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人格心理學:揭示最真實的人格魅力

說到“人格”,可能100個人給出的定義都不會相同,不管處世方式如何,每個人所給出的回答都會與他人有差別。“人格”這個詞,往往和主觀產生聯系,它是在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遺傳、生存及教育環境,形成了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心理特點,這是對于“人格”的最普遍解釋。但行為主義者對于“人格”的定義卻與眾不同,因為行為主義者首先不相信遺傳和天賦,他們不贊同人格可以繼承的觀點,他們相信人格只能靠著塑造得來。所以,行為主義者把人格等同于行為,認為人格是個人行為的綜合,而且可以通過測量行為來研究和塑造。而且,行為主義者有著“環境決定論”的思想,認為環境對人格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具有決定性。那么,行為主義者會怎樣定義人格呢?雖然行為主義者喜歡拋棄沒有明確定義的詞匯,但對這個詞語他們還是想把它留下來,因為它在普遍心理學體系中還是非常合適的。學習本章,我們將會了解行為主義者眼中的“人格”。

1.行為心理學家對人格的解釋

關于人的行為這一問題,我們通過很多實驗,對個體的行為在各種情境下會做什么進行了分析。我的假設是,對于整部機器,想要了解它對什么有用,必須先看看它的輪子。所以,接下來的時間,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試著把人當作一部準備運作的組裝機器。這應該并不難,只要我們把它的各個部件——輪子、輪胎、軸、差速器、發動機和機身裝在一起,就能造出來一部機動車。我們根據它的構造,看它適合哪種工作,便將其用到哪種工作中。如果它是福特,就適合運送貨物,它能在很差的氣候條件下,行駛于崎嶇的路面,這樣的車我們就讓它跑集市;如果是勞斯萊斯,那它適合的工作就是載著我們去見一些社會層次更高的人,讓那些比我們窮的人,知道我們比他更富有等。

那么,現在我們就把這種情況運用到人的身上,假如有這么一個人,他叫約翰·杜,由下面這些部件組成——頭、手臂、手、軀體、腿、腳和神經、肌肉及腺體系統。約翰·杜沒讀過書,年紀又大,所以能從事的工作很有限。他身體強壯得跟一頭騾子一樣,可以整天進行體力勞動。他不會說謊,非常愚蠢;不會笑,也不會玩耍,很遲鈍。對于他而言,也只有像街道清潔和挖渠,或者伐木這樣的工作,他才能勝任。我們再說另一個人,他叫威廉·威爾金斯,他和約翰·杜有著一樣的身體部件,但他與約翰·杜不同的是,他有很好的容貌,受過教育,旅行過。對于他來說,適合的工作可以是外交家、政治家或地產商。但是這個人從小就善于說謊,在一些負有責任的地方,從未被他人信任過。他非常自私,對職位高低很計較。而且,他總在下午離開工作崗位去玩橋牌或打高爾夫。

我們現在是把他們看作兩部機器的,那么,我們在了解了他們各自的一些情況后,發現了很多不同的地方。雖然二者的身體部件一樣——都是頭、手臂、軀干、腳、神經、肌肉及腺體系統,但兩部機器最后的差異是從何而來的呢?至于我們人類,每一個健康的個體從出生開始都是“平等的”,這在《獨立宣言》也提到了,而我們認為這一“平等”是“與生俱來”的。個體在出生以后發生的事情,是決定他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的關鍵,不論一個人是干苦力,還是成為外交家、政治家、商人、科學家,或是盜賊。1776年的自由倡議書者,有這樣一個事實沒有注意到,那就是上帝本身不能與某些個體保持平等,如40歲的、像美國人一樣有著不同的環境影響的個體。

那么,如何來研究個體的人格呢?行為心理學家認為,要知道一個個體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我們只能去觀察他在日常復雜活動中的行為表現。而且,對于這些東西的觀察,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它不是可以通過一瞬間就能觀察得到的。觀察個體在經受壓力和誘惑時,在物質條件富足和不足的條件下的行為——換句話說,為了對某個個體的人格進行詳細描述,我們需要讓他在商店里經受所有可能的測驗,以了解他是什么類型的人——何種類型的機器。

而我們又為什么要去檢驗個體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的發展歷程呢?我記得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有很多種,它包括:約翰·杜有什么樣的工作習慣?他會是一個什么類型的丈夫?在工作中,他對同事或同伴有著怎樣的言行舉止?他是否是一個真正講道義的人?他曾被很好地撫養過嗎?還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了不講禮貌的習氣?他是否值得信賴,在朋友危難的時候會不會出手相助?他生活得快樂嗎?他工作努力嗎?他有沒有艱苦的作風?

