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五運六氣學說
一、五運六氣總論
百病根源,運氣為先;明經絡,曉真機;浮沉遲數分寒熱,子母后先法自奇;百病生于氣,生死決于運;六氣為本,五運為標。經所以知臟腑,絡所以通經氣。知經則法不亂,知絡則藥可使。
五運六氣泛指運氣。五運者,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運動。六氣者,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之變化。六氣之中暑火一類,是為三陰三陽。五行與十天干相合而能運,六氣與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天干取運,地支取氣。天干有十配合則為五運,地支有十二,對沖則為六氣。運氣相合,干支同化,天氣始于甲,地氣始于子,天地相合則為甲子。故甲子者,為干支之首。天氣終于癸,地氣終于亥,天地相合,則為癸亥。癸亥者,為干支之末。陰陽相隔,剛柔相須。是以甲子之后,乙丑繼之。壬戌之后,癸亥繼之。30年為一紀,60年為一周。太過不及,皆可出現。然以干支兄弟次序言之。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應春、夏、長夏、秋、冬五時,布風、暑、濕、燥、寒之氣。以其夫婦配合之。甲與己合而化土,乙與庚合而化金,丙與辛合而化水,丁與壬合而化木,戊與癸合而化火。故甲己之歲,土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生、長、化、收、藏應之。
詩曰: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盡成林,丙辛化水滔滔去,戊癸南方火焰侵。然以地支循環之序言之。寅卯屬春木,巳午屬夏火,申酉屬秋金,亥子屬冬水。辰戌丑未屬四季土,以其對沖之位言之。子對午而為少陰君火,丑對未而為太陰濕土,寅對申而為少陽相火,卯對酉而為陽明燥金,辰對戌而為太陽寒水,巳對亥而為厥陰風木。此天之陰陽,三陰三陽上奉之。故子午之歲,君火主之。丑未之歲,濕土主之。寅申之歲,相火主之。卯酉之歲,燥金主之。辰戌之歲,寒水主之。巳亥之歲,風木主之。又詩曰:子午少陰君暑火,丑未太陰濕土雨,寅申少陽相火炎,卯酉陽明燥金主,辰戌太陽司火寒,巳亥厥陰風木舉。然五運有主運,有客運。六氣有主氣,有客氣。主運主氣,萬載而不易。客運客氣,每歲而迭遷,然則為客運。也有太過,亦有不及。太過之年,為甲丙戊庚壬五陽干。不及之年,謂乙丁己辛癸五陰干。太過者其至先,不及者其至后。是客氣,有正化和對化之分。正化之歲,謂午未寅酉辰亥之年。對化之歲,謂子丑申卯戌巳之年。正化者令之實,對化者令之虛。假令甲子年,甲為土運,統主一年。子為君火,專司一歲一期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正合乎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期之中,主運以位而相次于下,客運以氣而周流于上。主運者,木為初之運,火為第二運,土為第三運,金為第四運,水為第五運。主運述常,五行相參。木運主事,主風屬肝,依次類推。客運者,如客之來去,變化無窮。每年輪轉,年年不同,客運測變,五行合參。如客運是土,主濕屬脾,以此類推。假令甲己年,甲為土運。初之運即為土。土生金,二之運即為金,金生水,三之運即為水。水生木,四之運即為木。木生火,五之運即為火。火生土,每一運。各主七十三日零五刻。太過之年,大寒前十三日交,名曰先天。不及之年,大寒后十三日交,名曰后天。平氣之年正大寒日交,名曰齊天,一歲之內,主氣定守于六位。客氣循行于四時,主氣者,風為初之氣,火為二之氣,暑為三之氣,濕為四之氣,燥為五之氣,寒為終之氣。客氣者,假令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司地,太陰濕土為天之左間,厥陰風木為天之右間,所以面南而命其位。