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居住區(qū)景觀設計
- 彭彧 黃偉晶
- 5878字
- 2019-03-12 12:00:54
2.2 空間創(chuàng)意
建筑設計的基本成分由體量和空間兩部分要素組成,并延續(xù)到與之緊密聯(lián)系的景觀空間設計中。景觀空間設計的實質(zhì)就是體量和空間的相互關系,人們往往比較容易理解,它是人們的直觀感受,這種先入為主的成見致使許多設計者都無視空間的存在,而不能很好地或者說全面地完成設計創(chuàng)意。至此,有必要對空間創(chuàng)意進行梳理,以幫助設計者厘清設計關系,可從對于空間的反應、空間的尺度、空間的形式、空間的界定、空間與運動、視覺空間等入手,展開對于設計的嘗試。
關注:
創(chuàng)意概念不僅產(chǎn)生于專業(yè)理論角度,還可以通過整理資料、分析設計對象和發(fā)現(xiàn)設計問題等得出設計的切入點,并由此發(fā)展成為創(chuàng)意概念。
2.2.1 空間的反應
人總是容易受環(huán)境空間和其各要素在位置、大小、使用、材質(zhì)等方面帶來的刺激而導致相應的心理活動,從而引發(fā)一連串情感、語言、行為的發(fā)生。由此,借助人們對于空間反應這一特征,可具體細化對于空間的表達程度,以達到設計對于空間活動的預期。
當然,設計者是否有細膩的情感;是否能將他本人作為使用者來去具體理解環(huán)境、權衡利弊;是否能從文化的、科學的、符合人們活動和生活方式的角度去詮釋創(chuàng)意,這些都會影響空間設計的最后效果。因此,對于設計者來說,有較高的期許。
設計者可以在了解空間的一些客觀條件后,對景觀實施展開想象,并以此爆發(fā)出符合空間的抽象特質(zhì)和屬性的語匯、感受,甚至是幾個銜接的動作片段等。凡是有利于創(chuàng)意收集的內(nèi)容都可以在第一時間記錄下來,以此作為引導空間情感反應的提示,為設計創(chuàng)意打開思路(圖2-8、圖2-9)。

圖2-8、圖2-9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希爾加德花園景觀設計
為了避免占用過多的庭院面積,采用了高臺地式布局,形成了錯落的創(chuàng)意造型,植被垂直向上層層疊加,將休息空間環(huán)繞其中
如愉快、舒適、嚴肅、緊張、輕松等感受可以根據(jù)不同理解形成更為細化的、爆炸式的拓展,不必拘泥于這些片段式的理解是否前后連貫或具有邏輯性,而更在乎于在空間設計創(chuàng)作之初能否有豐富的聯(lián)想來引導設計。
(1)愉快
自由、靈動、順滑的空間或圖案;缺乏約束或無約束;符合情感流露的符號;一些旋轉、跳躍的運動;隨意、夸張、詼諧的事物;明快的顏色;簡單的互動等(圖2-10)。

圖2-10 美國洛杉磯普雷亞維斯塔公園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靈動,有趣味,給人們提供了多樣化的體驗和活動。包括了足球場、排球場、兒童游樂區(qū)、花園和露天劇場
(2)舒適
能坐下來和朋友聊天;可以休息一下;冬季溫暖舒適的陽光;夏季涼爽的樹蔭和習習涼風;環(huán)抱;能與人親近的質(zhì)感;優(yōu)越感;節(jié)奏慢;安靜等(圖2-11)。

圖2-11 場地空間營造
開闊的場地,具有設計感的座椅,提供給使用者一個具有充足陽光照射的舒適環(huán)境
(3)嚴肅
超乎體驗的巨大尺度;對稱的;色調(diào)單一的;堅硬的;有低矮的襯景的;完整的秩序;嚴謹?shù)木€條和造型;陣列的;刻意的光線;昂貴的材質(zhì)等(圖2-12)。

圖2-12 美國芝加哥東湖岸公園景觀規(guī)整的道路鋪地
(4)緊張
尖銳的事物;不合邏輯;壓抑的;局促的;零碎而復雜的組成;失衡的;難以親近的質(zhì)感;刺耳的聲音和頻率;空間急縮;懸殊大的界面;幽暗的等(圖2-13)。

圖2-13 意大利圣多納迪皮夫社區(qū)公園
白色鋪裝與草坪形成對比明顯的色彩差異,白色面積覆蓋廣泛單一,造型隨著山坡自然起伏,形成視覺上的沖擊
(5)輕松
安全的;熟悉的事物;簡單明了;平滑的線條;柔順的曲線空間;可預判的結構;可進行自我設定場所;柔和穩(wěn)定的光線;自由的造型等(圖2-14)。

