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傅璇琮先生紀念集
  • 中華書局編輯部
  • 3236字
  • 2019-01-03 14:35:19

飲水不忘掘井人

——懷念傅璇琮先生為臺州鄭虔研究破冰開路

王晚霞

2016年新年的鐘聲在極度的嚴寒中緩緩敲響,像是為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界大師、尊敬的師長傅璇琮先生走完83歲人生歷程而送行。噩耗傳來,我們禁不住悲從中來,更為未能去最后送一送先生而深感愧疚不安。

傅璇琮先生對當代古典文學研究的貢獻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他長期擔任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秘書長、副組長,胸懷全局,統籌有力;兼任中央文史館館員時,擔任了多達37種學術著作的主編,其精深的學識,堪稱20世紀一面旗幟;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期間,領導了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由過去的空泛、浮夸到求實、嚴密考證學風的轉型,從而出版了一批像《唐才子傳校箋》等堪稱經典的著作,為后代留下一筆豐厚的、有科學辯證性的作品,使唐代文學研究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成為一枝獨秀。傅先生還團結培養了一大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者,發掘了地域文化,為古典文學領域輸入鮮活的血液。臺州的鄭虔研究與鄭廣文紀念館的重建,就是在這個歷史大背景的陽光雨露下成長的一朵小花,從而使臺州地域文化的優秀代表——鄭虔研究融入高層次的全國唐代文學研究平臺。

坐落在千年臺州府——臨海古城北固山八仙巖畔、末修于清光緒十四年的鄭廣文祠,在1988年由原址北移50米重擴建,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先生題匾并改額“鄭廣文紀念館”。鄭廣文紀念館經過26年的艱難歷程,從原來公私瓜分、像聯全無、石碑倒地的“三不像”祠堂,成為書畫溢香、古樟郁郁,飛檐高聳、粉墻黛瓦的著名古跡,是唯一紀念鄭虔開創臺州一代文風、展示“杜甫、鄭廣文友誼”、標志唐代中原文化傳播浙江、臺州的重要古跡,位躋杜甫草堂、李白紀念館之后,享譽海內外。館藏鄭虔撰的唐開元、天寶年間四方墓志銘拓本,及敦煌書札、《大人賦》草書長卷、《峻嶺溪橋圖》摹本等影印件,現代沙孟海、啟功、王伯敏、程千帆、孫望、任政等數十位海內外名家墨寶,令游人流連忘返。鄭廣文紀念館目前占地約2500平方米,出版百萬余字鄭虔研究專著,獲國家級、地區級社科獎四次,這一切,均凝聚著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領導及諸多專家的心血,尤其在初創三年,全仗傅璇琮先生勇于擔當,步步籌劃。

時值1988年晚春,上距浙江美術學院博導王伯敏教授首倡保護鄭廣文祠已七年,經各界人士與臺州、臨海二級黨委、政府多次醞釀、籌劃,鄭廣文紀念館工程已于1987年8月清基動工。唯工地建設又出現了兩道門檻,工程出現僵局:一是,有些人受“左”的思想影響,謂祠堂乃“四舊”東西,只破不能立;公祭“臺州文教之祖”的“祭”字能否可用?需請××市長定奪。二是,館大門通道缺少半邊地皮,約二三十平方,被臺州地委黨校干部家屬種了菜,不肯退讓。

當時我雖是7個發起人之領頭,但位輕言微,權威不足,就像航道上堵著堅冰,沒有權威與權力的利劍,堅冰是不會消融的。無奈之下,我只好求助北京的傅璇琮先生,先后兩次去函。當時我并不認識傅先生,是前年求教南京師大郁賢皓教授時才知道的。信雖發了,但心里惶惶不安。約莫兩個月后,忽然收到傅先生給我的回信,簽署的日期是1988年7月2日:“王晚霞同志:來信及《鄭虔》稿均已拜讀。前信資料甚為豐富,《年譜》既充分吸收已有學術成果,另有新發現,甚為飲佩。同時有兩點謹請考慮……(下略)”信如陽光一樣溫暖,我高興極了,體會到傅先生是個重學不重人,儼然有藹然師長風范的學者。隔了20天,傅先生來了第二封信,是為臨海市政府計劃邀請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專家來臨海考察之事。簽署的日期是1988年7月21日:“唐代文學年會原定1989年10月(以后延至1990年11月開)。是一次國際學術討論會,有日本、美國、香港等地區專家,約有100來人。將由南京大學周勛初教授籌備,我已將你信轉寄給他……(下尚有多點準備工作的意見,略)”也正是傅先生促成的這次考察活動,為破除阻擋鄭廣文紀念館工程的堅冰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此后兩年,傅先生高瞻遠矚的計劃逐步得到實現。來自海內外15所著名大學的中文系主任、教授于1990年11月蒞臨臨海進行鄭虔史跡學術考察,臺州、臨海兩級黨政主要領導均參加會見,氣氛相當熱烈。隨后舉行學術報告會,分兩部分,一由郁賢皓教授作題為《唐代詩人與浙東》的演講,一由傅璇琮總編作題為《關于鄭虔的研究》的演講。報告會上,周勛初、興膳宏、楊承祖、羅宗濤、霍松林、王伯敏、莫礪鋒等7位著名學者也做了精彩發言。會內會外,一片生機,臺灣汪中教授與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陜西師大霍松林教授,當場揮毫留書,霍教授又賦長詩一首(已刻在省級文保單位鄭虔墓前)。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的鄭虔學術考察活動是現代臺州對外文化交流學術含量最高、范圍最廣泛的盛會之一。

