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不可不知的美國地理常識

美國的地理位置處于北美洲的南部,其東西兩側分別與大西洋、太平洋毗鄰,北部與加拿大接壤,南面則與墨西哥灣相鄰。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美國孕育出了上萬種動植物,甚至可以說美國是世界上動植物物種最多的國家。而美國人對大自然賦予他們的這些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也十分珍惜,并建立了眾多的地質公園,如黃石公園、紅杉公園等。然而,美國的地理環境在為其帶來眾多收獲的同時,也為美國帶來了許多的災難。比如,美國著名的龍卷風走廊,就是由于美國獨特的地理環境所形成的,其每年為美國造成的損失可以說不計其數。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美國雖然對自然地理環境采取了眾多的保護措施,但是仍然沒能阻止各類珍稀物種的消亡,比如,美國獨有的紅杉、紅鮭魚等。不過,如今的美國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并采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1.索諾拉沙漠為什么會被稱為國家歷史遺跡?

索諾拉沙漠地域范圍遼闊,橫跨美國與墨西哥兩個國家,而在美國境內的部分主要位于亞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亞州。這里可以說是最美麗的沙漠,不同于其他沙漠的黃沙漫漫,索諾拉沙漠中不但有多種動植物,而且其毗鄰大海,這是其他沙漠都不曾具備的自然條件。由于這片沙漠是整個北美溫度最高的地方,所以這里也曾被一位詩人稱之為“太陽之火的王國”。2001年,美國政府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護這片沙漠,將美國境內的2008平方公里的索諾拉沙漠設立為國家歷史遺跡。

索諾拉沙漠的獨特氣候使其成為了一片極具生機的沙漠。這片沙漠可以說是北美洲面積最大的沙漠,正是因為覆蓋面大,使其有一部分穿越了亞熱帶回歸線。這樣一來,這里就不會像其他地區的沙漠那樣出現夜晚驟冷的現象。而這片沙漠所在地理位置也是導致其與其他沙漠不同的原因之一。

索諾拉沙漠中擁有一個很大的盆地,而這一區域則是一種陸封地,溫度適宜,非常適合動植物的生長。沙漠在人類的想象中大多是炎熱干旱的,而索諾拉沙漠卻臨近加利福尼亞海灣,毗鄰太平洋,從而使得這片沙漠雨水豐沛,擁有大量的肥沃土地,更使得整個沙漠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成為了印第安人的居住區。

由于索諾拉沙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這里成為了世界上擁有動植物種類最多的沙漠,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旱地生態系統。在這片沙漠中棲息著多種動植物,其中不僅包括幾十種兩棲類物種和當地的一些魚類,還有很多種哺乳動物,上百種爬行動物和鳥類動物。此外,還有上千種當地特有的植物。由于其具有豐沛的降水量,從而促使許多植物在索諾拉沙漠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依然能夠茁壯成長。

索諾拉沙漠中的夏日格外炎熱,在這種環境條件下,北美洲巨人柱仙人掌就成為了這片沙漠的標志性植物。這種仙人掌也可以說是沙漠中的蓄水池,這種獨特的沙漠環境中催生出來的仙人掌叢林,構成了這片沙漠中獨有的一道自然風景,并且以其自身的水分滋養著這里的每一個生命,使得這里的動植物,即使面對如此惡劣的氣候環境,仍然能夠散發出勃勃生機。

2.太平洋垃圾島為什么被稱為“死亡海洋”?

“太平洋垃圾島”坐落于太平洋上的一座垃圾場。這座海上垃圾場位于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與夏威夷之間的海域中,其形成的巨型垃圾場的面積,相當于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兩倍之多。在這里存在的各種廢棄物、垃圾,各種魚類腐臭的尸體等,產生了大量的毒素,最終使太平洋上的這座垃圾島躋身于世界六大“死亡海洋”之列。

這座太平洋上的垃圾島最早由著名的海洋學家查爾斯·摩爾于1997年發現的。當時,他正駕船穿越太平洋海域,無意中發現了太平洋中居然還存在著這樣一座垃圾島。由于這座島正處于赤道無風帶上,從而在這附近堆積了大量的廢棄垃圾、塑料袋、海洋生物的尸體等。這些垃圾成功地躲過了船只的雷達探測與衛星系統定位,致使其被發現得如此之晚。

那么,這座垃圾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經過科學家們不斷的研究,終于發現了這片“死亡海洋”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日常被人們丟棄的塑料袋等垃圾,通過排水系統進入到了海洋之中,在海洋中跟隨洋流不斷地漂泊移動,最終使這些垃圾匯集到了赤道無風帶上,從而停止了漂泊,并最終在這里越積越多,形成了如今規模巨大的“垃圾島”。據有關數據顯示,這座“垃圾島”主要是由人們丟棄的生活垃圾構成,而其中又有大部分是由難以被腐蝕分解的塑料組成。經過長年累月的堆積,如今這座島上的垃圾已經達到了350萬噸之多。

這一現象引起了生態學家們廣泛關注的同時,科學家們也向美國政府提出了一些建議。太平洋“垃圾島”中存在的大量漂浮物以及海洋上的垃圾都會對海域中的其他海洋生物造成很大的威脅,這座“垃圾島”堆積的大量垃圾中還含有毒素,一旦被周圍的魚類誤食后,將使這些毒素進入到生物鏈的循環中,到最后,甚至可能會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因此,這一“垃圾島”的處理工作已經迫在眉睫,也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3.美國為什么要拆除艾爾華河上的大壩?

