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爭搶
- 重混人生
- 高音上不去
- 2269字
- 2019-02-24 11:30:00
“這位是日笨科更公司諮情部部長麻生一郎先生。“
張春生第一個就介紹中年男子,吳偉剛一進門人家就已經站了起來等候在那里,于情于理都應該先介紹對方。
“麻生先生,這位就是吳偉老師。“
張春生也給吳偉介紹了一下。
“吳桑,初次見面,請多關照。“
麻生一郎換成日語,利落的打了聲招呼。
“麻生部長,幸會了,請多關照。“
吳偉同樣用上日語嫻熟的回了一句,心里卻已經悄悄提高了警惕。雖然并沒有見過眼前這位麻生一郎,但是吳偉卻知道科更的諮情部究竟是個什么樣的部門。
大公司一般都會設置一個專門搜集情報的部門,科更的這個諮情部表面上就做類似的事情,這是對外公布的部門信息。不過吳偉卻知道除此之外,科更公司所有的隱秘行動都是由這個部門負責策劃和實施的。這個部門一直由科更公司的最高層直接管轄,并不跟其他部門產生交集。
這就很有意思了。
麻生一郎這個諮情部部長的出現,足以說明兩件事情。
第一,藍天和吳偉已經成為了科更選中的目標。第二,科更已經展開了實際行動。只是目前來說,科更的行動方式和最終目的都還暫不明確。
這樣的事實面前,吳偉越發小心起來。
“早就聽說吳桑的大名,16軌觸屏合成器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合成器,吳桑真是大才!“
麻生一郎也不坐下,站在那里就開始跟吳偉攀談起來。
“哪里哪里,麻生部長過獎了。“
吳偉客氣了一句。
麻生一郎低嘆一聲:“只可惜公司的某些人鼠目寸光,竟然放走了吳桑這樣的大才,這真是近十年來科更公司遭遇到的最大損失。吳桑,曾經逼走你的研發部部長已經下課,不知道吳桑是否能夠回心轉意,再回科更?“
“如果吳桑愿意回去,研發部部長一職非君莫屬。“
剛剛聊了幾句,麻生一郎就直接拋來了繡球。
還沒等吳偉做出反應,一個難聽的日語就插了進來:“要做研究去什么科更,回羅蘭不是更好嗎?吳先生,只要你愿意重回羅蘭,羅蘭美國研發部主管一職就是你的。“
稍一停頓,美國人斜睨了麻生一郎一眼,換成英語的同時伸出了右手:“順便自我介紹一下,我是羅蘭集團美國公司總裁高級助理彼得·昆寧漢。“
“幸會,彼得·昆寧漢先生。“
吳偉跟對方握了握手,同樣客氣了一句。
彼得·昆寧漢并不松手,立刻繼續說道:“吳先生,羅蘭美國研發部主管的年薪是以10萬美元為基礎每年遞增,獎金福利另行計算,現在,我代表公司執行總裁伊文·詹寧斯先生正式向你發出邀請。“
麻生一郎也換成了英語,湊過來面對對方:“年薪和獎金福利的確不錯,你們羅蘭美國還真是財大氣粗啊,就是不知道吳偉先生有沒有運氣把這些拿到手里。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兩年之內羅蘭美國已經連續更換了兩任研發部主管,這一任主管本月剛剛離職。而且我還知道你們已經向他提起了訴訟,訴訟的理由據說是該主管涉嫌職務貪腐。“
“職務貪腐,嗯,非常不錯的罪名,我記得上一任研發部主管似乎也被你們起訴了,罪名是什么……讓我想想,哦,想起來了,好像也是職務貪腐。這可就有點奇怪了,連續兩任研發部主管離職之后都被原公司起訴,破財之外還要坐牢,我真不知道這樣的一家公司能有多大的吸引力。“
“吳桑,你認為呢?“
麻生一郎轉身問道。
彼得·昆寧漢并不理會麻生一郎的挑撥,聳了聳肩攤開了雙手:“吳先生,我不得不承認麻生先生說的都是事實,這是我們羅蘭美國的恥辱。但是另一個事實麻生先生卻并沒有說清楚,那就是我們確實查出了這兩任研發部主管的職務貪腐行為。“
“對于任何一家健康發展的公司來說,這種行為都是絕對不能允許的,我們絕不可能發現了對方侵吞公司的財產卻反而聽之任之不聞不問。“
“吳先生,麻生先生供職的科更公司你也曾經工作過,恕我直言那不是一個研究者應該去的地方。吳先生已經在頂級期刊《Science》上以第二作者的身份發表了重要論文,如果來到羅蘭美國立刻就會得到重用,只要繼續做出成績就能升職加薪,10萬美元年薪只是起點而已。但是如果供職于科更,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時候吳先生的部長職位才能向上提升。我知道吳先生在科更期間曾經領導一個研發小組就做出了16軌觸屏合成器,如此優秀的成績也沒有讓你得到應有的提拔吧?這樣的公司難道還值得你重新效力嗎?“
“吳先生,你覺得呢?“
面對彼得·昆寧漢的犀利反擊,麻生一郎卻并沒有太好的應對措施,日笨企業的年功序列機制不是哪家公司隨隨便便就能打破的,麻生一郎無法在這方面給出任何承諾。
吳偉面帶微笑看了看兩人,并沒有給出任何反應。
麻生一郎和彼得·昆寧漢對視了一眼,默契的停止了相互攻擊,開始各自施展手段爭取說服吳偉。他們雙方各有忌憚,但是誰也不可能就此放棄。他們都清楚吳偉是藍天的合作者,藍天現在避而不見,他們只有搞定吳偉才有可能拿到直通藍天的通行證,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吳偉曾經供職于這兩家公司多年,自身的能力早已有了足夠的證明,現在又跟藍天合作寫出了這么一篇開創性的頂級論文,付出一些代價爭取過來那是極其劃算的事情。就是那位曾經揚言“羅蘭美國不需要華夏研究者“的執行總裁伊文·詹寧斯,也在研究了吳偉的經歷之后收回了他的決定。
吳偉被麻生一郎和彼得·昆寧漢夾在中間,成了一塊誰都想拉攏過來啃上一口的絕世美味,為了釣到這條大魚,雙方都拿出了自己攜帶的最好的餌料。
如此高標準的特殊待遇吳偉還是第一次享受,就是當年他為科更開發出16軌觸屏合成器的時候,公司上下對他都沒有如此上心過。
吳偉心里真是百感交集。
而在一旁,經由翻譯逐句解釋才知道眼前事情的院辦主任張春生,此時已經徹底陷入了呆滯的狀態。無論如何他都沒有預見到這樣的情況,電話里那個態度溫和的年輕講師居然會被兩大公司全力爭搶。吳偉這個論文的第二作者已經如此,那么論文的第一作者藍天呢?
一想到這里,張春生頓時就是一激靈。
摸出手機,張春生悄悄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