為客觀反映傅先生當年“破冰”之路,茲選錄當年的《鄭廣文紀念館大事記》7條,以表紀實:

1988年12月下旬,尹云華(時任臨海市紀委辦主任)受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傅璇琮之托,來館找王晚霞,協助建祠和聯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來臨海考察諸事。實為幸事!自此,對外事宜概仰仗尹云華聯系。

1989年1月8日,2月25日,臺州地委書記項秉炎先后兩次來信,了解工程用地與臺州黨校之間協商地基之事。言由行署負責協調。

1989年3月3日,臺州行署辦公室主任陳善堂召開協調會,共13人參加。商討結果,臺州地委黨校愿意讓出全部八仙宮山門和二層職工宿舍五間,雙方訂了協議,分兩步走。

1989年5月13日,項秉炎會同臨海市長梁毅同志一起察看廣文館與廣文公園,同行的有地委辦、市府辦、城建委、市政協、方志辦等有關負責人和臨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羅以東和尹云華夫婦,王晚霞、丁式賢、鄭文偉等發起人陪同。

1989年10月,臺州地區行署、臨海市人民政府隆重舉行鄭廣文紀念館開館儀式。

1990年1月19日,臨海市市長盧武主持市長辦公會議,決定發出市人民政府邀請書,由尹云華專程去南京、杭州辦理。3月,羅以東建議檢查白石鄭虔墓文保范圍。

1990年11月21—25日,南京中國唐代文學學會五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如期召開。26-28日,應臨海市人民政府邀請,由傅璇琮、周勛初、郁賢皓、王伯敏(代表浙江畫界)等教授陪同日本5位、臺灣6位教授和西安、蘇州、復旦等大學學者、教授共20余人,經杭州來臨海進行鄭虔史跡考察。同時,舉行學術報告會,一是由郁賢皓教授作《唐代詩人與浙東》主題演講,一是由傅璇琮總編作《關于鄭虔的研究》主題演講。傅先生說:“這次來臨海,看到臺州保存的鄭虔晚年的材料,在教育啟蒙上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有文學史客觀研究的理論上的意義”,“地域文化的研究必將豐富我們對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認識”,“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這位最終走向人民的詩人和藝術家的認識。”

同時在會上發言的尚有:南京大學周勛初、日本京都大學興膳宏、臺灣東海大學楊承祖、臺灣政治大學羅宗濤、陜西師大霍松林、中國美術學院王伯敏、南京大學莫礪鋒等7位教授。

此后,鄭廣文紀念館建設全面推進,成為彰顯臨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景觀。1997年7月,傅璇琮先生將《鄭虔研究是中國唐代文學研究的一部分》條幅,贈給紀念館。

最后,還想提傅先生一筆,就是為《薈蕞》的重現開路。《新唐書》提到的鄭虔著作《薈蕞》,乃鄭虔供職內庭20余年見聞實錄編纂而成,初成80余卷(篇)。開元中被人誣告“私撰國史”坐罪,由原尚乘直長外貶十年。天寶初始召回仕協律郎,重憶舊稿,猶成40余卷,請蘇源明命名《薈蕞》。杜甫為其嘆息:“《薈蕞》何技癢。”西河太守盧象詩云:“書名會粹(薈蕞)才偏逸,酒號屠蘇味更醇。”(《封氏聞見記》)今觀其書,篇幅雖“碎小”,但均是記載唐時珍稀動植物、藥材及周邊國家進貢的奇珍異物,涉及大食、烏萇、勃律、都播、南海等國,含金量甚高。此書原本散佚近千年,僅有書名未見內容。1990年經傅先生在臨海鄭虔史跡考察會上提出后,復旦大學陳尚君教授從《四庫全書·北戶錄》、《尚書故實》等書散見的條目中綴集成25條,首先刊入《鄭虔研究續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使久佚的鄭虔著作重現人間。

飲水不忘掘井人,傅璇琮先生對臺州地域文化《鄭虔研究》的指導和關懷,其三年破冰路,十年教誨情,我們永記心間,亦將永載臺州地域文化史冊。

2016年2月4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平市| 乌拉特前旗| 当阳市| 明光市| 长寿区| 中牟县| 广饶县| 甘孜| 武宣县| 抚松县| 白银市| 肥城市| 本溪| 长垣县| 拉萨市| 辛集市| 文昌市| 博湖县| 东丰县| 全南县| 泸溪县| 天全县| 麦盖提县| 平湖市| 舒城县| 新邵县| 县级市| 会东县| 昌平区| 临海市| 南澳县| 徐水县| 焉耆| 龙川县| 芒康县| 黔江区| 渑池县| 肇州县| 尚志市| 固阳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