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序
- 藝術與道德的沖突與融合:王爾德研究
- 劉茂生
- 4499字
- 2018-12-12 10:30:21
經過多年打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課題的結項成果《藝術與道德的沖突與融合:王爾德研究》最終完成,即將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這部著作還作為優秀成果入選《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得到了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出版資助。《藝術與道德的沖突與融合:王爾德研究》是劉茂生教授多年深入研究王爾德的學術結晶,代表著我國王爾德研究的新發展、新成就,甚至可以說它是我國王爾德研究的標志性成果。它的出版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的王爾德研究,提升我國王爾德研究的水平,的確可喜可賀。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1900)是愛爾蘭戲劇家、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也是19世紀80年代唯美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英國唯美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在英國文學中,他以題材新穎、手法獨特、風格迥異以及傳奇人生而聞名于世。就維多利亞后期英國戲劇而言,王爾德是最成功的戲劇家之一。時至今日,他寫作的劇本還在繼續上演。不僅如此,他在小說、童話和戲劇創作方面的影響也經久不衰。王爾德是一個極其睿智的“才子和戲劇家”,在他逝世后100多年的歷史中,他在作品中寫下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妙言雋句,仍然魅力不減。王爾德的創作往往用警句式的表達方式闡釋人生哲理,寓意深刻。王爾德的創作能夠給人以啟發和警示,具有永恒的倫理價值。王爾德作為一個英國作家,他既是英國文化遺產的創造者,也是整個人類文化遺產的創造者。因此,王爾德的創作也將作為人類寶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永遠流傳下去。
王爾德是較早被介紹到中國的外國作家之一。早在20世紀初的1909年,周樹人、周作人兄弟合譯的《域外小說集》在日本東京出版,其中就收錄有周作人翻譯的淮爾特(即王爾德的最初譯名)的童話《安樂王子》(今譯為《快樂王子》)。這大概是最早介紹到中國的王爾德的作品。1915年11月,陳獨秀在《新青年》雜志第3期、第4期上發表論文《現代歐洲文藝史譚》,在文中將王爾德同易卜生、屠格涅夫、梅特林克一起并稱為“近代四大代表作家”。1918年,王爾德的著名喜劇《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被沈性仁女士以《遺扇記》的劇名譯成中文發表。1921年,王爾德的另一部著名劇作《莎樂美》被田漢以《沙樂美》的名字譯成中文在《少年中國》雜志上發表。在新中國成立前,王爾德的《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和《莎樂美》是在我國文壇被翻譯和改編最多的兩部作品。1922年,穆木天譯的《王爾德童話》在上海出版。1936年,凌璧如翻譯的王爾德的長篇小說《道連·格雷的畫像》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隨著王爾德作品被介紹到中國,對王爾德的研究也開始了,例如,1921年5月《小說月報》刊載的沈澤民撰寫的《王爾德評傳》,1923年徐志摩在南開大學講授的王爾德課程,1924年梁實秋發表的《王爾德的唯美主義》,1924年村彬發表的《唯美派怪杰王爾德》,1929年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的王古魯編著的《王爾德生活》等。
