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云版案例4:谷歌的“第一朵云”

在谷歌的前臺,掛著一個巨大而明亮的LCD屏,上面不停翻滾著雜亂無章的詞匯,它告訴所有來到谷歌的人:每秒鐘,Google會從全球搜索的關鍵詞中隨機抓一個,扔在這里,讓它產生無窮大的奇跡。它所象征的意義,就是人類對信息無止境的求索,這正是谷歌的靈魂所在。

谷歌總部并不像傳統意義上的公司,人們更喜歡叫它谷歌校園。清幽的環境,獨具創意的雕塑,免費的一日三餐、美食和瑜伽課程,打赤腳上班,帶寵物去辦公,到處彌漫著自由而輕松的氣息,所以這里又被稱為 “極客天堂”。

更有甚者,谷歌有一條著名的規定:允許每位員工將20%的工作時間私有化,讓他們自由支配這部分時間。谷歌認為,時間是不可再生資源,要讓員工最大限度挖掘潛力,去做他們自己認為更重要的事情。奇怪的是,公司許多頂尖項目,包括那些具有顛覆性的項目,都是從這20%的時間中產生的。

其中,谷歌一個代號叫“Google101計劃”的項目,就是來自于這私有化的20%時間。它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因為它讓傳統的計算方式產生了一場顛覆的革命,這就是如今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的云計算。

2006年,谷歌一位27歲的、留著一頭卷曲長發的工程師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亞回到母校華盛頓大學。他發現,大學里的計算機課程依然基于PC時代,與業界最新的趨勢已經脫節。為了回饋母校,他決定幫助這些大學生以谷歌人的方式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讓他們畢業后可以直接與業界的最新趨勢接軌。

這一年的秋季,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亞在谷歌辦公區偶然遇到了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他小心翼翼提出了自己的這個想法,希望利用自己的“20%時間”來啟動一門他稱之為“Google101”的課程,在他的母校華盛頓大學首先進行,重點是引導大學生進行 “云” 系統的編程開發。

這一想法獲得了施密特的支持。于是,比希利亞與華盛頓大學合作開設“云計算”課程。開始時,谷歌向華盛頓大學提供40臺PC機,組成一個小型的 “云”,用其強大的計算能力,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想法。

這一計劃得到谷歌高層的高度重視,迅速升格為公司一項重要戰略。2007年,這一計劃被命名為“Google101計劃”,在全球的大學推廣。由此,谷歌正式提出 “云” 的概念,并正式拉開了一個時代計算技術以及商業模式的變革。

這就是云計算服務的雛形。用戶只需要通過瀏覽器連接到谷歌,就可以進行相應的存儲和計算處理。谷歌提供了在線文檔處理,電子表格處理以及電子郵件、IM、日歷、網頁創建等服務,并能實現多人協同辦公。

谷歌似乎是為云而生的。因為谷歌強大于無窮的搜索引擎就是云計算最早的應用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谷歌是幸運的,一開始就坐在了“云”端,讓一統天下的PC時代走向了終結。

在接下來的數月中,比希利亞的“Google101計劃”不斷發展和深化。為了彌補谷歌大規模計算能力的不足,谷歌與IBM最終達成了雄心勃勃的合作,把全球多所大學納入類似Google的計算“云”中。

谷歌的 “云”,實際上就是由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臺廉價的服務器所組成的龐大網絡。從單個性能來看,這些機器并不比家用臺式機強大多少,但它作為一個網絡存儲,其海量的數據卻是驚人的。它不僅可以容納不計其數的網絡數據拷貝,讓搜索速度快如閃電,而且眨眼之間便能為數十億的搜索提交答案,讓它變成了一個智能化的機器人。

更可怕的是,與許多傳統的超級計算機不同,谷歌的系統永遠不會老化。一般來說,網絡中的機器用了3年后就會落伍,就會被淘汰掉,而代之以性能更強的計算機。這意味著,“云” 就像特殊生物一樣,可以長生不老,沒有終點。