一氣在上,一氣在下,二氣在左,二氣在右。經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地之左間,為初之氣。天之右間,為二之氣。司天為三之氣。天之左間,為四之氣。地之右間,為五之氣。司地為終之氣。每一氣,各主六十日七十八刻半有奇。申子辰之年,大寒日寅初一刻交初之氣,至春分日子時之末交二之氣,至小滿日亥時之末交三之氣,至大暑日戌時之末交四之氣,至秋分日酉時之末交五之氣,至小雪日申時之末交終之氣。即所謂一六天。巳酉丑之年,大寒日巳初一刻交初之氣,至春分日卯時之末交二之氣,至小滿日寅時之末交三之氣,至大暑日丑時之末交四之氣,至秋分日子時之末交五之氣,至小雪日亥時之末交終之氣,即所謂二六天。寅午戌之年,大寒日申初一刻交初之氣,至春分日午時之末交二之氣,至小滿日巳時之末交三之氣,至大暑日辰時之末交四之氣,至秋分日卯時之末交五之氣,至小雪日寅時之末交終之氣。即所謂三六天。亥卯未之年,大寒日亥初一刻交初之氣,至春分日酉時之末交二之氣,至小滿日申時之末交三之氣,至大暑日未時之末交四之氣,至秋分日午時之末交五之氣,至小雪日巳時之末交終之氣。即所謂四六天。客加主之上謂之客主加臨,即客氣三之氣與主氣三之氣相加,主氣卯之氣是厥陰風木,二之氣是少陰君火,三之氣是少陽相火,四之氣是太陰濕土,五之氣是陽明燥金,終之氣是太陽寒水。值年司天的客氣固定地加在主氣三之氣上,即少陽相火之上。相加之后,六氣六步不動,客氣六步則每年按一陰、二陰、三陰、一陽、二陽、三陽的次序,依次推移,六年一轉,運行不息。如主氣臨于客氣之下,天時不齊,為民病所生。運氣生克仍五行之生克。運生氣或運克氣,謂之運盛氣衰。假如辛亥年年干為辛,丙辛化水,其大運為水運;年支為亥,己亥厥陰風木,故辛亥年的值年司天之氣便是風木,而水生木,為運生氣,辛亥之年運盛氣衰。甲辰年年干是甲,甲己化土,故甲辰年的大運是土運,甲辰年的年支是辰,辰戌太陽寒水,故甲辰年的值年司天之氣便是寒水,土克水就是運克氣,甲辰年并是運盛氣衰。與此相反,氣生運或氣克運便是氣盛運衰。如己亥年年干為己,甲巳化土,為土運,年支是亥,己亥厥陰風木,其值年司天之氣便是風木,木克土就是氣克運,故氣盛運衰。甲子年年干是甲,甲巳化土,是土運,年支是子,子午少陰君火司天,值年司天之氣便是火,火生土,氣生運,故甲子年是氣盛運衰。運盛氣衰,以運為主,以氣次之。運氣盛衰,測出主次。反之,氣盛運衰,便以氣為主,以運為次,氣生運為順,氣克運為天刑,運生氣為小逆,運克為不和,順化之年,變化平和,小逆及不和之年,變化較大,天刑之年變化劇烈,醫者不可不識之。
運氣雖分主運、主氣,但對人體疾病的影響是以客運、客氣為主的。主運、主氣是一年四季常規的,固定的氣候變化。客運、客氣則是流轉而來的氣候,尤其是突然襲來的非常氣候,易致疾病。主運、主氣是一年分為五運六氣,皆始于木而終于水,每一運和每一氣大約主管四個節令的氣候。如初氣及初運約大寒至春分,為風氣當令,故易有肝病、風溫發生的可能。二氣、三氣(君火、相火)及二運約春分至芒種,為火熱之氣當令,則有春溫、溫熱病、暑溫及心病的可能。四氣及三運芒種到處暑,為濕氣當令,又有濕溫、濕病及脾病的可能。五氣及四運約處暑到立冬,皆為燥氣當令,則秋燥、伏暑、燥病及肺病發生偏多。終氣及終運約立冬到大寒,又皆為寒氣當令,故冬溫、腎病及寒病顯現。所以對運氣主病而言。五運主病,木為初運,春主風木,在人為肝,肝病較多。火為二運,夏主火熱,在人為心,心病較多。土為三運,夏秋之間,雨水較多,在天為濕,在人為脾,脾氣較旺、腸胃病較多。金為四運,秋金主燥,在人為肺,肺氣較旺,呼吸病較多。水為五運,冬水為寒,在人為腎,腎氣較旺,腰脊骨節病較多。六氣主病與五運相似。初之氣為厥陰風木,初春多風、疾病流行亦以肝病為多。二之氣為少陰君火,暮春初夏,氣候變化亦漸轉熱,疾病流行亦以心病為多。三之氣為少陽相火,夏季天氣甚熱,心病、暑病為多。四之氣為太陰濕土,暮夏初秋,濕氣較重,以脾胃病為多。五之氣為陽明燥金,秋冬之間,燥氣較重,以肺病為多。終之氣為太陽寒水,嚴冬主寒,以關節疾病、感冒為多。故每年氣候一般變化為春風、夏熱、長夏濕、秋燥、冬寒[據遍布中國36個氣象臺站1951~1980年平均氣候資料證實存在季夏(公歷7月)多熱多濕;季秋(公歷10月)多燥;季冬(公歷11月)多寒;季春(公歷4月)多風,南方多熱多濕;西方多燥;北方多寒;東方多風的時空規律。恰與心、肺、腎、肝、脾分別盛于季夏、秋、冬、春、長夏一致]。每年一般發病是春季肝病較多,夏季心病較多,長夏脾病較多,秋冬肺病較多,冬季腎病較多,五季輪轉,周而復始,各年情況大致相同。如遇年份氣候與疾病流行的特殊變化,如夏熱更熱,冬冷更冷,春天本來主風,卻同時出現燥的變化,春多肝病,春卻吐瀉較多,秋多肺病,心病反而較多,均屬于反常。
