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一、我國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一)幼兒園體育教學現狀

我國《幼兒教育綱要》規定,幼兒體育教育主要應包括基本動作(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體操(模仿操、徒手操、輕器械操等)和隊列隊形練習(站隊、變隊、轉身、散開、集合等)等方面的內容。但就我國目前的幼兒體育教育實施現狀來看,幼兒體育教育缺乏全面、系統、連續的實施內容,有較大的盲目性。主要表現如下:

(1)當前,我國的幼兒體育教育包含了走、跑、爬、攀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內容,并且沒有較高的場地設施要求,易組織。但在有關幼兒跳、投之類的教材中,教師很難掌握其動作的技術和組織教法,因此,這類體育活動則很少被組織。

(2)在當前的幼兒體育教育中,體育和衛生的教育嚴重缺乏,這主要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方面,《幼兒教育綱要》中并沒有專門針對幼兒體育和衛生教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帶班教師對幼兒體育教育理論基礎的掌握本身就很薄弱,這就導致了其很難將幼兒體育教育與體育衛生教育結合起來。

(二)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

(1)在中小學的體育教學課程中,大多側重于術科教學,內容陳舊、存在“難、繁、偏、舊”的狀況,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目前我國對于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模式都比較單一,實踐教學也都因涉及的運動項目太廣而枯燥難懂,這從表面上看似乎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但事實上,教師很難以學生的興趣來組織課堂教學,學生也難以參與進去。長此以往,我國中小學的體育教學模式則很難適應新時期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需要。

(3)中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多數屬于傳習性教學,體育教師的工作常與體力、重復、傳遞等概念相聯系。通常情況下,人們對體育教師教育工作的認識多停留在“按部就班的重復性勞動”上,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出于這種認識,體育教師的地位很低,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

(三)高校體育教學現狀

(1)高校體育的目標是“育人”,但因缺乏具體的教學內容,缺乏對學生全面素質培養的方法和手段,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仍然表現為重視增強學生體質。

(2)高校體育過于重視“三基”的創收,忽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高校體育教學思想、教學體系、教學方法等都缺乏對學生體育能力的重視。

(3)高校體育課程重視競技體育項目,課程設置不符合促進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及全面推行高校學分制的要求。

(4)高校體育配套設施不健全,對雨雪天的體育教學缺乏對策。

(5)高校體育教學目標不明確,一方面過分重視學生對某項運動技能的掌握,忽視了學生的運動創造性和運動個性的發展;另一方面,缺乏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是否開設不同的體育課程的考慮。

(6)高校體育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我國當前高校體育教師的學歷層次、知識結構層次、科研能力等都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存在較大差距,他們大多屬于技術型和訓練型教師,一專而不多能,不利于自身及高校體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三、學校體育的發展趨勢

(一)強調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培養

傳統的學校教育是“學術模式,科學家和工程師僅僅是他們的教授的復制品”。在進入新世紀之后,學校教育對于具有廣泛適應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越來越加以重視。聯合國教科文認為“必須給教育確定新的目標,必須改變人們對教育的作用的看法。擴大了的教育新概念應該使每一個人都能發揮和加強自己的創造潛力,也應有助于挖掘出隱藏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財富。這意味著要充分地重視教育的作用,就是說使人們學會生存,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單純看作是一種手段,是達到某些目的(技能、獲得各種能力、經濟目的)的必由之路。”周登嵩.學校體育學 [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可見,當前學校體育更加重視學生四個學會(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和終身體育教育的培養。

“終身教育”的倡議是法國教育家保爾·郎格朗在1965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提出的,他認為學校教育應該為終身教育擔任重要角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學校體育逐漸脫離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體育終身意識。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重視體育的作用,而“終身體育”對學校體育教學也正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二)促進學校體育課程的深化改革

21世紀以來我國迎來了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2003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次年進行試點教學。隨著學校教育的快速發展,體育課程的改革也越來也受到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視。