關于一個個體的道德怎樣,行為心理學家并不感興趣,除了作為一名科學家,事實上,一個個體是什么類型的人,行為心理學家也并不關心。但不論社會要不要求他分析,他都必須研究個體。而作為行為心理學家,我們想要回答的問題,不僅是我們被撫養的問題,還有其他所有可以詢問約翰·杜的問題。

證明一個人適合做什么,對他將來的能力做一個預言,以便在社會需要這樣資料的時候,可以為社會提供出來,這是我們行為心理學家科學工作的一部分。

2.如何研究人格?

個體人格變化最快的時候,是在年輕時習慣模式形成、成熟和變化時。女性在15—18歲這段期間,會漸漸從孩子變成婦女。一個女孩兒在15歲時,她和同齡的男孩兒與女孩兒就是玩伴。但是她到了18歲,就變成了每個男性的性對象。人格變化會有一個減慢的過程,當個體進入30歲后,人格變化就開始變得非常慢,這是從我們研究習慣的資料中獲得的證據。從研究資料看,在這段期間,大部分人開始安于生活現狀,行為組織體系的模式變得固定,只有在不斷地受到一個新環境的刺激,才會繼續發生變化。如果你對一個普通的30歲的個體進行充分描述的話,你會發現,他在往后的歲月中變化非常少。如果一個愛講閑話,喜歡幸災樂禍,說話聲音又大,與鄰居關系不睦的30歲婦女,不論她到了40歲,還是60歲,她差不多都是從前的樣子。一般人對他人的人格不需要認真研究,就可以判斷出自己的同事的人格。事實上,為了適應快速生活,迅速做出對他人人格的判斷,會使我們養成一種喜好膚淺估計的習慣,這種習性很容易給他人帶來嚴重傷害。我們經常會因自己在短時間內對人格做出診斷而自豪,為自己能一眼看出自己喜歡的或不喜歡的人,以及對我們自己的判斷永遠不改變而自豪。而事實上,我們通過此觀察方式去觀察的人,在他所做的事情中,往往會有一兩件與我們自己特殊的傾向性和愛好不相同。這是常有的現象,由此我們說,那些關于人格的判斷結論是不真實的。如果想要對人格做出正確判斷,應該用一種客觀的方法對個體進行觀察。

通過研究我們確信,想要對人格做出結論,唯一的方法就是對個體進行長時期的密切觀察。雖然通過短時期的觀察和私人訪談,我們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通過職業測試和智力測試,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但想要獲得一般工作習慣、道德習慣、情感習慣的資料,就必須長時間地堅持對工作、生活在復雜情境中的個體進行觀察。

當然,對于收集他人人格資料這樣的事情,每個正常人都能做到。只是,受過相關訓練的心理學觀察家和走出了自己人格局限的人,他們的觀察更為準確。

我們在對人格的研究過程中,所選取的例子都是涉及職業方面的,大家對此可能會提出質疑。不錯,其實這些方法可以適用于很多方面,比如在選擇朋友時,選擇妻子和丈夫時,這些方法都是適用的。現代社會,人們的婚姻出現了很多問題,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雖然很多,其中就包括青年男女相遇、相交的快速性這一因素。在內臟(性的)刺激的支配下,青年男女對對方不能進行明智的觀察,也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在結婚之后,如果發生人格碰撞,有勇氣面對的人,就做出了離婚的選擇。當然,對于兩種人格在婚姻中如何一起生存這一問題,現在還沒有一種真正的方法能夠測出來,只能在兩人結婚后被發現。

