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好大一盤棋
書名: 九重宮闈:王妃太暴力作者名: 清潭本章字數(shù): 2479字更新時間: 2019-03-01 00:05:00
“什么?”吳峻大驚失色:“哪來的十五萬奇兵?”
“是……是……晉王……”
吳峻愕然,抬頭看了看城墻上坐鎮(zhèn)指揮的晉王本尊,疑惑問道:“晉王不是在豫州城中嗎?十五萬奇兵……難道是……“他恍然大悟,破口大罵:“我日你祖宗!龍璟炎!老子跟你拼了!”
“全力攻城!”
“哈哈哈哈……”晉王大笑:“吳將軍,不妨看看你身后。我豫州城中屯兵十萬,人數(shù)上遠勝于你。南楚和我東周素來便是盟友,如今有蕭將軍的十萬兵馬前后夾擊,你這九萬人馬早已是甕中之鱉,本王勸你盡早投降,降兵不殺!”
“呸!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要我投降,除非你死!”
“吳將軍還真是,死鴨子嘴硬。”
城門大開,晉王率軍而出。
三國將士初次交鋒,三位主將各自跨馬上前。
吳峻不理晉王,轉(zhuǎn)頭就去勸說蕭和:“蕭將軍,東周國覆滅在即,如此大好良機,難道你就半點不心動嗎?”
蕭和怒罵:“我南楚與東周既是盟友,東周有難,老夫自當(dāng)全力相助,豈會臨陣倒戈?滾!少來挑撥離間!”蕭和心知:只要龍璟宸一日不死,南楚與東周兩國盟約便在。
吳峻眉眼狂跳,權(quán)衡利弊,不死心又道:“倘若你我今日能聯(lián)手破城,以十九萬兵馬對抗晉王十萬,人數(shù)上我們已經(jīng)占了上風(fēng),此戰(zhàn)定能十拿九穩(wěn)。待破城之后,大軍長驅(qū)直入東京,東周國便是你我囊中之物。”
“你懂個屁!”蕭和恨的咬牙切齒道:“你以為晉王攻破豫州,只留十萬兵馬在城中,五萬兵馬北上攻打京都,剩余的二十五萬兵馬去了何處?我不妨告訴你,昨夜,十五萬兵馬秘密繞道渝州城外,如今只怕正和燕沖山打得你死我活,為的就是切斷你的后援,讓你孤立無援。另外十萬……”
吳峻大驚急問:“去了何處?”
自然是繞道益州城外,切斷了蕭和十萬大軍和涼州十萬守軍的聯(lián)絡(luò),等同于徹底斷了蕭和的后援。
只不過比起白子皓和燕沖山殺得你死我活來說,龍璟宸對上蕭和,幾乎可說是兵不血刃,三言兩語就說服蕭和主動出兵十萬,趕來與晉王前后夾擊,打算把吳峻的九萬兵馬全留在豫州城外。
明面上,蕭和縱然再想渾水摸魚攻打東周,可他代表著南楚的立場,自然只能站在東周國這邊。
與北燕聯(lián)手,吞并東周?
亦或是……
與東周聯(lián)手,吞并北燕?
蕭和毫不猶豫選擇了后者,最大的原因便是南楚東周兩國的盟約還在,最主要的卻是因為東周龍璟宸還活著。此人不僅說服晉王與之強強聯(lián)手共同抵御外敵,更是運籌帷幄秘密調(diào)兵遣將,同時截斷了吳峻、燕沖山、蕭和三方大軍的退路,逼得蕭和只得趕來配合晉王對吳峻甕中捉鱉。
龍璟宸扯著南楚東周兩國盟約的大旗。
切斷了涼州后援。
蕭和在益州,也面臨被兩面夾擊的風(fēng)險,如吳峻一般,同樣是甕中之鱉,進不得,退不得,要么戰(zhàn),要么降,別無他路。
這一招勸說對蕭和管用,也只對他管用。
倘若渝州城外的白子皓也拿此招來對付燕沖山,燕沖山可不吃這一套。一來,東周和北燕兩國并無盟約,燕沖山?jīng)]有蕭和的顧慮。二來,白子皓不是龍璟宸,不能讓燕沖山畏懼,而蕭和偏偏聽到龍璟宸的名字就能嚇破膽,唯恐被他算計,實際上已經(jīng)被算計了。三來,早在龍璟宸出現(xiàn)在豫州城外那日起,他便布下了好大一盤棋。攻打京都的五萬兵馬不過是個幌子,留守豫州的十萬大軍才是主力,最關(guān)鍵的是,他連夜秘密調(diào)兵,同時切斷了吳峻、蕭和的后援,迫使蕭和礙于當(dāng)前形勢只能協(xié)助晉王兩面夾擊吳峻。
如此一來,豫州之危化解,無形中卻挑起了南楚和北燕之間的戰(zhàn)火。
蕭和、晉王聯(lián)手甕中捉鱉,滅了吳峻九萬人馬,北燕國豈能善罷甘休?南楚和東周原本就有盟約,曾聯(lián)手覆滅西夏國,如今等于再度合作,聯(lián)手再一舉吞并北燕國,又有何不可?
