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特殊工藝
- 工科小生混大唐
- 九月九更衣
- 2166字
- 2018-11-04 19:54:11
眾人一聽這話,自然都羨慕不已,雖然如今國子監招生人數有所擴大,門檻降低了些,不過能進里面讀書那也非常不易。
對于州縣學生,要經層層選拔,當然,如果有州長史和刺史聯名推薦,一般都可以進去。
教育管理是由國子監負責實施,然而國子監的招生是尚書省吏部考功司負責,這又讓刺史推薦人員方便了許多,因為那些官員與地方高官關系都非常密切。
這時吳充道:“李大郎,我干了這許多年,也還未能入流。如今李大郎有機會進入國子監,可喜可賀。
進入國子監四門學后,大郎通過明經科考試就很容易了,因為國子學學生、太學生有門蔭,可以直接做官,他們大多數人對于科舉沒有興趣,只求順利畢業就行!
對了,李大郎,能否請大郎再把那煉鋼的奇法給我等詳細講解一二?”
韋師也跟著說道:“是啊,我等也都想再聽聽新式煉鋼法,看看能否短時間實現!”
李豐心想,就再給他們詳細講一講也無妨,反正這些技術,就是自己手把手教他們,也不知他們要多久才能學得會!完全不怕他們偷了技術去。
想到這里,他點點頭道:“好!據那《天工開物》上講,此法的確很有些復雜,非一般人能輕易掌握。
晚輩就先說說這煉鐵燃料,現在煉鐵與煉鋼,多采用木炭,也有采用石炭的。
就熱度來說,諸位想必都知道,石炭的熱度會高很多,原本煉鐵煉鋼是最合適的,然而,石炭所煉之鐵,幾乎很少拿來煉鋼,原因是他會發脆,很容易斷裂。
究其原因,據書上講,是由于石炭當中含有硫,也就是我們常見的硫磺,主要是此物在作怪!煉鐵時,由于里面含硫,所以煉出來的鐵就容易發脆。
因此,為了解決此問題,有人就發明了一個方法:先把石炭煉成焦炭,從而去掉其中的硫磺,當然還要去掉其它一些雜質。
然后再用焦炭煉鐵,如此一來,煉鐵爐中的熱度就會高很多,工效或許會提高十數倍,遠遠強于木炭……”
李豐也不好說具體的溫度值,比如說幾百到幾千度,這個時候還沒發衡量,他們也不懂。
他說完之后,聽得那韋師立刻拍案叫絕:“原來如此!從李大郎的敘述中,我可斷定,此法肯定有人用過,否則李郎不會寫敘述得如此詳細!”
吳充一聽,也不由得高聲點頭贊道:“果然是奇思妙想!我在冶監工作這許多年,也常常為此困擾,想用石炭卻又不敢用,只是在一些制作農具的爐子當中,燒一些特別的石炭而已。
我一直搞不清楚原因,想不到居然是硫磺在作怪!不過李大郎,這個焦炭如何燒制法?想來,怕是也有一些特別的技術吧?”
李豐環視眾人一眼,又說道:“當然,這煉焦之法,其實并不比煉鋼之法容易。其難點如下:首先,不是每一種石炭都可用,有些可以煉焦炭,有些則不能;
其次,煉焦有很大的危險性,它非常容易產生一些有毒的氣體,這個我不說細了,諸位一聽就明白。
最后,煉焦本身也有很復雜的技術,從煉焦爐的修建,到整個煉焦的過程,一點都不能馬虎。當然,那書上講的很詳細,晚輩倒是基本上將其記下了……”
李豐把煉焦的過程大致介紹一下,聽得眾人都睜大了眼睛,萬分驚奇。
楊監最先反應過來,大聲說道:“好!從明日,我就安排人加工風箱,改進煉鐵爐和煉鋼爐,然后再讓人煉焦!”
李豐又接著說道:“諸位,剛才所講只是煉焦炭之法,而最高級的新式煉鋼之法,還有略微復雜些,需要用耐火粘土磚等砌筑煉鋼爐,這爐子最好能距離煉鐵爐近一些……”
楊邕問道:“大郎,煉鋼爐子大致是什么樣,也是燒焦炭嗎?”
“完全不用!只需將高溫鐵水灌入煉鋼爐之中,再加入少許煉鋼材料,然后對爐子進行密閉,再用風箱向里面通風。
只要掌握好一定的時間與火候,也就一兩刻鐘,一爐鋼自然就煉成了!”
李豐說完之后,眾人自然比聽見剛才冶煉焦炭還要震驚,紛紛在想:
“啊?居然煉鋼不用燒任何燃料?這是什么道理?那鐵水自己在爐子里面就能變成鋼?這?……”
“一兩刻鐘,一爐鋼就可以煉成?這功效怕不是真的提高了一千倍?”
“李大郎好像不是信口胡說,不過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居然煉鋼的時候只用通風?”
“……”
李豐一看他們的表情,不覺心里暗自搖頭:自己這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技術,他們一時半會兒肯定不能理解,自己也解釋不清。
不過好在這時的人只看結果,不會研究那些亂七八糟的化學分子式、化學原理、生物原理,這就好教得多。
否則那些半罐水東問一句西問一句,自己怕是還真不好回答。
……
好半天,眾人才又從震驚中清醒過來,但見韋師說道:“剛才李郎雖然僅僅三言兩語而已,不過我已聽出來,此法看似簡單,然恐非十數日可成。
比如,要修建的煉鋼爐就很費事,用什么樣的粘土,怕是還得仔細斟酌選擇。看來,下來之后,我還得仔細向李大郎請教,楊監,你可要多做準備。”
楊邕:“嗯,只是這新式煉鋼法太過玄妙,除了李大郎以外,其他人恐怕連門檻都摸不著!”
接著,眾人又繼續向李豐問了一些技術性問題,李豐隨意應付了幾句。
很快酒菜上齊,眾人便開始晚餐。古人聚餐,有酒有肉,可是一件大事,眾人推杯換盞,熱鬧異常。
韋師突然想起一件事,側身低聲對楊邕說道:“楊監,這李大郎我可是找來了,不過,剛才我說的要多給些雜錢,以作其筆墨之資,此事你一定要安排妥當!”
原來,當時財政制度很嚴格,如果人沒有進入冶監,盡管李豐幫了忙,但是也沒有錢財來給他。
楊邕一聽,笑道:“韋公放心,剛才韋公一開口,晚輩已經想出了辦法,晚輩的意思,就讓此酒肆之主王寵來辦此事,他就是本縣數一數二的大礦主之一!”
韋師一聽,點點頭:“那就讓王寵改日隨我等一同進山,考察一下山中的礦藏!”
“唯(是)!”楊邕以下級之禮低聲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