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波里昂尼出生
帳篷里,一位年輕的媽媽有些神色焦急地坐在那兒,披肩不經意地搭在肩上。她正在給孩子喂奶,耳朵卻留神聽著外面隆隆的雷聲。天色暗了下來,他們還沒有撤退嗎?不,不,那不過是雨聲和雷聲吧?或者,也許是山里的狐貍和野豬在活動,是那些松樹、橡樹發出的聲音吧?
她穿著吉普賽人的服裝,可能因為心急,連扣子也沒有系好,不安地坐在帳篷里,頭腦中不停地在想:外面的仗打得怎么樣了?忽然,隱隱約約傳來了馬蹄聲,是他!他保證今天會回來的!可是,已經是半夜了,戰場離這里很遠,真的是他回來了?
一陣冷風毫不客氣地從打開的帳篷門中沖了進來,跟著,一位身著戎裝、頭戴羽巾的男子走了進來。看上去就知道他出身貴族,年紀不過二十歲,個子很高,只是稍微有些瘦,但動作敏捷。來到年輕的媽媽面前,他迫不及待地和妻子打招呼。年輕的媽媽連忙站起來,讓旁邊的女傭抱著孩子,然后端來了酒杯。走到丈夫面前,她摘下頭巾,栗色的卷發行云流水般散落下來,那白皙細膩的額頭,讓人心旌搖曳;誘人的朱唇,飽含激情,頎長的玉頸更是與眾不同;爐光中,挺直的鼻梁,顯示著她的性格;腰間,掛著一柄光彩奪目的短劍(這是當地人的習慣)。她,就是拿破侖的母親——萊蒂齊婭。
拿破侖這樣評價自己的母親:“天地間,作為母親,無人能夠和她相提并論。”不過,他覺得母親的性格有時候更像男子。
萊蒂齊婭,出身貴族,才貌雙全,稱得上女中豪杰。幾百年來,她的祖先中出現了不少的英雄和領袖。最開始,他們定居在意大利,那里和地中海遙遙相對,后來,才舉家遷到現在的海島。眼下,法國人入侵,島上的居民們對他們恨之入骨,大家同心協力,不趕跑入侵者絕不罷休!
此時,萊蒂齊婭剛滿十九歲,跟隨丈夫來到島上,她相信丈夫是為自由而戰。在這荒山野嶺中,她換上了平民的裝束,將自己的身份隱藏了起來。但是,特有的勇敢與驕傲,時刻顯露著她的貴族氣質。
丈夫站在她面前,急切地告訴她外面的消息:“我們打敗了所有的敵人,他們落荒而逃,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已經派人向我們的司令保利求和了!明天,戰爭就會結束了。萊蒂齊婭,為我們的勝利歡呼吧!科西嘉獲得了新生!”
在科西嘉,人們都盼望家丁興旺。這是個島國,居民們個個血氣方剛,哪怕是一點點侮辱,他們都不會容忍,甚至會為此大動干戈,家族間的爭斗此起彼伏。所以,這位年輕的男子同其他人一樣,希望自己子孫滿堂,好以此來光宗耀祖。而他的妻子,萊蒂齊婭,當然和丈夫同仇敵愾,母親和祖母明確地告訴她:子女,會給你和你的丈夫帶來更多的榮譽。她第一次當母親時,才十八歲。剛剛在喂奶的嬰兒,是她的第一個男孩。
萊蒂齊婭的丈夫卡爾羅就是島上司令保利的副官,時刻為自由而戰。想到剛剛取得的勝利,他忍不住高呼:“我絕不允許我們的兒女再次淪為法國的奴隸!”
