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奪天地之權

  • 積善令
  • 彾云
  • 2100字
  • 2019-01-21 12:00:00

薛景晦將李青辰送到小石城外,李青辰一邊往家走一邊默念積善令。

冰冷的聲音再次響起:“積善令賞善罰惡,有求必應。”

“兩枚積善令已經有了,我怎么參加選拔初試?”

“兩枚積善令換取選拔初試魁首,是否成交?”

李青辰一聽不僅能參加選拔初試還能拿第一,不禁樂了,選拔初試已不足一個月,自己要在一個月內趕上別人一年的修行,怎么看也是天方夜譚。

“你不是在跟我吹牛吧?這兩枚積善令可是我拿命換來的。”

“賞善罰惡,有求必應。”

“好吧,反正也沒別的辦法,暫且信你一次。”李青辰打了個響指,“成交。”

只聽積善令道:“你修為低微只因道根太淺,吾有三清道法一卷,無視道根高低,無需打坐聚氣,現在傳你。”

一大篇文字瘋狂涌入腦海:天地氣息龐雜繁復,于人自身,亦有三種先天靈氣:精氣、血氣、神氣,精氣藏于肉,血氣藏于脈,神氣藏于腦,三氣合一,是為三清,三清之道,譬如天地……

李青辰將三清道法粗讀一遍,它分為三卷,第一卷為道德真經,講的是《道德經》釋義,第二卷為三清真氣,講的是如何凝聚真氣開拓氣海,第三卷為陰陽之體,記載著金剛之體、燭龍之眼等諸多體術。

其中第一卷令他尤為震驚。

開篇第一句便是流傳千古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文科出身的他對這些話早已爛熟于心,然而見到下面的釋義時他完全懵了:

“人道能用言辭道明,但非尋常之道;它的名字能用言辭命名,但非尋常之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無是經脈丹田最初始的狀態,有是三清真氣生成的根本。”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時刻保持丹田空虛,體會混沌之妙;時刻生成三清,體會人道之效。”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有無之道,同生于人體而狀態不同,相輔相成,相化相生。”

上學那會如果有人這么翻譯《道德經》,只怕頭都要被語文老師敲爛吧。

根據前身留下的殘念,《道德經》在六州地位極高,被譽為“萬法之祖”,可當世對它也沒有這樣一個版本的解釋。

“積善令,你確定《道德經》是這么解釋的么?”

“當世《道德經》的釋義僅為本義,三清道卷中所言為其真義。”

第二卷的真氣功法同樣奇怪,它與當世功法背道而馳,一者為人道,一者為天道。

天道修天地元氣,人道修三清真氣;天道主靜,人道主動;天道講究靜坐聚氣,人道追求血氣充沛;天道修上丹田泥丸宮與下丹田關元穴兩大氣海,而人道全身七百二十個穴位皆為氣海。

李青辰驚道:“七百多個氣海!那人道的太初一重境,豈不是比天道的太初一重境強七百多倍?”

“非也,人道雖全身穴位皆為氣海,但印堂、關元、膻中三穴為主氣海,其余穴位為輔氣海,人道的太初一重境約莫天道的五重境,二重約莫七重,依次遞減。”

李青辰接著往下看。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是故氣若風云,血若江河,骨若山石,肌若地土,生老病死,諸如四時,人之道,如天道。”

這一段講的是人與天地的關系,人與天地有不少相似之處,人的氣息如同天地中的風云,人的血流如同江河中奔騰的水流,人的骨頭如同天地中堅硬的山石,人的肌肉如同天地中的土壤,生老病死如同天地的春夏秋冬四季變換。

這些鬼話乍看之下簡直胡說八道,但仔細一想又似乎又有那么幾分道理。

道祖的修行之法便是把人體當成一方封閉的小天地,以形為天,以神為地,將體內三道先天靈氣合為一道三清真氣,再以真氣開拓出周身氣海反哺己身,將混沌的身體練至至陽,再由至陽練至至陰,最后陰陽相濟達到天人合一。

聽起來甚是厲害,然而李青辰卻猶豫起來。

這功法聞所未聞,實在過于驚世駭俗,更沒聽人練過,自己當了第一只小白鼠,練死了倒也罷了,就當沒在這個世界來過,萬一練得走火入魔,那就大大不妙了,自古書中的走火入魔者沒一個好下場,不是變成白癡癲子就是暴尸荒野,死了連全尸都留不下。

“積善令,你確認這功法沒問題么?我不會煉得暴斃而亡吧?”

“你死則我亡。”

李青辰一咬牙,開始修習人道。

道門修行分為七大境,每一大境又分九重小境,太初一重境是七境中的最低境,也是修行者的第一道門檻。

在踏入這道門檻之前需要入道,即在丹田中生成第一道真氣。

入道快慢全憑資質,快則一兩天,慢則三四天,當年李惜顏入道只花了半天,而李青辰用了整整一個月。

李青辰重修了功法,自也要重新入道,但不是尋常的以神念引導天地元氣入體而后沿十二經脈游走大周天,而是以神氣引導精血兩氣沿奇經八脈而行,最終在膻中穴中合三為一。

新真氣名曰三清真氣,此三清非道門典籍中的三清,而是神氣、血氣、精氣三股先天靈氣,它們雖合三為一但靈性未失,依然是先天靈氣。

憑借著強大的神魂,李青辰只花了半個時辰便成功入道,三清真氣沒有像天道真氣那般存積在丹田氣海,而是在十二主經和奇經八脈中流動循行。

天道晉境要靠打坐聚氣,人道卻是“吞天地之靈,奪天地之權”,李青辰初修三清,無法理解。

積善令道:“三清真氣源于先天靈氣,先天靈氣源于自身氣血,氣血虧虛時靈氣則空,氣血充盈時靈氣則足,是以欲積三清,唯有一途:吞噬天地靈余之物,搶奪天地靈氣以補充氣血。”

聽來簡單而又霸道。

“吞噬靈余之物,你的意思是,吃?”

“然。靈草、妖丹,凡含天地靈氣者皆可為食。”

“那得吃多少?”

“如山如海,不計其數。”

“我上哪找這么多吃的去!”

“善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 宁河县| 宿州市| 保山市| 伊金霍洛旗| 慈溪市| 碌曲县| 福建省| 南投市| 兴山县| 阿克苏市| 田东县| 任丘市| 巴东县| 锦屏县| 尼木县| 鄂尔多斯市| 郧西县| 阳朔县| 德格县| 泽普县| 镇宁| 博爱县| 神农架林区| 九江市| 东阳市| 寿宁县| 无为县| 肃南| 叙永县| 融水| 台湾省| 合川市| 莒南县| 嘉祥县| 巴林左旗| 玉田县| 荣昌县| 清水河县| 巴青县| 故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