我在咨詢工作中發現,婚姻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出自性順應的重大失敗。兩個人生活在那樣狹小緊閉的空間中,想要擁有幸福的共同生活,沒有一個真實而坦率的性順應是無法實現的。我曾經先后對25對年輕夫婦做過訪談,發現在這些夫妻中,真正做到性順應的只有一對夫妻。幾乎在每個案例中所出現的問題,都與他們的行為有關,也就是說都是行為困難,而與他們的身體沒有關系,他們并沒有身體上的毛病。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教養和性組織的毛病,而經過指導,我們為他們帶來了順應。所以說,在婚前為年輕的夫婦提供適當的指導,會改變他們的婚姻狀況。但是,想要給出指導也并非容易的事情。通常情況下,父母和家庭醫生會給出不恰當的指導,而這些不恰當的指導所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我跟大家說這些事情是有原因的:首先我認為,發現人格的所有方面,對維系良好的婚姻狀況很有幫助;其次,假如年輕的一代沒有面臨這樣的問題,那么我們現行的沒有被社會試驗過的婚姻制度,必將在今后的幾年里遭受到嚴重的攻擊,在比較大的城市里,這種狀況會更加嚴重。

可是,當我們有了人格判斷時,該怎么辦呢?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它發揮怎樣的作用呢?我們可以將其作為我們雇傭和解雇行業中的人員的依據,在對人員進行提升或降級時,我們可以以此為指導。不僅如此,它還是我們社交關系和朋友關系以及生產關系的基礎。我們在選擇同伴或離開他們時,也是依據我們對其人格的判斷而為——對對方的人格判斷可以說是我們做出選擇的唯一的依據。

3.探究人格的多種方法

假如我們都是認真的人格觀察家,并本著遵循客觀的方式對個體的人格進行判斷,那么我們應該通過哪些渠道來獲得正確的信息呢?我們有如下供大家探索的方法:(1)通過個體的教育圖表去研究;(2)運用心理學的測試;(3)通過個體的業余時間和娛樂活動去研究;(4)通過個體在日常生活的實際情境中的情感特點去研究;(5)通過個體的成就表去研究。

想要對個體的行為和心理結構進行研究,就必須本著認真務實的態度,因為這條路沒有捷徑。有很多這個領域的心理學騙子,他們相信有捷徑,所以,用他們的方法肯定難以獲得滿意的結果。

說到研究人格的各種方法,我還是想讓大家從下面幾個方法入手。并不是說行為心理學家在研究人格方面有什么明確的科學體系,但是我們關于這方面的研究,確實是根據實踐的、常識的、觀察的方法來做的。

研究個體的教育圖表:想要獲得個體人格的比較翔實的資料,可以根據他的教育經歷繪制一張圖表,然后通過這張表來收集想要的信息。如他有沒有讀完小學?是否中途輟學?輟學的原因是什么?與家庭的經濟狀況是否有關?或者另有別的原因,比如尋求冒險?他讀過高中嗎?高中畢業后是否考取某所大學繼續求學,直到畢業?拋開他的才能和智慧不說,如果他一直堅持下去,這證明他的工作和學習習慣很好。一個人要想勝任一份工作,我認為,工作習慣對其而言是一份資產。在看他的圖表曲線時,我發現是從大學開始往下降的。關于大學,我把它看作是他的一個成長的地方,即這里是改變他在家里養成的習慣的地方;是一個學會如何與人和諧相處,獲得處事手段的地方;一個讓他學會保持干凈、整潔,學會將自己的衣服熨平整的地方;也是一個學會怎樣禮貌對待女士,使自己變得更為紳士的地方。總之,大學就是一個發現如何將空閑時間利用起來和尋求文化的地方。其實最后,我們應該了解了,大學就是學生學會尊重思想和怎樣思考的一個地方。假如它不擁有這些尊重,那大學就是失敗的地方,在那里獲得的身體的和言語的習慣,在生活中就很少被徹底地體現。我讀了4年大學,最后肄業,在學校里學習的是希臘語和拉丁語,可今天我并不會寫希臘字母,讀不懂有關希臘文的書籍,如果我的衣食住行需要靠它的話,那就麻煩了。

不可否認,大學培養的人,或者說讀過大學的人在生產上都能獲得成功。他們的人生比較順遂,不像沒有讀過大學的那樣更加波折,因為他們更容易受到歡迎。但盡管如此,也不能說沒有讀過大學的人,就沒有獲得成功的潛質和機會。

