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醫入門到精通
  • 石興華
  • 11字
  • 2020-04-17 10:09:48

第二章 中醫入門基本學說

第一節 氣化學說

氣化學說是研究氣的發生、發展,以及氣的本質與作用及其變化運行規律的一門學說。它貫穿于中醫生理,病因、病理、診斷、方藥、辨證論治和預防攝生學。所謂藏象、經絡,皆以氣化為中心;用太極、陰陽、五行、運氣學說,闡明人體氣化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生理功能;闡明臟腑、經絡、氣化與氣血津液、精神和七情六欲、神志變化的辨證關系;闡明臟腑、經絡、氣化作用在體表與內臟、官竅、筋脈、骨肉之間的辨證關系;闡明自然界與人體臟腑、經絡的聯系,從而指導辨證論治與攝生。所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百病皆生于氣,諸痛皆因于氣”。外因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為邪,內因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氣郁傷。在病機上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在診法上察氣色以判病位及吉兇,診脈氣之盛衰,方知病情之虛實及輕重。在治療上以方藥之氣味,調補人體之虛實等。都圍繞辨“氣”這個關鍵,從而產生中醫學各個方面的基本理論。因此,氣化學說是中醫學基本理論的核心。

氣,在自然界指環繞地球、養育萬物、變化無窮的大氣。也叫元氣。虛空生宇宙,宇宙生元氣,元氣分陰陽,陰陽為太虛;太虛本一元,陽化氣,陰成形,天地萬物,莫不由之;氣之虛懷若谷,無邊無際,至大至極,環繞地球,充塞宇宙;氣在天地之外,包羅天地。氣在天地之中,運行天地;日月星辰得以明,雷雨風云得以施,四時分明,萬物得養,皆氣化之所為;天地覆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氣在人體,體現生命,化生精血,運行血液,宣通內外,周流全身,營養機體,頃刻無間,出入升降,晝夜有常,自上而下,自表而里,臟腑經絡,四肢百骸,無不以氣慣通。氣為人身之根蒂,人之始生,以母為基,以父為盾。發生吾身者,即真陽之氣;成立吾身者,即真陰之氣。氣者,人之根本。元氣為其生身之精氣。元氣是構成人體的本原,人含氣而生,精氣盡而死。故人之所生,全賴此氣。

一、氣之生成

氣生于臍下丹田氣海之中,為腎與膀胱水歸宿之地,此水不自化為氣,賴鼻間吸入天陽之清氣,從肺管引心火,下入于臍之下,蒸其水使化為氣。氣既生,上交于肺,是為呼吸。氣化于下,則水道通而為溺。故氣之為物,有類于能,為熱為火,力所從生。人體之氣,源于先天之精氣和后天攝取的水谷精氣與自然界的清氣,通過肺、脾胃和腎等臟腑生理活動作用而生成。精氣源于腎,清氣入肺合水谷之氣為宗氣。宗氣積于胸中,貫血脈而行呼吸,肺居上為氣之主;中氣居于中焦,司納運而主消化,脾胃居中,為氣血生化之源;元氣居于下焦,司兩便而秘精,腎居下為生氣之源;營氣行于脈中,泌津液而化以為血,內注五臟六腑,外營四肢末梢;衛氣行于脈外,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合。臟腑深藏于內,賴氣化以行其職,神志顯露于外,賴氣化以應其象。升降浮沉,形神相召;氣化居中,變化由生。升其清陽,降其濁陰,攝其所需,排其所棄,乃臟腑之生理。氣化為形,形化為氣。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精化為氣。從而內則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以推陳出新;外而視、聽、言、行,以應萬事之變。人生所賴,唯氣而已。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死。人生有形,不離陰陽。陰氣上交于陽,陽氣下交于陰;陽氣衛外而固,陰氣藏精而起亟;陽氣在外,陰氣為使,陰氣在內,陽氣守之;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衰老的全過程,故萬物皆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賴氣以生,氣聚則形存,氣散則形亡。

