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鄂西圈:文化創意案例
- 徐新橋
- 6602字
- 2019-11-27 11:35:57
萬人不及六十四人
策劃對象 十堰市房縣詩經文化旅游產業。從武當山到神農架,中間點就是房縣。房縣是《詩經》收集者之一尹吉甫的故鄉。2009年12月3日至12月5日,一行9人就環“一江兩山”(指湖北省確定的旅游發展重點景區長江三峽、武當山、神農架)交通沿線生態景觀示范路建設工作在房縣調研。其間聞之,房縣擬打造“流放文化”、“詩經文化”。在房陵酒店,與縣領導及有關部門交換意見。2012年1月31日,農歷正月初九,按照省發改委“一切工作立足早”、“深入基層”部署,與陳新明、謝誠到十堰、神農架調研服務,返回時的2月2日途經房縣,與縣主要領導交換意見,我特別建議把握詩經文化的上古特點、發展關聯產業的現實特性。2012年2月24日下午,應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邀請,到“房縣詩經文化園”設計者——中工武大設計研究有限公司進行了一場《文化旅游策劃案例》的專題講座,主要結合鄂西圈政策背景和發展思路,剖析了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十個綜合案例,強調生態文化旅游的策劃一定要和當地文化結合,追尋具備獨特個性、獨特內涵的精神價值,注重本土文化提煉,注重文化事業和產業相結合,實行多元化的旅游盈利模式。針對房縣詩經文化園項目,從項目策劃、規劃理念、經營方式、綜合效益等方面點出了策劃之道。最后,就旅游策劃案例和區域經營發展等問題,與設計人員、武漢大學師生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突出問題 巨大的廣場,詩經文化長廊,風雅頌園,這些城市功能設施主要滿足本地居民休閑文化活動所需。著重文化事業,忽視文化產業,淺嘗輒止未到極致。組織萬人念詩經,勞民傷財不說,也不符合詩經成文年代的文化背景。房縣是皇酒的故鄉,飲酒之風今日尤烈。但有些變味,失卻雅致,與詩經中的好禮從善、向往良好風范的禮樂文化精神,以及那飲酒場合表達的古代東方式的人際風貌不符。
核心創意 按照詩經表現內容分類演繹,設施從簡,場景逼真。諸如周民族史詩、農事詩、燕饗詩、戰爭徭役詩、政治美刺詩、婚姻愛情詩,全部真人實景演繹,方便游客差異化欣賞。契合《周禮》規制,詩經朗誦儀式定格為最高禮節的八八六十四人(八佾)。將“縣樹”定義為《桃夭》中的夭夭之桃。“縣花”定義為什么呢?我還在比對資料,沒想好。“縣草”定義為《關雎》中的參差荇菜,也算是契合詩經之縣附庸風雅的文化品位。用當地黑米與香草純手工古法釀造香米酒,讓游客觀賞、參與釀造過程,享用醇香佳味,作為珍貴禮品帶走郁金香酒。
“我的老家房縣搞萬人誦《詩經》,是否勞民傷財?”