氣候和疾病變化與司天在泉之氣相關。司天之氣主管上半年,在泉之氣主管下半年。如庚子年年支是子,子午少陰君火,故庚子年是火氣司天,少陰是二陰,二陰司天,二陽在泉,庚子便是陽明燥金在泉。庚子上半年便是火氣主事,下半年便是燥氣用事。在氣候上,上半年比平常熱一點,下半年比平常燥一點。在疾病上,上半年便以熱病、心病較多,下半年便以燥病、肺病較多。司天在泉之氣雖各主半年,但司天之氣又可影響在泉之氣和間氣而主管全年。因此,運氣學說中的太過、不及、平氣、天符、歲會等都與臨床醫學中的預防、診斷、治療密切相關,指導著醫學實踐,醫者要知之。
五運六氣學說始于東漢,醫家把氣化、陰陽、五行、干支學說緊密結合,應用于中醫學臨床實踐。如合臟腑,配經絡,天人相應;分析病因,歸納病機,指導辨證論治;制諸勝復,指導立法用藥;推氣施治,指導針灸、按摩、推拿;以時推氣,判斷疾病的轉歸和預后;以氣推病,指導預防攝生。陽常有余而陰不足,傷寒六經的三陰三陽,溫病學說的病因病機、治療大法,都源于運氣學說。
二、五運六氣的推算方法
(一)五運
五運,為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運者,輪轉運動,循環不已之謂。分大運、主運、客運3種,它們之間有主歲、主時和不定時之分,其變化都是以當年紀年的天干及其陰陽屬性為準則的。
1.大運 是主歲的運,統主一年。可以用來說明全年的氣候變化,同時它又是推算客運的基礎。
(1)大運推算方法:天干化五運,每兩干統一運,天干逢甲己之年為土運,逢乙庚之年為金運,逢丙辛之年為水運,逢丁壬之年為木運,逢戊癸之年為火運。五年一轉,每運值一年,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即土—金—水—木—火—土。三十年為一紀,每紀的每運共值六年。六十年為一周,每運共值十二年。
(2)大運是推算一年之中氣候太過和不及的變化。陽干(甲、丙、戊、庚、壬為陽干)為氣有余,為太過。逢六甲年(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為土運太過;逢六丙年(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為水運太過;逢六戊年(戊午、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為火運太過;逢六庚年(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為金運太過;逢六壬年(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為木運太過。陰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為氣不足,為不及。主運氣衰少而不及。所以逢六乙年(乙丑、乙亥、乙酉、乙未、乙巳、乙卯),為金運不及;逢六丁年(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為木運不及;逢六己年(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為土運不及;逢六辛年(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為水運不及;逢六癸年(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為火運不及。陽年太過為本氣流行,陰年不及為克己之氣流行。如戊年為火運太過,此年一般是熱氣偏勝;癸年為火運不及,火不及則水來克之,故此年氣候反而偏寒。余可類推。五行之氣,既非太過,又非不及,謂之平氣。因運太過而被抑,運不及而得助。如戊辰陽年,火運太過,但辰年為太陽寒水司天,太過的火運被司天的寒水所抑,因而火太過的戊辰年,又一變而為平氣年。余可類推。