研究個體的成就圖表:我認為,個體在每一年的成就,應該是判斷他的人格、特點和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想要了解個體每年的成就,我們可以為他繪制一張圖表,在上面顯示出他在擔任各種職務時,任職的時間和他每年工資收入的增長,并以此作為客觀衡量的數據。一個男人如果在他30歲時,就已經更換過20次工作,并在這期間,都沒有獲得明確的提高,那么,到了40歲,他還可能更換20次工作。假如,我有資金從商做生意,我不會愿意雇傭一個30歲并且要求每年薪資至少5000美元的人擔任要職。我希望能雇傭一位年紀40歲,薪資要求比較低的人。這里,除了特殊情況,還真的找不到一種固定且又迅速的法則可供檢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一個人在每一年里,他的工資的增長和職位的提升,在個體進步中是重要的因素。

同樣,如果我們想要獲得一個作家的成就史的信息,我們就要為他繪制一張稿費收入表。在最主要的雜志上,如果他在30歲時獲得的字數稿費和他在24歲時獲得的字數稿費相同,那么,這種現象說明,他可能就是一個平庸的作家,永遠不會有更大的文學成就。事實上,不論是在商場上,還是在文學和藝術領域,如果我們想要對一個有機體的每個器官是否完好,他的身體器官在將來能否良好運作進行預言的話,就只能從他的成就中來加以判斷,參照我們所依據的標準來衡量。

心理測試作為研究人格的一種方法,自從閔斯特伯格開啟了工業心理學研究后,它已獲得了很大成就,已經成為企業家選擇雇員或工人的依據和指南。現在,商業組織已經發現,在這些理論中,有一部分是一些心理學家的雄心勃勃,是不切實際的東西;還有一部分是由于商業機構浮躁所致,因為它們一直等不到心理學家發展特殊商業所需的方法。各路商行雖然不想給心理學研究工作進行太多投資,但他們期待心理學家能夠通過某種方式參與進來,在行業中,用另一種方法將商業主管難以解決的商業問題解決掉。在這里,對于員工如何選擇,選擇后的職員安排及提升,工人的工作效率及他們最后的高興和滿足,我是能夠想到的。總之,在我們的感覺中,人格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但需要記住的是,職業測試只能將在特定時間完成一些事情的全部能力表示清楚,它具有特定的誤差。做某些事情的全部能力,其實并不能表明個體“系統的工作習慣”。在饑餓或是需要有個避身之所時,他確實會很賣力工作。但這些“遭遇”過去之后,有了住處,吃飽了之后,他的工作是否還會像之前那么有效率?在此后的工作過程中,注視鐘點恐怕會成為他的一種習慣吧?這的確是很多個體的真實情況。我認為,應該根據一個人的工作習慣,來挑選一個人最基本的性格特征,比如看他是否真正熱愛自己的工作,是否希望承擔超負荷的工作,工作的時間是否比指定的更長,在完成工作后能否清理工作場所。我發現,那些好的東西,其實很早就已經進入到了個體之中,否則,那些東西將永遠不會被他擁有。直到今天,還沒有關于從這方面得出個體能力或弱點的心理學測試。

第一,研究個體的業余時間和娛樂活動。工作之余,娛樂和消遣是必然的,在這方面,人們都有各自的方式。有人喜歡運動,有人喜歡讀書,有人喜歡欣賞音樂;但有一些人喜歡酗酒,快速駕駛,或者熱衷于性等;也有一些人是工作狂,他們十分熱衷于工作。

在我看來,娛樂和運動是很外露的東西。而同樣是娛樂和運動,有些是有益的,而有些是可能會帶來危害的,如快速駕駛、酗酒等,它們可能會使生命安全遭遇威脅。

室外運動是有益的,它不僅強身,能使人產生強烈的競爭意識,還能加強協作關系。如果我發現哪個人有擅長的室外活動的形式,如各種球類運動、釣魚、打獵、跑步等,我會覺得這些運動形式,對你們研究這個人的經歷是有幫助的。

