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一個積極的“自我心像”
一位名為約瑟夫的青年在自己30歲生日那天,呆呆地坐在河邊,看著波瀾起伏的河水,思考與回味著自己那短暫而又令人沮喪的人生: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還有信心繼續活下去。
他的父母雙亡,從小便生活在收容院里,由于身材矮小,長得也并不漂亮,說話時還帶著濃重的法國鄉下口音,所以,他一直非常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又丑又笨的鄉下人。在這樣的思想之下,他甚至連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應聘,只好待在收容院里以打掃為生。
正當約瑟夫思考自己是不是該結束這無聊而又毫無意義的生命時,與他一起在收容院中長大的好朋友突然興沖沖地朝他跑了過來,并大聲告訴他:“親愛的約瑟夫,我想你應該第一時間知道這個好消息!剛剛我從收音機里聽到了一則消息——拿破侖曾經丟過一個孫子,而播音員所描述的相貌特征竟然與你分毫不差!”
約瑟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真的嗎?我竟然是偉人拿破侖的后人?”約瑟夫一下子精神大振。聯想起身材矮小的爺爺曾經騎在高大雄壯的馬匹上,用迷人的法語,向千軍萬馬發出各種威嚴的口令,約瑟夫頓時感覺到,自己那矮小的身體里有一股無法抑制的力量,而講話時那濃重的法國鄉下口音如今也變得既高貴又威嚴。
第二天一大早,約瑟夫便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自信滿滿地來到了一家大公司應聘,并且很順利地得到了那個職位。
長達幾十年的奮斗以后,已到暮年的約瑟夫早已成為這家大公司的總裁,他通過各種方式查出,自己并非拿破侖走失的孫子,但是,這對他而言早已不再重要了。在一次著名企業家的聚會上,曾經有人向約瑟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作為一名成功者,您認為什么是引領您最終走向成功的關鍵?”約瑟夫并沒有直接回答對方的問題,而是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出來。最后,他說:“在心里樹立一個積極的‘自我心像’,將所有看不起自己的念頭都趕出生命之外,這便是引領我最終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
心理學家詹姆士認為,“自我心像”是人的潛意識中對自我的描述,在自我認識或自我意識的基礎上對“我是誰”的認識。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會從不同的方面,比如容貌、智商、能力、性格、事業、前途等,對自己有一個認定,由無數的信條組成了一個決定人的行為的“自動導航系統”,指引著自己前進的方向。它是自我認識或自我意識的一部分,是根據自己過去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他人對自己的反應和評價而不自覺形成的。
“自我心像”側重于對自身價值、自身能力及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的估計和評價,過往的經歷和經驗是其形成的一個重要基礎。“自我心像”會在潛意識當中不知不覺地形成,而且一旦形成,我們就會依據它去判斷自己,并指導自己的行動,而很少懷疑它的可靠性。
所以,“自我心像”對一個人的人生狀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曾經有一段時間過得并不愉快,經常受到別人的批評,或者雖然沒有受到卻害怕受到別人的批評或指責。那么你的“自我心像”很可能就是一個低能者,你就會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塊鏡子上,經常看到一個無所作為、不受人重視的平庸的小人物。而且,遇到困難時你會對自己說沒有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你就會感到自卑、沮喪、無力。
相反,如果你從小形成的“自我心像”是一個正面積極、多才多藝的人,你就會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鏡子上,經常看到一個受人尊重、進取向上、博學多才的自我。這樣,在任何情況下,你都會對自己說:“我可以做好。”在以后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你就會有自尊、愉快、熱情等良好的心態,也自然更容易獲得成功。
當然,如果你的“自我心像”過于高大,也就是經常高估自己,或者對任何事物的期望值都過高,那也需要做出調整。因為對自己評價過高,不僅不利于客觀地設計進取目標,還會破壞人際關系,使人際環境惡化,給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設置許多障礙。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幸福繼續擴大,或者不想讓自己的痛苦延續下去,那么就請先去看清楚自己的“自我心像”吧,你要做的是保持它或者改變它!
戴爾·卡耐基說:“心理上的積極主動暗示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幫助自己走出困境。”想要成功的人尤其需要調整的是自卑的“自我心像”,因為它會阻礙你的發展。如果你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別人,那么你就應當主動修改“自我心像”了,你需要做的是樹立這樣的信念:在這個世界上,我是獨一無二的。我一定有存在的價值,我也一定能夠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