王爾德雖然是較早被介紹到中國的英國作家之一,但是對王爾德的研究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真正展開,他成為我國學者研究最多的英國作家之一。除了有一些年輕學者撰寫博士和碩士論文外,還有不少學者把王爾德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申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或省級社會科學基金的資助。迄今為止,我國已經發表了大量與王爾德有關的研究論文,出版了不少的王爾德研究專著。2000年,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了《王爾德全集》。這表明,王爾德研究在中國已經取得了豐厚的成果。但是,如果對我國的王爾德研究進行反思,我們也會發現大多數王爾德研究基本上都有一個預設的研究前提,這就是王爾德既是英國唯美主義的倡導者,也是唯美主義的踐行者。正是由于這個預設前提,我國的王爾德研究帶有明顯的主觀傾向,他創作的藝術形象也就順理成章地被看成是超越道德的唯美主義的藝術形象,他的作品也因此被看成了唯美主義的藝術實踐。
這種基于唯美主義立場的研究,盡管從唯美的角度評價和理解了王爾德的創作思想和藝術品格,但是這種觀點的預設也限制了王爾德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從而使王爾德研究長期自覺或不自覺地設置在唯美主義的研究軌道上,導致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對王爾德的研究被局限于唯美主義的評價中。許多中國學者已經意識到這種唯美主義研究的局限性,意識到王爾德研究面臨的窘境,并企圖通過尋找新的視角和方法以打破這種局面。實際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對王爾德大量的研究,就是企圖打破研究現狀以求創新。
21世紀初以來,有一批學有成就的年輕學者開始以王爾德為研究對象,撰寫學位論文,為我國的王爾德研究增添了新的動力。他們發表了一批研究成果,把王爾德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時期的王爾德研究出現了一個新的特點,就是王爾德研究的倫理轉向。可以說,劉茂生教授的博士論文《王爾德創作的倫理思想研究》[1]就是這種轉向的重要標志。
王爾德研究的倫理轉向是對王爾德研究唯美化傾向的反撥以及對研究新方法的探索,而這種倫理轉向一直延續到現在,并仍在繼續發展。現在,劉茂生教授的新著《藝術與道德的沖突與融合:王爾德研究》就要問世了。這部著作繼續沿用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方法展開研究,在許多方面都有自己的新發現,新觀點。因此,這部著作既代表了劉茂生教授在2008年基礎上對王爾德研究的繼續和發展,也代表了我國王爾德倫理批評研究的新成果。
劉茂生教授的《藝術與道德的沖突與融合:王爾德研究》這部著作具有鮮明的特色,這就是繼續采用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方法,細讀文本,全面剖析王爾德藝術實踐中體現出來的倫理思想、倫理特征,以及倫理與藝術相結合的特點,深入揭示王爾德作品中的道德內涵及其蘊藏的倫理價值。就創作思想而論,王爾德一貫堅持藝術與道德無關的唯美主義主張,但是在藝術創作中,王爾德也許在主觀上企圖對其唯美主義的創作主張進行實踐,然而客觀上,他的唯美主義創作主張并沒有真正融合在其藝術實踐中。相反,他是主張文學藝術的唯美主義與創作實踐的道德主義,即在創作中始終堅持道德審美的標準。可以說,王爾德思想上主張唯美主義,但創作中拒絕唯美主義,他塑造的所謂唯美藝術形象并沒有失去其道德特征。他在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藝術形象如童話中的快樂王子、自私的巨人,小說中的道連,戲劇中的莎樂美等,不僅沒有離開道德的基礎,相反,他們與社會、道德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王爾德在其戲劇創作中,后來也逐步放棄了他所堅守的唯美主義藝術主張,在思想上也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地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關注社會、關注道德。劉茂生教授的這部專著,其最重要的價值就在于辯證地揭示了王爾德的藝術主張與藝術實踐之間的背離,并通過對王爾德所創作的藝術作品的倫理分析與深入解釋,讓我們能夠接近真實的王爾德,認識真實的王爾德創作,理解王爾德作品的實質。
這部著作也體現了劉茂生教授一貫的研究作風,就是堅持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所倡導的重文本分析,突出文學批評方法的實踐性特點。能夠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歸納出一個個倫理問題并展開倫理分析,從而使其研究分析科學,解釋辯證,說理充分,結論客觀。在全面審視王爾德的唯美主義藝術主張與實踐的矛盾之后,進而說明盡管王爾德在藝術主張上追求唯美主義,但他的藝術實踐并沒有堅持唯美主義,所謂的純美也沒有脫離倫理道德。