對于室內活動的情況,我做了一些研究,如打牌、跳舞等。我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力賺錢,卻想同時對某項娛樂活動做到非常精通的話,絕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同樣,一個不友善,無法與他人和睦相處的人,想要精通運動也很難。基于此,我想我們可以暫且認為,娛樂和運動對我們研究個體人格可能是一個不錯的線索。

第二,研究個體在實踐條件下的情感特征。其實,對于個體人格的研究,即便我們之前就有關因素進行了研究,諸如教育經歷、個人成就、娛樂活動等方面,但想要對個體人格做出準確判斷也還是不夠的。一個在工作習慣和身體語言方面很成功的人,卻未必會受人歡迎,也許他是個令人討厭的人。他可能很吝嗇、很不友善、很傲慢,甚至很卑鄙,讓人不想靠近——靠近后覺得可怕。當然,我說的是那些在情感方面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人。無疑,在情感方面他們是失敗者。通過觀察,我們對此現象進行了測量。假如你想邀請一個人,或者去拜訪一個人,但因為你對他不甚了解,所以不敢貿然行事的話,那么,你完全可以先對其進行觀察,觀察他的朋友是否很多,他與朋友的關系保持的時間長一些,還是保持的時間很短。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們就可以斷定他是個難以相處的人,不管他是否工作很出色。

我們發現,在判斷人格時,有些事情是很難做出判斷的,比如對于說謊、誠實和其他所謂的道德品質,就很難做一個橫截面。對于這些情況,可以說是沒有什么可用的方法來發現它們的,想要了解個體的人格中存在的這些方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查閱他們的經歷,并對他們近期的生活進行觀察。而且,在進行觀察時,必須擴大觀察的范圍。例如,擴大到他的朋友圈,而且在對其行為進行觀察時,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想要在短時間內觀察準確是不容易的。假如人們在寫信時,能夠更加誠實地陳述事實,那么我們對個體情感特征做出的判斷的準確性就會更高。可是,很少有人能寫出誠實的信,這使得那些推薦信的參考價值大打折扣。事實上,我非常懷疑對于個體情感特征,我們是否能獲得有價值的判斷,比如能否正確判斷出個體與別人相處的能力?當勞動強度大時,他會好好工作,還是在勞動強度小的情況下,他會好好工作?在單獨一個人的時候,他能更好地工作,還是與更多人在一起時,他能更好地工作?在工作習慣方面,他是否表現出馬馬馬虎虎?在工作方面,他的適應能力如何?他會不會把那些不適應的方面隱藏起來?在工作中,他是在被鼓勵的情況下做得更好,還是在被責罵的情況下做得更好?

想要對個體的人格做出正確判斷,絕對不是短時間內通過一兩種習慣能夠判斷出來的。在我看來,想要比較準確地對他人的人格做一個定論,最好的方法是提供一所預備學校,在一段明確的時間里,使個體確實能接受各方面的觀察。假定某個人有著很高的智能(我們指的僅僅是相當的身體和言語組織),可是,他在工作中卻常常很失敗,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其內臟組織的缺乏,即“缺乏良好的平衡情緒訓練”。我想換一種可以讓你們更容易理解的說法,我把它們換成這樣一些詞匯來表示,如個體是“敏感的”、“執拗的”、“傲慢的”、“不愿接受批評的”等。如果想要獲得這些情感因素,一定要將個體安置在某些情境中,如同我們在研究嬰兒的時候一樣。你們知道,這些是沒有組織的嬰兒時期的反應類型——從嬰兒時期遺留下來的。在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的工作過程中,這樣的情境可能很少提供給他們,因此個體必須被長時間地觀察。

我認為,商業機構或多或少會確信這一點,他們準備給予比以往所給予的更長時間的預備訓練,包括崗位調動。

4.關于人格的研究有捷徑嗎?