鮭魚也稱為三文魚,這種魚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其中,美國海域附近生長著一種紅鮭魚品種,這一品種的鮭魚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其捕撈量也是非常大,在世界的產量排名僅次于挪威,位居第二位。

20世紀70年代,美國紅鮭魚的捕撈量雖然有所提升,但由于日本捕魚船的中途攔截,對美國紅鮭魚的整體產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一度使美國紅鮭魚的年捕撈量下降到不足2萬噸。而近幾年來,美國紅鮭魚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一般年捕撈量均在10萬噸左右。而美國捕撈上來的紅鮭魚,與野生鮭魚相比,體積較大一些。每年紅鮭魚的產量則是由紅鮭魚的洄流數量決定的,而紅鮭魚的洄流則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

隨著人類對紅鮭魚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美國對紅鮭魚的捕撈也日益頻繁。而這樣的大肆捕撈會導致紅鮭魚瀕臨滅絕的悲慘命運。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的發生,同時也為了能夠給紅鮭魚營造一個良好的棲息環境,美國總統決定,拆除美國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大壩。這一決定當即引起了美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爭議。

所要拆除的水壩名叫艾爾華水壩,這一大壩是20世紀初期所建。那時候的美國人剛剛發現水壩的重要作用,在當時掀起了一陣建造水壩的熱潮。雖然,在當時看來,建造水壩對經濟發展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他們卻忽視了這樣做對環境帶來的惡劣影響。到目前為止,美國僅在艾爾華河這一河道上建造的大大小小的攔水壩就達到8個之多,這種建壩的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

原本在艾爾華水壩設計建造時,就特意在水壩中建有為魚類提供產卵的“魚梯”,然而,在不久后就被廢棄了。時隔不久,在艾爾華河不遠處的上游又建立了一座葛萊恩斯峽谷大壩。而這次所建的大壩上卻并沒有再為魚類的通行留下任何途徑,而是將它們完全隔絕在了大壩的另一端,徹底截斷了鮭魚的洄游之路。這就造成了鮭魚只能徘徊在河流的下游,僅有8公里的活動空間。而艾爾華河中的鮭魚數量也由原來的30萬條銳減到現在的不足3000條。這樣一來,甚至會導致艾爾華河的整個生態鏈的全盤崩潰。

為了拆除這個破壞鮭魚正常生存的大壩,美國政府進行了長達20年的論證。因為拆除大壩不是一件小事,要考慮到大壩拆除所遭受的損失,以及在拆壩過程中所要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而經過20年的論證,再加之大壩的不斷老化,才最終堅定了美國政府拆除大壩的決心,從而將這一項目正式列入議事日程上來。

2008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下令開啟恢復艾爾華河生態系統的項目,將艾爾華河上阻攔紅鮭魚洄游的兩座大壩正式拆除。

這一決定的實施使得河流中的魚類又能夠暢通無阻地游弋了,同時也保證了艾爾華河中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使得美國紅鮭魚避免了滅絕的命運??梢哉f,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4.美國冒納羅亞火山為何能成為世界之最?

美國冒納羅亞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體火山,位于美國夏威夷島上的國家火山公園之中。國家火山公園占地面積達929平方千米,其中冒納羅亞和基拉韋厄這兩座世界上最著名的活火山,成為了這座公園中的標志性建筑。

冒納羅亞火山不僅是夏威夷島上最大的活火山,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冒納羅亞主體呈圓錐形,從太平洋底部破水而出,其隱藏在海底的部分就有6000多米,而水平面上的山體海拔約4169米,從海底到山頂的海拔高度加起來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出1000多米。冒納羅亞火山穹丘長寬分別為120米、103米,在火山噴發時,其熔巖流經面積可達5120平方米。火山從底部至頂部的最高處體積可達75000立方米,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火山。而其中不斷噴發出的大量巖漿巖,也在為山體不斷地擴充面積。在冒納羅亞火山的山頂有一座“火燒島”(即莫卡維奧維奧火山口),其面積約為10平方米,最深處可達183米。在火山爆發時,從這一火山口噴發出來的炙熱(最高溫度可達2000攝氏度)巖漿像一條火龍順著山體蜿蜒而下,為流經地區帶來周期性的毀滅式破壞。有時候,火山噴發過程可長達數月之久,而熔巖所到之處,房屋坍塌、植物焚毀,在巖漿冷卻之后,會在流經之處形成一種堅硬的熔巖。如果這種熔巖覆蓋在地表上,那么地面將寸草不生。

由此可以看出,冒納羅亞火山在爆發時具有著驚人的威力。不過,這樣一座大火山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地表下面,隨著深度的不斷增加,溫度也會隨之上升。而在達到距地面32公里處時,其溫度就足以熔化大部分的巖石。巖石受熱就會產生急劇的膨脹,致使它需要擴充空間,而這也就是導致山脈隆起的主要原因。隨著山脈上升,內部壓力減小,在這些山脈的下面就有可能形成熔巖(也稱為巖漿庫)。熔巖形成后會繼續沿著山體膨脹出的裂縫,繼續向上攀升。當熔巖里的壓力大于巖頂的壓力時,熔巖便會向外噴發,從而形成一座火山。而在噴發過程中,熔巖還會攜帶出熾熱的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這些物質就會堆積在山口周圍,這也就是圓錐形山體的錐形部分形成的原因。

