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選題意義

一、理論意義

經濟學家們很早就注意到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萌芽階段就敏銳地意識到技術創新對提高工人勞動生產率起關鍵作用,在其《論警察》的講演中明確指出技術創新是除資本、勞動力之外又一個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馬克思也曾對技術創新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把發明和創新看成是一個社會過程,清楚地看到了科學技術在經濟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熊彼特(1912)首次明確提出了創新概念,并認為不是資本和勞動力,而是技術創新,才是資本主義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新增長理論的興起讓人們深刻認識到了技術(創新)在經濟增長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技術創新不僅本身具有邊際收益遞增的特點,而且能使其他生產要素產生收益遞增的現象。今天,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已得到公認,實踐也證明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源泉。并且,技術創新是產業結構升級的基本動因,也是產業結構合理化過程中的一種關鍵手段。第一,技術創新通過創造新的生產函數,提高了機器設備、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業的效益。第二,通過技術創新發明新的原材料、零部件、機器設備,可以彌補瓶頸部門供給的不足。第三,技術創新可以對現有產品進行升級換代,滿足社會需求,解決針對社會需求的供給結構矛盾。

技術創新無疑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因素,而技術創新過程中兩種最具決定性的投入要素是資金和人力資本(謝勒,1999),對資金獲得便利和投資效率有著深刻影響的金融系統對技術創新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技術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新范式,更加依賴于良好的金融系統,金融資源的動員程度與配置效率決定了一國或地區技術創新的發展路徑、質量和效果。金融系統對技術創新乃至經濟增長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大,金融發展水平已經成為國際社會評價一國或地區技術創新水平與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因為在技術創新的各個環節,無論是創新階段,傳播階段,還是改進階段,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而這恰好為金融的介入提供了用武之地。在現代金融學看來,金融活動就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進行資源的時間配置的經濟活動。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從而兩類典型的金融系統——銀行主導型金融系統和市場主導型金融系統,在技術創新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它們發揮作用的機制有哪些區別,是令人感興趣的問題。金融系統與技術創新的這種關系,在人類歷史上三次技術革命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在這一過程中,英國的金融市場成了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而當金融市場在為蒸汽機、鐵路等新產業狂熱之時,英國的銀行家們卻表現出令人驚奇的冷靜。Kindleberger(1984)認為這是“有錢人都想守住既得利益,而任何變革都有風險,都令人煩心。只有那些想獲得地位的新人才深知變化就是機會”。但隨著工業革命成果的普及,人們的認識才開始發生變化:倫敦的金融市場越來越被當時的很多人看成是資本流失以至于許多國內投資機會得不到利用的直接原因。19世紀30年代當英國工業革命即將完成的時候,四分五裂的德意志開始走上了工業革命的道路。不過,德國工業革命的發展速度卻很快,它迅速吸收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趕上并超過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和法國。戈德史密斯(1969)認為:德國經濟增長率快于英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德國有一個更好的金融系統——其典型特征就是繼承了19世紀法國動產抵押銀行衣缽的全能銀行體系。德國銀行家主要依靠自有而不是儲戶資金進行中長期工業投資,因為要自我承擔風險,所以德國銀行家比英法同行更傾向于與企業保持更為密切的聯系,積極參與工業公司的管理工作,重視提高企業的效率,這對德國的工業發展提供了更強有力的支持。

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標志著人類進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并被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不同的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具有市場主導型系統的美國表現格外突出,幾乎所有的新興產業都是在美國首先崛起:內燃機在歐洲發明,但是在美國得到最快、最為普遍的應用;電力技術也大都在歐洲發明,但第一座電廠在美國建成;汽車由德國的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爾·奔馳發明,但美國首先引進流水線實現了汽車的大規模生產。但是,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新興的日本崛起了。日本在二戰中損失慘重,但經過20余年的飛速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時,日本在包括汽車業在內的各主要制造行業上都超越了美國。也正是此時,日本的主銀行制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而美國金融市場的短視卻飽受批評,人們開始認識到金融機構同公司維持長期關系的重要性。

