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前言 聽!這是俄羅斯的心跳
- 每天讀點世界常識(套裝共九冊)
- 林澤成 陳偉偉等
- 1542字
- 2018-11-27 11:32:20
俄羅斯,“地球村”的常務理事之一。相比于美國,俄羅斯的歷史并不短。相比于中國,俄羅斯的歷史并不長。
在風云激蕩的世界潮流中,俄羅斯如何成就了今天的角色?一個雄踞寒地卻內心火熱的俄羅斯,在其千百年的對外交往史中,到底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啟示和思考?
毫無疑問,俄羅斯的內心極其豐富。歷史上,俄羅斯人的祖先來自東歐草原上東斯拉夫人之羅斯部族。在大約公元882年,俄羅斯的先祖成立了自己的君主制國家——基輔羅斯,首都是基輔。1236至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西征基輔羅斯,基輔羅斯人第一次嘗到了國破家亡的滋味。
從15世紀末伊凡三世趕走蒙古人,到16世紀30年代西瓦里三世時俄羅斯統一國家基本形成,再到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改稱俄羅斯帝國,前后不過幾十年而已。從此,俄羅斯邁上了一條通往世界強國之路。這條路既包括“十月革命”和“蘇聯”這些為今人所熟悉的符號,也包括“葉利欽”和“普京”。
除去意識形態的爭論,蘇聯僅僅是更統一、更強大的俄羅斯而已。換句話說,脫掉意識形態的外衣,今日的俄羅斯,便是昨日的蘇聯,這一點是看國土面積,也是看經濟和軍事實力,更主要是看氣質。
相比于歷史的浩蕩起伏,俄羅斯的自然環境更像是在向全世界坦白自己的真實。廣袤的東歐平原、西伯利亞平原,綿延的高加索山脈、烏拉爾山脈,配以山地林立的險峻、高原挺立的倔強,共同訴說了俄羅斯人粗獷面容背后的深邃;可達100℃的高低溫差,道出了俄羅斯人究竟能有多大的脾氣;貝加爾湖的清澈,伏爾加河的綿長,流淌著俄羅斯的渴望和氣魄。
從歷史走進現實,真正能彰顯一個國家或民族情懷的,莫過于衣食住行和言談舉止。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信什么,忌什么,懷念什么,習慣什么,凡此種種的日常表現,是牽動俄羅斯人神經的存在感。俄羅斯人的存在感,為所有去俄羅斯的外人發出了信號——除去自然風光的吸引力,留意俄羅斯的風土人情,是優游俄羅斯的不二法寶。
俄羅斯有著特別深厚的皇帝和革命傳統,即劇烈的國家與民族的分裂和融合記憶,這樣的成長背景注定了俄羅斯的政治衍生方式不同于歐美,也不同于任何一個國家,注定要走一條適合自己的政治之路。經濟之路也是一樣——在俄羅斯,一邊計劃,一邊市場,以我為主,看上去是其最大心愿。
世人都說俄羅斯是“戰斗的民族”,可戰斗本身并沒有褒貶之義。俄羅斯和太多國家發生過戰爭,俄羅斯和土耳其之間的戰爭,俄羅斯和日本之間的戰爭,俄羅斯與德國之間的戰爭,俄羅斯與伊拉克之間的戰爭,以及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戰爭,等等。這些戰爭,有的是為了正義,而更多時候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每一次戰爭的開始和結束,無不影響著俄羅斯的政治和經濟命運。戰爭,是放大俄羅斯功利心的窗口。
從彼得大帝時代起,俄羅斯便開始重視自己的教育和科技。這種前所未有的用心,恰恰是來自自身處境的挑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俄羅斯很早就意識到了,所以才少挨了不少打。提倡教育,發展科技,顯然是一個國家長遠規劃中的首選,俄羅斯很早就明白了。時至今日,俄羅斯依然在歐美幾百年的封鎖慣性中求生,篤信靠自己的力量強大起來才是王道。
面對當今的世界,面對烏克蘭危機,面對敘利亞危機,面對中東亂局……俄羅斯依舊保持著深刻的利益訴求。然而,俄羅斯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些外在的焦點上,它必須時刻注意自身的問題。什么問題?在自身的政治和經濟問題之外,還有宗教問題。作為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俄羅斯正時刻防止難以預料或難以控制的民族沖突和宗教沖突的出現,俄羅斯一直在對自己說:“我要告別提心吊膽的日子!”
俄羅斯,既然是一個國家,就將無可避免地在各種內憂外困中小心前行,也許這是俄羅斯最真實的心聲。我們希望俄羅斯在未來的歲月里,為“地球村”的繁榮與和平貢獻更大的力量。我想,這也應該是俄羅斯的心聲。
打開這本書,請聆聽俄羅斯最真實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