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之后,赫和、北凌、西戎均向東啟遞交國書,四月十五之后陸續入京,五年一次的四國會盟之期即將開啟。
啟幀忙著啟都東郊皇家林場的安守及邊防護衛的調整,以防奸佞肖驍之人趁機破壞和談,更防鄰國借會盟之機伺機騷動,窺探東啟兵防國力。
如此盛事,除了秦王,其他皇子也各有分工,榮王負責會盟國宴、祭天禮程;寧王、弘王負責會盟來使的安頓及接洽;而韓王則負責禮樂國贈,皆是忙的不可開交。
這么看來,兒子多也是相當有好處的。
…………
這四國會盟雖是天下盛事之首,溯其淵源已有三十五年之久。
很久以前,東西境大陸,三個大國雄踞一方,東啟、北凌、西戎為奪天下霸主,刀劍相向,戰火綿延數百年之久。
三國之間此消彼漲,勝負難分,可一切在東啟明帝登基第五年有了轉機。
當時,東啟齊勝大將軍率三十萬大軍橫掃曹遠之地,先平定赫和國內亂,將其收歸東啟國土,后擊退西戎、北凌雙雙南下大軍,東啟在三國征戰中大獲全勝。齊勝也因此軍功卓越,被明帝親封東啟第二個外姓王侯北齊王,坐鎮北境。
曹遠之戰后,雖然東啟西北邊境的硝煙戰火稍有平息,但三國之間仍摩擦不斷。
隨后一年,西戎境內自然災害頻發、北凌國常年征戰國力不濟、民怨鼎沸,東啟曹遠之戰損失慘重、兵力大傷,赫和國不成國。
為了天下安定昌盛、百姓重歸樂土,三行書院院首常遠卿出面調停,斡旋三國和談,以求共棄甲胄兵械,歸田修養生息。
東啟為表和談誠意,率先還政于樂嘉皇族,赫和因此復國。
而后,西戎、北凌皆順應大勢,四國就此立下盟約,當朝國主在世一日,邊境永無戰事,并定下四年一次的四國會盟之約,共同禮祭上天恩澤,以鞏固太平有象之好。
四國會盟此等盛事,讓各國都得以坐下來心平氣和的商討邊境商貿互市、農耕畜牧技術共享以及邊境利益沖突化解等事項,無論是修養生息還是政令改革,各國均獲益于此,天下也祥和一片。
但好景不長,明帝二十八年,東啟國內北齊王舉兵謀反失敗,齊勝一脈被誅,北境半數將領牽涉其中,定北軍軍心潰散,重整遍為平齊軍,從此東啟西北境邊不再固若金湯。
明帝三十一年,西戎老單于歸天,長子阿努達繼位,他狼子野心,得勢之后舉兵在東啟、北凌邊境摩擦不斷,搶掠之事時有發生,更意圖吞并赫和國,直插東啟北境腹內,這天下頗有破盟之象。
然而,邊境異動,正好給了因母妃獲罪失勢無依的三皇子啟幀重振旗鼓的大好機會,他憑借卓越的領軍才華和沖鋒陷陣的英勇無畏,贏得了平齊軍上下的信任及追崇,他在北境多次重挫西戎侵犯,重整邊境安防,保衛互市通商重鎮,重獲明帝圣心。
明帝三十九年,秦王啟幀被封為平齊軍主帥,以東啟新一代戰神之名暫時穩住了邊境蓄勢待發的狼煙烽火。
四國友好會盟的三十五年里,除了西戎野心昭昭之外,東啟與北凌這兩個東境大國看似和平無爭,但卻在虞山山脈鐵礦、銅礦開采、漁陽千湖劃分上矛盾不斷激化,兩國之間關系急劇緊張。
同時,北凌還在暗地里默默支撐西戎對東啟西北境的騷擾,否則西戎即使強兵鐵騎,但以游牧為生朝不保夕的國力也實難支撐多年。
對此,東啟雖明了,但明帝晚年志得意滿、善變多疑,為集權于己,用盡手段削弱王侯實力,期間不妄一些奸佞之徒為肅清異黨,借勢誣告陷害,類似尉遲一門含冤抄沒之事屢見不鮮,最終導致朝綱不穩,吏治混亂,故而無暇破解外局之困。
與此同時,同樣不易的是潰而復立的赫和,它因國土毗連三個大國,即便謹小慎微可還是處境艱難。赫和國雖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名為四國之一,但受西戎騷擾百年,所以只能依附東啟、北凌兩國,忍辱負重、夾縫求生。
