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不到,野村正二被擊沉擊傷六艘艦艇。
“八嘎,倉平一郎這小子良心大大的壞了,竟然假戲真做,真是氣煞我也!”
“野村將軍息怒,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回去拿他全家祭旗!”
“索迪斯內!”
“野村將軍,發現大量敵方艦艇在向我迫近!”
“嗯?難道是包圍了?全力突擊,殺出重圍!”
“島上的弟兄們怎么辦?”
“顧不上那么多了,讓陸軍武士為天皇陛下和天照大神盡忠吧!”
左突右殺近一個時辰后,野村正二在付出近二十艘艦艇被擊沉擱淺的代價后,終帶著五艘傷痕累累的艦艇沖出重重包圍,向長崎碼頭一路退去。
此役,長州藩水師主力被殲滅大半,而守衛對馬南北二島的五千余名長州藩兵丁,在陸三師、二十二師、朝鮮白馬師近三萬人重兵圍攻之下,三日后便被消滅殆盡。素有魚腩部隊之稱的白馬師這次卻大發神威,沖鋒在前奮勇殺敵,殲滅人數達到五成之多,當然傷亡也在所難免。據傳白馬師有一不成文規定:自身傷亡越大,則報復越強烈。如己方戰死一人,則占領區須付出十人代價(或以命抵命,或賣身為奴),此作法雖不提倡,但也不禁止,如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倒也不失上策,戰爭的本來面目便是暴力,而非葡萄美酒夜光杯。
對馬島被占領意味著通往長州藩的大門洞開:此處無論是通往重鎮福岡、長崎,或是長州藩老巢萩市,都將暢通無阻。失去保護屏障的長州藩,猶如一只被拔去有力前爪的小龍蝦,等待著被烹煮命運的裁決。長州藩在東瀛諸藩中屬于貿易強藩,實力和薩摩藩不相上下,所以才有錢籌集水師和陸軍集合十萬之眾。然而也正是因財大氣粗,過于迷信金錢和武器的力量,才導致迷失本性而引火燒身(攻擊朝鮮、進駐吉林),若是做個平常藩主,譬如北海道蝦夷藩之類的,倒也有富家翁的逍遙自在。
在對馬島修整兩日后,彭慶宗命陸三師攻占福岡,與陸六師和十六師東西夾擊長州藩在九州島的留守勢力。而陸二十二師和朝鮮白馬師向長州藩首府萩市推進。
野村正二在對馬島失守后并未折返萩市,而是命人送消息給藩主毛利齊房,道華夏國水師鼎盛,無法抗衡,只能率軍引退,現打算到長崎收攏長州藩水師,來日再戰。請藩主毛利齊房無需掛念,不日即將揮師北上和華夏水師一決高下。其實,瞎子也能看得出野村正二畏敵避戰,圖謀自保是真,至于和華夏國水師一決高下,只是安慰毛利齊房的一顆糖丸而已,并無任何實質意義。正如安慰感冒的好友,多喝開水,早日康復的一句話,實質潛臺詞是命好命歹天注定,自求多福吧。
面對華夏國大軍攻擊,長州藩諸多失去水師保護的沿海港口和碼頭只能任人宰割。自華夏國發布禁運令后,火槍和火炮作戰物資日益短缺,因此即便毛利齊房和木戶孝允組織了數萬民團,但作戰武器和彈藥稀缺,發給這些防衛隊的只有村正刀、竹劍和木棒。饒有英吉利這個盟友,此時也被壓制在旅順港內出不得,港外有華夏國第二艦隊大批戰艦封鎖。在宣布三國結盟后,英吉利商船和商隊無法靠岸接受補給,通往華夏國、朝鮮和東瀛的商貿通道面臨枯竭。
在佐賀、長崎和福岡一帶前沿陣地,大批揮舞著村正刀、竹劍的武士們喊著號子,向裝備火槍和火炮的華夏國精銳之師發起沖擊,在一輪火炮和陣陣火槍的煙霧消散后,只留下狼藉滿地。在幾次沖擊無果后,這些防衛隊員精明許多,紛紛避其鋒芒開展游擊戰術,盡量選擇夜襲和暴風雨天攻擊,縮小因武器代差造成的劣勢,力求給華夏國陸軍帶來最大的戰損。
隨著陸上戰事的推進,棲身在長崎港內的長州殘留藩水師被混編艦隊和陸上兩面夾擊,海軍大將野村正二眼看再無回轉之地,選擇鑿破出云號艦艇,帶著數十名“勇士”參拜天照大神去了,余下近十艘彈痕累累的艦艇,最終選擇無條件投降。
毛利齊房眼見華夏攻勢如秋風掃落葉般所向披靡,半月不到便將長州藩所在九州島的領地和人馬全數敗光,立時方寸大亂,一面命人在山口縣拼死抵抗,一面令木戶孝允向德川幕府求援:如今長州藩力戰強敵,實為東瀛扛鼎之戰,而今強敵已攻占九州島,逼近山口下關,山口之后便是萩市,萩市之后便是京都,華夏國兵鋒過處寸草不生,若任由其蔓延,則東瀛將遍地縞素再無七尺男兒。還望德川將軍速發兵救援,不勝感激,德川將軍功績將彪炳千古,云云。
德川家齊自然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盡管一百個不樂意救助狂妄自大的毛利齊房,但正如木戶孝允所講,華夏國兵鋒太盛,若不予以打擊,恐怕連京都都會受到攻擊。與其在京都被動挨打,倒不如派兵協防毛利齊房,只是這軍餉糧餉由毛利齊房一并支付便是了。毛利齊房眼看德川幕府大軍前來,不由大喜,但聽到要承擔大筆的軍餉和糧餉,心里不由罵娘:前門進狼,后門來虎,看來我這長州藩的買賣是做到頭了。一日,一向吝嗇成性的毛利齊房大宴賓客,所有頭頭腦腦都被請去喝酒,在眾人頭昏腦漲之際,趁眾人不備席卷金銀細軟,攜帶少量家眷和兵丁連夜逃亡西洋,只留下一片狼藉。相當一段時間,東瀛諸將對酒宴都有很深的戒心,私下會暗自打探是否有貓膩,怕某大人或將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傳承數百年的山吃海喝之風竟然被這件意外事件剎住了。只是長州藩這個東瀛僅存的碩果,由此陷入一片紛爭,數十年后的西南肇興也將不復存在。
隨著長州藩主力被消滅殆盡,面對多山的地形和地方少數頑固分子的襲擾,彭慶宗和蘇宇商量:調集琉球防衛隊和朝鮮民防隊駐防福岡、長崎和佐賀等地,由二者擔綱當地清剿重任,而將陸三師、陸六師和十六師大部兵力調往他處,開辟新的登陸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