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長轉型與中國比較優勢動態化研究
- 楊先明 黃寧 趙果慶 吳明
- 619字
- 2019-07-23 10:09:37
第六節 結論
本章考察我國比較優勢動態化中的資源制約問題,從實證角度分析了資源對經濟的制約程度——增長阻力,并分析了實現比較優勢動態化的途徑——資源型經濟的轉型,得出的主要結論有以下幾方面。
(1)具有資源比較優勢的國家或地區除了在自然資源開發的繁榮期和穩定期有較好的經濟表現外,到了自然資源的枯竭期其經濟發展水平甚至還不如資源稟賦較低的地區,簡單地按靜態的比較優勢理論來發展經濟會使資源富集地區落入“比較優勢陷阱”或“資源詛咒”的情況。因此,有必要從動態角度來分析資源比較優勢問題。
(2)自然資源的經濟增長阻力為0.052469,也就是說由于能源資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不能與勞動力以相同的速度增長(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能源資源約束),中國經濟增長率每年比沒有能源資源約束的情況要降低5.25%, 5.25%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值得引起注意。
(3)能源的增長阻力在東、中、西部地區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資源富集地區能源的增長阻力在所有區域中最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比較優勢陷阱”或“資源詛咒”的存在),東、中、西部地區能源對經濟增長阻力1986—2008年分別為1.00%、0.54%、1.37%,也就是說由于能源不能與勞動力以相同的速度增長(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能源約束),東、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每年比沒有能源約束的情況分別低1.00%、0.54%、1.37%。
(4)資源經濟轉型是實現比較優勢動態化的路徑選擇,從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升級、調整產業結構和提高資本利用效率等方面實施資源經濟的轉型,并在此過程中實現比較優勢的動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