如果我們對“被試者”做一個訪談,能不能通過這樣的一次訪談來了解一些有關人格的內容?不錯,在與私人訪談的過程中,對個體的一些情況,我們可以有所獲悉。但是,私人訪談必須加以擴展,而訪談也不能只進行一次,因為那樣我們很難獲取更多的信息。而且,值得關注的是,在訪談期間,我們不可忽略細節,很多細小的情況都應該被觀察者發現和利用。當我們在觀察時,他說話的聲音,他的姿勢以及他的步法和他的外表,對于我們的觀察來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些可以讓我們在看到一個人時,立刻說出他有沒有受過教育,有沒有良好的舉止。一個人進來接受訪談時,不脫下自己的帽子,嘴里叼著雪茄;另一個人進來接受訪談時,表現得很驚慌,甚至連話都說不出來;也有的人在接受訪談時,總是自夸自擂,讓人唯恐避之不及。

一個人的衣著,也可以反映出他的行為。他是否有干凈整潔的習慣,我們從他的衣著上就可以做出判斷。如果他的衣領很臟,或者手和手腕上都是泥垢,我們就可以認為他是一個不愛整潔,舉止不文雅的人。但是,我們很難從私人訪談中獲悉一個人的工作習慣,也無法了解到他是否是一個誠實可靠的人,他是不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以及他的個人能力強弱。正如我在前面提出的,想要判斷一個人的人格,我們需要對其個人的生活經歷進行詳細的了解。

不論是當官的,還是普通老百姓,他們為什么都相信自己能夠判斷人格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們對自己有自信,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在他們所活動的那個圈子里,人格給了他們一個標準。他們之所以做了壞事也沒有被人發覺,是因為他們沒有被檢查到。假如在一群來申請做辦公室勤雜人員的人中,或者在一群來申請其他不需要特殊能力的工作的人中,讓你挑選出一個人來做這份工作,你如果采用蒙住眼睛的方法來挑選的話,你選對人的概率只會有50%,或者稍微高一些。一般情況下,我們要求的工作標準并不高,所以在每一個辦公室里工作的人,只能勝任自己的工作,而一旦提出高標準,這些人便很難勝任。雖然許多辦公室的主管都有著敏銳的目光,也與申請工作的人員召開了見面會,并以口頭方式提出了一些問題,讓他們回答然后做了記錄,以了解他們的本質,但這并不是一種最好的選擇人才的辦法,因為它也無法使挑選的準確率變得更高。與隨意選擇的方法相比,這個方法稍好一些,而能讓那些心理學騙子鉆空子的原因也正是如此。

5.人格的改變離不開語言嗎?

可以通過改變環境來改變人格,但是,直到今天,我們還很少想到一點,那就是用此方法改變人格存在一個困難。在我們試圖通過改變個體的外部環境來改變人格時,困難就出現了——個體會用言語和手勢的形式,對他的舊的內部環境進行使用,而對于這一點,我們是不能禁止的。如果我們將一個沒有工作過的人,一個一直以來都受到母親寵愛的人,一個城市最好的酒店的資助人,或者一個服飾用品商店的老板,送到剛果自由區,并且將其放置在一個特殊的環境,即可以使他成為一個“邊緣人”的情境中,但是,他帶著自己的語言,還有一些其他的他之前生活地域的替代物。在學習語言時,我們發現了語言,當它完全得到發展時,實際上它是給了我們操練這個世界的復制品。所以說,如果目前他所處的地域,讓他無法把握的話,從邊緣區域撤回來,對他而言是非常有可能的,這樣,他在以后的歲月里會一直活在舊的替代的言語世界里。而一個這樣的人,可能會變成一個孤獨的人,不喜歡和他人在一起,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

當然,并不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一些困難,個體就無法改變自己的人格,事實上,還是可以改變的。老師、朋友,或者包括電影、戲劇等,都會對我們重建新的人格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當然,如果一個人不想讓自己面臨這種刺激,那他的人格就永遠不會改變,不過,這樣的人無法讓自己變得更加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高县| 海伦市| 罗田县| 玉门市| 青河县| 株洲县| 商都县| 昭苏县| 长岛县| 扎鲁特旗| 武安市| 枝江市| 巴林右旗| 瑞丽市| 睢宁县| 沧源| 庐江县| 错那县| 丁青县| 银川市| 海城市| 宿迁市| 大英县| 石河子市| 个旧市| 积石山| 峨边| 山东| 镇江市| 保定市| 连山| 西乌珠穆沁旗| 安义县| 河西区| 灯塔市| 平乡县| 革吉县| 驻马店市| 稷山县| 柯坪县| 富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