(1)新的體育課程標準將不再是單項體育知識體系的傳授,而是更加關注學生各項素質的全面發展,強調學生體育實踐的能力,強調體育教學為終身體育服務。

(2)學校體育課程更加強調學生體育認知經驗的掌握,重視學生體育經驗、體育情感、體育態度、體育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

(3)學校體育課程目標更加重視學生的人性化發展,強調構建彈性化的課程內容結構,以適應當前新形勢下學生多元化的體育需求。

(4)在體育教學評價中,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核心,而非只強調運動成績。

(5)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更加強調體育課程的分級管理和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設置中的主導作用。

(三)重視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與拓展訓練

對于學生來說,野外生存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冒險性,是當下學生所需要和向往的。在學校開展野外生存訓練,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挑戰困難和解決問題時的心理素質;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環保意識,從而全方位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2002年,我國正式起動“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綜合實踐活動。同年7月,經選拔來自清華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和浙江林業學院的140多名大學生,在課題組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由各校體育教師帶隊,以黑龍江帽兒山、湖北神農架以及浙江大明山為基地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野外生存訓練,效果良好。至此,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與拓展訓練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為野外生存進入學校體育奠定了基礎。

實踐證明,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與拓展訓練有著顯著的健身特點、體育魅力及社會價值,隨著我國學校教育的發展,它必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關注競技體育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地位

競技體育是社會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更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意識、責任感,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因此,競技體育是體育課程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載體,也是培養優秀體育人才的重要途徑。

對于學生而言,發展學校競技體育既符合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又能使學生掌握某一項或幾項運動技能,這對學生體現其自我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學校而言,發展學校競技體育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重要手段,另外,還能通過組織或參加大型競技比賽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一舉多得。

對于國家而言,學校競技體育既是發展我國體育事業的需要,也是發展我國教育事業的需要。《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指出“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家培養體育后備人才”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發展學校競技體育有利于促進學校課余訓練的開展和學生運動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發展學校競技體育既是學生、學校、國家的需要,又能促進三者的良性發展,因此,競技體育必將成為學校體育中一個新的熱點和發展趨勢。

(五)將體育形象對國家形象的構建納入體育教學

從本質上講,教育是為個人服務的、必須滿足社會和國家的需要。國家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學生也不例外,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始終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出健康的體育形象,并認識到體育形象的構建對國家形象的構建的重要性。

目前,學界對于體育形象并沒有一個完善的界定,一些學者將體育形象簡單的界定為“體育活動發展的客觀事實直接塑造的形象”李紅衛.中國體育形象的媒介構建探析 [J].中國體育科技,2011(4)。這種界定雖使受眾對體育形象有了直觀明了的認識,但它并不全面。在這里,筆者認為,體育形象是一個綜合體,它是國家體育的內、外部公眾對一國競技體育、大眾體育、體育體制等內部要素及其在國際體育大賽取得的成績所給予的評價與認定。

在當今國際社會中,體育的外交能力被更加明顯的表現出來,一些國家開始紛紛通過“世界杯外交”“奧運外交”等體育外交方式建立外交關系或改善外交環境。也正是隨著體育這一外交功能的擴大,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國際社會解讀與評價一國形象的籌碼之一,這也進一步確立了體育形象對構建國家形象的重要意義。總之,體育發展水平可以展示國家形象,體育形象是國家形象的構成部分。國家形象塑造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要素,而學校體育涉及到體育和教育兩方面的內容,因此,重視培養學生對體育形象構建的認識,促進體育形象對國家形象構建的有利推動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洲县| 顺义区| 思茅市| 额尔古纳市| 嘉兴市| 朝阳县| 保山市| 鄄城县| 忻州市| 伽师县| 榕江县| 溧阳市| 绥江县| 天气| 灌阳县| 耿马| 武胜县| 东光县| 庐江县| 武定县| 张家港市| 牙克石市| 林西县| 新泰市| 玉溪市| 南江县| 曲水县| 灵台县| 桃园县| 黄浦区| 遂昌县| 海阳市| 娄底市| 正安县| 普格县| 纳雍县| 郓城县| 临夏县| 岫岩| 白沙| 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