圖2-14 青石板汀步
通往雕塑庭院的青石板汀步,給人以親切、幽靜感
以上這些只是部分情感的表達,在設計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需要還會產(chǎn)生更多的空間反應。把這些在腦中閃耀的片段進行整理、篩選、組合,往往能夠成為設計的主要因素,保持靈感的純度可以有效地幫助創(chuàng)意的完整和實現(xiàn)(圖2-15)。

圖2-15 空間的反應示意
2.2.2 空間的尺度
空間的尺度是一個和長、寬、高三個方向相關聯(lián)的三維空間概念。在景觀空間中,人、植物、景觀要素、設施、場地等共同構成了相互影響的尺度整體。在設計時,需要把控好大的空間概念來塑造各個要素的尺度,避免單純地對于某一個要素的特別關注,而忽視其在整體空間中的體量。要理解空間美的體現(xiàn)是有目的性和相對性的。
一般意義上講,凡是和人有關的物品都存在尺度問題。對于個體要素的尺度研究要從其尺寸開始,不僅有平面尺寸還有空間高度關系,同時還要研究人的相關尺寸,如坐高、男女高度關系等,以及人在活動時會發(fā)生的尺寸。在實際生活中,一個固定的設施有其自身的三維尺寸,再加上人的參與,則它占有的空間尺度就會變大,并隨著參與人數(shù)的增加而不斷發(fā)生變化,這是和人體工程學及人的行為空間有關的領域。
研究尺度概念還要能夠理解尺度和尺寸的關系。尺度不僅涉及要素的真實大小和具體的尺寸度量,還涉及要素給人的大小感覺和其真實大小間的關系。如圖紙上繪制的地面鋪裝紋樣看起來既合適又美觀,但到實現(xiàn)時卻發(fā)現(xiàn)紋樣效果偏大,有些已經(jīng)隨著透視而消失或不能觀其全貌,這就是只顧圖面尺寸不顧尺度的問題。所以不僅要從了解單個要素的尺寸入手,還要能夠充分認識空間尺度(圖2-16、圖2-17)。可以通過實景比較的方法,如利用熟悉的對象,如椅具、欄桿、扶手、踏步等一些具有恒定大小和體量的內(nèi)容去和整體的空間或局部要素做比較,將有助于獲得正確的尺度感。設計也可以利用尺度感的這種錯覺性來表現(xiàn)空間。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克廣場就利用梯形平面來加強空間進深,當站在梯形寬邊一面欣賞廣場空間會覺得比平面上感覺的要大,這種逆向思維也是創(chuàng)意設計的有效方法(圖2-18、圖2-19)。

圖2-16、圖2-17 空間的尺度示意
面積同樣大小的場地,因為鋪磚的大小不一而顯得空間尺度感不一

圖2-18、圖2-19 場地鋪裝在視覺空間中的運用
材質(zhì)的大小、鋪砌形式的不同能營造不同的場地空間尺度感受和視覺效果
2.2.3 空間的形式
景觀空間的形式體現(xiàn)在建筑體量、景觀要素體量與空間之間的接觸部分,而不僅僅是直觀的對象體量,不能單從一個廣場是什么形狀、一片綠化是什么造型、亦或是一個景觀構筑物是什么風格來判定空間的形式。這需要一個整體、全面的認識過程,設計者只有認真分析被設計對象,才能使創(chuàng)意往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景觀空間的形式和其功能有直接的關系。美國建筑師沙利文曾提出“形式追隨功能”,在建筑層面上是指建筑外部形體是對內(nèi)部空間的反映,從景觀空間層面來理解就是各景觀功能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相互關系。功能是一種活躍的因素,因而確定功能就能發(fā)展形式,如設計一個鋪地廣場,不能簡單地框出一片平地,鋪上地面磚,旁邊再種些綠化就算完成設計,是不是要考慮下都有什么人會來使用,老人、孩子、情侶、家庭他們會以怎樣的方式來廣場活動:是不是需要設立些座椅供他們休息;是不是要劃分不同區(qū)域,放大活動區(qū)供居民晨練;是不是要在廣場邊設個涼亭,這樣無論雨雪天氣還是刮風下雨,居民活動都不受影響;是不是與涼亭再銜接一條景觀廊,在建筑與景觀間營造一條無障礙的通道;是不是把廣場設計成自由的曲線形,讓人感覺更放松等,通過這些功能的想象和理解是不是會與先前的廣場設計形式有所不同。要充分理解功能具有直觀性、拓展性、變化性和自發(fā)性等特點,可以說善于形式的創(chuàng)造實質(zhì)是善于功能的發(fā)現(xiàn)。當然,強調(diào)功能對于形式的決定性作用,也不能低估形式對于功能的反作用,也是一個辯證發(fā)展的概念(圖2-20~圖2-23)。

