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前言
- 被拐賣婚遷婦女訪談實錄(婦女/性別研究資料叢書)
- 王金玲主編 姜佳將 高雪玉副主編
- 1767字
- 2019-01-08 17:56:10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拐賣婦女兒童罪”指的是以出賣為目的,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欺詐、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拐騙罪”的受侵害者,指的是婦女和不滿14周歲的兒童。在聯合國的框架中,“販賣人口”行為的客體還包括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愿被征募(如招工)或成婚,但被征募或成婚后受到控制和剝削者,這一控制與剝削包括經濟控制與剝削、人身控制與剝削、性控制與剝削等。而就行為特征而言,以欺騙或欺詐手段獲得人口后自己使用(包括作為工人和作為配偶等),具有拐騙的性質。故而,本書以“被拐賣拐騙婚遷婦女”稱謂接受訪談的婦女——她們或被他人販賣到流入地成婚,或受配偶或配偶親友欺騙進入流入地成婚,她們是被拐賣或拐騙婚遷婦女。
本書是由筆者主持的英國救助兒童會資助項目“華東五省云南/廣西籍未成年被拐賣/騙婦女、兒童流入地個案調研”的成果之一。該項目于2004~2008年在浙江、江蘇、山東、福建、安徽五省進行;根據研究設計,本項目以被拐賣拐騙流入的成婚婦女、性服務婦女、女性廉價勞動力、兒童為焦點人群,以與這四類被拐賣拐騙人口相關者,如被拐賣拐騙婚遷婦女所在地的干部和村民、與被拐騙的女性廉價勞動力一起工作的工友、被拐賣兒童的收養者與就讀學校的教師等為目標人群,以正常省際流動者為比較人群進行了田野調查的訪談,每個被訪者的訪談時間為2~3個小時。除性服務婦女的訪談地為其所在的婦女勞動教養所外,其余的三類人群均在當事人流入的村莊或工作地進行,而在浙江、江蘇、山東的項目組更關注讓被訪者能暢所欲言,做到了一對一的訪談。
本項目以社會性別理論為基礎,強調質性研究的重要性,關注焦點人群、目標人群、比較人群的主體性和話語權,通過訪談、對訪談資料的分析等不斷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觀點和項目的理論框架,進而提煉出與實際更相符的事實理論、觀點及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政策建議。就訪談而言,項目組先討論、制定一個開放性、結構性的提綱,包括被訪者的個人情況(如年齡、流出地、受教育程度等)、在流入地的生存情況、流出緣起及過程、流經情況及過程、流入過程及在流入地所受到的對待、在流入地的生存與發展、目前的希望等內容,在浙江進行了試訪談后,對訪談提綱進行了修改。在對項目組全體成員進行了包括訪談倫理、訪談理念、訪談方法等在內的專題培訓后,各子項目組分別到相關的省份開展其調查和訪談工作。總項目要求訪談應是一對一的訪談,但考慮到本項目的復雜性和被訪者身份的特殊性,也同意子項目組在尊重被訪者意愿的前提下,以非一對一的方法進行訪談工作。而由于被訪者個人的背景和經歷不同,訪談者也可在訪談提綱的框架內,對具體的訪談內容進行增減。在征得被訪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后,訪談人員對訪談進行了錄音,然后將錄音全部轉寫成文字稿,以做深入研究。
本項目的田野調查共獲得35份訪談資料,共計一百余萬字。因篇幅所限,本書只能以被拐賣拐騙婚遷婦女的訪談資料為主題,期待以后有機會能出版本項目所有的訪談資料。
人口買賣目前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國際問題,而在國內,買賣人口,尤其是買賣婦女兒童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在人口買賣中,流出地、流經地、流入地是一個流動鏈,但從已有的研究和相關社會行動看,相較于流出地,流經地和流入地得到的關注較少,如何以流經地和流入地為切入點,預防和控制人口買賣的研討較少。因此,本項目的調研總報告和分報告不僅獲得了資助方——英國救助兒童會的高度肯定,相關專著和論文出版、發表后,也獲得了學術界和社會活動界的諸多好評,相關政策建議在國家層面被吸納,構成國家反拐計劃的組成部分。
為更全面深入地推進有關人口買賣的研究,更有效地遏制人口買賣,解決人口買賣問題,尤其是買賣婦女兒童這一社會問題,我們編輯出版此書,希望能為相關研究和行動提供一份有用的基礎性資料。
由于經驗和知識不足,訪談中出現了諸多的不足乃至失誤、錯誤之處,期待大家的指正,而也正由于這一訪談是項目組全體成員不斷反思、批判和修正的過程,項目組成員才更全面和深入地認識了社會、認識了自己、認識了生活。不能不說,對社會科學研究者來說,深入的田野調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基礎性的學術能力之一。因此,引發更多的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認識到基線調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發田野調查的學術興趣,是我們出版此書的一個目的。
王金玲
2017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