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部教育培訓精準化探索
- 朱諧漢
- 3890字
- 2018-11-08 18:09:21
以教學管理創新推動教研咨一體化的路徑探索
教學、科研、咨政是行政學院的立院之基,是發揮職能作用的三大核心工作。近年來,全國各地行政學院圍繞“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進決策”的要求,積極探索教研咨一體化的實現。本文試以“教學管理創新”為切入點,結合浙江行政學院的實踐與探索,從教學管理視角淺談如何有效推動教研咨一體化。
一、推動教研咨一體化是適應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的必然要求
(一)教研咨一體化是行政學院激發辦學活力,實現科學發展的“動力源”
行政學院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主陣地之一,在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肩負著更大使命。干部教育事業的實踐表明,教學、科研和咨政水平是衡量行政學院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教學是科研的集中展示,科研是教學的基礎支撐,咨政是教學科研服務大局的載體。通過發揮教研咨一體化工作的統領,聚焦社會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緊貼黨委政府的重大戰略部署,有助于優化統籌資源配置、激發辦學整體活力,增強行政學院發展的新優勢,提升行政學院的工作影響力。
(二)教研咨一體化是教師夯實學術支撐,提高課堂實效的“催化劑”
“教而不研則淺”,學術含金量,是行政學院課堂實效性的重要保證。近年來,隨著行政學院學員不斷的年輕化、高學歷化,他們不再滿足于對基本理論的學習,而是要求教師運用專業理論分析解讀當前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教研咨一體化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找準學術接口、構建學理框架的重要支撐,更是教師把握教學重點、突出問題導向,提高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催化劑”。
(三)教研咨一體化是服務黨委政府,推動中心工作的“助推器”
《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明確要求:“堅持教學培訓、科學研究、決策咨詢三位一體”“開展決策咨詢工作,主要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咨詢”。因此,推動教研咨一體化是行政學院履行自身部門職責、服務黨委政府的具體體現。借助教研咨一體化工作體系,迅速把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轉化為科研咨政的重點,及時將科研咨政成果轉化為教學培訓的內容,既強化了行政學院干部教育培訓的主業,又發揮了“高端智庫”的重要參謀作用,助推了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開展。
二、浙江行政學院以教學管理創新推動教研咨一體化的探索
近年來,浙江行政學院突出教學中心地位,以“實踐出題目、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進決策、進期刊”的一體化思維為指引,以教學管理創新為切入點,聚力實現教學、科研、咨政工作的互動互鏈、深度融合。
(一)以教學管理制度創新,營造教研咨融合良好氛圍
一是建立教研咨一體化項目立項機制,使教學課題招標與科研立項互為條件。在主體班次課程招標評分體系中注重科研含量,要求必須有相應的科研成果。在科研立項上,注重篩選選題能否轉化為主體班次教學專題。二是修改《教學獎勵制度》,更加側重“一體化”的成果。對實現教學專題、科研成果、決策咨詢相互轉化的課題在獎勵上“高看一眼”。三是出臺《精品課評比辦法》《關于加強精品課建設的實施意見》,在評價指標上突出科研,把是否具備較高水平的前期研究成果、學術理論含量作為評價精品課的重要指標。四是完善學員參與機制,探索“學員+”工作模式。修改了《學員考核規定》《決策咨詢獎勵辦法》等文件,發揮學員普遍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資源優勢,做好學員撰寫調研報告的質量提升和成果轉化工作,實現教學培訓和決策咨詢的相互促進。
(二)以核心課程體系建設,牽引教研咨一體化方向
把核心課程體系作為教研咨一體化的龍頭,按照“核心+創新+特色”的要求,重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浙江改革發展實踐、依法治國與行政管理等五大系列50門左右的核心課程建設。通過制定和發布《核心課程建設選題目錄》,引導教研部和教師聚焦行政學院功能定位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研發本部門所承擔的核心課程,使教師進一步明確教學專題開發、科研課題、咨政選題的重點與方向。
(三)以教學方式方法創新,推動教研咨的深度融合
一是加大研究式教學力度。突出教師與學員實地調研深度,為科研和咨政提供豐富素材和科研成果。安排主體班學員圍繞省委省政府年度重點工作開展為期一周的分組調研活動,安排教師開展“三走進”活動(走進機關、走進基層、走進實踐)和常態化暑期調研,推動形成一系列調研報告、研究論文、教學案例、咨政成果。二是深化嵌入式互動教學。在進修一班、進修二班等進修類班次教學中,在理論講授時嵌入適宜的互動。通過教師、學員的雙向互動交流,幫助教師總結歸納學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理論困惑和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總結出的好經驗好做法,以更加全面深刻的視角開展課題研究、撰寫咨政報告。三是探索全程式案例教學。推出了“最多跑一次”“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互聯網+與公共政策創新”等一批案例式教學。通過案例角色導入,充分調動學員自主性,加深重點難點問題的研討,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和對策,為科研咨政打下基礎。