樂嘉皇族為延續氏族榮耀,以和親為國策,多年不斷送公主嫁入東啟、北凌皇室,以求兩國庇佑,保全赫和國存、百姓安樂。
四國會盟一應禮程中本沒有圍獵之爭的傳統,但在明帝二十九年,因東啟北境邊防松散,更為有序舒緩各國表面安定但蠢蠢欲動的好勝戾氣,在明帝的提議下,四國會盟特設圍獵比武,其中獲勝一國可得他國互市免課二年。
西戎人本就好武不羈,加上它們國土資源匱乏、土地貧瘠,依賴互市商貿換取糧食布匹,需要就圍獵比武爭取國利之最,明帝投其所好,給予西戎坐收漁利的機會,成功轉移邊境摩擦矛盾,疏緩平齊軍的外防壓力。
對此,赫和國毫無話語權可言,而北凌心知肚明但為韜光養晦不置可否,就此,東啟、北凌輪流做東,縱容西戎得小利稍稍平復邊境之患,但或許今年會有所不同。
…………
為了四國會盟的一應安排,啟幀一連著半月沒有回府,啟嵚禹亦是,整個啟都都顯得格外忙碌和謹慎,各部各司其職,盡全力布置、安排著會盟各項禮程和宴慶,以求彰顯東啟的大國風范。
秦王府上,多日未曾露面的啟嵚禹不知從哪里冒出來,打亂了顧予心扶亭喂魚的春日愜意。
“予心妹妹,多日未見,可有想我?”
啟嵚禹笑嘻嘻的拿出一個朱漆檀木盒子,遞到顧予心面前。
“韓王不好好辦差,跑到這里來嚇唬人。”
顧予心被嚇了一跳,沒有伸手去接,只是不耐煩的隨口數落道。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都多少個三秋了。我今日特意抽空來見予心妹妹,怎的被你如此輕視。”美人微怒,亦美的不可方物,韓王看的如癡如醉,可為了逗她,他又立刻耷拉著一張臉,故做委屈。
“我并不是那個意思。”顧予心以為他真的心有不悅,很后悔自己的口無遮攔,趕忙解釋道。
“我心系于你,自是不會怪你的。這個送你。”看著顧予心因自己而不知所措的樣子,啟嵚禹心花怒放,立刻又換了張臉,露出燦爛的笑容,將手里的禮物晃了又晃。
顧予心有些遲疑,但出于好奇,還是接下了這個刻著梅花花枝的檀木盒子。
她輕輕打開一看,是一只飄花的白翡貴妃鐲子,它水頭十足,偶有的紅色拉絲紋理竟渾然天成一支梅花,看起來真貴無比。
顧予心很是喜歡,眼神里盡是驚喜。
“這是我從赫和國進獻國禮里特意挑出來,喜歡么?”
顧予心微笑著點點頭,但隨后又搖搖頭。
“太過貴重了,我不能收,還望韓王見諒。”她拒絕道。
“不打緊,只是小禮物而已,我母妃是赫和國的公主,這點主還是可以做的,妹妹若是嫌棄,大可以扔掉,送出去還要被退回,這么丟人的事本王可從未遇過。”
“這……不好吧。”顧予心著實為難,還是不敢接下。
“收下吧,就當我提前送你的生辰賀禮。”韓王滿臉真誠。
“謝謝王爺。”顧予心見他如此堅持,不好不給他這個面子,于是禮貌的拜謝,對此,啟嵚禹很是開心。
“過幾日的春獵和國宴會你可會來?”他坐定顧予心的身邊,與她聊起天來。
“王爺說笑了,四國會盟茲事體大,我自是沒資格的。”顧予心摸著那個盛著翡翠鐲子的梅花盒子,心不在焉的回道。
“那種拘謹的場合我也不歡喜,你若不在我只會更覺得無趣,真想日日逗陪在你身邊,就像現在坐在你身邊什么都不做都很開心。”
啟嵚禹說的含情脈脈,毫不避諱,顧予心抿著嘴,臉頰緋紅,不知該說什么。
“四國聚首,表面上和和氣氣,暗地里但免不了爭強斗勇,若是有什么好笑的事我回來說于你聽。”
男人才不管她是何反應,愿不愿意,早就自己做了決定,對此,顧予心笑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