2.主運 是主時之運,分為五季。因為各運季的時間每年固定不變,在各運季中的氣候變化,基本上年年相同,故稱主運。
(1)主運推算方法:主運分五步,分司一年當中的五個運季。其推算方法,從每年大寒日始,按五行相生的次序推移,即分五步,從木運開始,火為二運,土為三運,金為四運,水為終運。每年一步運,各主七十三日零五刻。歲歲如此,居恒不變。主運五步交司時間,木運起于大寒日,火運起于春分后十三日,土運起于芒種后十日,金運起于處暑后七日,水運起于立冬后四日。十二地支中,子、辰、申、寅、午、戌為六陽年。在五行上,子為陽水,申為陽金,辰、戌為陽土,午為陽火,寅為陽木。丑、巳、酉、卯、未、亥為六陰年。在五行上,巳為陰火,酉為陰金,丑、未為陰土,亥為陰水,卯為陰木。凡陽年的初運,均起于陽時,故申、子、辰三陽年都起于寅,寅、午、戌三陽年都起于申。陰年的初運,均起于陰時,故巳、酉、丑三陰年都起于巳,亥、卯、未三陰年都起于亥。
(2)主運的氣候:主運是一年之中五個運季的常規氣候,是以六氣的五行屬性為基本規律,即初運主春屬木主風,二運主夏屬火主暑熱,三運主長夏屬土主濕,四運主秋屬金主燥,終運主冬屬水主寒。各個運季所主的氣候,每年是一樣的。
3.客運 客運是每年五個運季中的特殊歲氣變化,即不定時的運。因其每歲有變更,各季有不同,如客之來去,故稱為客運。
(1)客運的推算方法:客運的推算是以每年值年大運的年干為運之起步點,循五行相生次序,分作五步推運,每步仍為七十三日零五刻,行于主氣之上,與主運相對,故稱客運,逐歲變遷,十年一周,以推測一年之內五個季節的異常氣候變化。如:甲己之歲,大運都是土值年,則客運就以土為初運,再按五行次序,金為二運,水為三運,木為四運,火為終運。余四運均依土運起之。
(2)客運的太過不及:客運的太過不及,以及與氣候的關系,和大運的規律相一致。
綜上所述,大運、主運、客運,都是利用天干配合五行,按五行相生規律進行推算的,都是用以說明自然界氣候變化情況。大運說明全年的氣候變化,主運則說明一年之中五個運季的正常氣候變化,而客運則是推算每年五個運季中的異常氣候變化。
(二)六氣
六氣為風、熱(暑)、火、濕、燥、寒。它以三陰三陽為主,結合地支,用以說明和推算每年氣候的一般變化和特殊變化。每年的六氣,一般分為主氣、客氣、客主加臨三種情況。主氣用以述其常,客氣用以測其變。主氣和客氣相合,稱為客主加臨,可以用來進一步分析氣候的復雜變化。
1.主氣 主氣即地氣,為主時之六氣,用以說明一年中氣候變化的正常規律。因六氣主時固定不變,始于春木,終于冬水,年年如此,故為主氣。主氣分為風木、君火、相火、濕土、燥金、寒水六氣。
(1)主氣的推算方法:主氣主時,分為六步,二十四節氣分屬于六步之中。六氣六步主時的次序是與五行相生的順序相一致的。即從大寒節起,初之氣為厥陰風木,二之氣為少陰君火,三之氣為少陽相火,四之氣為太陰濕土,五之氣為陽明燥金,終之氣到小寒止,為太陽寒水。其六步推移順序可概括為“厥少少,太陽太”六字。主氣推算規律與主運基本相同,但主氣中火分為二,君火屬少陰,相火屬少陽,這是因為氣有六而運只有五之故。
(2)節氣的推算方法:把一年二十四節氣(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分屬于六氣六步之中。從每年大寒日開始計算,十五天多一點為一個節氣,四個節氣為一步,每一步為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始于厥陰風木,終于太陽寒水,六步為一年。厥陰風木為初之氣,主由大寒后至春分前;相當于十二月中到二月中。少陰君火為二之氣,主由春分后至小滿前,相當于二月中到四月中。少陽相火為三之氣,主由小滿后至大暑前,相當于四月中到六月中。太陰濕土為四之氣,主由大暑后至秋分前,相當于六月中到八月中。陽明燥金為五之氣,主由秋分后至小雪前,相當于八月中到十月中。太陽寒水為終之氣,主由小雪后至大寒前,相當于十月中到十二月中。一年的主氣,至此而一周。凡此六氣之氣,計三百六十五日又二十五刻,即為一周,年年無異。