巖漿噴發后,內部壓力就會得到暫時的緩解,但隨著巖漿的不斷補給,熔巖內的剩余壓力還會逐漸增大,從而會再次形成火山的噴發。然而,由于內部的壓力不同,所以火山噴發的間隔時間也會有所不同。

冒納羅亞火山曾噴發過35次,平均每隔三年就會噴發一次,而每次的火山爆發都為周圍地區帶來了重大的災難。

1935年,冒納羅亞火山噴發,其巖漿向希洛城流去,為了阻止巖漿給希洛城帶來的毀滅,美國曾派空軍向其投擲炸彈,以改變其流向。

1950年6月,在冒納羅亞火山爆發時,巖漿順著一道長達21公里的裂縫傾瀉而出,致使附近的村莊被毀。然而,火山爆發并沒有就此停止,而是轉而流向大海,致使海水沸騰,這就導致不計其數的水生生物死亡。直到20多天后,火山才逐漸平息下來。

1959年11月,一道熔巖從冒納羅亞火山的山體缺口中噴薄而出,而在這一次的火山爆發中,其噴出的巖漿最高可與紐約帝國大廈相媲美。

1984年3月25日,這一次冒納羅亞火山的爆發引來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游客前來參觀。

……

當地的夏威夷人民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火神佩莉在惹惱了她的姐姐海神后,被她姐姐趕了出來,于是,便來到了夏威夷居住。她將附近的火山游覽一遍后,最終選擇在基拉韋厄島的赫爾莫莫火山口安家。而人們所看到的火山噴發的情景,就是火神佩莉在發脾氣的表現。

5.美國的河流和湖泊主要有哪些?

美國是一個擁有眾多湖泊,水資源豐富的國家,其年平均地表徑流量可占到全球年地表徑流總量的6.3%,平均每年全國的徑流量都能達到29705億立方米左右。但因其受到地形、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隨著季節的變化,在降水量等方面產生了分布不平衡的現象。

落基山脈是掌管美國降水量的一道最主要的分水嶺,此外還有東部的阿巴拉契亞高地和北部低矮的冰磧垅。

作為降水量一道分界線,落基山脈以東地區,河流分布密集,降水豐沛,占據了美國年地表徑流量的72%之多;落基山脈以西則正好與之相反,河流分布稀疏,且降水量較少,僅占美國年地表徑流量的28%,且其中絕大部分集中在落基山脈西北部地區。此外,阿拉斯加州雖然降水量較大,而且還有加拿大境內的河流經過,使其擁有了比較樂觀的地表徑流量,但是這些河流資源卻難以讓人們進行充分利用。在美國中部的平原地區,孕育出了密西西比水系(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系之一)和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主要由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組成。其中,只有密歇根湖是完全處于美國境內的,其余四個湖泊都是美國與加拿大共同擁有的。

(1)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不僅是美國第一大河,同時也是世界四大長河之一。密西西比河發源于蘇必利爾河西部,是美國所擁有的眾多河流中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全長6020千米,擁有豐沛的降水量,其水系約有250條支流匯入,致使其形成了巨大的樹枝狀水系。密西西比河流域北起五大湖,南至墨西哥灣,東則與阿巴拉契亞山脈相接,西到達落基山脈,流域面積達322萬平方公里。其流經包括明尼蘇達州、威斯康星州、艾奧瓦州、路易斯安那州等20多個州。

(2)哥倫比亞河。

哥倫比亞河可謂是一條國際河流,其發源于加拿大落基山脈,流經繞塞爾基爾克山脈、美國華盛頓州東部地區,接納支流庫特內河,最后經俄勒岡州流入太平洋。

哥倫比亞河是美國注入太平洋的第一大河,其降水量豐沛,且排水量大,使它成為了美國最大的水電資源發源地之一,為美國提供的水電資源占美國總水電資源的1/3,成為了美國水電資源最主要的來源。

(3)蘇必利爾湖。

蘇必利爾湖不僅是五大湖中最大的湖泊,而且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蘇必利爾湖東西長為616公里,湖面南北寬度為257公里,同時也是湖面的最寬距離;湖水一般平均深度為147米,最深處約為405米。蘇必利爾湖周圍有近200條河流向其匯入,而其蓄水量則可達到1.2萬立方千米之多,而且還擁有12.77萬平方公里的廣袤流域。蘇必利爾湖北岸多高聳的懸崖巖壁,致使其湖岸線曲折,湖灣眾多;湖南岸則多是低矮的沙灘地區。湖岸線綿亙上千公里,沿湖風景秀麗,水量充沛。

(4)休倫湖。

休倫湖是北美五大湖中的第二大湖,僅次于蘇必利爾湖,所在位置居于五大湖居中地區,并由西北向東南延伸。其湖面長度為330公里,湖面最寬處可達295公里;湖面面積約為5.96萬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水深在60米左右,而最深處可達到229米。休倫湖有蘇必略河、密歇根河等眾多河流注入其中,使其蓄水量一般都可多達4875立方公里。而休倫湖東北湖岸多島嶼,其中形成的喬治灣就是美國最著名的島嶼之一。而且湖區礦產資源豐富,如鈾、石灰石、鹽等,是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之一。

6.美國人造彩礁具有怎樣的魅力?

