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

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適用范圍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適用本法。

〔請示答復〕

1.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于人民法院受理勞動教養行政案件是否需要復議前置問題的答復》(1998年11月19日本書的時間為法律文件的公布時間或者最后一次修正、修訂公布時間。〔1997〕法行字第27號)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97〕閩行他字第17號“關于勞動教養行政案件是否需要復議前置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法律、法規未規定當事人對勞動教養決定不服,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勞動教養試行辦法》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復查”不應視為勞動教養委員會的復議程序。因此,被決定勞動教養的人對勞動教養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勞動教養委員會申請復議;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此復。

2. 《最高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關于復議機關未盡告知義務致使賠償請求人逾期申請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受理的批復》(2001年9月4日〔2001〕賠他字第8號)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01年6月11日〔2001〕遼法委賠疑字第4號《關于賈德群等四人申請遼中縣人民檢察院錯誤逮捕賠償如何適用賠償法第二十二條及第三十二條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同意你院請示報告中的第二種意見。《國家賠償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一種選擇權,體現方便當事人和有利于及時賠償的原則,而不是對當事人設定的義務或者對當事人權利的一種限制。復議機關受理案件后,逾期不作決定,也未告知賠償請求人逾期可以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的訴權,造成賠償請求人逾期申請賠償的過錯在復議機關,不能因為復議機關的過錯而剝奪賠償請求人的訴權。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2年,賠償請求人逾期后在法定時效2年內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受理。

此復。

3.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對建設部辦公廳〈關于上級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下一級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作出的拆遷裁決是否具有行政復議管轄權的請示〉的復函》(2003年7月16日 國法秘函〔2003〕148號)

建設部辦公廳:

你廳《關于上級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下一級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作出的拆遷裁決是否具有行政復議管轄權的請示》(建辦法函〔2002〕549號)收悉。經研究,并商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同意,現函復如下: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依照《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規定作出的有關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等問題的裁決不服,應當依法通過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程序解決。

4.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復議機關是否有權改變復議決定請示的答復》(2004年4月5日〔2004〕行他字第5號)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04〕黔高行終字第02號《關于吳睿韋華訴貴陽市人民政府撤銷復議決定一案適用法律的請示》收悉。經研究認為:行政復議機關認為自己作出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復議決定有錯誤,有權自行改變。因行政機關改變或者撤銷其原行政行為給當事人造成損害的,行政機關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此復。

5.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后,發現復議申請不屬于行政復議法規定的復議范圍,復議機關作出終止行政復議決定的,人民法院如何處理的答復》(2005年6月3日〔2005〕行他字第11號)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京高法〔2005〕102號《關于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對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關于終止審理余國玉復議案件的請示的復函〉有關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原則同意你院傾向性意見,即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后,發現該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法定的行政復議范圍,作出終止行政復議決定。當事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該復議申請不屬于行政復議范圍的,可以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

第三條 復議機關及其職責

依照本法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行政機關是行政復議機關。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具體辦理行政復議事項,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行政復議申請;

(二)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取證,查閱文件和資料;

(三)審查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擬訂行政復議決定;

(四)處理或者轉送對本法第七條所列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

(五)對行政機關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依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提出處理建議;

(六)辦理因不服行政復議決定提起行政訴訟的應訴事項;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法律〕

1. 《行政復議法》(2009年8月27日)

第7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一)國務院部門的規定;

(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

(三)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

前款所列規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行政法規及文件〕

2.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2007年5月29日 國務院令第499號)

第2條 各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認真履行行政復議職責,領導并支持本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機構)依法辦理行政復議事項,并依照有關規定配備、充實、調劑專職行政復議人員,保證行政復議機構的辦案能力與工作任務相適應。

第3條 行政復議機構除應當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三條的規定履行職責外,還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十八條的規定轉送有關行政復議申請;

(二)辦理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行政賠償等事項;

(三)按照職責權限,督促行政復議申請的受理和行政復議決定的履行;

(四)辦理行政復議、行政應訴案件統計和重大行政復議決定備案事項;

(五)辦理或者組織辦理未經行政復議直接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應訴事項;

(六)研究行政復議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有關機關提出改進建議,重大問題及時向行政復議機關報告。

第4條 專職行政復議人員應當具備與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相適應的品行、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并取得相應資格。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法制機構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

〔部門規章及文件〕

3. 《質量技術監督行政復議實施辦法》(2000年4月24日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令第9號)

第4條 上級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行政復議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發現下級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在行政復議工作中確有錯誤的,應當及時指出,并監督其糾正,必要時依法直接予以糾正。

第6條 依法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為行政復議機關(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機關”)。

行政復議機關的法制工作機構是本部門的行政復議機構(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機構”)。行政復議機構負責辦理行政復議案件的有關具體事項。