(3)主氣的正常氣候:用主氣說明一年之中氣候的正常變化,與四時、主運的意義相同,但六氣推步則更為細致。如四季氣候一般是春溫、夏熱、長夏濕、秋涼、冬寒。而六氣的風、暑、濕、火、燥、寒,分屬于六步,則更較具體。
2.客氣 客氣即天氣,是各年氣候上的異常變化:因其年年有轉移,與主氣之固定者不同,亦猶“客”之往來無常,故稱客氣。
(1)客氣的推算方法:客氣也分為六步,即司天之氣,在泉之氣,司天的左右間各一步,在泉的左右間各一步,共計六步。它的排列次序不同于主氣,是先陰而后陽,是以陰陽為先后次序排列的,即三陰在前,三陽在后。在三陰中,是以厥陰開始,次少陰,再次太陰(一陰生二陰,二陰生三陰,陰極生陽);在三陽中,是以少陽開始,次陽明,再次太陽(一陽生二陽,二陽生三陽,陽極生陰);這六步互為司天,互為在泉,互為間氣的。按三陰三陽順序再配以十二地支、六氣和五行,來推算客氣。推算各年的司天之氣,是以值年地支為基礎,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丑未之歲,上見太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卯酉之歲,上見陽明;辰戌之歲,上見太陽;巳亥之歲,上見厥陰。可見,每年的年支,凡逢子和午,不論天干是什么,客氣均屬少陰司天,丑和未年屬太陰司天,其余類推。相配之后是子午少陰君火,丑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太陽寒水,己亥厥陰風木。依此次序逐年推移,六氣六年一循環,地支十二年一循環,周而復始,六十年中地支輪用五周,六氣循環十周。其推移順序是:一陰厥陰風木,二陰少陰君火,三陰太陰濕土;一陽少陽相火,二陽陽明燥金,三陽太陽寒水。
(2)司天在泉左右間的推算方法:每歲的客氣如于司天前的兩步,即在泉左間之位;二之氣是司天右間之位;三之氣是司天的本身之位;四之氣是司天左間之位;五之氣是在泉右間之位;六之氣是在泉的本身之位。每間氣只管一步,而司天和在泉可以主歲,司天主上半年,在泉主下半年,從初之氣到三之氣是司天所主,從四之氣到終之前氣在泉所主。所以,司天在泉左右間的推算方法,按地支配三陰三陽的規律進行推算。凡逢子逢午之年是少陰君火司天;凡逢丑逢未之年是太陰濕土司天;凡逢寅逢申之年是少陽相火司天;凡逢卯逢酉之年是陽明燥金司天;凡逢辰逢戌之年是太陽寒水司天;凡逢己逢亥之年是厥陰風木司天。六步中,每年司天之氣總是在六步中的第三步上,即固定在主氣的三之氣上:司天之氣已確定,在泉之氣以及左右間也就知道了。因為司天之氣的對面就是在泉之氣,而司天和在泉的左右方,便是司天的左間、右間和在泉的左間、右間。如此每年有一次轉換,六年中就有六個不同的司天在泉之氣。司天之氣和在泉之氣,總是陰陽相對上下相交的。如陽司天則陰在泉,陰司天則陽在泉。其中少陰與陽明、太陰與太陽、厥陰與少陽,又是相合而輪轉的。如一陰(厥陰)司天,必定是一陽(少陽)在泉;二陰(少陰)司天,必定是二陽(陽明)在泉;三陰(太陰)司天,必定是三陽(太陽)在泉。一陽(少陽)司天,便是一陰(厥陰)在泉;二陽(陽明)司天,便是二陰(少陰)在泉;三陽(太陽)司天,便是三陰(太陰)在泉。司天在泉之氣確定了,左右四間氣自然也就確定了。如以戊戌年為例,戌為太陽寒水司天,太陽是三陽。故本年在泉之氣便是三陰(太陰),即太陰濕土在泉。司天太陽的左間是厥陰,右間是陽明;在泉太陰的左間是少陽,右間是少陰。其余各年依此類推。司天之氣既定,則在泉之氣及左右間氣亦隨之而定。四間氣是隨著司天在泉之氣的轉移而轉移的,并包含著陰陽升降之理。即陽升則陰降,陰升則陽降。司天之氣在上,不斷地右轉,自上而右,以降于地;在泉之氣在下,不斷地左轉,自下而左,以升于天。如辰戌年太陽司天,太陰在泉,轉太陽于上方,則太陰必在下方。己亥年厥陰司天,少陽在泉,轉厥陰于上方,則少陽必在下方。由太陽司天轉移為厥陰司天,則原來在泉右間少陰升到司天左間,而原來司天的右間陽明則下降到在泉左間,這就成為陰升陽降。余可類推。
