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司法制度
- 唐堅
- 2876字
- 2018-11-08 18:10:50
第三節 基層司法所的工作內容
基層司法所是基層政法機構體系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鶎铀痉ㄋc公安派出所、法庭共同構成我國鄉鎮(街道)一級的政法體系,成為中國基層司法運行機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層司法所承擔了基層司法執行的主要工作。在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體系中,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統參與基層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成員單位,處在化解人民內部矛盾、預防和減少犯罪第一線,因此更為關鍵,更需要做好依法治理,為人民服務。
一、司法所管理四公開原則與六統一
基層司法所直接面對的是群眾,所以工作強度更大,工作要求也更高。尤其面對法律思維日益提高的群眾,更需要將工作做到實處,做到透明。因此,司法所必須遵循“四公開”原則。
(1)工作職能、工作流程、工作規則公開。
(2)工作人員職責、職務、聯系方式公開。
(3)工作人員每日工作去向公開。
(4)管理事務和工作過程依法公開。
做到工作公開,才能讓群眾感到信服,這是基層司法所的第一原則。同時,司法所還應遵循“六統一”的原則。
(1)制度:嚴格按照制度進行規范操作。
(2)程序:遵守服務的秩序,并嚴格記錄在案。
(3)標志:辦公處有明顯顯示身份的標志卡。
(4)標識:出示相關文件,必須帶有司法所的標識。
(5)文書:為群眾出示文件,應使用標準司法所文書。
(6)印章:為群眾出示的證明、文書等,必須加蓋工作單位公章。
二、司法所工作流程
基層司法所工作,必須按照相關流程。不少剛到司法所工作的新人,就因為工作流程不夠嚴謹,受到群眾的誤解和投訴,這種情形應特別避免。
1.受理糾紛
受理糾紛,主要分為當事人主動前來和司法所親自前往兩種。無論哪一種途徑,都要尊重雙方當事人的意愿和他們的訴訟權利,如果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堅持要求到人民法院解決,司法所應及時通告相關信息,幫助對方進行上訴。如果發現糾紛的性質超出司法所范圍,應動員當事人選擇人民法院解決,或主動移交相關部門。無論處理結果如何,司法所都應做好糾紛登記,并向當事人說明。
2.調查糾紛
糾紛登記之后,司法所應第一時間介入調查。充分掌握材料,弄清糾紛情況,判明糾紛性質和是非曲直。這是正確、圓滿調解糾紛的前提。司法所應主動聯系相關當事人,了解發生原因、發展過程及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盡可能做到細致,這樣才能作出準確的糾紛判斷。
在與當事人進行溝通時,一定要耐心;同時還應向糾紛關系人、知情人和周圍的群眾做調查,進一步掌握其他有關情況。必要時,可征得單位領導和有關人員的支持,到當事人的工作單位進一步進行調查取證。
調查糾紛的核心,在于抓住糾紛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樣才能對癥下藥,順利解決糾紛事件。
3.勸導工作
在了解相關信息后,司法所將進入勸導工作的過程。勸導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為準則,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可依據社會公德。很多時候,當事人之所以不滿意司法所的勸導,就是因為工作人員毫無原則的“和稀泥”,讓群眾感到公平原則的喪失。
想要做好勸導工作,工作人員必須要有不怕麻煩、不怕反復的精神,熱情耐心的態度。尤其應分析當事人的性格,根據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對話時選擇不同的語言模式。對于比較復雜、影響面大的糾紛,可邀請周圍群眾代表,當事人單位的領導和親戚朋友參與調解。
4.調解協議
通過勸導,一旦雙方達成了調解,并相互體量、相互道歉,那么工作人員就應抓住時機,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倘若雙方仍然陷入糾紛,那么應提出合情、合理、合法的建議性解決方案,進一步促成雙方和解。
調解結束后,工作人員應制作人民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字,并加蓋調解委員會印章,發給雙方當事人,調解委員會也應留存一份備查。
5.回訪調查
當事件處理完畢后,司法所還應進行回訪調查,咨詢雙方是否按照協議履行承諾。如果發現一方未履行相應承諾,應再次進行調解。
三、安置幫教工作
對于刑滿釋放人員的安置幫教,也是司法所重要的工作內容。安置幫教的基本措施為:定期回訪并進行法制教育;組織參加就業指導和培訓;對生活確有困難的幫助其申報低保提供臨時救濟等。
想要做好這三個方面,首先必須做到六清楚:
(1)個人住址清楚。
(2)犯罪性質清楚。
(3)釋放時間清楚。
(4)家庭情況清楚。
(5)經濟條件清楚。
(6)思想狀態清楚。
這六個細節,囊括了刑滿釋放人員的各個方面,有助于接下來的工作。這些內容司法所必須整理歸案,以便于隨時查閱。同時,根據時間定期更新,盡可能的掌握刑滿釋放人員的最新動態。
其次,就要做好安置幫教的七個細節:
(1)銜接管理。
(2)安置工作。
(3)跟蹤聯系。
(4)幫教措施。
(5)政策宣傳。
(6)資料核實。
(7)檢查考核。
只有做好這些工作,刑滿釋放人員才能順利回歸社會,重塑自我。
四、法治宣傳教育
基層司法所是最貼近民眾的司法機構,肩負著法制宣傳的工作。定期開展法治宣傳活動,普及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基本知識,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進依法治理,這樣才能有效提升群眾的法治觀念。
同時,對于一些企業的法治培訓,基層司法所也應積極支持與配合,協調、組織法制宣傳教育的培訓、考試、考核,并在轄區內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調查研究,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對于轄區先進的法治單位和個人,應進行適當的獎勵,并向上級機關進行匯報。
除此之外,以下這些工作同樣需要基層司法所的努力。
(1)針對轄區的特點,制定轄區內依法治理的月度計劃、年度規劃等。
(2)每月及時上報有關普法、依法治理信息。做好有關文件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
(3)與其他部門如工商、稅務機關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針對轄區商戶進行法治推廣和宣傳。
(4)與當地中小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舉辦“法治進學?!钡幕顒?。同時,盡可能建立法制輔導站、法律圖書角、固定法制宣傳欄等,讓群眾可以快速了解法律、學習法律。例如山東聊城妹冢司法所的一系列活動,非常值得其他地區的司法所學習。
2017年8月31日,中國山東網報道:
2017年8月,聊城莘縣司法局妹冢司法所組織政法干警和法律顧問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了“一鎮一團隊,一村一顧問”工程硬件檢查和集中宣傳活動。司法所工作人員重點實地排查了鎮法律服務工作站和村級司法行政工作室硬件保持情況,重點針對法律顧問團隊信息公示、硬件圖版建設、辦公配套和檔案整理情況進行統一排查,發現不足,及時彌補,確保基層法律服務全覆蓋工程硬件設施齊全。
所到之處,政法干警和法律顧問都與村“兩委”負責人、群眾交談,詳細介紹“一村一顧問”工程的有關信息,發放《致全縣人民群眾的一封公開信》和便民服務聯系卡,聽取村負責人和人民群眾對法律顧問工作開展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宣傳和普及了基層法律服務全覆蓋知識,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得到了黨委政府和轄區群眾的認可。
司法所是中國最基層的司法單位,承擔著法制宣傳、法治治理的落實工作。所以,盡管司法所的工作壓力非常大,但工作人員更加需要提升自身素質,帶著為人民服務的心走入群眾,這樣才能讓法制的觀念在民眾中傳播。
本節思考
在你的工作單位中,是否走進轄區發起法治宣傳?你是否有較好的法治宣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