圖2-20 空間的形式示意(一)
功能與功能之間、體量與空間之間就如這太極圖,形形相扣,相輔相成,維持一種結構性的平衡

圖2-21 空間的形式示意(二)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體尺寸,形成不同的空間形式,如加上不同的動作,其空間形式也會隨之變化

圖2-22 空間的形式示意(三)
一個人靜靜地坐在秋千上和秋千在晃動,再或是有人在后面幫他推秋千,所需的空間在不斷增大

圖2-23 空間的形式示意(四)
一個人與報刊欄之間會形成互動的空間形式。一群人與報刊互動時,這個空間顯然會增大。設計時應全面考慮,以免空間形式不能滿足使用需要
2.2.4 空間的界定
有了功能的探討,就要開始通過空間的界定來確定形式。要想創(chuàng)造一個有效的空間,必須有明確的圍合,而且圍合的尺度、形狀、特征決定了空間的特質(zhì)。在塑造景觀環(huán)境時,不是像建筑那樣會受到實體界面、材料、尺度的制約,而是可以用一切的天然材質(zhì)和人造材質(zhì)來進行底面、頂面和垂直面的創(chuàng)造。
空間底面是落實所有功能形式的平面空間,它是景觀要素展開三維空間效果的基礎。可通過泡泡圖分區(qū)法來論證空間。將滿足場地分析和人群需求分析所需要的空間制成一張列表,以幫助設計師對空間邊界進行評估,根據(jù)人群分析,合并那些可能混合在一起的功能,使它們在環(huán)境中共享。將空白草圖紙、按比例繪制的總平面圖和建筑物的首層平面圖疊放在一起,按照各功能要素所需的大小比例和類似形狀開始繪制分區(qū)“泡泡圖”。設計創(chuàng)意階段可能需要通過幾種不同組合方式的泡泡圖來推敲可以利用的最佳方案。設計者可通過線條的幾種不同顏色或不同線型來劃分區(qū)域,同時關注地形地勢的變化,從而得出合理的道路系統(tǒng)骨架。如步行的道路、小徑用細線或虛線標出,而主干道則用粗線標出,通過這些路線的繪制可以加深對于交通流動的理解,以形成最佳的空間利用方案和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以此嚴謹?shù)姆绞綄臻g底面進行研究,可為空間的形式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圖2-24)。

圖2-24 空間的界定示意(五)
三種不同形式的圍合,體現(xiàn)不同的空間感受
景觀空間的頂面設計與建筑內(nèi)部空間的頂面設計不同,它沒有實體的樓板、屋蓋,也沒有規(guī)定性的高度,是一個能與樹冠、天空連成一片的界面,相對建筑內(nèi)部的頂面空間來說,是一個較為自由的空間。從空間頂面的設置來劃分,有無人工頂面、半通透式頂面和全遮蔽式頂面三種形式。無人工頂面是以自然天空作為環(huán)境的頂面,不采用人工頂面延伸到高度空間中;半通透頂面通過介質(zhì)作用產(chǎn)生頂面部分遮蔽的效果,使人既能欣賞藍天,享受陽光,又能感受一定的庇護;全遮蔽式頂面是以較為實體的方式來創(chuàng)建環(huán)境高度空間的層次,也可躲避自然的侵害,如夏日毒辣的陽光。從設計高度來說,空間頂面的高度可以根據(jù)需要采用多層次的設計,能帶來不同的空間感受,如低頂面會產(chǎn)生壓抑和局促;逐漸升高后,便有適當、舒適的感受;而高挑的頂面與人的關系較遠,感受微弱;當然還有不設頂面就采用天空的高度來作為參考。這些不同高度的選擇,其本身沒有對錯關系,只有是否選擇適當?shù)膯栴}。從空間頂面的設計介質(zhì)來說,可以有人工頂面和自然頂面之分。人工頂面通過一定的材質(zhì)來實現(xiàn),而自然頂面則可以是天空、樹蔭,沒有人工的成分(圖2-25、圖2-26)。

圖2-25 墨西哥Coyoaca?n園區(qū)景觀設計
四面圍合的景觀廊道。用黑色的花崗巖裝飾不同形狀的墻壁和地面,使用低維護和持久性強的材料配以適合的本土植物。通透的頂面既不會妨礙視線,又給外界一種深度感,貫穿了整個區(qū)域

