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內需和外需結構的失衡與改善:內外需失衡、內外經濟發展不協調局面有所改善

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國內外經濟發展不協調、內需與外需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越來越明顯,突出表現在貿易依存度相對較高、貿易順差的持續大幅度增長和外匯儲備規模的不斷累積上。

2007年,出口占我國GDP的比重約為35%, 2008年為32%, 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降至24%, 2010~2015年分別為26%、25%、24%、23%和21%。2007~2015年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分別為62%、57%、44%、49%、49%、46%、44%、42%和33%。從國際比較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等以貿易立國的資源貧乏國家,其貿易依存度一般都高于100%,而美國、日本、巴西和印度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般都低于30%。

圖3-16 出口依存度及對外貿易依存度

資料來源:Wind資訊。

近20年來中國貿易順差不斷增長。1995年僅為1404億美元,2000年約為1996億美元,2005年即暴漲為8374億美元,2008年達到峰值20868億美元之后,于2011年回落至相對低點10079億美元,之后又一路攀升,2015年貿易順差再創新高,達到創紀錄的36865億美元。

圖3-17 貿易順差及外匯儲備

資料來源:Wind資訊。

與此同時,外匯儲備更是快速積累,尤其是2004年以來,發生跳躍性增長,至2015年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已超過3.33萬億美元。出口導向并不是一種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的政策。在發展的早期階段,當存在大量需要就業的勞動力、資源不太緊缺、環境還有相當承受能力的時候,采取這種政策的正面效應是主要的。但是,無論是從國內資源能源約束,還是從國際市場的容納空間來看,粗放型的出口模式都是不可持續的。這種情況不僅不利于對外開放戰略的長期有效實施,對我國國內的發展也會產生多方面的不利影響:一是容易引起國際貿易糾紛和遭受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二是發展成果的共享性較差,資源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形成制約,是造成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四是對國內產業的升級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

總體看,我國正處于后“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階段,2008年之前,內需與外需結構失衡較為嚴重:外需比重高、增長空間有限,對外依賴度居高不下;內需增長乏力,潛力有待挖掘。由于我國出口依然屬于粗放型增長,無論從國內資源能源約束還是從國際市場容納空間看,我國出口的迅速擴張都不可持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內外需失衡的局面有所改善,出口依存度和對外貿易依存度均已出現見頂回落之勢。

從凈出口對總需求增長的貢獻來看,30多年來外需貢獻一直很不穩定,波動較大,最高時如1990年,貢獻率高達69.4%;最低時如1985年,貢獻率低至-51.2%。整體來看,外需對GDP的貢獻呈現劇烈波動狀態。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前,外需對總需求增長的貢獻度較高。但在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外需對總需求的作用急劇成為負數,2009年達-44.8%。足見我國需求結構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之大。

近幾年我國外需減弱主要是受到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方面,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我國企業拓展出口空間的難度加大。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格局正在深度調整,主要經濟體復蘇態勢不平衡,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十分復雜,出口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重擠壓。金融危機后,美國等發達國家推行“再工業化”和“出口倍增計劃”,加劇了我國出口產品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壓力,限制了我國出口增長。另一方面,我國勞動力成本優勢在持續弱化,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訂單陸續開始轉移到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被別的國家的同類產品替代。此外,隨著我國外貿總量規模的擴大,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也愈演愈烈,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源市| 泰兴市| 密山市| 前郭尔| 东台市| 郓城县| 中江县| 普宁市| 潞西市| 东乡族自治县| 凤山县| 阳西县| 新泰市| 金阳县| 浦县| 钟山县| 广河县| 内丘县| 馆陶县| 元氏县| 安塞县| 晋宁县| 昭平县| 新安县| 长春市| 仲巴县| 泰安市| 长寿区| 利辛县| 黎城县| 班玛县| 乐山市| 会昌县| 罗城| 洪雅县| 临西县| 武陟县| 红桥区| 达日县| 富锦市| 田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