如今,谷歌真正的競爭力,是建立了以廉價PC為節點的超大規模集群的構造技術,以其云集群獨步天下。這個集群,它并沒有一個中央處理器,但在地理位置上是遍及全美各地谷歌的數據中心,每個節點都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一臺廉價的PC機,在安裝了集群軟件后,立即融入到這個系統的 “云” 中。

所以,谷歌的 “云”,當它飄浮在世界天空之上,是以一個新型的數據中心模式而出現的,這使它變得無所不能。它的想法是:所有終端設備都變成插頭,只要輸入一個關鍵詞,你就可以找到任何你想要的信息,但插頭背后所有復雜的事情都由谷歌來做。

正是谷歌的這個想法,使人類處理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歷史上看,“云” 的誕生和發展是有跡可循的,它同一百年前人類用電的進化是一個道理,當時的農場和公司之所以關閉了自己的發電機,那是因為可以從高效而快捷的發電廠購買電力。以谷歌設備為核心的云計算,它的最終目的,就是構建起跨越全世界的信息,供人們隨時隨地訪問,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而比希利亞的想法,正好為實現這個偉大的構想開辟了一條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谷歌與IBM合作的當天下午,比希利亞和IBM公司的丹尼斯·全就被指派組建谷歌——IBM的聯合大學“云計劃”,并負責實施,使之成 “云”。對于比希利亞來說,從那時起 “云計劃”從“20%時間”變成了他的全職工作,變成了他生命中最絢麗的風景。

最終,它變成了谷歌的 “第一朵云”,變成了一場全球性的云革命。

外星人討論:谷歌的 “云的基因”、“云的野心” 和 “云端工廠”

原子人、比特人和數據人來到了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谷歌總部。山景城過去是舊金山灣區中的一個驛站,如今成了硅谷最重要的組成地區,谷歌則成了它的一張名片。走進谷歌總部,入眼盡是一些獨棟的低矮建筑,它不繁華,也不古典,但它彌漫著自由而輕松的氣息,就像走進一個大學園區。他們三人在此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考察,并對谷歌案例做了縱向的分析、研究和討論。

數據人:“上世紀末,谷歌在美國加州郊區的一個車庫內正式誕生,當時它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型創業公司,但17年之后,它不僅成了世界互聯網的最大搜索巨頭,而且作為云計算的開山始祖,讓世界天空中飄起了 ‘第一朵云’。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案例,看從中能獲得一些什么啟示,以供后來人借鑒和創新。”

原子人:“數據人說得好,谷歌飄起了世界 ‘第一朵云’,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麗而有趣。互聯網將世界上的人聯系在一起,而云計算將世界上的企業聯系在一起,讓這些企業有了更新的勞動工具,為創造財富開辟了一個更新的廣袤空間。但我今天所想到的是,云計算為什么誕生在硅谷,為什么誕生在谷歌?所以,我今天的話題是谷歌的 ‘云的基因’。”

比特人:“云的基因?”

原子人:“對。第一朵云的誕生,不是平白無故的,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這個原因,就是它的土壤,就是它的種子,就是它的基因。我發現,谷歌就是一個自由的極客天堂。”

比特人:“像鳥一樣自由嗎?”

原子人:“對。谷歌辦公樓似乎不是工作場所,而是一個家,一個健身房,除了健身設施、按摩椅、臺球桌外,還可以在公司扎帳篷。公司有一塊巨幅白板正對大門,員工可以隨便涂鴉,甚至罵老板。”

比特人:“太開明了。”

原子人:“員工可以打赤腳上班,帶寵物上班,自己定上班時間,不僅如此,公司100英尺之內必定有食物,而且食物品種不少于20種,咖啡、冰激凌、酸奶、漢堡、三明治、巧克力、壽司、刺身、榨果汁等,應有盡有,不限時間。一邊吃喝一邊工作是員工的基本權利。”

比特人:“簡直是享受。”