提問的是一位女大學生。
“心情可嘉,做法欠妥。房縣號稱是《詩經》收集者尹吉甫的故鄉。縣里借機造勢,發展文化旅游,旨在惠及百姓。但是,朗誦規模應該恰當,最多也只能64人。”
見我這樣回答,同學們都屏聲靜氣等著下文。
“《論語》第一則: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就是說,魯國季氏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都可忍,還有什么事情不可忍呢?佾是行列的意思,上古之時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據詩經時代的《周禮》規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諸侯、卿大夫、士用順次等差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而他用了八佾,就是犯上作亂,先了春秋末期禮崩樂壞之風。”
接下來我說:“現在沒有奴隸制封建制那么多等級講究,但既然是弘揚詩經文化,還原上古場景,就應該契合當時的規制。這與張藝謀導演奧運會開幕式的場景全然不同。這就是我說的縣里做法欠妥的道理。”
同學們給了我掌聲。
房縣做詩經文章,不僅造氣氛,還造工程。據報道,2011年9月26日,占地600畝的房縣中華詩經城建設項目在北京簽約,首期投資3億元人民幣。
這又面臨一個問題,不是工程做與不做,而是怎么做。旅游產業結合文化做,仁者智者,千蹊百徑。但總有一條路通到極致。只有對相關文化的挖掘、提煉,恰如其分地利用,并注重細節,方可形成事半功倍的奇效,多一些和諧,多一弦共鳴。反之,隨性為之,不求精到,結果勞神費力,事倍功半。
何為“不求精到”?我的看法是兩點:一是著重文化事業而忽視文化產業,將景區景點做成城市公園,二是雖然表達了一定的文化產業,但淺嘗輒止未到極致。
看看中華詩經城建設項目名稱,子項目包括詩經文化廣場、詩經文化長廊、詩經文化主題樂園等,就難免不讓人心生顧慮。這種做法,莫不是為了展示和傳誦詩經文化,成為兼具公共活動空間與城市形象的政績工程吧?
再看內容,“擬將廣場打造成房縣規模最大的能滿足市民大型集會活動,集休閑娛樂、文化展示、旅游服務、商業服務為一體的園林式廣場。”“擬將文化長廊打造成為房縣乃至鄂西北地區最具特色的集文化、商業、旅游于一體的景觀文化街區。”“擬將主題樂園打造成國內唯一的以詩經文化為特色的休閑主題樂園,從詩經文化風、雅、頌三個層面給予展示,使其成為房縣的城市文化名片。”
聽起來很美,十分正確的空話,沒有一句錯誤的廢話。哦,初衷如此平平,后來何以居上?知這名稱,曉這內容,您愿意不遠千里坐火車不遠萬里乘飛機來房縣一游?我可沒有這個沖動。昨日萬人不及六十四人,明朝3億元投資不抓幾個客人,今天的這等策劃設計,也可謂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房縣已經擁有適配的濱河縣級廣場,老百姓的公共活動空間可以滿足當下的需求。按照傳統方法,并考慮到國家級貧困縣的投入產出效益,承載詩經文化的功能完全可以通過對現有廣場改建來實現。如果另起爐灶做一套詩經文化廣場、長廊及至缺乏極致創意和佳妙情趣的主題園,拼湊在所謂的詩經祖師爺故里,就會讓縣城居民覺得浪費納稅人的錢,讓外地游客又感覺不到位。這是城市功能有余而旅游功能不足惹的禍。當然,城市功能整合旅游功能,類似的案例,橫看世界上的巧妙者美國佬,米老鼠和唐老鴨聯手宣傳民主和個人英雄主義,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水乳交融。我們呢,為何要讓文化事業的廣場長廊與文化產業的詩經園涇渭分明,隔河相望?縱觀歷史長河,那比老子早281年,比孔子早301年,比屈原早512年,比李白早1553年,比杜甫早1563年,比白居易早1654年的尹吉甫先生,該怎樣以長者苒苒的白須再度配誦大雅?
詩經根據樂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風詩大部分是土風歌謠,雅詩大部分是貴族文人創作的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頌詩全部是貴族文人創作的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風雅頌之古樂早已失傳,園中園按此分類,從形式上就肯定不可能原汁原味地表現古韻。
如果按照表現內容分類,諸如周民族史詩、農事詩、燕饗詩、戰爭徭役詩、政治美刺詩、婚姻愛情詩,并且真人實景演繹,也許更能方便游客差異化欣賞活態詩經。
《詩經》中具有史詩性質的詩一共十首,可分兩組,《生民》等五篇是敘述周人開國歷史的組詩;《出車》等五篇是敘述周宣王對外作戰的組詩。《詩經》周民族史詩推崇勤勞精神,表現人與自然相安,這與荷馬史詩崇尚英雄主義,表現人與自然對立,向命運抗爭迥然不同。其中,《生民》敘述周始祖后稷的誕生、發明農業、定居邰地以及開創祭禮的事跡,如果在詩經園中園由真人以卡通裝束表演,游客感覺新鮮有趣。要問祭神怎么祭?這個場景完全可以照搬詩歌中的情形(余冠英譯文):
有人忙舂米,
有人忙舀米,
有人舂二道,
有人簸糠皮,
響叟叟是淘米,
氣騰騰是蒸米。
然后商量好主意,
采些香蒿和油脂,
公羊先把道神祭。
燒起來,烤起來,
祈求來年豐產如人意。
祭品盛在碗碗里,
木碗瓦碗都盛些。
香氣開始升上天,
上帝安然來受祭,
這香氣為何真正合時宜?