作為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也被認為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科技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又一次使人們的喜好發生了變化。在這場革命中,雖然人們對興起于美國的“新經濟”見仁見智,但多數人認為:美國的資本市場、特別是Nasdaq股票市場的發展,以及創業投資體系的異軍突起,是導致新經濟成功的金融因素。與此同時,以日本為代表的亞洲國家以及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陸國家則表現欠佳,它們不僅在信息技術方面處于落后地位,甚至還發生了嚴重的金融、經濟危機。于是,人們對金融市場和銀行的態度發生了劇烈變化,理論界開始討論商業銀行是否就是20世紀的恐龍,以至于一些人認為資本市場將全面取代銀行體系而成為金融系統的主宰。并且,支持有效市場假說的大量累積的證據似乎表明美國的金融系統在全球處于遙遙領先的水平。但是,目前發生的源于美國的全球金融危機,又開始動搖人們這一信念。

將人類社會的上述發展歷程與金融系統的發展變動聯系起來分析,我們便不難發現市場主導型金融系統和銀行主導型金融系統事實上在交替發揮主導作用,資本市場和銀行業也是“各領風騷”數十年。因此,單純比較市場主導和銀行主導相對優越性就顯得意義不大,而應當提出的適當問題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銀行(間接融資)和市場(直接融資)交替地發揮主導性作用?歷史上各國在技術創新上這種你追我趕的現象引起了新增長理論的關注。比如,Brezis、Krugman和Tsiddon認為后發國家能夠“蛙跳”的原因在于:領先國家在“舊”技術上存在著既得利益,后發國家因為沒有“舊”技術的羈絆而可以迅速采納新技術。但是,為什么新技術總是首先被市場主導國家應用、銀行主導國家卻總是處于后發和趕超地位?這種現象具有必然性嗎?新增長理論沒有給出現成的答案。目前關于金融系統比較的理論,多是從金融系統功能發揮的角度比較了銀行主導和市場主導的相對優勢,并對何種更優進行了爭論,但很少將它們與一國的技術創新融資直接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本書在對金融系統與技術創新關系的相關理論進行梳理的基礎上,通過對技術創新的三個主要階段——新技術開發、技術傳播、技術改進所面臨的主要融資環境進行分析,比較了在各階段融資中銀行和市場的相對優勢,這有利于我們客觀理解和總體把握金融系統和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從而揭示有助于促進技術創新融資的金融系統發展趨勢。

二、現實意義

從對實踐的指導意義來看,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用15年的時間,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國家“十一五”規劃更是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一個全新的高度,強調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因此,為了提高我國技術創新能力和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必須從深層次上對技術創新的相關支持性制度安排進行研究和探索。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金融總量快速增長,經濟貨幣化程度不斷加深,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機構體系,資本市場也在不斷發展,可以說相對完整的金融系統已經形成。但有目共睹的是,我國金融系統的功能是不完備的,它對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大約7萬多項專利技術,3萬多項省級以上科研成果,但轉化為商品并形成規模效益的僅占10%~15%,低于發達國家60%~80%的轉化水平。科技成果轉化困難是多種原因導致的,而缺乏金融系統支持是首要原因柳卸林.21世紀的中國技術創新系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1:309.。正是基于此,2006年2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指出,為推動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將實施十個方面的配套政策,這其中包括了七條金融支持政策:加強政策性金融對自主創新的支持;引導商業金融支持自主創新;改善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金融服務;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事業;建立支持自主創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開展對高新技術企業的保險服務;完善高新技術企業的外匯管理政策。因此,如何嘗試把西方金融系統的最新理論有選擇地應用于我國當前和今后的金融系統建設,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改革之路,有力推動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就顯得格外重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昌平区| 壤塘县| 辽源市| 聊城市| 汝城县| 阿坝县| 渝中区| 璧山县| 铜山县| 静乐县| 温宿县| 宜丰县| 天津市| 阳谷县| 清水县| 商城县| 杭州市| 股票| 德安县| 双江| 洪江市| 壤塘县| 萨迦县| 鄂尔多斯市| 桃园县| 石台县| 志丹县| 河东区| 台中市| 汉沽区| 白银市| 博爱县| 蓬安县| 锦州市| 黄山市| 永丰县| 章丘市| 寿宁县| 汪清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