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專題一:父母與子女的關系

每個孩子從出生時起,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是他們撫育了我們,教會我們說話、識字、念書、做人。養不教,父母過;教不聽,要溝通!父母和孩子之間,應該通過溝通,建立一座理解的橋梁。任何一個家庭,都是建立在每個家庭成員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關愛基礎之上的。只有通過溝通,相互表達出理解、信任和關愛,所謂的“代溝”才不會成為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鴻溝。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尤其應該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以理服人,并尊重孩子的選擇。那么,父母與子女在法律上有什么相對應的權利與義務呢?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侵犯子女的哪些權利呢?

一、父母可以隨便翻看子女的日記嗎?

案例回放:

徐麗是高一的一名品學兼優的女學生,今年十七歲。她的父母為了女兒的成長費盡了心思。因為徐麗相貌很出眾,所以作為過來人的父母自從徐麗初中畢業之后,一直對她管得比較緊。有幾個星期,徐麗每天放學都回來得比平時晚,父母問起她干什么去了,她也是支支吾吾說學校補課。后來徐麗的父母疑心加重,打電話問學校才知道并沒有補課一事。而且徐麗每天吃完晚飯就把自己鎖在房間里,也不知道她在里面干什么。為了慎重起見,一天等徐麗去上學之后,夫婦倆來到寶貝女兒的房間,仔細檢查起徐麗的東西,終于發現了徐麗壓在枕頭下的日記本。只見日記中總是出現“阿輝”這個名字,還夾雜著什么“我越來越喜歡阿輝了”“我每天都想跟阿輝待一會兒”等語句。徐麗父母覺得這個“阿輝”可能就是最近跟女兒早戀的男孩子。夫婦倆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等徐麗回到家里,父母開始嚴肅地質問徐麗,并拿出了徐麗的日記本。徐麗一見自己的日記本在父母的手里,感到非常氣憤,“你們憑什么偷看我的日記!這是我的隱私!”可是父母聽到她不老實承認錯誤,還在強詞奪理,更加氣憤,對徐麗說:“孩子在父母面前還有隱私?你是我們生的,我們連看你日記的權利都沒有嗎?老實說!最近是不是早戀了?”隨后又足足罵了徐麗一個小時。徐麗越想越氣,當晚趁父母不備,離家出走,三天后才被派出所民警找到并送回家中。后來經了解才知道,原來阿輝只是徐麗一位要好的朋友家里養的一只荷蘭鼠。

青少年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總喜歡把自己心里的一些秘密寫在日記本上,里面記載的內容最為真實和隱秘。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父母美其名曰關心自己的孩子、為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打著種種旗號偷看甚至是公然翻看子女的日記本,造成了父母與子女之間關系的裂痕,甚至在愛心的掩護下醞釀出悲劇。

那么,父母有權利隨意翻看子女的日記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是一種侵犯隱私權的行為。因為侵權者往往是青少年最為親近的父母、老師,所以現實中訴諸法律的極少,但是盡管如此,該問題中隱含的社會問題、法律問題仍值得我們深思。隱私權是我們每個人所享有的有關其個人生活秘密未經允許不被公之于眾的權利。成年人有這個權利,青少年同樣有這個權利。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精神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隱私權受法律保護。《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明確規定:“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者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而且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9條第1款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第58條規定:“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網絡等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圖像以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此外,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也明確規定,兒童的隱私、家庭、住所或通信不應受到任何非法干涉,其榮譽和名譽不受非法攻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法律對此已經作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很多父母認為,青少年年齡小、幼稚無知,沒有隱私可言,即便有隱私也談不上權利。在這種思想支配下,父母未經子女同意就隨意翻看其日記和信箋、偷聽他們打電話幾乎成了天經地義之事。理由總是冠冕堂皇的:翻看日記也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子女的情況,以便更好地教育他們,防止他們學壞或者走上邪路。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青少年正處于成長階段,心理尚未完全發育成熟,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秘密看得很重,他們與成年人一樣有著自己不愿讓他人知曉的隱私,一樣需要親人乃至社會的尊重,他們理應享有隱私權。如果這種隱私被他人披露,對青少年的心理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輕則使他們憂郁、苦惱、煩躁不安,重則會導致他們離家出走、仇視社會和他人,甚至做出自殺或者殺人的舉動。所以承認青少年的隱私權,保護并尊重他們的隱私不僅是青少年自身的需求,也是社會健康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本案中,父母雖然確實是本著愛自己女兒的心,但怎么個愛法卻還是值得斟酌的。首先,翻看自己女兒日記本身是侵犯隱私權的違法行為;其次,這種教育子女的手段往往適得其反。

青少年自己也要樹立起保護意識,防止自己的隱私被他人輕易侵犯。青少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保護自己的隱私權:

首先要了解侵犯隱私權行為的各種表現方式,如父母或者老師、同學隨意翻看自己的日記、信件,偷聽自己打電話,以及跟蹤自己、偷窺自己的活動等。

其次要保管好自己含有隱私內容的物品,如信件、日記等。可以將日記等鎖在抽屜里,或者父母不易發現的地方。如果發現父母有偷看的習慣,要告知父母不能這樣做,指出這是侵犯隱私權的違法行為。還可以跟父母就自己日記中寫的問題相互溝通,把父母當作自己的朋友相互交流,如果父母態度粗暴并且懷疑自己,不聽解釋,也要冷靜對待,不能采用離家出走等極端手段,那樣對自己、對父母都是不負責的,要學會利用時機與父母慢慢地溝通。

最后不應把自己或家庭的隱私隨意告訴別人,若發現父母以外的人有侵害自己隱私權的行為,要及時把情況告訴父母,并收集保管好相關證據。由父母同侵權人進行交涉或者提起訴訟。青少年從小就應該養成這樣一種保護自己權利的意識,使法律真正成為自己手中的一件有利武器。

二、未成年子女離家出走,父母應該怎么辦?

案例回放:

蘭州市一位年僅14歲的少女因為無法承受生活、學習中的壓力,給她的爸爸媽媽留下一張留言條后,便離家出走至今未歸。她在留言中引用了電視劇《還珠格格(三)》中的一句耐人尋味的臺詞“如果你們愛我,就放過我”。十幾天過去了,少女的父母仍在苦苦地尋找要去“山水之間”的女兒……

未成年人年紀小,社會經驗少,一個人在外極易發生意外事故,并且也容易結交一些有不良行為的人,從而沾染上一些不良習慣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發現未成年子女離家出走,不可以坐視不理,必須及時進行尋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如果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逼迫未成年子女離家出走,有關部門或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可以提請法院撤銷其監護權,并對其進行制裁。對流浪乞討或者離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民政部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負責將其交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于暫時無法查明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由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收容撫養。

另外,父母也不可以讓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子女單獨居住。已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身心相對都比較成熟,而且有些已經接受完義務教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因此,年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離開父母一個人單獨居住。但對于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還沒有成熟,還需要父母的照顧和教育,沒有能力獨立生活,父母不可以讓其一個人單獨居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庆市| 杭锦旗| 临海市| 花莲县| 星子县| 阿尔山市| 盘山县| 祥云县| 凤凰县| 体育| 拉孜县| 会宁县| 利川市| 锦州市| 同仁县| 栖霞市| 平定县| 新巴尔虎右旗| 奎屯市| 武邑县| 白城市| 丰城市| 天峨县| 独山县| 新乡市| 勐海县| 思茅市| 昌吉市| 安塞县| 东乌| 达尔| 德昌县| 普兰县| 兴文县| 章丘市| 龙口市| 肃宁县| 榆社县| 海淀区| 吴江市|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