二、氣之升降

氣之陰陽互根,勝負消長,是事物變化的內在因素。寒甚則熱變,熱甚則寒變的極則生變規律,維護著陰陽相對統一。陰消陽長,陽消陰長,陰盡陽生,陽盡陰生,相互為用,勝負屈伸。氣之動靜相召,上下相臨,是事物變化的根本條件。萬物之生化,全賴氣之陰陽;萬物之始終,皆在動靜之中。陰氣主靜,陽氣主動,陽動而變,陰靜而合;地者運氣,上應于天;天者布氣,下臨于地。氣之聚散往來,出入離合,是氣化活動的基本方式,體現了生物生命的活性。在人體以這種方式進行運動,至則氣同,分則氣異;陰陽反復,寒暑迎隨;有余而往,不足者隨;不足而往,有余從之。陰氣內化,陽氣外榮,出入離合,陰陽相貫,頃刻無間,運行不息。氣之升降浮沉,剛柔相濟,是氣化作用的又一重要方式。陰氣主升,陽氣主降;陰中之陽升,陽中之陰降;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上下相召,升降相引,剛柔相濟;天地相交,氣布有方,變化作矣。在人體,肝腎居下,其氣上升,陰升而化陽,故清陽出上竅。心肺居上,其氣下降,陽降而化陰,故濁陰出下竅。脾胃居中,為升降浮沉之樞紐。脾升,肝腎亦升,至水木不郁;胃降,心肺亦降,至金火不滯。火降,則腎水不寒;水升,則火不上蒸,剛柔相濟,變化出焉。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三、氣之運化

氣之運化五運所主,六氣分司,季季有變,年年有更,有律可循,有法可推,三陰三陽,人亦應之,亢害承制,制則生化。人之一身,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或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所侵,或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傷,或五志迸發,飲食勞倦所傷,則乖戾失常,氣之沖和失常,清純者化濁,流利者反滯;順行者抑郁,動靜者反作;升浮者下陷,沉降者上逆,陰陽錯亂,清濁相干;剛柔失濟,燥潤偏弊;表失衛護而不和,里失營運而弗順;血失統帥而逆亂,精失化源而衰竭;液失布化而凝聚,神失主宰而不守;臟腑失守而無權,經絡失調而阻滯,其病而生。人之病者,必因氣化失調所致。如風傷氣者為疼痛,寒傷氣者為戰栗,暑傷氣者為熱悶,濕傷氣者為腫滿,燥傷氣者為閉結;寒則氣收,暑則氣泄,勞則氣耗;傷于情志,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思則氣結,恐則氣下,驚則氣亂。諸如此類,一言盡之,諸病皆生于氣。陽氣盛則發熱,陰氣盛則畏寒;正氣盛則病實,精氣奪則病虛。陰陽氣傷,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陰氣衰于下,則為熱厥;陽氣有余,陰氣不足,則消中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余,則有寒熱;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填滿,清濁相干,則為霍亂。營衛氣傷,衛氣虛,則灑淅惡寒;營氣虛,則蒸蒸發熱;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倶虛,則不仁且不用。臟氣失調,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涇溲不利;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實則喘喝胸盈仰息;腎氣虛則厥,實則脹。氣有余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氣往來行,則為癢,氣留不去,則為痹;氣郁于胸為膈,氣滯于腹為臌,皆為氣化失調所致。故治病之道,納氣為主,察本于標,氣可令調。抑其所勝,扶其所虛;祛邪安正,扶正祛邪,務使氣機調達,復其氣化之常道。故“行醫不識氣,治病有何據,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處”。

