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指數:2006~2013年各地區排序與進展
- 朱鋼 張軍 王小映 張海鵬 陳方
- 1604字
- 2019-07-26 15:42:12
四 促進城鄉一體化均衡健康發展
(一)中、西部地區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關鍵在于經濟發展和城鎮化
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是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前提和必要條件,經濟發展差距是導致城鄉發展一體化區域差距的根本原因。盡管中央不斷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社會事業,特別是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轉移支付,使社會發展一體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化率較低,差距過大,城鄉發展一體化區域差距依然較大。中央財政主要是提供基礎性的保障,更多地具有普惠性。因此,中、西部地區更高水平的城鄉發展一體化以及縮小與東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差距應更主要地依賴于地方財政的支撐,不應過度依賴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而這又必須依托于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的加快。
中央在制定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政策時仍要著眼于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而不是一味強調消除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區域差距。必須采取更加優惠的財稅金融政策和開放政策鼓勵產業轉移,鼓勵企業落戶中、西部地區小城鎮(市),實現就地就業和就地城鎮化,這是促進中、西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根本途徑。另外,也需要改革現行中央與地方財政體制以使地方政府獲得相應的財權。
(二)大力培養現代職業農民(家庭農場主),通過規模經營和家庭農場制度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根本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城鎮化的結果是農民人數急劇下降,留在農業內部的土地平均經營規模逐漸擴大,在此基礎上,發展規模經營和家庭農場,提高農業相對勞動生產率,必將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產業協調發展。
當前,發展規模經營和家庭農場存在兩大制約因素,一是土地制度不適應;二是極度缺乏懂技術、懂經營并具備基本素質的復合型現代職業農民。根據我們的研究,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我國城鄉勞動力素質差距呈惡化趨勢,這十分不利于現代農業的發展。
(1)大力發展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我國雖然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學歷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體系,但是專門針對職業農民的教育體系依然還沒有形成。因此,建議中央政府將職業農民教育納入國家現行教育體制,并從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尤其在辦學用地場所、創業基地建設、辦學設備購置和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推動職業農民教育順利、健康發展。
(2)實行“學歷+技能+創業”“三位一體”的職業農民教育培養模式。為對接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實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專業技能培養與基本素質提升相結合,學習、培訓與創業相結合的“學歷+技能+創業”的“三位一體”培養模式。學歷教育既可以滿足農民,特別是中青年農民實現上大學的夢想和愿望,提高農民接受教育培訓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有利于提高教育培訓的效果,也可以增加學員的專業知識,提高理論水平,提升基本素質。
(3)整合現有各類涉農教育培訓項目資源,由專門機構承擔職業農民培養。應該將所有涉農培訓項目資金進行整合,由各地職業教育學院、電大等機構集中承擔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并統一調配使用涉農培訓項目資金。
(三)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一體化進展
生態環境一體化是體現城鄉發展一體化質量的重要標志。生態環境一體化進展較慢具有一定的客觀原因,無論是環境質量改善還是森林覆蓋率提高以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都需要大量投入,并且需要不斷調整現有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模式,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但是,絕不能因此而忽視生態環境一體化建設進展。
(1)環境治理與生態建設同步并舉。不能因近幾年空氣霧霾問題嚴重而將眼光主要停留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在加大投入治理城市、工業污染的同時,還應繼續重視生態建設,如植樹造林、自然保護區建設等。
(2)短期見效快項目建設與長期項目建設同步并舉。既要重視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等見效快的項目建設,也要重視自然資源保護、森林覆蓋率提高等長期項目建設。
(3)加大投資力度持續大規模開展以垃圾、污水處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生活環境治理。
(4)加大畜禽標準化養殖政策扶持力度,解決日益嚴重的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