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性別平等與可持續發展議題

在聯合國第一個發展十年(1961~1970年)中,“婦女是否平等地受到發展的影響”“婦女和男子是否獲得平等賦權去影響和控制自然和社會環境,并有控制時間的權力”等問題,在關于發展的討論中是不存在的。發展的實踐者很少考慮婦女的需要。婦女被認為是由男子作為戶主的家庭的一部分。而這種觀點的潛臺詞就是,婦女是家庭的組成部分,只要把發展的利益給了家庭,就等于給了婦女。婦女是土地的耕種者、糧食交易的繼承者、有酬工人和無酬工人,但她們沒有被包括在決策者和規劃人員的發展概念中。李英桃:《女性主義和平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第236頁。

以丹麥學者博斯拉普(Ester Boserup)的《婦女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為代表,發展與性別平等議題逐漸引起學者們的注意,并在國際舞臺上引起越來越大的反響。

一 性別平等議題融入可持續發展進程

博斯拉普1970年出版的《婦女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是研究婦女與發展的一部里程碑之作,為婦女與發展理論奠定了基本的理論框架。她指出,各類發展計劃并沒有改善第三世界婦女的生活,反而削弱了她們在經濟發展中的機會和地位。她們一般在農業上扮演生產食物的重要角色,但是現代化將她們從這種傳統的生產功能中排除出去。博斯拉普呼吁發展計劃者和決策者承認并肯定婦女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丹〕埃斯特·博斯拉普:《婦女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陳慧平譯,譯林出版社,2010。

從環境與發展角度看,1972年,“可持續發展”概念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大會上被第一次提出。各國政要、學者對其做了不同的界定、解釋,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以挪威總理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為主席的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于1987年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提出的定義。

在性別平等方面,1972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宣布將1975年定為“國際婦女年”,以便加緊采取行動促進男女平等,確保婦女能充分實現全面的發展,并在促進世界和平方面做出貢獻。1975年,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即國際婦女年世界會議在墨西哥城召開。會議通過《實現國際婦女年目標世界行動計劃》。同年,聯合國大會宣布1976~1985年為“聯合國婦女十年:平等、發展與和平”。1976年創建了“聯合國婦女十年自愿基金”,以執行國際婦女年方案,特別是為發展中國家的婦女發展項目提供發展基金。1984年該基金改名為“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成為聯合國的一個自治機構。指導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工作的核心戰略是:促進婦女經濟保障和權利,推動性別敏感認識的立法和決策;強化婦女經濟能力,加強管理,推動實現和平及安全。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相關情況參見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chinese/esa/women/unifem.htm。

1979年,通過了《消歧公約》,把對婦女的歧視定義為:“基于性別而做的任何區別,排斥或限制,其影響或其目的均足以妨礙或否認婦女的人權和基本自由。”《消歧公約》, http://www.un.org/chinese/hr/issue/cedaw.htm。1981年,《消歧公約》正式生效。次年成立了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1985年,第三次世界婦女大會即“審查和評價聯合國婦女十年成就世界會議”在內羅畢召開,并通過了《到2000年為提高婦女地位前瞻性戰略》。它以平等、發展與和平為總目標,為全世界婦女在2000年之前進一步實現男女平等、參與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提出了以行動為主,具有目標和措施的方案。

1986年,聯合國首次發表《婦女在發展中的作用》世界調查報告。1990~1995年,1988年通過的《聯合國婦女與發展中期計劃》正式實施。該計劃探討了通過聯合國機構及其他各種組織促進婦女地位提高的多種方法。1991年聯合國首次出版了關于全球婦女狀況的綜合數據——《世界婦女狀況:趨勢和統計數據》。1991年,世界人權大會在維也納召開。會議通過了《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承認婦女的權利是普遍人權不可剝奪、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同年,通過了《消除對婦女暴力宣言》。

1992年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方針,在此基礎上制定并通過《21世紀議程》和《里約宣言》等重要文件。

《21世紀議程》第24章專門提出了“為婦女采取全球性行動以謀求可持續的公平的發展方案領域”,建議各國政府訂定的目標如下。

 