行政復議機構的工作人員名單應當報上一級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備案。

第7條 行政復議機構的具體職責如下:

(一)受理行政復議申請;

(二)向有關組織或者人員調查取證;

(三)組織審理行政復議案件;

(四)擬訂行政復議決定;

(五)處理或者轉送對本辦法第十條所列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

(六)對涉及國家秘密和申請人、相關人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依法采取保密措施;

(七)整理行政復議案卷,并負責歸檔工作;

(八)辦理因不服行政復議決定提起行政訴訟的應訴事項;

(九)對本部門或者下級部門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提出處理建議;

(十)指導下級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的行政復議工作,并對行政復議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分析研究,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4. 《海關行政復議辦法》(2007年9月25日 海關總署令第166號)

第3條 各級海關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認真履行行政復議職責,領導并且支持本海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海關行政復議機構)依法辦理行政復議事項,依照有關規定配備、充實、調劑專職行政復議人員,為行政復議工作提供財政保障,保證海關行政復議機構的辦案能力與工作任務相適應。

第4條 海關行政復議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行政復議申請;

(二)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取證,查閱文件和資料,組織行政復議聽證;

(三)審查被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擬定行政復議決定,主持行政復議調解,審查和準許行政復議和解;

(四)辦理海關行政賠償事項;

(五)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辦理海關行政復議決定的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事項;

(六)處理或者轉送申請人依照本辦法第三十一條提出的對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

(七)指導、監督下級海關的行政復議工作,依照規定提出復議意見;

(八)對下級海關及其部門和工作人員違反行政復議法、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的行為依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提出處理建議;

(九)辦理或者組織辦理不服海關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應訴事項;

(十)辦理行政復議、行政應訴、行政賠償案件統計和備案事項;

(十一)研究行政復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有關機關和部門提出建議,重大問題及時向行政復議機關報告;

(十二)其他與行政復議工作有關的事項。

5. 《衛生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衛生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的意見》(2009年3月11日 衛政法發〔2009〕2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是把解決群眾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的重要制度,在有效解決行政爭議、推動法治政府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衛生行政復議工作成效顯著,但仍面臨著復議申請數量快速增長、復議涉案范圍擴大、審理難度加大等挑戰。為進一步加強衛生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維護行政管理相對人合法權益,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衛生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的重要意義

當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處于關鍵時期,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能否有效解決行政爭議,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將直接影響相關衛生改革政策的順利實施。加強衛生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引導人民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訴求,有利于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順利推進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集中了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等方面內容。加強衛生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是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具體體現,有利于妥善解決與群眾利益關系密切的行政爭議問題,并引導衛生行政機關為民謀利,防止產生和依法糾正與民爭利現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行政執行力。

加強衛生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有利于促進衛生行政機關依法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有利于衛生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樹立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的基本理念,建設廉潔、守法、誠信、高效的現代法治政府。

二、不斷提高衛生行政復議工作質量和效率

(一)進一步暢通行政復議渠道。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衛生行政復議申請,要依法及時受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絕。對依法確實不屬于衛生行政復議受理范圍的申請,要耐心做好申請人的解釋工作,并告知可能的解決途徑。對以非正式函件或口頭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都必須依法作出相應處理,并予以登記、留存相關記錄和材料。上級衛生行政部門認為下級衛生行政復議機構不予受理理由不成立的,應督促或責令限期受理。

(二)切實提高衛生行政復議案件審理質量。各級衛生行政復議機構要嚴格把握證據、程序和法律適用等環節,依法、公正、公平審理行政復議案件,努力做到“定紛止爭、案結事了”。要處理好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和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合法性和合理性審查、實體性和程序性問題審查的關系,力爭將相當一部分衛生行政爭議化解在基層、化解在初發階段、化解在衛生系統內部,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對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要堅決依法予以撤銷、變更或確認違法,提高衛生行政復議工作的嚴肅性和公信力。

(三)努力創新衛生行政復議工作方式。要根據行政復議案件類型、事實清楚程度、爭議大小不同,靈活運用書面審理、公開聽證、實地調查等不同方式,提高辦案效率。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一,探索建立案前和解、案中調解的機制,促進當事人與衛生行政部門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最大限度減少負面效應。積極探索完善行政復議證據制度、聽證制度、簡易程序辦理制度、集體討論制度、專家咨詢與論證制度、重大案件備案制度等。建立健全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信訪工作的協調機制,形成合力共同解決行政爭議。

(四)積極發揮衛生行政復議的監督指導作用。對撤銷、變更或確認原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衛生行政復議機構要監督行政機關切實履行行政復議決定。對在行政復議中發現衛生行政執法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應當通過下達行政復議建議書和意見書等方式,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議。及時總結和分析在辦理行政復議案件中發現的現行衛生法規和政策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衛生立法和政策建議。