原子人:“在谷歌,員工與總裁的距離不超過三級,每個員工都可以零距離見到公司高層,而且,每到星期五,員工可以提出一些無厘頭的非分要求,連員工要求公司購買單軌列車的愿望也予以滿足了。”

比特人:“太奇葩了。”

原子人:“公司還拿出20%的時間,讓員工私有化,讓他們去做自己認為更重要的事情。結果,很多好項目都是從這20%的時間中產生的。其中,‘Google101計劃’就是這樣開發出來的。”

比特人:“太開放了。”

原子人:“谷歌公司創始人畢業于斯坦福,這個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校訓,那就是 ‘讓自由之風勁吹’。我想,谷歌的 ‘云的基因’,就是來自這種自由之風,來自斯坦福這個與眾不同的校訓。谷歌的做法,只不過是將大學那一套發揚光大而已。”

比特人:“那斯坦福怎么教學生呀?”

原子人:“斯坦福認為,大學的最高目標是教會學生 ‘成人’,所以,他們的課程設計是以科學、藝術、文學、技術為排序和理念,鼓勵著每一個有理想的人去創業、去突破。斯坦福沒有圍墻,沒有校門,甚至看不到大學牌子,但在不到35年的時間里,從這里走出了谷歌、惠普、雅虎和Snapchat等無數企業巨頭,正是‘讓自由之風勁吹’的結果。而這顆自由的種子,也就成了谷歌 ‘第一朵云’的最初基因。”

說到這里,比特人與數據人發出了喝彩聲。

比特人:“原子人說得太好了。從斯坦福的 ‘讓自由之風勁吹’到谷歌的 ‘第一朵云’,正是這種基因作用的效應。螞蟻的基因是螞蟻,大象的基因是大象。所以,我今天談一下谷歌的 ‘云的野心’。”

原子人:“云的野心?”

比特人:“對。從谷歌創始人對公司的兩次取名,就可以看出,他們是野心勃勃的。第一次取名,他們選了‘googol’這個字號,是一個數學術語,10的100次方,又叫古戈爾,只是公司創始人布林在注冊時,誤寫成了‘Google’,谷歌就這樣誕生了。”

原子人:“古戈爾?”

比特人:“對。這是個能量極的詞匯。打個比方吧,就算把全世界海灘上的沙子一粒一粒地數出來,把海洋里的水一滴一滴地計算出來,把整個星系中的恒星、行星、衛星、彗星和小行星全部數出來,所得出的數還是比古戈爾小很多。”

原子人:“那是個無窮盡的數呀?”

比特人:“不錯。正是這一點,讓布林和佩奇喜出望外,這就是他們要找的公司名字,與他們所要打造的海量數據搜索能力正好吻合,也與他們要改變世界的野心相匹配。所以,幾年工夫,他們就成了一個世界性的、最大的搜索巨頭。”

原子人:“果然有霸氣。那谷歌第二次更名呢?”

比特人:“2015年,谷歌重組之后,更名為Alphabet,從此一個比谷歌還谷歌的大型企業又誕生了。”

原子人:“它的野心比谷歌還要大?”

比特人:“對。Alphabet這個名字,譯成中文叫‘字母表’,這是一個更具野心、侵略性的公司名字。它把過去的谷歌變成了子公司,而字母表則變成了一個在它之上的母公司。”

原子人:“為什么?”

比特人:“谷歌成立字母表公司,也是有其野心的。因為它又要發動一場世界性的電力革命。這就是谷歌的 ‘信息發電廠’,它要重溫一百年前人類用電的歷史演變:農場和公司逐漸關閉了自己的發電機,轉而從高效的發電廠購買電力。這個 ‘云計劃”的野心,就是要顛覆傳統電力行業的僵化模式,把計算能力分布到眾人手中,為每一個人提供一種計算能力。”

原子人:“這太宏偉了!”