3.客主加臨 客氣和主氣雖有上下之分、動靜之別,但并非各自為政,而是互相聯系的。每年輪轉不同的客氣,加在固定的主氣之上,就叫客主加臨。換句話說,就是把主氣和客氣結合起來加以比較分析和推算,借以了解氣候的常和變,即以客加主,而推其變。形成動靜相召、上下相媾、寒暑相臨的氣化布局。
(1)客主加臨的推算方法:把值年司天的客氣與主氣的三之氣相加。主氣的初之氣為厥陰風木,二之氣為少陰君火,三之氣為少陽相火,四之氣為太陰濕土,五之氣為陽明燥金,終之氣為太陽寒水。值年司天客氣固定地加臨于主氣三氣之上,實際上就是固定地加臨于少陽相火之上,相加之后,主氣六步年年固定不變,而客氣六步則每年按次推移,六年一循環。如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初氣的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則為太陽寒水。二氣的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則為厥陰風木。三氣的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則為少陰君火。四氣的主氣為太陰濕土,客氣亦為太陰濕土。五氣的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則為少陽相火。六氣的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則為陽明燥金,其他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己亥諸年,亦可按此相加,其客主之氣,秩然可見。
(2)主客相得與順逆:客氣主氣六步分別加臨以后,“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根據五行生克原理,如客主之氣相生,或客主同氣,或客氣克主氣為相得,或主氣克客氣為不相得。故曰:除了相得與不相得之外,又有順逆之別。客氣生主氣者為順。如客氣是少陰君火,而主氣是少陽相火者為順,反之為逆。故曰: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主客的順逆總以客氣為主,客氣勝過主氣為順,如客克主、客生主、君位臣三者為順。相反,如主氣勝過客氣為逆,如主克客、主生客、臣位君三者為逆。此外,還有“同氣”,如客氣少陽相火,加在主氣少陽相火之上,或厥陰風木加在厥陰風木之上等,既無生克之分,又無君臣之異,兩者性質相同,即為同氣,仍為相得之例。
(3)主客順逆與氣候變化的關系:一般說來,“順”代表本步(四個節氣)所主氣候異常而變化不太大。對人體來說,發病輕而緩。“逆”則代表本步所主氣候異常而變化較大,對人體來說,發病重而急。“同氣”則代表氣候和平,對人體來說,多不為病。
(三)運氣相合
1.運氣相臨的盛衰 運和氣的盛衰,要根據運和氣的五行生克關系來測定。
(1)運盛氣衰:運生氣或運克氣叫運盛氣衰。如辛亥年的年干是辛,丙辛化水,故辛亥年的大運是水運。辛亥年的年支是亥,己亥厥陰風木,故辛亥年的值年司天之氣便是風木。因水能生木,運是水運,司天之氣是風木,為運生氣,故辛亥年便是運盛氣衰。
(2)氣盛運衰:氣生運或氣克運謂之氣盛運衰。如己亥年的年干是己,甲己化土,故己亥年的大運是土運。年支是亥。己亥厥陰風木,己亥年值年司天之氣便是風木。木克土,氣克運。因此,己亥年便是氣盛運衰。根據運氣的盛衰可以推算出各年運氣變化的主次,運盛氣衰的年份,在分析當年變化時,便以運為主,以氣為次。反之,氣盛運衰的年份,在分析當年變化時,便以氣為主,以運為次。根據運氣盛衰還可以推算各年氣候的復雜變化。根據五運六氣、五行屬性的生克關系,在六十年中可以分為五種不同類型的年份:即氣生運為“順化”,氣克運為“天刑”,運生氣為“小逆”,運克氣為“不和”,運氣相同則為“天符”。順化之年,變化較為和平;小逆及不和之年,變化較大;天刑之年,變化特別劇烈;天符之年,變化較一般年份為甚。順化和天刑之年,屬氣盛運衰,故推算該年的氣候變化時,以六氣為主,五運作參考。而小逆和不和之年,屬運盛氣衰,故以五運為主,六氣作參考。如逢天符年,是屬運氣相同,則兩者結合使用。