三、依法做好衛生行政應訴和行政復議答復工作

(一)自覺接受人民法院和復議機構的監督。提起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是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法定權利。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必須克服不敢當被告或被申請人、不愿接受監督的思想,以高標準、高質量的應訴或行政復議答復工作接受人民法院或行政復議機構監督。要堅決執行復議決定和法院判決或裁定,認真落實行政復議或司法建議,積極糾正違法或不當的行政行為。

(二)在法定期限內切實履行應訴和行政復議答復義務。要在答辯或答復意見書中全面、準確、詳實地闡述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和有關證據材料。要對申請人提出的訴求和異議做出有針對性的答復,不得敷衍了事、避重就輕、回避矛盾。答辯或答復意見書制作要規范。

四、健全衛生行政復議應訴機構,加強能力建設

(一)加強復議應訴機構建設。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行政復議應訴機構和人員隊伍建設。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要建立健全行政復議應訴機構,配備、充實和調劑專兼職行政復議應訴人員,根據工作實際需要,逐步增加專職行政復議應訴人員。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明確專人負責衛生法制和復議應訴工作。把政治思想好、業務能力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干部充實到衛生行政復議應訴機構,保證行政復議案件有2人以上承辦。

(二)保證開展衛生行政復議應訴工作的必要條件。各級衛生行政機關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規定,將開展行政復議應訴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機關的行政經費,由本級財政予以保障。各級衛生行政復議應訴機構要合理使用行政復議應訴經費。要配備必要的辦公、取證等相應設備和交通工具,積極創造條件設置接待受理和公開審理的場所,保證行政復議應訴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提高復議應訴人員的職業素養。不斷提高衛生行政復議應訴人員的政治素質,加強作風建設。強化復議應訴人員的自律意識,做到秉公辦案,保持清正廉潔。各級衛生行政機關要加大對復議應訴人員的培訓,有計劃地舉辦各種形式培訓班,加大對復議、訴訟相關法規和衛生實體法的培訓,進一步提升隊伍的專業素質。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對衛生行政復議應訴人員的培訓、學習和交流等活動給予支持、鼓勵,并從經費上予以保障。

(四)加強復議應訴工作的總結和研究。各級衛生行政復議應訴機構要注意總結和分析典型案例,加強相互間經驗溝通和交流,努力提高衛生系統行政復議應訴工作水平。復議應訴機構要定期向分管領導提交衛生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分析報告。

五、加強領導,確保衛生行政復議應訴發揮應有作用

(一)強化各級領導在復議應訴中的責任。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行政首長是本機關復議應訴工作第一責任人,必須切實履行職責。要積極支持和督促復議應訴機構依法辦理復議應訴案件,認真負責簽署復議應訴法律文書。對爭議大、社會關注度高、案情復雜的復議應訴案件,要召開專門會議進行研究討論。行政機關負責人對本單位涉及的復議應訴案件,要在法定期限內組織好答復和答辯、提供證據、參加聽證等各項工作。

(二)加強復議應訴工作的指導。各級衛生行政復議應訴機構要加強對下級衛生行政部門行政復議工作、履行行政復議應訴職責等的指導,當前特別要做好醫患糾紛、相關技術鑒定、行政不作為、政府信息公開等重點領域的復議應訴對策研究和監督指導工作。落實《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完善衛生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案件統計報告制度的通知》,在每年的6月20日和下一年的1月20日前將轄區內上半年和全年的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案件辦理情況形成統計報表上報。進一步健全重大行政復議案件報備制度。

(三)嚴格復議應訴責任。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把行政復議案件辦理質量、執行行政復議決定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與裁定情況以及行政應訴工作情況,納入依法行政工作考核范圍。對不履行法定復議職責,有案不受、違法辦案和拒不執行上級復議決定的相關機構和人員,必須依法追究有關領導和相關負責人責任。

(四)加強衛生行政復議的宣傳。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加強學習,深入理解衛生行政復議應訴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強做好復議應訴工作、依法解決行政爭議的自覺性和使命感。要結合年度普法計劃,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衛生行政復議相關制度,引導人民群眾擅于通過行政復議渠道理性表達利益訴求,營造依法解決衛生行政爭議的良好社會氛圍。

6. 《國土資源行政復議規定》(2009年11月14日 國土資源部令第46號)

第4條 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設立行政復議委員會。行政復議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

(一)審定行政復議的工作規則、制度和程序;

(二)研究處理行政復議法第七條規定的抽象行政行為,提出處理意見;

(三)審定重大、復雜的行政復議案件,研究因行政復議決定引起的重大、復雜的行政訴訟案件,提出處理意見;

(四)研究、解決行政復議涉及的其他重大問題。

行政復議機構是行政復議委員會的日常辦事機構。

第5條 行政復議機構辦理行政復議事項,組織辦理行政應訴事項,具體指導和監督下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行政復議機關的其他機構根據本規定負責相關工作。

