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出版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既創造出經濟振興的成績,也深化了治理方式的探索、筑基與建設。法治的興起,是這一過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法治是一種需求和呼應,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要求相應的良好的法律制度來固化成果、保護主體、形塑秩序;法治是一種勇氣和執念,作為對任意之治和權力之治的否棄和超越,它并不像人們所喊的口號那么容易,其剛性觸及利益,其銳度觸及靈魂,所以艱難而有意義。
中國法治現代化是萬眾的事業,應立基于中國國情,但是,社會分工和分工之后的使命感,使得法學家對法治的貢獻不小。中國的法學家群體以法治為業,又以法治為夢。法學家群體曾經“雖千萬人吾往矣”,呼喚了法治的到來,曾經挑擔牽馬,助推了法治的成長,如今又不懈陳辭,翹首以盼法治的未來。
文章合為時而著。20世紀80年代,法治話語起于青之末,逐步舞于松柏之下。20世紀90年代以來,法治話語層出迭現,并逐步精細化,21世紀后更呈多樣化之勢。法學理論有自身的邏輯,有學術的自我成長、自我演化,但其更是對實踐的總結、論證、反思和促動,值得總結,值得萃選,值得溫故而知新。
與世界范圍內的法治話語比起來,中國的法治話語呈現三個特點。一是與較快的經濟增速相適應,發展速度不慢,中國的法學院從三個到數百個,時間不過才三十來年。二是與非均衡的經濟狀況、法治狀況相適應,法學研究水平參差不齊。三是在客觀上形成了具有特殊性的表達方式,既不是中體西用,也不是西體中用。所以,法治話語在研究著法治和中國,而法治話語本身也屬于有意味的研究對象。
鑒于為法治“添一把火”的考慮,又鑒于總結法治話語的考慮,還鑒于讓各界檢閱法治研究成果的考慮,我們組織了本套叢書。本叢書以萃選法治話語為出發點,努力呈現法治研究的優秀作品,既研究基本理論,也指向法治政府、刑事法治、商事法治等具體方面。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篇好的文章,不怕品評,不怕批評,也值得閱讀,值得傳播和流傳。我們努力以這樣的文章作為遴選的對象,以有限的篇幅,現法治實踐與理論的百種波瀾。
各卷主編均系法學名家,所選作品的作者均系優秀學者。我們在此對各卷主編表示感謝,對每篇文章的作者表示感謝。我們更要對讀者表示感謝。正因為關心法治并深具問題意識和國家發展情懷,作為讀者的你才捧起了眼前的這本法治書卷。
-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注解與配套(含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2017年版)
- 法院審理建設工程案件觀點集成
-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審判指導:2015年第1輯(總第1輯)
-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訓練條令(2015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拆遷補償法典(2015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2016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法規匯編2015年第2輯(總第216輯)
-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用版(2015年版)
- 民法總則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13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13年版)
- 突破零專利:技術創新中的專利策略
- 中國調解離婚案件的話語
- 民法總則一本通(第六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用版(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