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基礎、障礙與關鍵
- 劉耀彬 戴璐編著
- 919字
- 2019-07-17 11:48:39
內容提要
長江經濟帶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謀劃新發展的重大戰略布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決策部署。長江經濟帶位處國土中心,橫貫東西、連接南北,資源豐富、經濟發達,客觀上具有縮小東西差距的物質基礎,將成為推動全國經濟東中西聯動和全面振興的最佳戰略區。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和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中央做出促進中部崛起重大戰略決策之后,中部各省紛紛制定了經濟圈規劃,這些規劃對加速中部各省的經濟發展、促進中部地區的崛起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在中部崛起的戰略實施中,江西省提出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原贛南中央蘇區以及昌九一體化建設目標,為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提供基礎和條件。
然而,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存在障礙,主要體現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體量小、發展不平衡,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不均衡,高鐵背景下其區位被邊緣化,物聯網時代其電子商務被弱化,江西省城市等級規模結構不完善以及其沿江岸線短,開放開發的空間有限等。
本書認為,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原則為逐步提升、產業融入以及城市與沿江開發,應從短期和長期來思考江西省融入長江經濟帶的方式:短期內,江西省以昌九一體化建設為目標,長期則以贛鄱流域融入長江經濟帶為整體思路。
最后,本書提出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兩個關鍵。關鍵之一就是從城市群融入長江經濟帶經驗借鑒的角度出發,得出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關鍵是要加快和加強區域空間結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沿江開發、產業協作和生態補償標準區等方面的建設。關鍵之二就是從非密集城鎮帶的就近城鎮化角度出發,分析得出發展以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所面臨的重點障礙是土地流轉問題,即實質是農地產權資本化的問題;另一障礙是要發展縣域特色經濟,以當地經濟吸引力促使農業人口就近城鎮化。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 城市群一體化 農地產權資本化 長江經濟帶
- 數字化時代的商業模式轉型
- 中國經濟安全年度報告:監測預警 2015
- 國企改革新思路
- 中國政府主導型經濟中的城鄉收入差距研究
- 系統風險沖擊、企業創新能力與股票價格波動性
- 邁向碳中和:能源轉型中國方案
- 企業經營戰略概論:理論與實踐
-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簡史
- 中國低碳經濟年度發展報告(2011)
- 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報告2020
- 勞動力工資扭曲與企業創新研究
-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對外基礎設施投資的經濟風險研究=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conomic Risk and China’s OFDI in Infrastructure(英文)
- 人的城鎮化:40余位經濟學家把脈新型城鎮化
- 去杠桿:經濟轉型下的高質量發展
- 產業組織評論(2014年·第8卷·第2輯)(總第18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