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出其自受用之“致良知”三昧,簡明親切,向人當前指點。接其教音者,殆無不承風歸化,心悅誠服。但陽明以自己之高明律人,視他人盡是高明,既不能定之以教理,又未能范之以律儀,而及門諸子,得淺、得深、得純、得駁,只取其一偏,以之獨揚其至,執之不得會通,末流遂猥雜不可收拾!《明儒學案》泰半皆王門流裔,列為浙中王門學案、江右王門學案、南中王門學案、楚中王門學案、北方王門學案、閩粵王門學案及泰州學案;再傳而后...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陽明出其自受用之“致良知”三昧,簡明親切,向人當前指點。接其教音者,殆無不承風歸化,心悅誠服。但陽明以自己之高明律人,視他人盡是高明,既不能定之以教理,又未能范之以律儀,而及門諸子,得淺、得深、得純、得駁,只取其一偏,以之獨揚其至,執之不得會通,末流遂猥雜不可收拾!《明儒學案》泰半皆王門流裔,列為浙中王門學案、江右王門學案、南中王門學案、楚中王門學案、北方王門學案、閩粵王門學案及泰州學案;再傳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