以往的王爾德研究,大多不能超越唯美主義的預設立場,因此,此類研究就容易束縛在唯美主義的狹窄空間內。劉茂生教授的研究突破了以往王爾德研究的固有模式,他沒有簡單地否認王爾德的唯美主義藝術主張,而是堅持在王爾德唯美藝術主張中去分析他的真實的藝術實踐,從而接近真實的王爾德藝術創作。這種研究與眾不同地發現了王爾德唯美主義藝術主張中真實的王爾德創作,這不僅挖掘出王爾德創作中豐富的倫理道德內涵,也大大開闊了王爾德研究的視域,從而使王爾德研究擺脫了王爾德創作無關道德的唯美主義研究老路。
就研究內容看,劉茂生教授的這部著作也是目前王爾德研究中最為全面系統的一本研究專著。這部著作將王爾德的創作分為三個階段,對王爾德的全部創作進行了系統的分類研究。王爾德所創作的童話、小說和戲劇三種文學樣式,被作者用倫理的思考融于一爐,不僅分別進行深入剖析和論述,而且還對三種文學樣式創作完整而富有邏輯聯系的倫理關系進行了梳理。例如童話,作者認為王爾德在其中寄托了自己對于理想社會的渴望,以唯美的藝術形式再現了美好卻充滿自私、殘酷的現實世界,揭示了童話中的倫理邏輯。再如小說,作者認為王爾德筆下的道連是一個唯美卻在倫理道德重負下經受痛苦的藝術形象,畫像最終無法遮蔽隱藏在道連內心深處的所有道德印跡,在唯美與道德的抉擇中,道連只能接受道德的懲罰。因此,他刺向畫像是他的一種倫理選擇。王爾德戲劇的倫理特征是同他的戲劇的現實性聯系在一起的。劇中的人物以及人物活動的社會背景,都是對那一時期英國社會的生動呈現,反映了家庭矛盾、婚姻關系、政治沖突等諸多社會中的倫理問題。因此,可以看出,王爾德借助三種不同的文學樣式,按照一定的倫理邏輯在具體的作品中對一個個倫理問題進行解剖,從而在他追逐的唯美主義藝術形式中注入了豐富的倫理內涵。
劉茂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另辟路徑,從唯美主義藝術研究轉而從倫理的視覺考察王爾德的藝術創作,這是一種開拓性的研究努力,不僅革新了研究的方法,豐富了研究的內容,因而得出了全新的、符合邏輯的觀點與結論。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作者系統地論述了倫理思想在王爾德創作的藝術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揭示了王爾德藝術實踐中的倫理內涵和內在關聯,尤其是藝術與倫理道德既相互沖突又相互融合的特點。全書結構完整,邏輯嚴密,證據充分,觀點新穎,無論是從方法論上看,還是從研究得出的觀點和結論看,都具有突出的創新意識,是一項王爾德研究的開拓性成果,填補了我國學界對王爾德創作進行整體研究的空白,為重新認識王爾德及其在英國文學史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成功的研究范例。
劉茂生教授潛心學術研究,在王爾德研究等相關領域已取得了學界公認的成果。一方面,他對待學術研究始終保持著一種嚴謹、認真的態度,勤奮鉆研,心存高遠,既有遠大而崇高的學術追求,又能腳踏實地做好具體的細致研究,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另一方面,他為人謙虛,善于學習別人的優點與長處。近年來,他撰寫的王爾德研究論文先后三次獲得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同時又因其成果顯著被江西師范大學聘為英語語言文學學科的首席教授。這里還要特別提到的,是他于2010年獲國家留學基金的資助,赴英國劍橋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學習與研究,其間通過與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交流與探討,進一步夯實了基礎,拓寬了視野,提高了能力,從而使這部即將出版的著作得到進一步完善。劉茂生為人為學的優秀品格獲得了眾多師長、同學、同事和朋友的高度贊賞。
劉茂生即將出版的專著凝聚了他從事王爾德研究的全部心血,在表達祝賀的同時也希望他繼續努力,不斷攀登學術研究的高峰。同時我相信,他在王爾德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會成為他目前承擔的另一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蕭伯納戲劇研究”的堅實基礎。我們期待劉茂生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繼續秉承“德才謙恭,止于至善”的理念,并以此作為他為人為學的最高追求!
聶珍釗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外國文學研究》主編
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
中美詩歌詩學協會副會長
國際文學倫理學批評學會副會長
2015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