冰雪開始消融,春天來臨了。可是,島上的居民并沒有因此而充滿希望。因為,敵人又派了大部隊來增援,而且已經登陸,科西嘉的人民不得不重拾武器,和敵人決一死戰。
五月,科西嘉人被入侵者打敗,為了保存力量,只得翻越高山,向茂密的大森林撤退。此時,萊蒂齊婭已經身懷六甲,懷中還抱著剛滿周歲的大兒子,她吃力地騎在驢背上,跟著島上的居民向海岸邊撤退。六月的時候,保利再次戰敗,只有幾百名忠誠的部下,跟著他一起逃往意大利。到了七月,保利的副官,也就是萊蒂齊婭的丈夫,和其他的戰士,不得不向強權者俯首稱臣。科西嘉島民的自尊再次被打擊。值得欣慰的是,八月,萊蒂齊婭又生下了一個兒子,他長大后為島民們洗刷了恥辱。她給孩子起名叫:拿波里昂尼。
拿破侖的父親卡爾羅,沒有豐厚的家資,唯一擁有的只是自己的貴族血統。
萊蒂齊婭,更像一位巾幗英雄,身上有著男子般的勇敢。那會,她在海邊的大房子里,天天操持著家務,而且要為生計而精打細算。而那時的卡爾羅,當年的血性已經不復存在,腦子里常常冒出不切實際的想法,卻不能為家里做什么貢獻。這樣的狀況已經有幾年了,他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去繼承遺產上,為此不停地請人打官司。
卡爾羅在比薩大學念書時,同學們都叫他波拿巴伯爵。他過著富人的生活,在學業上卻不思進取。現在,第二個兒子已經降生,他更沒有求學的愿望了,不得不面對現實:怎樣才能養活一家老小呢?如今局勢動蕩不安,無奈之下,他向法國人投降了。因為,那些入侵者為了更好地統治科西嘉的島民,曾許諾給該島的貴族以優待。
沒過多久,卡爾羅被任命為新法院的陪審官,同時管理著一個苗圃。法國國王急功近利地要全面占領科西嘉,決定在島上種植桑樹。此時,驕傲而美麗的萊蒂齊婭才三十多歲,卻已經是五子三女的媽媽了,她是名副其實的好母親,完全達到了多子多女的要求。不過,這里仍然會時常爆發家族間的爭斗,而且,八個子女的生活,是件讓人頭疼的事,孩子們會經常聽到父母為了錢而嘆息。最后,卡爾羅決定:為了孩子們的將來,去法國!于是,他帶著兩個大兒子(當時一個十一歲,一個十歲)和女兒,乘船到了法國,來到凡爾賽宮。
臨行前,卡爾羅請科西嘉島總督給自己寫了推薦信。巴黎的統治者承認了他的意大利貴族地位。此后的十年,他為法國人效命,國王路易給了他2000法郎。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被允許在貴族學校上學,這樣,孩子們將來可以當神甫或軍官。
寡言少語的男孩
這是個性格內向的男孩,身材矮小,寡言少語,有些靦腆,而且喜歡獨處。他常常一個人坐在花園的角落里,這片領地是布里埃納軍校分配給他的,他在四周圍起了籬笆。事實上,他已經侵占了旁邊兩個同學的地盤。得到他的允許,別的同學可以來他的領地活動,但如果想占有他的領土,絕不會有好果子吃,他會暴跳如雷地與入侵者決一死戰。剛剛,一群男孩子在玩爆竹游戲,有兩個被炸傷了,跑到他這里來躲藏,卻被他毫不客氣地揮舞著鋤頭趕了出去。
為此,老師們曾經想盡了辦法來教育他,但是,不管是獎是罰,對他都不起作用。最后,老師們拿他沒辦法,只好任其自由發展了。有老師評價他:“這孩子,像塊花崗巖。心里面,如同火山,隨時有噴發的可能。”
他,就是少年時代的拿破侖。不管是誰,也休想私自踏足他在花園中的王國,盡管這其中已經占用了其他同學的地盤。在他身上,獨立是不容侵犯的。他在信中給父親寫道:“我寧當雞頭,不做鳳尾!”或許,他的這一觀點是受了普魯塔克的影響,那是他的偶像。他崇拜普魯塔克筆下的偉人,那些羅馬的英雄,讓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生活里,幾乎沒有人見到過他的笑容。
少年時代的拿破侖,被同學們看作是沒有進化好的野人,極難接觸。他不會說法語,其實是根本不接受這敵人的語言。在別人眼中,他是古怪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他總穿著長長的褂子,兜里也沒有零花錢,什么也買不起,卻時刻擺出貴族的身份!