(a)執行《內羅畢提高婦女地位前瞻性戰略》,特別是關于婦女參與國家生態系統管理和控制環境退化方面的戰略;

(b)增加婦女在環境和發展領域的決策者、規劃人員、技術顧問、管理人員和推廣工作人員中的所占的比例;

(c)考慮在2000年前制訂和公布一項戰略進行必要的改革,消除阻礙婦女充分參與可持續發展和公眾事務的憲法、法律、行政、文化、行為、社會和經濟障礙;

(d)于1995年前設立國家、區域和國際各級的機制,以評價發展和環境政策和方案的執行情況及其對婦女的影響并確保她們的貢獻和利益;

(e)同非政府組織合作,酌情評價、審查、修訂和施行課程和其他教材,以通過正規和非正規教育以及培訓機構促進對男女傳播有關性別的知識,并評價婦女的作用;

(f)擬訂和執行明確的政府政策和全國指導原則、戰略和計劃,以實現社會各方面的平等,包括促進婦女識字、教育、培訓、營養和衛生和她們參與關鍵決策職位及環境管理,特別是通過增進她們取得各種信貸的機會,尤其是在非正規部門,采取措施保證婦女獲得財產權以及農業投入和農具,協助她們取得資源;

(g)根據國家具體情況作為緊急事項采取措施,保證婦女和男子有同等的權利自由、負責地決定子女人數和生育間隔并能夠獲得適當的資料、教育和手段,使她們能夠依照自由、尊嚴的原則和個人所持的價值觀行使這項權利;

(h)考慮通過、加強和執行禁止對婦女使用暴力的立法并采取一切必要的行政、社會和教育措施消除對婦女的一切形式暴力。《二十一世紀議程》, http://www.un.org/chinese/events/wssd/chap24.htm。

 

1994年,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在開羅召開。“本行動綱領建議國際社會承擔起一系列的重要人口和發展目標,以及相互支持、對實現這些目標具有關鍵意義的質量和數量指標。這些目標和指標是: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持續經濟增長;教育特別是女童教育;性別的公平和平等;降低嬰兒、兒童和產婦死亡率;普遍提供生殖保健服務,包括計劃生育和性健康。”其第四章題為“男女平等、公平和賦予婦女權力”,指出“賦予婦女權力,讓她們自主,提高她們的政治、社會、經濟地位,改進她們的健康狀況,本身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對實現可持續發展也至關重要”。《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行動綱領(1994)》(ICPD Programme of Action 1994), https://www.unfpa.org/sites/default/files/event-pdf/PoA_en.pdf。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通過《北京宣言》和北京《行動綱領》。《北京宣言》向全世界宣布:

 

我們深信:

……

13.賦予婦女權力和在平等基礎上充分參加社會所有領域包括參加決策進程和掌握權力的機會,是實現平等、發展與和平的基礎;

14.婦女的權利就是人權;

15.平等的權利、機會和取得資源的能力,男女平等分擔家庭責任和他們和諧的伙伴關系,對他們及其家庭的福祉以及對鞏固民主是至關重要的;

16.在持續的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正義的基礎上消滅貧窮,需要婦女參加經濟和社會發展,男女有平等的機會并作為推動者和受益者充分和平等地參加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

17.明白確認和重申所有婦女對其健康所有方面特別是其自身生育的自主權,是賦予她們權力的根本;

18.地方、國家、區域和全球的和平是可以實現的,是與提高婦女地位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因為婦女是在所有各級領導、解決沖突和促進持久和平的基本力量;

19.必須在婦女充分參與下,設計、執行和監測在所有各級實施的有利于賦予婦女權力和提高婦女地位的切實有效而且相輔相成的對性別問題敏感的政策和方案;

20.民間社會所有行動者,特別是婦女團體和網絡以及其他非政府組織和社區組織,在其自主權獲得充分尊重的情況下,與各國政府合作做出參與和貢獻,對有效執行《行動綱領》并采取后續行動十分重要;

