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經濟發展指數排序與進展

(一)各地區經濟發展指數排序及變化

1.2013年排序

2013年,經濟發展指數排前5位的依次是上海、北京、天津、江蘇和浙江,排后5位的依次是河南、廣西、云南、貴州和甘肅。東部地區整體排位靠前,有8個省份進入前10位,但河北排序靠后,僅列第21位;中部地區整體排位相對靠后,6個省份中有4個處于后10位;雖然后4位均為西部地區省份,但內蒙古、重慶和陜西排位相對靠前,內蒙古不僅進入前10位,而且排名第8位,重慶和陜西分別排在第11位和第14位(見圖2-2)。

圖2-2 2013年各地區經濟發展指數排序

2.2012~2013年排序變化

與2012年相比,2013年各省份經濟發展指數的排序變化特點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排序發生變動的省份數少,僅有8個省份排序發生變動。

第二,變動幅度小,排序變動最大的海南和黑龍江,分別上升2個位次和下降2個位次。

第三,排序變動主要發生在中間層次,前9位和后9位沒有發生變動(見表2-5)。

表2-5 各地區經濟發展指數排序

3.2006~2013年排序變化

2013年與2006年相比,各省份經濟發展指數排序變化的特點表現如下。

第一,變動幅度相對較小。有10個省份排序未發生變化;11個排序上升的省份中,只有陜西上升幅度較大,上升了6個位次;排序下降的9個省份中,黑龍江下降5個位次,河北和山西均下降4個位次。

第二,前5位和后5位非常穩定。前5位基本是上海、北京、天津、江蘇和浙江,特別是前3位始終是由上海、北京和天津占據;后5位基本是河南、廣西、云南、甘肅和貴州。

第三,總體上看,排序的整體格局基本保持穩定。東部地區省份的排序總體靠前,特別是前5名一直都被東部地區省份占據,只有河北排序靠后,上海、北京和天津一直穩居前3名。東北地區排序相對靠前,遼寧始終處于前7位,吉林基本保持在第11位或第12位。中部和西部地區的排序相對靠后,但西部地區內部差別較大,內蒙古和重慶排名靠前,前者基本處于第8位,后者自2010年以來基本在第10位和第11位之間輪換,陜西排序則大幅上升,由第20位上升至第14位,上升了6個位次。

第四,東部和東北地區排序較為穩定,西部地區排序以上升為主,中部地區以下降為主(見表2-5)。

(二)中國及各地區經濟發展指數進展

1.2012~2013年:經濟發展指數進展連續第二年減緩

2013年,全國經濟發展指數比2012年提高了8.08%,但低于2012年進展3.61個百分點,也低于2006~2013年年均進展5.68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年進展減緩(見表2-7)。

表2-6 中國及各地區經濟發展指數分值

表2-7 中國及各地區經濟發展指數進展(環比增長)

經濟發展指數由GDP水平、城鎮化率和地方財政狀況3個指標合成。分省份看,2013年,30個省份的GDP和城鎮化率分值均高于2012年水平,除重慶的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分值較2012年小幅下降1.59%以外,其他29個省份的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分值均高于2012年的水平,因此,30個省份經濟發展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是,從增長程度來看,30個省份的GDP分值增長幅度小于2012年增長幅度,23個省份的城鎮化率分值增長幅度小于2012年增長幅度,22個省份的地方財政狀況分值增長幅度小于2012年增長幅度,所有30個省份經濟發展指數分值增長幅度均低于2012年;此外,30個省份增長幅度均低于2006~2013年平均進展(見表2-7)。

2.2006~2013年:經濟發展指數快速提高,中西部地區進展明顯快于東部和東北地區

2006~2013年,全國經濟發展指數提高了146.58%,年均增長13.76%(見表2-7),在13個二級指標中(不包括水資源利用)僅次于信息化普及率指數增長;年均增長分別比城鄉發展一體化總水平和經濟發展一體化年均增長快6.61個和5.80個百分點(見表1-7)。

分區域看,中、西部地區增長明顯快于東部和東北地區。西部地區增長最快,年均增長20.46%;中部地區次之,年均增長18.00%;東北地區年均增長12.16%;東部地區年均增長10.85%。

分省份看,30個省份均有較大幅度增長。提升幅度最大的是貴州,年均增長91.67%;提高幅度最小的是上海,年均進展也達到6.95%,僅及全國平均進展的50.51%。在9個低于全國平均進展的省份中,東部地區有5個,中部地區有1個,東北地區3省均低于全國平均進展(見表2-7)。東部地區多數省份經濟發展水平遠遠高于其他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因此,增長速度相對較慢仍屬正常。

(三)區域差距呈大幅縮小趨勢,但東部與中、西部地區差距依然很大

2006~2013年,經濟發展指數的區域差距逐年縮小,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以及東北地區之間的差距明顯縮小,但除中、西部地區差距較小外,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和東北地區之間的差距依然巨大(見表2-8、表2-9)。

表2-8 經濟發展指數區域差距變化趨勢(變異系數)

表2-9 各區域經濟發展指數均值比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江县| 仲巴县| 南漳县| 文山县| 巫山县| 孟津县| 南皮县| 德格县| 乌海市| 页游| 县级市| 当涂县| 长武县| 荆州市| 怀来县| 金乡县| 舟曲县| 云霄县| 天柱县| 古交市| 都昌县| 新田县| 安达市| 武威市| 彝良县| 灵宝市| 南宁市| 宜昌市| 溧阳市| 诸暨市| 宜宾市| 峡江县| 盱眙县| 津市市| 日土县| 达日县| 阿瓦提县| 福建省| 望城县| 息烽县| 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