龍璟宸此人厲害就厲害在這一點上,他兵不血刃就讓兩國的盟約牢不可破,附贈北燕國九萬精兵強將的頭顱。
此等心計,此等謀略,委實可怕至極!
蕭和此時此刻如同吃了只死蒼蠅般,憋屈的要死,卻有苦難言。若不與晉王聯(lián)手,直接反水,一個不慎他的十萬兵馬就會被晉王和龍璟宸聯(lián)手甕中捉鱉直接吞并。
他蕭和敢反水嗎?他敢嗎?
其實蕭和若是膽子大些,也可讓益州十萬大軍和涼州十萬大軍兩面夾擊,對龍璟宸的十萬伏兵也來一招甕中捉鱉,可他不敢這么做。
因為,對上龍璟宸,蕭和自問沒有半點勝算。
這并非兵力多與少的問題,而是操控全局的能力。正如下棋,一步步挖坑,等著敵人主動跳進來,繼而再慢慢收網(wǎng),最后一網(wǎng)打盡。蕭和也擅用兵法之人,可他自問智謀方面遠遠比不上東周恭王。
倘若晉王和恭王兄弟鬩墻,那他搞不好還真敢豁出去拼一把,可人家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又運籌帷幄步步為營,一致對外,他若敢反水,后果必死無疑。吳峻前來游說他臨陣倒戈,蕭和心里那股怒氣直沖云霄,自是將這火全都發(fā)泄在了吳峻身上。
“投降吧!否則今日你我就拼個你死我活!”
“蕭老兒,你可要想清楚了?”
“少嘰嘰歪歪!來戰(zhàn)便是!”
二人均是行伍出身,言語粗鄙還是小事,關(guān)鍵是一言不合就開打,卻是這兩個人的共性。
這一場數(shù)十萬人的大戰(zhàn),勝負毫無半點懸念。
晉王、蕭和兩面夾擊,吳峻大敗,引劍自刎而死,九萬兵馬死的死,傷的傷,存活者盡數(shù)做了俘虜,晉王和蕭和這邊也各自損失了三萬多將士。
戰(zhàn)爭焉能沒有死亡?
龍璟宸信守承諾,便任由蕭和的兵馬撤出益州退回涼州城。
燕沖山的殘余兵馬卻是逃回了幽州。
白子皓率領(lǐng)十五萬兵馬鎮(zhèn)守渝州,龍璟宸率領(lǐng)十萬兵馬鎮(zhèn)守益州,晉王七萬人馬加三萬俘虜鎮(zhèn)守豫州,還有五萬進京的兵馬也已重返豫州。
如此牢不可破的鐵三角,任憑北燕南楚哪一個國家出兵來犯,三人皆可隨時策應(yīng),不允許他國入侵。
至于為何不趁此機會收回涼州和幽州,龍璟宸自有打算。
蕭和二十萬大軍,剩下不足十五萬,固守涼州。
燕沖山二十萬大軍,剩下不足四萬,退守幽州。
此戰(zhàn),北燕國慘敗。
兵力上而言,白子皓完全有必勝的把握一舉奪回幽州,估計龍璟宸要奪回涼州也不是難事,可他偏偏裹足不前,不單自己守住益州,也不讓白子皓收回幽州,卻放任晉王率領(lǐng)大軍直奔京都。
蕭和、燕沖山好幾日才回過味來。
原來龍璟宸意在驅(qū)除他們這兩方外敵之后,便打算給他那位晉王兄長看守門戶,讓晉王和太子……哦不,是和東周國君,繼續(xù)窩里斗。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蕭和在涼州,燕沖山在幽州,二人回想起龍璟宸的這盤棋,幾乎不約而同各自打了個寒顫。
蕭和連聲說:“太可怕!此人太可怕了……”
燕沖山喟嘆:“既生瑜何生亮?東周有此人,我北燕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