21.《行動綱領》的執行需要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做出承諾。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做出國家和國際行動承諾,包括在世界會議上做出承諾,就是確認有必要為賦予婦女權力和提高婦女地位采取優先行動。《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文件:〈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重要文獻匯編》,中國婦女出版社,1998,第160~161頁。

 

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北京《行動綱領》明確提出,“以男女平等為基礎的嶄新合作關系是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條件”,并列出了12個重大關切領域:婦女與貧窮、婦女與教育、婦女與健康、對婦女的暴力、婦女與武裝沖突、婦女與經濟、婦女權力與影響、提高婦女地位的制度機制、婦女人權、婦女與媒體、婦女與環境、女童。

北京《行動綱領》是國際社會在賦權婦女和性別平等方面最全面的政治文件,被稱為“社會性別平等的全球發展藍圖”李英桃:《二十年的成績與挑戰——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59屆會議觀察與總結》,《婦女研究論叢》2015年第3期,第106頁。。它強調不同環境和框架下的婦女權利,并制定了相應的戰略目標以及政府和其他部門在推動社會性別平等方面應采取的具體行動,包括立法、政策和措施等。北京《行動綱領》還指出,婦女往往起著領導作用或帶頭促進一種環境道德規范,提倡減少資源的使用,反復利用并回收資源以減少浪費或過度的浪費,婦女可以起一種極其有益的作用,影響可持續發展消費方面的決定。《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文件:〈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重要文獻匯編》,中國婦女出版社,1998,第292頁。

從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的性別平等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可以清楚地看到,兩者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婦女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力軍,沒有性別平等就不可能有可持續發展;賦予婦女權力是實現性別平等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二 《千年發展目標》中的性別平等目標與監測指標

2000年9月,在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上,由189個國家的147位國家和政府首腦簽署了《聯合國千年宣言》,正式做出承諾,將全球貧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為標準)。該宣言列舉的與性別平等直接相關的關鍵目標包括“必須保障男女享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促進性別平等和賦予婦女權能,以此作為戰勝貧窮、饑餓和疾病及刺激真正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以及“打擊一切形式的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并執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等。《聯合國千年宣言》, A/55/L2, 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prinorgs/ga/millennium/A-55-L2.htm。

2001年9月6日,在聯合國第56屆大會上,聯合國的191個成員國家一致通過具體行動計劃《〈聯合國千年宣言〉實施路線圖》,將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項目細分為8項目標18項具體目標,并以48項具體指標來衡量,同時給出了實現這些目標和具體目標的路徑,即“前進戰略”。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已成為國際社會衡量發展進度、指導國際發展合作的重要綱領。

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Kofi Annan)在《安南回憶錄干預:戰爭與和平中的一生》中指出:“在2000年之前,所有這些目標及附屬指標都已由主要成員國以某種形式表示了口頭的和書面的支持。但是這些表示支持的承諾一直缺乏實施的動力,便逐漸消失了,或是基本被忽視了。”〔加納〕科菲·安南、〔美〕納德爾·莫薩:《安南回憶錄 干預:戰爭與和平中的一生》,尹群、王小強、王帥譯,譯林出版社,2014,第172頁。“通過簽署《千年宣言》,各成員國不僅在口頭上承諾消除貧困,而且也統一建立一個制度,根據這個制度,每個成員國都將有可能在世界舞臺上被公開問責。”〔加納〕科菲·安南、〔美〕納德爾·莫薩:《安南回憶錄 干預:戰爭與和平中的一生》,尹群、王小強、王帥譯,譯林出版社,2014,第172頁。他分析了宣言通過時各國領導的可能想法:“我猜想,很多國家是在不經意間簽署了這個文件,并沒有意識到它將催生的東西具有多大的力量,可能還以為它會像許多其他的聯合國宣言那樣很快夭折。”〔加納〕科菲·安南、〔美〕納德爾·莫薩:《安南回憶錄 干預:戰爭與和平中的一生》,尹群、王小強、王帥譯,譯林出版社,2014,第173頁。

