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區域經濟轉型研究
- 安曉明
- 999字
- 2019-08-06 16:47:11
第四節 本書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本書的研究思路是構建基于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研究視角的區域經濟轉型理論框架,并進行實證分析。具體如下:第一部分是構建本書的理論框架,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主要是要厘清區域經濟發展階段與區域經濟轉型的關系,闡述以區域經濟發展階段作為區域經濟轉型研究視角的理論依據;第三章通過對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的劃分和問題區域的識別,認清區域經濟轉型的初始條件和進行轉型模式選擇(包括動力機制、轉型目標設置和主要內容設計),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域經濟轉型的績效評價,這些就是區域經濟轉型框架設計的內容。第二部分是實證分析,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四章是對中國區域經濟轉型的總體分析;第五章將研究對象范圍縮小,選擇典型區域進行實證考察;第六章介紹美國區域經濟轉型實踐,為中國區域經濟轉型提供經驗借鑒;第七章提出中國區域經濟轉型的對策建議(見圖1-1)。

圖1-1 研究思路
此外,本書的研究對象和重要的邏輯關系有必要交代清楚。區域經濟發展階段一共包含四個階段:成長初期、成長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在成長初期,區域經濟發展可能出現落后傾向,而在成熟期和成熟后期,區域經濟發展可能出現膨脹傾向和蕭條傾向。如此,則落后區域、膨脹區域和蕭條區域則分別對應于區域經濟發展階段中存在落后傾向、膨脹傾向和蕭條傾向的區域。這三種類型的區域不僅是通過對區域經濟發展階段和問題區域特征識別的結果,而且也是本書區域經濟轉型的出發點。因此,這三種類型區域的區域經濟轉型就是本書的主要研究對象。
區域經濟發展階段和區域類型決定了區域經濟轉型的初始條件,而初始條件影響著區域經濟轉型的模式選擇,包括轉型的動力機制、轉型目標和轉型內容,以及區域經濟轉型的績效評價,這些都是區域經濟轉型框架設計的主要內容。即區域經濟發展階段決定和影響著區域經濟轉型的各個方面,這是本書重要的邏輯關系(見圖1-2)。

圖1-2 本書重要邏輯關系示意圖
本書的研究過程,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研究相結合、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全國整體研究和典型區域研究相結合。本書寫作過程中用到的研究方法如下。
計量經濟方法:包括面板數據分析、數據包絡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統計分析、層次分析(AHP)等。
案例法:通過對典型區域經濟轉型的案例分析,總結各類型區域經濟轉型的經驗教訓,既對理論觀點進行驗證,又對區域經濟轉型的績效做出評價,為進一步轉型提出科學可行的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