眾所周知,在沙漠中創建綠洲是為了保護生態平衡,而美國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選擇了在海洋中建造人工彩礁。這一舉措不僅能夠為魚類創造適宜棲息的生長環境,同時也為當地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人造彩礁主要是把一些報廢的船只進行“裝扮”,并將其沉入海底形成的一種景觀。早在1987年,這項工程就已經開始進行了。第一艘被“打扮好”的沉船,是美國的海岸巡邏快艇“杜安號”。這艘船沉入到基拉戈島海域中,在大概36米的深度停止下沉。這一沉船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大量的海洋生物,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夠達到觀賞的目的,也能夠帶動當地漁業的發展。

在第一次實驗得到良好的效果后,美國又在1994年將100輛坦克沉入到了亞拉巴馬州海域。2009年,隨著一聲巨響,“霍伊特·范登堡號”也沉到了美國這片巨大的人造彩礁群中,成為了它們的新成員。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還有許多只沉船都被美國制成彩礁沉入到墨西哥灣、太平洋等海域中。其中,有“比博號”“鏡園號”,甚至還有一艘“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隨著彩礁群的不斷壯大,這片海底世界也變得豐富起來,并使這里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沉船形成的彩礁群。

可以說,這一彩礁群的建造,使美國獲益頗多。在墨西哥灣海域,各種魚類成群結隊地在海中嬉戲,已成為了當地的一大亮點,隨之而來的,就是為墨西哥灣本就藏匿眾多魚種的環境增加效益,使得該片區域的漁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許多漁民也學著美國沉船的做法,將一些破舊的家用電器等裝飾好后沉入水中,這也被人們戲稱為“自制DIY彩礁”。從人們的這一行為中不難看出,這片人造彩礁在人們心中具有著怎樣的重要地位。

然而,人工彩礁在吸引到越來越多的魚類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患——魚類品種繁多,其中的生物鏈關系是否會存在隱患?這一問題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與解決。

7.美國的紅崖巖浪是如何形成的?

美國猶他州,是美國擁有地貌特征最多的一個州,這也造就了它與其他州的與眾不同之處。紅崖巖浪正是該州在地質上形成的一種獨有的壯麗景觀。

在猶他州區域,放眼望去,各式各樣的紅崖鱗次櫛比,而且形狀各異。而這些紅崖也造就了猶他州眾多的地質公園。

在猶他州的國家公園里,可以看到一條長達19公里的紅崖,猶如一條紅色緞帶覆蓋在公園之中。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則是以其擁有眾多高聳的紅崖崖柱而得名。在這里,游客可以看到拔地千米、高聳入云的紅崖,形狀千姿百態,有的如同一扇拱門,有的則如同將要倒塌的山峰,還有的紅崖形狀如同沙漏,中間細小的部分,好像只要輕輕碰一下就會倒塌一般。在這里,只要游客耐心等待一會兒,就可以看到有紅崖上的石頭從上墜落,可以說是險象環生。而且,紅崖還具有一個神奇的特點,那就是它會隨著陽光照射角度的不同,而呈現不同顏色的光暈。

巖浪多是由石化沙丘組成,由于其形狀分布散亂,且帶有波紋,從外觀上看,就像是一排排停滯的波浪,而由此得名“巖浪”。巖浪主要是由于長久以來的風化侵蝕形成的,這是大自然的又一杰作。

巖浪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鐵,以及其他礦物,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沉淀,從而形成了如今的白色。而由于其形成的時間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致使這一化學反應所產生的顏色,也略有不同。而巖浪依附這盤桓曲折的地表,造就了自身如浪的恣意形態,而這一形狀也使得風速在這里得到了加速。大起大落的地形,跌宕起伏,再加上光滑的沙石表面,給人一種能夠拿著沖浪板上前馳騁的錯覺。

8.美國為什么會出現漂泊的巨石?

在美國紐約,存在著一座號稱“紐約后花園”的中央公園。這里除了是旅游勝地之外,還蘊藏著美國大陸歷史變遷后留下來的許多自然神跡。

紐約中央公園位于曼哈頓島的中心位置,始建于1856年。在公園里面不僅有許多娛樂設施,更以其美麗的自然風景倍受游人喜愛。雖然大多數風景都存在人工雕琢的痕跡,但是有一片神奇的區域,記載著大自然為美國民眾奉獻的神奇景觀。

紐約公園內的各種自然裝飾中,有幾塊不起眼的石頭。而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這些石頭大有來頭。經過科學家的研究,這些石頭被證明是存在于遠古冰川中的巖石。而這些巖石可能是由于地殼的不斷運動,而被冰川“遺棄”在了這里,因而被科學家們稱之為“漂石”。紐約公園的設計人員受到此靈感的啟發,將這一大自然孕育的神奇石頭作為了公園中的裝飾物,為公園的整體布局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存在于紐約公園中的這幾塊漂石卻是這類石頭中最小的一部分,也有可能是從大石頭上脫落下來的一部分。在華盛頓州的一個原印第安人居住地中,就有一塊重達40噸的巨大漂石,從遠處看去,就像是懸浮在半空中一樣,搖搖欲墜。而有些時候,這些石頭也會偶爾“調皮”一下,忽然之間出現在某個人家的院子中。這樣體積龐大的石頭忽然出現在家門口,致使許多人都對此感到了困惑與好奇。

那么,這樣龐大的巨石到底擁有怎樣的能量作為支撐,可以到處亂跑呢?