法國的貴族孩子們取笑他:“看啊,這就是科西嘉的貴族?!如果科西嘉人真的是英雄,怎么會被我們的勇士打敗?”小拿破侖被激怒了:“那是因為力量相差懸殊!等著吧,再過幾年,看我怎么修理你們這些法國人!”法國的小貴族們不屑地譏諷他:“你不過是個法官助理的兒子罷了!”小拿破侖忍無可忍,動手攻擊那些孩子。因此,他受到了處罰,放學后被留在教室不許回家。他寫信給父親:“我不想為自己的貧窮辯解,但絕不容忍那些外國男孩們的嘲諷,他們不過是比我多了些錢而已;在人格上,我絲毫不會遜色于他們!要我向這些富人子弟低頭認錯嗎?不可能!”可是,父親在回信中說:“我們確實沒有錢,因此,你必須留在那里。”
不得已,小拿破侖在這所學校堅持了五年。那些孩子們的嘲弄,進一步激發了他的反抗情緒,他的自尊和自信隨著對同學的蔑視而增強。不過說實話,身為神甫的老師們,對他的印象是不錯的。雖然他在學業上并不出色,只是在數學、歷史和地理方面較為突出。不過,對于一個被征服的人來說,這樣的課程是具有絕對吸引力的,因為它會使人思維嚴謹,目光敏銳。
小拿破侖的思緒常常會飛越時空,回到故國科西嘉,而他的內心則對父親的投降耿耿于懷。他暗暗發誓:我要從統治者那里,學會一切;總有一天,我要用這些東西來“回報”他們。他堅信:不久的將來,他將使科西嘉重新得到自由!眼下,這個十四歲的男孩,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故國的書籍中,潛心研讀。因為他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成為歷史的創造者,首先要研究歷史。所以,他開始大量閱讀伏爾泰、盧梭及普魯士國君生前所寫的書籍,以及所有關于科西嘉的作品。
我們可以這樣形容少年時代的拿破侖:他性格孤僻,敏感多疑,逆反性強;但同時勤學好問,胸懷壯志,為人沉穩。他過早地成熟,遇事沉著冷靜,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遠遠高于同齡的孩子。
第一次系上佩劍
拿破侖第一次系上佩劍時說:“只有劍柄是屬于法蘭西的,劍鋒則是我的。”十六歲那年,因為他曾在巴黎軍校讀書,所以被授予少尉軍銜。此后,他的一生中,穿過各種各樣的制服。在巴黎軍校,同當初在布里埃納軍校一樣,他只顧埋頭讀書。他把斯巴達作為自己的榜樣,那些巴黎的貴族子弟在他眼里一文不值。在他看來,那些紈绔子弟只會揮霍金錢,別無所長。他在大自然中領悟到了自我,嚴格地律己,不與他人同流合污,并把這作為人生準則。他曾給學校提出建議,認為安逸的生活對于培養軍人是不利的。同時,他要求自己不能再給家中增加負擔,因為家里已經是入不敷出了。父親去世后,他的家庭責任感更強了。雖然他還沒有長大成人,但已經開始學著儲蓄,好以此來幫助母親。
在學校時,拿破侖的畢業成績是不錯的。教官在他的鑒定中寫道:“為人沉穩,勤奮向上,學習刻苦,處處用榜樣來激勵自己……但他性格內向,不善言談,喜歡獨處,性情多變,好怒,甚至會待人傲慢,自我觀念極強。不過,他的話雖然不多,卻往往能抓住問題的關鍵,語言精練,辯論性強。他是個胸懷大志的人。”
拿破侖穿上新制服后,已經是一名少尉了,但由于貧窮,他只得步行去瓦侖斯團部報到。盡管如此,貧困并沒有影響他的心態,那些蔑視和利用他的人,他是不屑一顧的;他發誓要脫離貧窮,通過勤奮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左右歷史。為此,他不懈地奮斗,他要領導科西嘉的島民,他要成為科西嘉的帝王。
軍隊的生活顯然是枯燥的,年紀輕輕的拿破侖也嘗試過學學跳舞唱歌,但這些享受的生活是他所不能適應的,于是很快就放棄了。他的自尊讓他無法接受自己的貧寒,不過,他通過與普通百姓的交談,得到了大量的信息,這是那些貴族子弟們做夢也想不到的事。他在問自己:這是真的嗎?伏爾泰、孟德斯鳩、雷納爾,他們的精神,已經被大眾化了?甚至被外省的小市民所熟悉了?他們所宣揚的運動真的已經開始了?革命已經迫在眉睫了嗎?
