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陽明美學思想研究
- 陸永勝
- 514字
- 2019-07-08 17:34:01
第三章 心體世界:良知品格與美學意蘊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范疇是良知。良知構成了陽明心學美學的本原,成為解讀陽明美學思想的出發點和邏輯起點。作為本體的良知,除了先驗性之規定,普遍性(天理)之內容外,還有主體性(靈明)之形式和個體性的情感功能。良知的先驗性確定了其普遍性品格,也沒有否定其個體性品格。普遍性和個體性構成良知的二重性品格:前者指德性存在形態和德行潛能,后者指具有能動作用的“自心”和主體意識的意欲、情感等。普遍性良知的范導作用和個體性良知的自我呈現并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呈現出理性與感性、道德與情感在自由、美、和諧層面的統一。二者的統一使王陽明之良知不同于程朱的理本體,也不同于王門后學特別是泰州學派及李贄等對“情”的偏執,而具有自己的特色。二重性良知指向道德與審美圓融的人生境界,此境界正是本體“無所虧欠”的呈現,具有豐富的美學意蘊。良知二重性對立統一的辯證過程,體現為良知本體由本然良知到顯在良知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動力本源是良知,直接推動因素是致良知。“致良知”作為心學功夫的總綱,其以后天功夫的過程性消解了良知本體的先天性和非過程性。良知和致良知的內在張力與緊張成為陽明心學美學的本原依據,決定著心學向美學的內在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