在《千年發展目標》的8個目標中,目標3直接與性別平等相關,具體目標是“爭取到2005年消除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中的兩性差距,最遲于2015年在各級教育中消除此種差距”,具體目標見表1-1。

表1-1 目標3:促進性別平等并賦予婦女權力

資料來源:《執行聯合國千年宣言的行進圖:秘書長的報告》, A/56/326, http://mdgs.un.org/unsd/mdg/Resources/Static/Products/SGReports/56_326/a_56_326c.pdf

《千年發展目標》中直接與婦女相關的目標還有目標5“改善產婦保健”,其具體目標和指標見表1-2。

表1-2 目標5:改善產婦保健

資料來源:《執行聯合國千年宣言的行進圖:秘書長的報告》, A/56/326, http://mdgs.un.org/unsd/mdg/Resources/Static/Products/SGReports/56_326/a_56_326c.pdf

“消除極端貧窮與饑餓”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居于首位(見表1-3),具體目標為:靠每日不到1美元維生的人口比例減半和挨餓的人口比例減半。表面看來,這一目標是針對所有的男人和女人的,沒有區分性別,但是,學者常用“貧窮有一張女人的臉”(Poverty has a woman's face)描述婦女與貧窮之間的關系。2003年,布倫特蘭夫人在《在二十一世紀貧窮仍然有一張女人的臉》一文中寫道:“在全世界最貧窮的十億人中,婦女占3/4。在許多國家,婦女不擁有、不能繼承也掙不來任何東西。”Gro Harlem Brundtland, “In the XXI Century Poverty still Has a Woman's Face”, http://www.tierramerica.net/english/2003/0309/igrandesplumas.shtml.實現社會性別平等,使男女兩性平等地參與發展并從發展中受益,是一切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與終極目標之一“在國際勞工組織成員中提高社會性別主流化能力”中國項目組:《提高社會性別主流化能力指導手冊》,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第3頁。,但是“一個重要趨勢是婦女更加貧窮,而貧窮程度因區域而異”。《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文件:〈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重要文獻匯編》,中國婦女出版社,1998,第180頁。因此,實現消除貧困目標最關鍵的部分就是減少婦女的貧困人數,改善婦女生活。

表1-3 目標1:消滅極端貧窮和饑餓

資料來源:《執行聯合國千年宣言的行進圖:秘書長的報告》, A/56/326, http://mdgs.un.org/unsd/mdg/Resources/Static/Products/SGReports/56_326/a_56_326c.pdf

由于歧視婦女的社會文化和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等狀態等,處于貧困狀態的女童的平等受教育權利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未能得到保障。到《千年發展目標》提出之時,全世界已逐步達成一個共識:如果女童教育領域不取得快速而顯著的發展,全世界的發展就不可能順利實現。所以說,目標2(見表1-4)與性別平等的關聯極為密切。

表1-4 目標2:普及初等教育

資料來源:《執行聯合國千年宣言的行進圖:秘書長的報告》, A/56/326, http://mdgs.un.org/unsd/mdg/Resources/Static/Products/SGReports/56_326/a_56_326c.pdf

貧窮與健康問題緊緊纏繞在一起,而在非洲一些地區,艾滋病也“有一張女人的臉”。艾滋病是一個典型的社會性別問題。艾滋病毒/艾滋病最初是在男性同性戀者身上發現,并較多在男同性戀者和共用被污染針頭的吸毒者中傳染,然后蔓延開來。因此,最初男性感染者的數目要遠遠大于女性。2000年以后,女性感染者比例不斷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這些原因都與女性的生理結構和社會地位特別是后者密切相關。欠發達國家、貧困人口、貧困婦女在艾滋病毒/艾滋病流行中的脆弱性是顯而易見的:“世界范圍內,艾滋病病毒是一種貧困和社會性別不平等的疾病,艾滋病病毒流行的數據證明,艾滋病爆發比例最高的是最貧困的地區,在這些地區,婦女比男性的感染人數更多,年輕婦女多數都有罹患艾滋病的危險。”Global AIDS Alliance,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Children & HIV/AIDS”, www. globalaidsalliance. org/page/ -/documents/FactSheet_ VAWC. doc.我國學者指出,艾滋病的發展傳播中存在明顯的社會性別不公平,傳統的社會性別制度進一步惡化了女性艾滋病患者的社會處境,不僅使女性在患病后難以獲得家庭和社區的支持,而且會面臨來自家庭和社區的雙重壓力。因此,在艾滋病傳播中我們要更關注處于弱勢地位的女性艾滋病患者的權利。張翠娥:《社會性別與艾滋病——對一位女性艾滋病患者生命歷程的性別分析》,《婦女研究論叢》2008年第3期,第12~16頁。