比特人:“但這不是童話,而是現實了。最近,美國FERC在經過審核之后,授予谷歌以市價在批發市場購銷電力的權限。所以,谷歌問世時,口號是要組織全世界的信息,成為了搜索巨頭,而今天的谷歌電力,目標是要組織全世界的能源,成為全球電力互聯網的領頭羊。從谷歌的兩次取名,從組織全世界的信息到組織全世界的能源,你會發現,谷歌的野心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朵云!”

說到這里,原子人與數據人響起了掌聲。

數據人:“你們說得太棒了。從原子人的 ‘云的基因’到比特人的‘云的野心’,說明了谷歌確實是一家希望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公司。所以,我今天來談談谷歌的 ‘云端工廠’。”

原子人:“云端工廠?”

數據人:“對。從歷史長河來看,互聯網讓人類走出了信息的孤島,云計算重新定義了工廠,讓全世界的企業聯系在一起。而作為云計算始祖的谷歌,它不僅創造了人類第一朵云,而且很多無人敢想的云創意和云產品都源源不斷來自它那里。”

原子人:“所以,有人稱谷歌為 ‘云帝’。”

數據人:“對。從谷歌到字母表,從組織全世界的信息到組織全世界的能源,從無人駕駛汽車、飛機到用于非洲投放Wi Fi的熱氣球,從無所不在的物聯網到再生能源的地球碳中和,它所做的,不僅是改變世界,還要拯救世界。”

比特人:“這是一個企業家做的事嗎?”

數據人:“所以,在全世界的想象中,谷歌的創始人和CEO是一些科技的理想主義者,是互聯網時代的烏托邦者,實際上是罵他們書呆子。”

比特人: “是呀。他們花了那么多的錢,做了很多國家層面的事情。”

數據人:“其實,他們在追求一件更偉大的事情,那就是重塑生產力,創造一種云的生產方式。”

原子人:“云端生產力?”

數據人:“對。谷歌的做法是,它只以一個新型的數據中心模式出現,使之放在云端,所有終端設備都變成插頭,數據的存儲和運算能力都交給谷歌來做。”

原子人:“用戶只要擰水龍頭?”

數據人:“對。所有的人,只要插上插頭,輸入一個關鍵詞,都可輕松獲取電能、信息和大數據,在插頭背后支撐著的所有復雜的事情,由谷歌來做,從而形成一種新的云端生產力,來提高這個社會的生產率。”

原子人:“這太神奇了。”

數據人:“這種云的生產方式,或者說云端生產力,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就是要讓他們實現云轉型,使IT建設不再是花錢的成本中心,而是幫助企業節約成本、提高效能、創造價值的利潤中心。更奇妙的是,它可以使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企業或個人變得更具有能力和效率,去實現更多的夢想,創造更多的奇跡!”

比特人:“這太有意義了。”

數據人:“所以,谷歌的云端工廠,它最大的貢獻,就是創造了一種云的生產方式。它讓人類的財富形態,從狩獵經濟的 ‘找水時代’、農業經濟的 ‘挖井時代’、工業經濟的 ‘水管時代’,上升到了信息經濟的 ‘云時代’,從而又一次完成了人類財富形態的大轉換,讓人類財富從叢林走向了云端。這樣,與云接軌,化云為雨,使之落地,讓它流到你的田園和蓄水池,就成了我們獲取財富的全新方式。”

至此,原子人與比特人又是擊掌而呼,連聲稱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南| 秦安县| 石河子市| 剑川县| 孝感市| 随州市| 肇州县| 凤山市| 康定县| 安达市| 莎车县| 栖霞市| 靖宇县| 枝江市| 金平| 双牌县| 沿河| 佳木斯市| 吴旗县| 象山县| 上思县| 富平县| 平罗县| 邳州市| 瑞安市| 怀远县| 武平县| 金堂县| 阳新县| 西丰县| 二连浩特市| 镇坪县| 民丰县| 昌图县| 和田县| 永顺县| 利辛县| 泉州市| 二连浩特市| 宣化县|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