(四)以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助推教研咨的良性循環
創新搭建“I-課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師與學員提供一個課上課下、網上網下融合的交互式研討平臺。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教師在研討內容、核心觀點等信息資源的收集、分析能力,能更精準快捷的獲得一手的、立體化的數據和案例。在“I-課堂”中開展“頭腦風暴”時,一個問題可以匯集省市縣不同層次、不同條線部門、不同專業背景的觀點和思考。課后,師生在網絡平臺可以繼續合作,深化問題的研究分析。通過教師與學員的相互啟發、教學相長,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教學與決策咨詢的結合,形成一系列科研、咨政成果。例如:“最多跑一次”專題“I-課堂”教學后,形成了《“最多跑一次”的浙江探索與實踐》等系列咨政成果,得到各級領導肯定性批示。
(五)以教學科研基地建設,打造教研咨有效載體
一是深化與地方政府及企業的合作,為教師提供深入基層“接地氣”的平臺。教學科研基地,能把課堂中的問題帶到基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聯結,也發掘值得研究的重大現實問題,提出教學、科研、咨政課題。目前,浙江行政學院已經與杭州市上城區政府、嘉善縣、阿里巴巴集團等10余家地方政府和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建設了8個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基地。二是規范教學基地建設與管理,打造品牌教學基地。浙江行政學院先后制定出臺《現場教學組織規程》《現場教學基地建設與管理規定》等制度,開展示范教學基地評選,進一步規范教學基地的使用與管理。截至目前,浙江省行政學院系統各類現場教學基地有210個。其中,省級示范基地31個,市級示范基地37個,市級重點基地60個。覆蓋全省的各級教學基地為教師深入基層、深入改革開放前沿,研究最新、最迫切的現實問題提供了重要平臺,也增強了教師教學中的現實感和問題意識。
三、推動教研咨一體化的思考與啟示
(一)思想認同是開展教研咨一體化的前提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認同的程度決定了教研咨一體化工作的力度。推動教研咨一體化,行政學院要牢固樹立“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進決策”的一體化思維與理念,緊貼“教學是第一位任務”的要求,把“為教而研”作為邏輯起點,充分發揮核心課程體系的牽引作用,構建起以教學為主導的教研咨一體化發展模式。同時,也要深刻認識到只有加強科研,才能提高教學工作的學理深度,只有以咨政成果為支撐,教學與科研工作才更具有針對性與實效性。
(二)制度融通是推動教研咨一體化的關鍵
教研咨一體化要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必須依賴教學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獎勵政策、科研工作制度等政策機制的融通來共同推動。要完善綜合考評體系,發揮職稱評審對人才的基本評價作用,提高教學首位度,推進教學科研咨政成果互通互認,形成教研咨一體化的評價導向;要修訂形成完備的涉及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的經費管理辦法,為教研咨一體化工作開展提供經費保障;要改進現行的教學科研咨政工作量認定核算方法,探索區分教研人員產出的教學科研咨政成果業績和日常調研、下班、研討、評審等工作業績的不同登記辦法,推動教研人員按照教研咨一體化的要求發揮潛力,多出精品成果。
(三)“教師+學員”是實現教研咨一體化的主體
教師與學員是一體化的主導者。通過課堂教學互動、學員參與課題、教師參與學員調研等途徑,形成“教師+學員”模式,打造學習共同體、實現教學相長,是推動教研咨一體化的有效方式。在“教師+學員”的模式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長期在實踐一線又具有較高理論水準的學員資源。發揮好學員經驗優勢和教師的學術優勢,挖掘學員帶來的問題、案例,提煉學員工作中遇到難題的共性問題,作為教研咨一體化課題研究、咨政選題的重要素材。另一方面,要通過政策激勵、考評導向等營造良好的環境,鼓勵引導教師和學員按照教研咨一體化的要求主動參與學員論壇、主題調研、專題研討會、I-課堂等教學互動,充分發揮學員在科研與咨政工作中的作用。
(四)部門協同是做好教研咨一體化的保障
教研咨一體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校委的頂層設計和公務培訓處、科研處、學員工作部、教研部等具體業務部門的協同配合。在頂層設計上,要建立促進教學科研一體化的領導體制,把教研咨一體化發展列入行政學院工作的總布局,以管理體制機制來保障教研咨的互動互鏈;在科研活動中,要加大教學課題、現實問題研究課題的立項力度,為教學和咨政提供豐富成果和研究空間;在高端智庫建設中,要加大重大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應用性問題的研究力度,為教學和科研夯實基礎;在學員管理中,要充分調動學員參與熱情,發揮學員在教研咨一體化工作中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