由此可見,《千年發展目標》中的目標6(見表1-5)同樣是一個深具性別意義的議題,同樣是性別平等和賦權婦女的重要部分。

表1-5 目標6:與艾滋病毒/艾滋病、瘧疾和其他疾病做斗爭

資料來源:《執行聯合國千年宣言的行進圖:秘書長的報告》, A/56/326, http://mdgs.un.org/unsd/mdg/Resources/Static/Products/SGReports/56_326/a_56_326c.pdf

事實上,《千年發展目標》8個目標中的目標4“降低兒童死亡率”、目標7“確保環境的可持續能力”和目標8“制訂促進發展的全球伙伴關系”同樣是性別平等議題。

聯合國于2002年設計的用于衡量《千年發展目標》進展情況的目標、具體目標和指標一直沿用到2007年。根據2005年世界首腦會議《聯合國大會決議》, A/RES/60/1, https://documents-dds-ny.un.org/doc/UNDOC/GEN/N05/487/59/PDF/N0548759.pdf?OpenElement。上成員國達成的協議以及2006年聯合國秘書長在其工作報告《秘書長報告》, A/61/1,第24段,http://www.un.org/chinese/ga/61/docs/a61_1/a61_1.shtml。中的建議,2007年《千年發展目標》監測框架得到了修訂,增加了新的具體目標。2007年聯合國大會注意到聯合國秘書長報告闡述的新框架,該框架由《千年發展目標》指標機構間專家組推薦,包括了新的具體目標的進展監測指標。之后執行的《千年發展目標》官方框架取代了2003年起執行的前一版本。《關于千年發展目標指標》, http://mdgs.un.org/unsd/mdg/Host.aspx?Content=Indicators/About.htm。從2008年1月15日起執行的這套指標的8項目標共有21個具體目標,有進展監測指標60個。文件同時要求“所有指標應盡可能按性別以及城市和農村分列”,進一步凸顯了對性別差異和城鄉差異的關注。

同時,目標3中的指標“15~24歲人口女男識字比例”由于和目標2中的相關指標重復而被去掉;目標5由原來的2個指標細化為6個指標;目標1加了一個具體目標,由原來的5個指標變為9個指標;目標6由原來的2個具體目標變為3個;監測指標由7個變為9個。具體情況見表1-6。

表1-6 調整后的《千年發展目標》具體目標與監測指標

續表

資料來源:《千年發展目標指標官方一覽表》, http://mdgs.un.org/unsd/mdg/Resources/Attach/Indicators/OfficialList2008_Cn.pdf

在落實《千年發展目標》的前進戰略中,國際社會敦促人們在產婦死亡率、艾滋病毒/艾滋病的預防、性別敏感教育等領域做出更大努力,倡導在就業方面增強婦女權能并支持婦女成為政府及其他決策機構的高級官員。石小玉主編《世界經濟社會統計新進展2009》,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第332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屏| 江达县| 行唐县| 都匀市| 聂荣县| 滦平县| 铁岭县| 新疆| 玉溪市| 玛纳斯县| 永定县| 明光市| 五寨县| 广宗县| 尼木县| 儋州市| 枣阳市| 阜新市| 延长县| 中山市| 永修县| 大方县| 云阳县| 横峰县| 古交市| 沙河市| 望谟县| 赞皇县| 奉新县| 遵义县| 大港区| 应城市| 许昌市| 若羌县| 砀山县| 宁德市| 九龙坡区| 吐鲁番市| 亳州市| 清镇市| 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