漂石一般存在于冰川之中,通過冰川裹挾而行。冰川在行進過程中融化,其中的漂石就被冰川“扔”在了路上,而隨著冰川的凍結,又會有新的巨石會被它裹入其中,形成新的漂石。這就很好地詮釋了這種巨石為什么會突然出現在某一奇特的場合之中了。

漂石,也可以被稱之為“滾石”,這一稱呼主要來源于其形成過程中出現的這一形態。一些科學考察隊前往冰川進行考察時,曾親眼目睹過這一“滾石”的形成過程。隨著冰川的逐漸消融,從冰川中逐漸顯露出巨石的形狀。慢慢地,這塊巨石就從冰川中“滾”了出來。也有科學考察隊針對美國落基山脈中的冰川進行研究,發現其巖石表面有許多被剮蹭過的痕跡,這也就是說,很有可能有冰川從這里經過,將沿途接觸到的東西都“吞”入到了冰川中,從而進一步證明了漂石是由冰川期形成的這一理論。

可以說,這一現象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進一步思考。他們認為,之所以有漂石存在的地方并沒有發現冰川存在過的痕跡,很有可能是在遠古時期,冰川廣泛覆蓋在這片土地上。但是,這些問題還有待科學家們的進一步考察與證實。相信,總有一天,所有的謎底都將會被一一揭曉。

9.美國龍卷風走廊是怎樣形成的?

在美國,一提到龍卷風就會讓許多人聞之色變。在美國落基山脈至阿巴拉契亞山脈一帶,是出了名的龍卷風高發地區。為此,人們將這一條狹長地帶叫作“龍卷風走廊”。

在這一地區,平均每年都會發生大大小小龍卷風約1000余次,而且風速最快曾達到過500公里/小時,致使其經過的地區農作物被連根拔起,房屋等地面建筑遭受到嚴重的損壞。

為什么美國這一區域會如此頻繁地發生龍卷風呢?

龍卷風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國所處地理位置的特殊。美國的東、西、南三面分別瀕臨大西洋、太平洋與墨西哥灣,這就讓美國擁有了豐富的水汽環境。雖然這些水汽凈化了美國空氣環境,但是這些水汽一旦在空中凝結,就會產生大量的積雨云。然而,美國北面卻是冷空氣的發源地所在,這樣一來,大量的水汽與冷空氣在美國上空相遇,從而產生劇烈的碰撞與摩擦,致使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逐漸形成,嚴重時甚至會產生龍卷風。所以,每當春季來臨時,也就是冷暖氣流“交戰”最激烈的時候,即龍卷風的高發期。

然而,美國在地形上也對龍卷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美國的幾大山脈,如落基山脈、阿巴拉契山脈均為南北走向。這樣一來,不但對美國上空冷暖氣流的交匯起不到一定的阻擋作用,還會促進其長驅直入,進入到美國城區上空進行交匯、碰撞。

龍卷風是由于空氣中的冷暖氣流相遇這一強對流的天氣現象所產生的一種空氣漩渦,雖然這種漩渦的范圍一般比較小,但是其破壞力確實不容忽視。

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可以說就是深受其害的一個典范。自1890年至今,有將近120多場龍卷風在這一地區形成,而其周邊城市也經常會遭受波及。而其中遭到破壞最為嚴重的一次,當屬1999年5月3日的那一場突如其來的龍卷風。在那一場龍卷風中,整個俄克拉荷馬城及其周邊地區都遭受到了龍卷風襲擊。在這次龍卷風過后,大多數居民的房屋都被掀翻,將近2000人流離失所,而遭到破壞的建筑更是不計其數,整個城市只剩下滿目瘡痍。而美國的塔爾薩小城是遭受到龍卷風襲擊次數最多的城鎮。在1950年至2006年期間,前后共遭遇了69場大大小小的龍卷風。伴隨著龍卷風的到來,一系列的暴風、大雨等惡劣天氣也為城鎮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美國歷史上因龍卷風的襲擊,發生過三次大規模的洪水,分別發生在1974年、1976年和1984年。這三次大的自然災害致使美國民眾傷亡慘重,而國家也遭受到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近年來,美國科學家通過不懈的研究發現,在美國許多小鎮上也頻繁出現了龍卷風的身影,美國龍卷風大有逐漸擴大活動范圍的趨勢。這一現象的發現不禁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將龍卷風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10.美國大峽谷都有哪些神奇之處?

美國大峽谷也稱“科羅拉多大峽谷”,這一名稱主要源于峽谷內的科羅拉多河??屏_拉多大峽谷由于其獨有的地貌特征,成功躋身于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名單中。那么,在這一舉世聞名的大峽谷中,究竟存在著哪些自然奇觀呢?

位于美國凱巴布高原上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是現今世界上存在的最大的峽谷。其中,科羅拉多河在峽谷中穿梭而行,將科羅拉多高原切割出了19條主要峽谷,而這片峽谷區域的總面積可達2724.7平方公里,而其中最大的當屬科羅拉多大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全長446公里,是世界上現有的最長的峽谷之一。

