步調協調、環境優美的綜合效果,為城市人民的居住、勞動、學習、交通、休息以及各種社會活動創造良好條件(圖2-6)。

圖2-6 城市河道兩邊的帶狀景觀
依附于河道兩岸而設計的景觀,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休閑空間,也美化了城市環境
(2)場地分析
在進行創意構思階段,設計師必須深入了解場地自身的特性,包括限制因素和開發潛力。
限制因素包括對場地中地形地貌的理解和場地存在的問題的分析評估——一些引人注目的自然特征,如自然河道、地形高差、古樹保留等;對場地及其環境的生態和小氣候的分析;對場地中如何展現極佳景致和如何屏蔽欠佳景觀位置的考量等,都是創意階段可以利用且必須尊重的要素。可以通過讀取圖紙、現場實地測量、現場感受等方式來領會地形地貌的狀況,通過自己的方式記錄在觀測中得到的補充信息,從而豐富對場地的認識。
場地的開發潛力著重體現在創意的實現和適度的表達。有時候,一些好的創意經過分析后并不一定適用于具體的場地和問題的解決,一味地生搬硬套反而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或在使用時產生諸多問題。正所謂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創意的產生必須經過分析,并運用場地的開發潛力作為檢驗的標準,其本質是一個邏輯思辨過程的推敲。
雖然這是一段辛苦、沉悶的工作,但對于先期的概念創意卻不可忽視,甚至是至關重要的,它能保證創意朝著正確的方向順利展開。
(3)場地與建筑分析
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創意思考不可能脫離場地內的建筑而獨立進行,因為正是建筑與場地之間的這種聯系才賦予雙方各自和共同的意義。創意在場地的總體布局、景觀功能、景觀的組合、景點的設置上都是根據建筑的功能位置、前后關系、高度、造型及風格、色彩比例等來進行協調和實現的。同時,場地中的各景觀要素也會給建筑帶來影響。如高大的植物會對建筑內部空間的采光和日照產生影響;公共場地位置過于接近低層的住戶,外部居民活動所產生的聲音就會影響樓內居民的生活;對于道路形式感的追求應以居民通行建筑內外方便為前提等。
2.1.3 文化習俗特點分析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設計方案通過講述故事、傳說、典故、風水、歷史人物、重要事件、假日傳統等來統領設計創意。的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習俗也南北各異,設計師很樂意從文化習俗角度向公眾解釋自己的設計創意和意圖,這比起解釋那些抽象、深奧和復雜難懂的設計理論來說,出自于文化習俗方面的創意,更容易讓人接受和產生共鳴(圖2-7)。如我們經常在旅游時聽導游把一個個景點說成動物、故事等,其目的就是增加娛樂色彩和加深記憶。

圖2-7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Latelare土著遺址公園景觀設計
該項目收納各方的意見,由景觀設計師和當地居民共同參與,給出意見,從而創造了一個有關文化的景觀設計。融入有關土著的歷史和文化的概念創意,特殊的植物和設計形態,這些都給這個場地增添了溫和與細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于文化習俗概念的運用不是著重在具體的設計實現和實施階段,而是停留在創意概念階段,把設計對象故事化、形象化,用比擬、模仿的手段讓人隨之產生豐富的聯想,為設計增色添彩,這是一種輔助手段,切忌牽強附會和生搬硬套。
2.1.4 人的特點分析
設計師良好的設計創意最終是要為人所服務。其服務對象包括業主和使用者。業主有創意的參與權和主動性,其與設計師溝通后產生一個具有專業性的設計概念,任何設計師不可能脫離業主進行不切實際的空想,業主所提出具體的要求,如投資金額、風格意向和建設進度等,對設計創意產生具有指導作用。
使用者也就是在居住區中生活的人,他們對于設計創意具有享受權和參與的被動性。設計師必須考慮場地所在區域的人的特點,如對男女人口比例、老齡化程度、家庭屬性、職業、生活方式和習慣等做出判斷,以輔助創意概念的準確性。而使用者對于創意構思也只能接受并自行調整和適應。值得一提的是,設計師在此承擔了創意協調的角色,既要實現業主的利益,也要兼顧和保障使用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