第6條 行政復議機構審理行政復議案件,應當由2名以上行政復議人員參加。

行政復議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熟悉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忠于職守,秉公執法,并取得相應資格。

第8條 行政復議機構統一受理行政復議申請。

行政復議機關的其他機構收到行政復議申請的,應當自收到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轉送本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機構。

行政復議機構應當對收到的行政復議申請進行專門登記。

7. 《稅務行政復議規則》(2010年2月10日 國家稅務總局令第21號)

第3條 本規則所稱稅務行政復議機關(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機關),指依法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稅務機關。

第4條 行政復議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和便民的原則。

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認真履行行政復議職責,堅持有錯必糾,確保法律正確實施。

8.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行政復議辦法》(2013年11月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號)

第5條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行政復議辦公室(以下簡稱行政復議辦公室)設在法制司,辦理行政復議案件的具體事項,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對行政復議申請進行初步審查,決定是否受理;

(二)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取證,查閱相關文件和資料;

(三)組織審理行政復議案件,提出審理建議,擬訂行政復議決定;

(四)對被申請人違反《行政復議法》、《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及本辦法的行為提出處理建議;

(五)依照有關規定參與辦理因不服行政復議決定提起行政訴訟的應訴事項;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四條 復議原則

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行政法規及文件〕

1. 《國務院關于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2008年5月12日國發〔2008〕17號)

(二十二)加強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市縣政府及其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行政復議法及其實施條例,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在行政監督、解決行政爭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暢通行政復議渠道,堅持便民利民原則,依法應當受理的行政復議案件必須受理。要改進行政復議審理方式,綜合運用書面審查、實地調查、聽證、和解、調解等手段辦案。要依法公正做出行政復議決定,對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該撤銷的堅決予以撤銷,該變更的堅決予以變更。要按照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健全市縣政府行政復議機構,充實行政復議工作人員,行政復議機構審理行政復議案件,應當由2名以上行政復議人員參加;推行行政復議人員資格管理制度,切實提高行政復議能力。要認真做好行政應訴工作,鼓勵、倡導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行政機關要自覺履行人民法院做出的判決和裁定。

(二十七)省級政府要切實擔負起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領導責任。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把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設法治政府的重點任務來抓,加強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要大力培育依法行政的先進典型,及時總結、交流和推廣經驗,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要建立依法行政考核制度,根據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和要求,把是否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作為衡量市縣政府及其部門各項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把是否依法決策、是否依法制定發布規范性文件、是否依法實施行政管理、是否依法受理和辦理行政復議案件、是否依法履行行政應訴職責等作為考核內容,科學設定考核指標,一并納入市縣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實績考核指標體系。依法行政考核結果要與獎勵懲處、干部任免掛鉤。加快實行以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和績效管理制度。要合理分清部門之間的職責權限,在此基礎上落實工作責任和考核要求。市縣政府不履行對依法行政的領導職責,導致本行政區域一年內發生多起嚴重違法行政案件、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要嚴肅追究該市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2. 《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2010年10月10日國發〔2010〕33號)

24.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在解決矛盾糾紛中的作用,努力將行政爭議化解在初發階段和行政程序中。暢通復議申請渠道,簡化申請手續,方便當事人提出申請。對依法不屬于復議范圍的事項,要認真做好解釋、告知工作。加強對復議受理活動的監督,堅決糾正無正當理由不受理復議申請的行為。辦理復議案件要深入調查,充分聽取各方意見,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注重運用調解、和解方式解決糾紛,調解、和解達不成協議的,要及時依法公正作出復議決定,對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該撤銷的撤銷,該變更的變更,該確認違法的確認違法。行政機關要嚴格履行行政復議決定,對拒不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復議決定的,要依法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探索開展相對集中行政復議審理工作,進行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健全行政復議機構,確保復議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復議人員辦理。建立健全適應復議工作特點的激勵機制和經費裝備保障機制。完善行政復議與信訪的銜接機制。

第五條 對復議不服的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是法律規定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的除外。

〔法律〕

《行政復議法》(2009年8月27日)

第14條 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

第30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征收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部县| 政和县| 山阴县| 辉县市| 岱山县| 尚义县| 平定县| 墨脱县| 兴安县| 昔阳县| 大英县| 桐城市| 保山市| 调兵山市| 威远县| 涿州市| 微山县| 南投县| 门源| 广德县| 遂溪县| 伊通| 左云县| 建宁县| 博爱县| 建水县| 唐海县| 根河市| 温州市| 博湖县| 房产| 乡宁县| 文成县| 沈阳市| 北川| 平泉县| 都兰县| 黄陵县| 日喀则市| 荔浦县| 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