2.天符歲會 主運和客運,主氣和客氣,在六十年變化中,除互為生克,互有消長外,還有同化關系。運氣同化,就是運與氣屬于同類而化合之意。如木同風化,火同暑化,土同濕化,金同燥化,水同寒化。由于運有太過不及,氣有司天在泉的不同,因而便有天符、歲會、同天符、同歲會、太乙天符的分別。
(1)天符:凡每年值年大運之氣與同年司天之氣在五行屬性上相同,便謂之天符。如己丑年的年干是己,甲己化土,己為土運,故己丑年的大運是土運。己丑年的年支為丑,丑未值太陰濕土司天,己丑年司天之氣是太陰濕土。大運是土,值年司天之氣也是土,土濕同化,大運與司天之氣的五行屬性相同,所以己丑年便是天符之年。在甲子一周的六十年中逢天符者有己丑、己未、戊寅、戊申、戊子、戊午、乙卯、乙酉、丁巳、丁亥、丙辰、丙戌十二年。故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陰;水運之歲,上見太陽。
(2)歲會:凡每年值年大運與同年年支之氣的五行屬性相同,謂之歲會。如丁卯年的年干是丁,丁壬化木,故丁卯年的大運是木運。其年支是卯,卯在五行屬木。大運是木,年支五行屬性也是木,故丁卯年便是歲會之年。在甲子一周六十年中,逢歲會者有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乙卯、丁卯、戊午、丙子八年。其中,己丑、己未、乙酉、戊午四年既屬歲會,又屬天符,故單純歲會的年份,實際上只有四年。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矣。
(3)太乙天符:既逢天符,又為歲會,謂之太乙天符。天符歲會以己丑年為例,己為土運,丑為太陰濕土司天,此為天符,同時年支丑的五行屬性亦為土,與運的屬性相同。因其大運、司天之氣、年支同屬土,為三合而治,故稱太乙天符年。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太乙天符者有己丑、己未、乙酉、戊午四年:這四年,天符十二年中有之,歲會八年中亦有之,都是大運、年支、司天之氣三者相同,故稱太乙天符。
(4)同天符:凡年干與年支屬陽年,同時,值年大運又與同年在泉之氣的五行屬性相同,便叫作同天符。如庚子年的年干是庚,庚屬陽干,其年支是子,子為陽支,年支年干皆屬陽,所以庚子年為陽年。庚子年的年干是庚,乙庚化金,故庚子年的大運是金運。其年支是子,子午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所以庚子年的在泉之氣是陽明燥金。年干和年支屬陽,大運屬金,在泉之氣也屬金,故庚子年便是同天符之年。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同天符者有甲辰、甲戌、庚子、庚午、壬寅、壬申六年。其中甲辰、甲戌兩年,既屬同天符,又屬歲會。因此,單屬同天符者,實際上只有四年。
(5)同歲會:凡是年干與年支都屬陰年,同時值年大運又與同年在泉之氣的五行屬性相同,稱為同歲會。如辛丑年的年干是辛,辛為陰干,年支是丑,丑為陰支,年干年支皆屬陰,辛丑年屬陰年。辛丑年的年干是辛,丙辛化水,故辛丑年的大運是水運。其年支是丑,丑未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辛丑年的在泉之氣為太陽寒水。年干和年支均屬陰,大運和在泉之氣同屬水,故辛丑年便是同歲會之年。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同歲會者有辛未、辛丑、癸卯、癸酉、癸巳、癸亥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