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針線活中的真理
- 快樂的人生(套裝共6冊)
- (美)戴爾·卡耐基等
- 1825字
- 2018-11-27 14:36:14
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頭痛醫(yī)腳。”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或者能遵從這句話從而獲得自由與健康。
首先,我們會養(yǎng)成這么一種習慣:如果一個女人覺得針線活是件很累人的差事,那么她就會想當然地認為她做針線活一定會很累。有時她會感到煩躁,并抱怨說針線活只會增加她的疲勞感。
但是有時人們似乎更喜歡不停地工作——處于持續(xù)的勞累之中——生命中沒有了樂趣,卻不愿意費點工夫去思考應該養(yǎng)成輕松工作的習慣。
不可否認,有時他們已經如此勞累,甚至想用大腦去尋求如何擺脫疲倦這樣的小小要求都很難達到。
盡管人們知道在沒有壓力且舒適的條件下工作,不僅對身體有益,而且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但是他們看起來卻更加習慣于工作在壓力與不適之下。
一個人想要輕松地工作必須要有大腦的活動,而這種活動與實際工作的活動是完全不同的。同時,日復一日的勞作也需要適時地使大腦進行換位休息,或者是說使大腦的某個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不僅如此,如果一個人能夠養(yǎng)成這種好的工作習慣,他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快樂、更加充實。如果我們相信以上所講的事情,那么對頭部來說,學習拯救足跟,或是使整個身體更加精力充沛地做事,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就拿縫紉這個工作來講,如果一位女士必須不休息地去做一天的針線活,那么能讓她在上午和下午各拿出十分鐘到十五分鐘的時間去休息,她會覺得非常感激,而且她能將工作做得更好。很明顯,如果不愿意拿出那半小時的時間去讓她休息的話,那么簡直是太缺乏常識了。換一個角度說,如果這位女士是和其他人一起做這項工作,要是老板不允許她們每天休息那半個小時的話,那么這個老板也是太缺乏常識了,因為他根本不清楚適當的休息不但能使員工更好地工作,而且能使她們在工作當中保持更加健康的狀態(tài)。
我認為所有人都應該在這樣的情況中注意到疲憊這個事實,并且應該很迫切地希望自己來更正存在的錯誤。
首先,婦女不應該也絕對不允許在污濁的空氣中進行縫紉工作。因為在進行縫紉工作的時候,工作的姿勢或多或少會使得胸腔變得狹窄,所以肺部就更需要新鮮的氧氣,否則血液會失去動力,工作的欲望會降低,神經也會使肌肉緊張起來。如果她們能從空氣與食物中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那么她們會覺得工作更容易一些,效率也會有所提升。
其次,如果工作要使我們的肌肉持續(xù)朝同一方向用力的話,我們要適時地進行適當的活動,將肌肉向相反方向拉伸。
如果一個人持續(xù)地寫字,那么他一天當中要休息幾次,并且要盡量伸展手指,這樣會讓手指緩慢地放松下來,那么他就不必擔心患上“寫作麻痹癥”了。
女人做針線活的時候,胸腔收縮,胃部下沉,頭部向前彎曲。所以一天內至少要休息兩次,提升胸腔與腹腔的空間,要知道這種提升也可以使肩部得到休息。同時要將頭部向后仰,在那個方向再做一次平緩的呼吸,然后將頭部緩慢向上抬起,像輕輕嘆氣一樣再做一次緩慢的呼吸,肺部就可以逐漸恢復習慣的呼吸狀態(tài),然后再進行一次上述的動作。
如果這位女士在繼續(xù)她的縫紉工作之前,重復三次以上的練習,那么效果會非常明顯,會讓她重獲神清氣爽的感覺。
其實,一次這種練習充其量花費兩分鐘的時間就足夠了,然后準備好重復做下一次。也就是說做三次這種練習才用六分鐘的時間。
源于深呼吸和改變姿勢而產生的活力很容易彌補花費掉的這六分鐘。一天當中做三組這樣的運動頂多用掉十八到二十分鐘,然而,它所帶來的好處卻會超乎想象。
第三,我們絕對不能用一種蜷縮的姿勢來干活。雖然那些練習能夠幫助我們從蜷縮的姿勢中恢復過來,但我們卻不能期待這種練習會幫助我們太多,除非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就盡量舒展自己。練習使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新的標準,而這個標準可以讓我們對錯誤的姿勢變得敏感。要經常注意當我們的胸腔受到擠壓并對腹腔形成壓迫的時候,我們要做伸展動作和拉伸動作,這也是我們在做縫紉工作時所面臨的問題。健康的姿勢會成為我們的第二天性。
第四,我們是用手和胳膊來進行縫紉的,而不是用脊柱、頸部或是腿部來干活。縫紉時不必要的繃緊動作會使女士感到更加疲勞。為了避免此種事情的發(fā)生,我們要對這種狀態(tài)非常敏感,一旦察覺必須更正。我們要一直有意識地避免緊繃的狀態(tài),直到確實養(yǎng)成不帶任何壓力的工作習慣。在呼吸練習之后將頭部輕微上揚可以緩解緊繃的壓力,這么做的話,開始縫紉的時候,我們就會更加注意壓力的出現。我們對壓力的出現越是在意,我們越會更快地釋放這種壓力。
如果我聽到有人說“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做上面的練習”,那么我的回答是:“這樣的練習最終會幫助你節(jié)約時間和精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