科羅拉多大峽谷也被許多地理學家稱之為“活的地質史教科書”。經過地理學家們的進一步考證,證實大峽谷已經擁有超過六百萬年的歷史了,這是大自然賦予美國的地質寶藏。

科羅拉多大峽谷的高原部分主要是以“桌狀地形”為主,這一地形即是高原頂部地形平坦,而側面山崖則異常陡峭。這種地形主要是由于長期的風化侵蝕,逐漸形成的一種奇特地貌。在科羅拉多峽谷的巖壁上,其清晰的水平巖層分布情況,直觀地展現在地理學家的面前。這里蘊含著億萬年前的化石結構,一層一層,就像是一部厚厚的地理教科書,為人們能夠充分了解大陸的地理變遷過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其實,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巖石并沒有像外表看上去那么堅硬。某些脆弱的部分在經過數億年的風雨洗禮后,逐漸被大自然打磨成各式各樣的奇特形狀,從而形成了一道獨特的自然風景。

科羅拉多大峽谷之所以用“科羅拉多”來命名,就在于這一峽谷的形成都歸功于科羅拉多河。這條河的發源地主要就是美國最著名的山脈——落基山脈,這條河流途經猶他州、亞利桑那州等多個地區,最后由加利福尼亞灣入海,全長可達2320公里。而由于其流經眾多地區,河流中裹挾大量泥沙,河水常常呈現出紅色,故得名“科羅拉多”,意為紅河。

峽谷在經過科羅拉多河的長期洗禮后,在河流沿途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峽谷風光,如黑峽谷、峽谷地、布魯斯峽谷等。而當這一河流遇到凱巴布高原上的眾多巖石阻擋后,造就了神奇恢宏的峽谷奇觀,科羅拉多河為這條峽谷贏得了“峽谷之王”的美譽。

科羅拉多大峽谷并不是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只有嶙峋的巖石,這片土地上還具有著蓬勃的生機。在這里,僅鳥類就有將近200余種之多,而由于其獨特的地貌氣候,同樣適合許多哺乳類動物與爬行動物生存。在谷底,與法頓牧場毗鄰,這一帶的自然環境既適合亞熱帶植物的生長,同樣也能夠滿足寒帶植物的生長需求。可以說,這里是眾多植物的共生區域。

然而,近幾年間,科羅拉多大峽谷卻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屏_拉多河由于其水量豐沛,其水資源被人們加以利用,在這條河上建造出了許多攔水壩,從而影響了水流的正常運行,致使水流變慢,流量也在逐漸減少,從而對峽谷中的整個生態系統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于各種人為因素的影響,致使科羅拉多大峽谷中的生態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更進一步致使這一峽谷風光面臨著消失的危險。而眾多地理學家也表示,人們應該去善待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

11.黃石國家公園中的地熱現象是怎樣產生的?

黃石國家公園于1872年正式成立。這一公園是由印第安探險家發現的,經過美國探險家的進一步發掘才形成了如今人們看到的國家公園。黃石公園位于美國懷俄明州,總占地面積可達8956平方公里,稱得上是世界第一大國家地質公園。1978年,黃石公園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名錄中。

黃石公園雖然擁有不同的景區,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景觀——地熱景觀??梢哉f,這一景觀是黃石公園的招牌,在世界上都頗負盛名。

黃石公園內僅溫泉就有3000處之多,其中還包括許多間歇泉,如“獅群噴泉”(其噴發出的水柱最高可達100米左右)、“藍寶石噴泉”(其泉水呈現碧藍色,并因此而得名)。黃石國家公園內部的道路加起來能夠達到500多英里,如果算上眾多小路,則可以達到1000多英里。公園中既有眾多河流湖泊為其裝飾,還有許多森林樹木將其點綴得更加富有魅力。這里的自然美景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也許只有大自然才有能力創造出這樣的神跡。

而黃石公園中那數以千計的沸騰翻滾著的泉水,更是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震撼。成百上千個大大小小的間歇泉翻騰著滾燙的蒸汽,在一瞬間的噴發過程中還會產生巨大的聲響,如同雄獅的吼聲。而從泉中迸發出的水柱,其直徑最長可達18米,而水柱最高可達100米左右。在眾多間歇泉噴發時,水柱此起彼伏,鱗次櫛比,猶如一棵棵參天大樹,拔地而起。

然而,這一奇觀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通過地質科研人員的進一步考察,他們發現了這一奇觀形成的原因。原來,在黃石公園的淺層地表下流動著大量的熱流與巖漿,而且巖漿在地表下頻繁活動著。而這一巖漿活動也能夠為地表下的深層熔巖提供能量,在高溫熔巖與地下水相互融合之后,地下水便會由于受到高溫影響,而從地表的裂縫中迸發而出,這就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間歇泉了。

而由于黃石公園凹形地形特征,導致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巖漿也會源源不斷地為泉水提供豐富的能量。通常情況下,間歇泉在噴發之前,人們會先看到有水流從泉中流出,或者出現水流量突然增加的情況后,伴隨著地底傳來的陣陣轟鳴,水蒸氣便會通過重重阻礙噴薄而出。而這一壯觀的景象并不能夠維持很長的時間,一般在幾秒至幾分鐘之間,時間不等。而一旦地下支撐的壓力完全釋放之后,那么,水柱與水蒸氣就會消失,噴口處的泉水會再次回復到最初的平靜狀態,積蓄力量,等待著下一次的噴發。

12.美國的“寶石沙灘”是怎樣形成的?

