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居住區綠化景觀指標
居住區的綠化指標屬于居住區規劃設計的范疇,是評價有關技術經濟問題的內容,以此來評價居住區綠化面積的多少和質量,衡量居民城市生活的福利以及城市環境質量的優劣。國家對于居住區規劃所規定的綠化指標主要包括居住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居住區綠地率和居住區綠化覆蓋率。
(1)居住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居住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是指居住區每個居民平均擁有的綠地面積,以每人每平方米計算。公共綠地的位置和規模應根據規劃用地周圍的城市級公共綠地的綜合布局而確定,根據我國現行《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的規定,居住區按居住戶數或人口規模可分為居住區、小區、組團三級(圖3-9)。

圖 3-9 居住區綠地分類
居住區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規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或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并與居住人口規模(30000~50000人)相對應,配建有一整套較完善的、能滿足該區居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區一般稱小區,是被居住區級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并與居住人口規模(7000~15000人)相對應,配建有一套能滿足該區居民基本的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組團一般稱組團,指一般被小區道路分隔,并與居住人口規模(1000~3000人)相對應,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根據居住人口規模的不同,公共綠地的指標應分別達到:居住組團不少于0.5㎡/人,居住小區(含組團)不少于1㎡/人,居住區(含小區和組團)不少于1.5㎡/人。舊區改造可相對降低指標,但不得低于相應指標的50%。這些國家規定目的在于規范城市居住區的綠化配置率、配置分級、配置層次等,以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滿足人們越來越多的戶外活動。
(2)綠地率
綠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與居住區用地的比率(%)。其所指綠地范圍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公共服務設施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即道路紅線內的綠地),不包括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和覆土小于2m的土地。綠地率要求新區建設應≥30%;舊區改造宜≥25%;區內種植成活率≥98%。
(3)綠化覆蓋率
綠化覆蓋率是指在居住區內綠化種植中的喬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建設用地面積的比率(%)(圖3-10)。

圖3-10 某居住區綠化景觀
值得注意的是,此處樹木的投影也可算在綠化覆蓋率中,由此綠化覆蓋率有時能夠達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