自從后稷創祭禮,
無災又無難,
直到今日里。
詩中提到的“香蒿”,就是草藥青蒿的一種秋青且香,著實奇妙千年的中醫藥歷史均記載其具有除瘧疾清濕熱調免疫等功效。導游可以在這里講一個重要的插曲。
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力統一越南,并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顛覆。1961年5月,應南越吳廷琰政府要求,美國肯尼迪總統派遣了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標志著越戰的開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前蘇聯和中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全力以赴地支持北越政府。越戰逐步升級,越打越烈。60年代中期,除了提供大批物質金錢支援越南的北方政府以外,中國政府派遣中國人民解放軍6886部隊秘密入越參戰。身上沒有任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標志,解放軍戰士身著越南人民軍的黃綠色軍裝,頭戴胡志明帽,在越南的叢林中周旋。戰士們紛紛感染瘧疾,其中惡性瘧疾死亡率極高,極大地影響戰斗力。但是當時抗瘧特效藥氯喹已經產生抗藥性,醫護人員對戰斗人員大量減員一籌莫展,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對此十分關注。與此同時,越共軍隊也因患瘧疾大量減員,越共中央胡志明主席請求中國政府代為研究尋找能替代氯喹治療瘧疾的新藥。1967年5月23日,毛澤東下令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研究工作,要尋找能夠替代氯喹治療瘧疾的新藥。周恩來總理直接參與,國務院專門成立“5.23”辦公室。至1972年底的五年中檢驗了無數中草藥治療瘧疾的成方、單方、驗方、秘方,花掉了以億元計算的人民幣,大量的人力物力,結果一無所獲。北京中醫藥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發現青蒿的粗提取物有邊緣抗瘧作用,但前景不看好,已停止了對此研究,建議云南方面篩選一下本地的蒿屬植物進行研究。云南省30多個科研機構科研人員320多人涉及16個地州的30多個縣1400多個生產隊搜集民間抗瘧疾中草藥單方、驗方4300余個。1973年新年,羅澤淵到家住云南大學的朋友家玩,在云大校園里意外地發現了許多苦蒿,抱著試一試的想法采了一大把抱回藥物研究所。之后,她制備了苦蒿不同溶劑的提取物,順利地分得了數種結晶成分。當從事多年抗瘧藥藥效學篩選工作的黃衡看到編號為結晶體三的化合物過篩結果時,驚訝地發現,原本被感染得呈“滿天星”狀的小鼠血片中,瘧原蟲竟全部消失了。經過進一步的藥效學、藥理學研究,到3月底,課題小組成員們證明了苦蒿結晶三確實具有高效、低毒抗鼠瘧的特點。自此,黃花蒿(又名臭蒿)取代青蒿(又名香蒿)被尊為正品,穩居‘太子’之位。