世界上唯一的一個紫色沙灘,帕非佛沙灘,位于美國的“加州一號公路”旁。這片沙灘經過海水千百年來的洗禮與沖刷,致使海岸上的一種紫色石榴礦石逐漸脫落,并在海水的裹挾中,不斷地向沙灘上撞擊,最終變成了細細的粉末殘留在這片沙灘上,從而形成了令人嘖嘖稱奇的紫色沙灘。

石榴石是寶石中的一種,而紫色的石榴石則是“寶中之寶”。在帕非佛海岸上,這種寶石經過大海的研磨后,竟鋪成了上萬平方米的沙灘。這一令人吃驚的景觀,也是帕菲佛“寶石沙灘”這一贊譽的來源。帕非佛沙灘的存在,使得人們不禁慨嘆起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

這種石榴石之所以呈現出來的顏色是紫色,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錳元素。如果是含有鎂元素的石榴石,就會呈現出黃色;含有鐵元素的石榴石,則會呈現出鮮艷的紅色。正是由于石榴石含有的金屬元素的不同,所以才會產生顏色上的差異。

而在這幾種石榴石中,以紫色最為稀少且珍貴,其在寶石界還擁有自己的學名,即“紫牙烏”。在人們看來,“紫牙烏”代表忠誠、友愛,而且還相信這種寶石在一定程度上還具有治病的神奇功效。

然而,在帕非佛沙灘上,這些紫色石榴石顯然已經失去了往昔作為寶石應有的價值,也算是因禍得福。如此一來,這片沙灘逃過了盜挖者的光臨,從而能夠一直保持著完整的地理風貌。然而,美國加州的旅游部門卻忽略了對游客的管理,在沙灘后的大片懸崖上的紫色石榴石經常會被游客敲下來作為紀念品,時間一久,山崖上就出現了大大小小的鑿痕,以及散落在沙灘上的許多碎石塊。

如今,帕非佛沙灘已經成為了美國標志性自然景觀之一,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游客來到這里旅游觀光。然而,帕非佛沙灘有時也會鬧些小脾氣,在沙灘旁的海岸上有時會產生巨浪,使得許多游客對其望而卻步,也因此,帕非佛沙灘得到了“無風浪三尺”的稱號。伴隨著巨浪的產生,還會有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加州的旅游部門不得不派出一些工作人員來維持秩序,以確保游客的安全。

13.美國“死亡谷”中存在哪些匪夷所思的現象?

在世界上共有五大“死亡谷”,而其中的一條“死亡谷”就綿亙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與內華達州相連的群山之中。這條“死亡谷”長度可達225公里,寬度一般在6~26公里左右,其占地面積可達1400平方公里。在死亡谷的兩旁崖壁上,更是險峻陡峭,讓人望而生畏。同時,這里也是全美自然氣候最惡劣的地方,熾熱、干燥,曾有過連續六周氣溫都在40攝氏度以上的歷史最高紀錄。一般情況下,常年都不會見到雨水,并且持續的高溫也使得這里變成一個巨大的蒸籠。

死亡谷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9000年前,而直到1949年才正式被人類發現。當時,美國有一支勘探隊為了尋找金礦,進入到了這片還未曾被人類開墾的“處女地”中。由于這里的氣候條件與陡峭的地形,致使勘察隊在行進過程中險象環生,到最后能夠支撐下來的人已經所剩無幾了。而走出這片山谷的幾位幸存者,也在不久后離奇死亡了。而后又有許多的探險家前往死亡谷,試圖解開這一困擾人們的死亡之謎,但卻是前赴后繼地在谷中失去音信。眾人紛紛猜測,可能他們已經全部葬身谷中了。也正是因此,這里便被人們稱為“死亡谷”。

與此同時,死亡谷也是被世界公認的地球上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域之一。然而,在這種惡劣的生長環境中,依然存在著眾多的生物與植物。在經過眾多地質學家的努力研究,利用各種高科技儀器對這里進行偵察后發現,在這個人類的禁地中,卻是各類動物們的天堂。據地質學家推測,谷中棲息著上百種鳥類,而爬行類動物更是不計其數。這一現象的發現不禁令地質學家們產生了困惑,為什么人類的禁地竟能夠成為動物們的樂園呢?這成為了關于死亡谷的又一謎團。而那些能夠在這里生存的動物與植物,其自身的環境適應能力與頑強的生命力,令人們產生出無限慨嘆。也許,這里就是大自然專為這些動物而準備的棲身之地吧。

然而,在“死亡谷”中還存在著一種奇特的現象——在“死亡谷”中干涸的地面上,常常會出現一些能夠自行移動的巨石,而且在巨石移動的過程中,還會拖出一條條的痕跡。這一現象使眾多地質學家都感到困惑,直至今日,也沒有人能夠親眼目睹這一巨石的移動過程,也沒有人找到巨石移動的原因,這成為了困擾人們的關于“死亡谷”的又一不解之謎。

相信,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和研究的不斷深入,這些謎底一定會被科學家們挖掘出來。

14.美國神奇的“火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美國最著名的“火瀑布”就是位于埃爾多拉多縣約塞米蒂國家公園中的馬尾瀑布,這一瀑布高度可達500英尺,砸下來的水花會產生巨大的聲響。

美國火瀑布最早是由加倫·羅威爾發現的。他是一位著名的攝影師,在1973年的時候,就是由他拍下的第一張關于火瀑布的照片。而自此之后,前往觀看火瀑布的攝影愛好者變得越來越多,人們都在為能夠一睹這一自然奇觀而感到異常激動與興奮。

這個馬尾瀑布是大自然給予美國獨一無二的恩賜。據《約塞米蒂攝影指南》的作者邁克爾·弗萊說:“這一馬尾瀑布所產生的火瀑布景觀,可以說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一個獨特的存在。我雖然不知道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是否還有類似的瀑布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火瀑布’的這一景觀卻是得天獨厚的。”那么,美國這座馬尾瀑布為什么會突然之間變成一座“火瀑布”呢?