圖2-26 公寓花園景觀特色休息空間
空間的垂直面是空間的分隔者、屏障、擋板和背景,其與人的視線呈垂直關系,最容易受到人的關注。垂直面緊貼底面形成圍合,其頂部的造型則延伸向空間頂面,形成對話關系。利用空間的垂直面,可以設計私密空間或半私密空間,也可通過不同的材質(zhì)和形狀來設計不同的圍合特點。裝飾空間的垂直面,可以使之成為空間的視覺焦點,如采用繪制壁畫、制作浮雕等方式。
2.2.5 空間與運動
空間與運動可以看作是對人的步伐的模式化來體驗空間的方式,導致各景觀空間以富有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的方式相互聯(lián)系。每一個景觀空間有其特定性質(zhì),并且總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和其他空間聯(lián)系著,當人在其中行進時,會引發(fā)一種連續(xù)不斷的感觸和印象。這種連續(xù)而又和諧的感觸和印象是由設計師通過空間布局和安排而存在的,并發(fā)生在人行進時的每一個瞬間、每一個視角。這是設計師對待空間應有的設計態(tài)度。
通過組織空間的大小、形狀、位置和功能來開啟人的視覺畫面,產(chǎn)生由狹窄到寬敞、由明亮到幽暗、由熱鬧到安靜、由通透到封閉等空間刺激,使人不會對景觀產(chǎn)生視覺疲勞;也可以通過材質(zhì)來營造氛圍,使人能夠感受細膩的情感表達;通過地形的由高到低、由彎到直、由平坦的硬地到柔軟的草地等方式,給游覽者以愉快、美好、輕松的體驗。在景觀空間與運動上的經(jīng)典案例,如江南私家園林(圖2-27),它的空間布局采用自由的路徑設置,通過空間垂直面的圍合和打開,形成了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效果,其中空間的變化就像一曲江南絲竹,時而頓挫,時而悠揚,時而明朗,時而含蓄,使人流連忘返。與江南園林的小巧玲瓏和曲徑通幽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法國的凡爾賽宮園林(圖2-28),其在空間與運動上講求非凡的規(guī)則性和秩序感,采用對稱布局,由明確的景觀主軸和次軸來統(tǒng)領各景觀空間的序列發(fā)生。園林里的道路寬闊,一直伸向遠方,花壇嚴格按照幾何圖形來構圖,植物也修剪整齊,所有的景觀要素都順著景觀軸有節(jié)奏地排列,就像一首進行曲,讓人感到精神振奮,心曠神怡。

圖2-27 蘇州園林景觀
江南園林景觀曲徑通幽,不能一眼望穿整個園區(qū)的景觀,有不同廊道和景觀墻面隔開

圖2-28 法國凡爾賽宮園林
園林布局規(guī)整對稱,道路平坦,視線寬廣開闊
2.2.6 視覺空間
視覺空間是指從一個既定的點所看到的景致,是對設計師處理景觀的考驗。視覺空間有很多特質(zhì),如它可能是一個主題場景、一系列場景變化的誘導、一種空間背景,也可能是一個景觀建筑物等,其實質(zhì)是使人站在三維空間中享受二維畫面,所以設計師頭腦中對空間要有畫面感。在設計過程中,應以敏銳的洞察力來發(fā)現(xiàn)、分析和組合景觀視覺空間。
對于視覺空間的設置應考慮與人的關系,并發(fā)揮空間的功能屬性,以使景觀能符合功能的需要而形成相得益彰的表達。如居住區(qū)的入口往往設置禮儀性的廣場、雕塑、噴泉、優(yōu)美的綠化組合來顯示其整體風格、檔次和給人的第一印象,作為一種從環(huán)境中新生成的視覺效果具有很強的主導性,這也是一種主動造景的手法(圖2-29)。

圖2-29 某居住區(qū)的入口
該入口處設計了造型獨特,類似于公共藝術一般的入口景觀,大氣磅礴的綠坡上設有一個公寓的標識,彰顯了公寓的格調(diào)與設計感
景觀視覺空間也可根據(jù)現(xiàn)有的場景順勢創(chuàng)作,分析在環(huán)境中視覺空間的主次關系、等級關系和可利用程度,而對應產(chǎn)生全景視覺空間和分景視覺空間。全景視覺空間是指從空間各個角度都能觀察到的同一景致,是一種接近于圍繞式的造景手法;分景視覺空間是指將景觀對象進行細分,變成不同角度的不同片段,每一個片段都是一幅完整的畫面,相互之間沒有過多的明顯聯(lián)系。這兩種被動式的造景手法會更關注與自然的融合與協(xié)調(diào)。
隨著住宅樓高度的攀升,居住者在很大程度上都處在由高點向下觀景的位置,即形成高視點景觀。這種視覺空間具有視角廣的特點,設計不但要考慮地面景觀序列沿水平方向的展開,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垂直方面的景觀序列和特有角度的視覺效果,往往要結合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面的景觀布局來完整俯視的視覺空間效果(圖2-30)。

圖2-30 泰國Baan Sansuk景觀鳥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