為此,拿破侖會省吃儉用,珍視每一個法郎,用來買國外出版的那些關于革命的書籍。當時,他的住處是一家咖啡廳的閣樓,時常能夠聽到隔壁打臺球的聲音,讓人很煩,但搬家也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他只能無奈地住在這里。幸好,他是個對個人生活要求不高的人。在他心中,國家和社會才是值得關注的。他在自己的斗室里,如饑似渴地苦讀。而此時,他的那些同事們,工作之余,紛紛出去尋歡作樂。
年輕的少尉,憑借他的直覺,選擇要讀的書籍。他所讀的書目有炮兵學、攻城戰術,柏拉圖的《理想國》,波斯、雅典以及斯巴達憲法,英國史、腓特烈大帝作戰史、法國財政史、埃及史及迦太基史等。讀書時,他不是隨便地瀏覽,而是字斟句酌地閱讀和研究。現在,我們還可以找到拿破侖當初的讀書筆記,數量之多,令人驚嘆。這里面不僅有撒克遜七頭政治的地圖,三個世紀的帝王表,而且有古克利特島的競走,有哈里發的統治年代,甚至有那些騎兵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家室的不軌行為。
拿破侖曾摘錄了雷納爾的一段話:“因為埃及跨兩大洋,位于東西交界處,所以亞歷山大認為,世界帝國之都應該建在這里,這樣,埃及將作為世界經貿的中心。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要統一亞、非、歐,那么埃及將是其中的關鍵。”時過三十年,拿破侖仍將這段話熟記于心。
此時,他已經動手寫作,其中有十多篇文章和設計方案。內容有如何布置炮位,自殺論,王權論,科西嘉等。就連當時最受歡迎的盧梭的作品,也不得不讓位于拿破侖。拿破侖曾摘錄盧梭對于人類起源的觀點(記載在《論人類不平等之起源與基礎》里),但他卻在筆記中寫道:“這些都是騙人的東西,我一句話也不會相信。”為此,他還寫下了滿滿兩頁的反對意見:“第一,最初的人類是群居的,不是四處放牧流浪。第二,人口增多后,那些胸懷大志的人們,逐漸成了眾人的領袖,他們主宰著這個群體。”
拿破侖的心思,始終沒有離開過故里科西嘉。他為了科西嘉的人民能夠重獲自由,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看看吧,什么人在這里信口雌黃!竟然把禁止人們去掙脫枷鎖說成是上帝的旨意!如果這是真理的話,那些謀權篡位的小人,豈不都成了上帝的保護對象!幸好,他們如果以失敗告終,是要被殺頭的。擦亮我們的眼睛吧,每個國家的人民都有權力驅逐外來的入侵者!科西嘉人同樣擁有這至高無上的權力……因為這是正義的斗爭,當初,我們能夠掙脫熱那亞的枷鎖,今天,我們同樣能夠把法國佬驅逐出境!”解放科西嘉,統治整個世界,這是拿破侖不滅的夢想。他說:“只有工作再工作,除此之外,沒有什么可以讓我感到快樂。甚至我連襯衣都是每周才換一次。我覺得身體有些不舒服了,連睡眠也很少……每天只吃一頓飯。”
在很多人眼里,拿破侖是個天生的數學家。他喜歡用數字去研究軍事,另外,他也在考慮如何在科西嘉島建筑炮臺,如何部署軍隊。不過這一切,都還僅存于他的腦海里。但是,他在地圖上已經畫出了自己的規劃,一張張的地圖,就是他的未來!他在喧囂的咖啡廳的閣樓里,不停地思索著,終日埋頭苦讀,大量地摘錄英國國會簡報中的演說詞。在他的最后一本筆記本的尾頁中寫道:“圣赫勒拿,大西洋中的小島,英國殖民地。”
不久,母親萊蒂齊婭給他來信了。告訴他家里失去了經濟來源,已經難以維持生活,而約瑟夫又沒有工作,希望他能夠為家里分憂。拿破侖接到信后,毫不猶豫地請假回家。他再次踏上了魂牽夢縈的故國,心中如大海般波濤洶涌。他在日記中寫道:“周圍的人群熙熙攘攘,而我卻形單影孤,我回來了!我要在此實現我孤獨的夢想。這里,將給我第二次生命。故鄉啊,離開你多年的兒子終于回到你的身旁!我感到興奮無比,能夠再次看到自己的同胞!為什么我難以擁有快樂?為什么人生會不如意?我的祖國啊,是因為你失去了自由和尊嚴!我的骨肉兄弟,被異族統治!往日科西嘉人的歡樂,隨著自由的消失而逝去。可惡的法國佬!你們剝奪了我們的幸福,敗壞了我們的道德!可是,眼睜睜地看著親人被欺負,我卻無能為力。我還有什么面目活在世上?如果不能夠擁有自由,活著已經變成了我的恥辱,為此,我每天在痛苦中煎熬,一切都變得令人憎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