火瀑布看上去就像是巖漿順著瀑布傾瀉而下,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其實,火瀑布的存在是由于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獨特的自然地貌,再加上陽光從一定的角度照射在瀑布上,從而形成的光學效果。然而,這一奇觀并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一般在每年的2月末可能會偶爾出現幾次,而這種幾率也并不是很大。這樣一來,就致使許多慕名而來的攝影師苦苦等上幾個月,甚至是幾年才能夠拍下來火瀑布出現時的照片,而這些關于火瀑布的照片也是異常珍貴的。

火瀑布并不經常出現的原因,就在于火瀑布形成所需要的條件非常苛刻,只有在滿足以下條件的情況下,才能夠促使“火瀑布”的產生。

形成火瀑布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瀑布。眾所周知,美國這一瀑布的水源是以酋長巖上的雪山融水為主,這樣一來,形成瀑布就有了一定的時間限制。由于酋長巖上的雪要融化一般都是在每年的12月和1月。所以等到2月底的時候,瀑布就會消失,只剩下一面高聳的懸崖,沒有一滴水。

而另一個形成火瀑布的重要原因就是太陽光的照射角度。只有當太陽的位置恰好將全部光芒都覆蓋在這座瀑布上的時候,才能夠產生火瀑布的奇觀。而這一角度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一般只出現于每年1、2月份的傍晚,而且當天必須是晴天。而在美國2月份的氣候最不穩定,所以這也是致使火瀑布很少形成的原因所在。

正是由于火瀑布的難得一見,這一景觀才顯得彌足珍貴。而有些人卻為了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通過人工手段制造火瀑布的假象。他們將樹皮燃燒后的灰燼從瀑布附近的懸崖推下,從而制造出迸射火花的瀑布。這一現象被公園管理人員發現后,于1968年就此頒布禁令,禁止人為地制造火瀑布的假象來欺騙游客。

顯而易見,大自然賦予的“火瀑布”不是人為制造出的那些灰燼、火花可以比擬的,其本身擁有大自然的獨特魅力,這是任何人為手段都無法替代的。

15.美國佛羅里達濕地會消失嗎?

人們將森林、海洋與濕地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而其中又以濕地中存在的生物種類最為豐富,因此被人們譽為是“天然物種基因庫”、“地球之腎”等。由于它獨特的生態系統,使其所起到的作用更是其他生態系統無法替代的。

據研究人員調查顯示,全球的平均海平面,在經歷了過去一個世紀的時間后,已經上升了15厘米左右。據相關專家猜測,全球的濕地生態系統一旦遭遇到咸水的侵襲,那么,人類將再也見不到濕地這種生態系統了。

佛羅里達州境內的淺水沼澤同樣也面臨著嚴峻的問題,隨著人們對生態系統的肆意破壞,沼澤的面積也在逐年遞減,而依賴這片沼澤生存的眾多動植物,也面臨著滅絕的危機……這是一片命運多舛的土地,從外來物種入侵生態系統,再到整個水系被嚴重污染,然后人們將這里建成了供人娛樂的場所等,這一切對于這片濕地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而如今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對于這片濕地來說更是致命的消息。如果專家的猜測一旦成為現實,那么,佛羅里達州的這片濕地系統同樣也難逃消失的厄運。

眾所周知,美國最著名的濕地,非佛羅里達州的濕地莫屬。這同樣也是值得每個佛羅里達州市民引以為傲的自然景觀。在這片濕地中,不僅河流眾多,擁有大片的湖泊、沼澤和池塘,而且在這一生態系統中更是存在著紅樹沼澤松、大型堅木等珍貴的植物,以及這片濕地獨有的美洲鱷魚、白尾鹿、黑豹等稀有動物。這些珍禽異獸與大自然賦予人們的珍貴植物共同組成了這片美麗富饒的濕地景觀。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在這片濕地上不斷地進行資源的開發,卻并不考慮濕地是否能夠承受住這樣的索求無度,最終導致了濕地干涸、動植物種類不斷減少等現象。直到20世紀20年代,人們才逐漸認識到了這片濕地的價值并不僅僅是它所擁有的資源,而是這一生態系統本身的存在。至此,人們開始對這片濕地采取一系列的保護措施,而其中美國環保組織奧德班協會可以說是功不可沒。美國環保組織奧德班協會針對佛羅里達州濕地所存在的問題,采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比如,其購買了大量的落羽松在濕地內進行種植,并且在濕地內專門設立了禁獵區,僅這一禁獵區的面積就多達11000英畝。這一措施的實施,對這片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讓這片濕地成為了動物們棲息的樂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河县| 吉林省| 延吉市| 嵊泗县| 汉阴县| 浮山县| 天祝| 乐亭县| 广饶县| 隆回县| 祁连县| 塔城市| 称多县| 台州市| 辽源市| 新河县| 灵寿县| 多伦县| 武威市| 弥渡县| 台江县| 鄂温| 盈江县| 济阳县| 烟台市| 深州市| 墨脱县| 封丘县| 池州市| 岫岩| 宜城市| 阜城县| 宁明县| 本溪市| 辰溪县| 两当县| 阿克陶县| 乐平市| 宜君县| 永清县| 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