四、氣機升降在中醫學中的運用

氣的運動為氣機。人體臟腑氣機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是氣之升降出入運動的結果。如肺氣的宣發與肅降、肝氣的升發與疏泄、脾氣的升清與胃氣的降濁、腎水的上升與心火的下降等,都是臟腑氣機升降運行的具體表現。人體五臟六腑上下分布,各臟腑在氣機引導下處于動態之中。腎在下,屬水之臟器,為水中有火。水是腎陰,火是腎陽,火性向上,火能生土,腎火向上走,使脾土溫暖,脾把胃腐熟初步消化移于小腸的食物經過去粗取精,把精微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脾的特性,也是向上的,有一部分營養要送到上面的肺臟,與吸入空氣中的精微物質結合,再由肺向全身輸布。脾氣從左邊向上升。腎中的水,由于水生木,木氣在水的滋養下得到營養,向上升發了,肝之氣也隨脾土從左邊往上升。肝屬木,氣機隨著肝脾升到肺和心。木生火,火,五臟屬心,火的特性是上炎,但由于有肺臟的存在,心火被帶向下行。肺屬金,主肅降,氣機就開始往下降。心火本是要上升,但因肺金在其上,肺降,心火就跟著降,一直降到腎中去溫暖腎水,使得腎水不至于寒。而腎水隨著肝木上升而上升,到達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過熱,即水火既濟。如果下降的過程被破壞,心火就無法下降,就會上面熱,不能交于下,出現下面寒的局面。心是惡熱的,熱,心就會有病,失眠多夢,口舌生瘡;而下寒就會腹冷,下肢涼等。在肺金下降的同時,飲食入胃,食物向下行,胃氣就下降。脾為己土屬陰,胃為戊土屬陽,陽要下降,陰要上承。在胃氣下降的同時,膽氣也隨著下降,膽汁下入十二指腸后下行,順應“膽隨胃降”之說。胃有病,即胃氣不下行,就會上逆,膽汁會反流,出現氣機逆行。胃氣和膽氣的下降,是從右邊下行的。脾土左升,肝氣和腎水都隨著升;胃氣右降,肺氣,膽氣和心火隨著下降,這是一個左邊升、右邊降的氣機運轉模式。脾為五臟之軸,胃為六腑之首,脾胃合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在氣的生成過程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脾胃一陰一陽居中,為中心軸,一切都是圍繞著這個軸來轉的。因此,依據五行生、克、乘、侮原理,及五臟呈五色的“診療觀”,以及“諸內必行諸外”為導向,就能用觀望形體,五官面色,嗅、聞、問、聽、切按體脈,臟腑經絡辨證,再運用氣機升降理論,很容易找著病因。如肺失宣肅、肝失疏泄、心腎不交、脾不升清、胃失和降等。但其病理變化不外氣機升降不及、太過和反常三類。升降不及是指臟腑虛弱、運行無力,或氣機阻滯、運行不暢。如肺虛之咳嗽無力;脾虛之便溏;頭昏乏力;臟腑氣虛之便秘等。升降太過是指臟腑氣機的升降運行雖然與其主導趨勢一致,但卻已超過正常程度。如肝氣升發太過,則肝陽上亢;肝火上炎則眩暈、頭痛、目赤。臟腑、膀胱氣機泄降太過則泄瀉、尿頻、失禁等。升降反常是指臟腑氣機升降運行與其正常生理趨勢相反,亦即當升不升而反下陷,應降不降而反上逆。如中氣下陷的泄瀉、脫肛、陰挺、內臟下垂,胃氣上逆的嘔惡、噯氣、脘脹,心腎不交的心悸、失眠等。臨床以氣機升降反常的病證為多見,其治療非單純升清(陽)或降逆所能奏效,必須升降并用,可砭、可針、可灸、可藥,以達到調整人體氣機升降紊亂,使之回復正常的目的。

人體臟腑組織及各臟腑組織之間的氣機升降,共處于升降出入的對立統一體中,共同完成整個機體的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的不斷自我更新。即不斷地從外界攝取食物,并將這種物質通過氣化作用,升清降濁,攝其精微而充養自身。同時又將代謝產物排出體外,以維持機體物質代謝和能量轉換的動態平衡。臟腑氣機升降運動的這種動態平衡,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關鍵所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丰县| 闸北区| 二连浩特市| 达拉特旗| 汉中市| 隆回县| 镇原县| 蛟河市| 和平县| 错那县| 介休市| 长沙县| 广汉市| 若羌县| 固原市| 抚顺县| 平乡县| 东安县| 大姚县| 临沂市| 潼南县| 灵璧县| 浙江省| 平陆县| 丰原市| 那曲县| 九龙县| 东明县| 蓝山县| 同德县| 西宁市| 思茅市| 龙游县| 乌苏市| 林芝县| 阳信县| 黄骅市| 张家川| 浦北县| 濉溪县| 策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