2011年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獎的獲獎名單揭曉,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用于治療瘧疾的一種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這也是至今為止,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大獎,離諾獎只有一步之遙。據有關數據介紹,屠呦呦是在1971年取得此發現成果的。
言歸正傳。此外,從開國到滅商得天之助的文武“小心翼翼”,造船親迎,“天作之合”,以及周宣王臣、萬邦為憲的文武吉甫奉命出征獫狁,隼鳥章帛旗鮮亮,四馬兵車十乘,炎夏六月日行三十里,師捷慶功,都可以在詩經園中園用模擬實景著重表現出來。
5篇農業祭祀詩、3篇農業生活詩等,代表作《七月》,從歲寒授衣到春耕生產總括一年的農事,并分述衣住食,再現了西周社會生活風俗畫卷。如果在園中園以真實的田野、村落,大型勞作與生活的實景場面,表達所謂“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對于深刻遠古農業記憶的國人來說,定會覺得陌生而親切。
燕饗詩更可以有趣而又兼具功能性地在園中園以不同風格的餐飲場所來恰當表現。吉禮(用于祭祀)、兇禮(用于喪葬)、軍禮(用于軍事)、賓禮(用于朝聘會盟)、嘉禮(包括婚禮、冠禮、饗燕、立儲、賓射等),《詩經》有十幾首表現此類。周天子在太廟舉行象征性宴會之饗禮,諸侯、卿大夫宴飲賓客在主賓獻酒行禮之后可開懷暢飲之燕禮,諸侯鄉大夫的宴飲之鄉飲酒禮,皆可真實地展現周代燕饗活動的場面,巧妙地借助歌舞音樂和自然物象來渲染烘托以表現宴會上和諧融洽、歡快熱烈的氣氛,同時又栩栩如生地塑造出燕饗席上種種不同的貴族形象。房縣是皇酒的故鄉,飲酒傳統三千年之久,把酒臨風今日尤烈。但有些變味,失卻雅致,與詩經中的好禮從善、向往良好風范的禮樂文化精神,以及那飲酒場合表達的古代東方式的人際風貌不符。話說到這份上,多有得罪,罰酒三杯,我還賠一桌,宴飲開始羅。先用公羊肥油韭菜瓜果祭祖,然后吃魚吃肉,用瓢舀酒,用竹碗木碗和牛角杯喝酒,鐘鼓琴瑟,射箭賭酒。設酒監督察,酒史戒警,禮節本來限飲三杯,但有的人多勸多喝,結果醉態百出,離開座位亂跑動,左搖右晃舞蹁躚,又叫喊來又吵嚷,把食器全弄亂,左搖右晃舞踉蹌,前傾的皮帽歪斜。《小雅·賓之初筵》對諸公醉后的丑態揭露得淋漓盡致,作者對于沉醉于享樂而有失體統的現象持有完全否定的態度,作品旨在“飲酒孔嘉,維其令儀”。周初曾嚴禁縱酒,殷封王縱酒無度招致殺身亡國,《尚書·酒誥》有載。《酒誥》對縱酒者“盡執拘以歸于周,予其殺。”西周中期以前,“禮之初,始諸飲食。”后來“至敬不饗味,而貴氣臭也。諸侯為賓,灌用郁鬯,灌用臭也。(《禮記·郊特牲》)。再后來漸漸改為啐或嚌,“飲至齒不入口曰臍”。(《尚書·顧命》鄭玄注)這種嗅聞齒吻象征性的飲酒可謂但行其禮而不沉其味。“圣者務行禮,……爵盈而不飲。”(《左傳·昭公五年》)“一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禮記·樂記》)再現那場景的燕饗之酒不用當今的茅臺長城青島,而用那種當地黑米與古郁金香(香草)純手工古法釀造的“郁金香酒”,并且讓游客觀賞、參與釀造過程,享用醇香佳味,情迷珍貴禮品帶走大提小瓶的“郁金香”。酒后一聯:喜看黑米千重浪,遍地佳麗郁金香,九業興旺。
《詩經》30余首戰爭徭役詩,抵御外族入侵同仇敵愾、保家衛國,房縣人周宣王臣尹吉甫奉命出征獫狁,師捷慶功,烹煮鱉鯉。內部政治爭奪厭倦、怨恨,絕大部分為徭役的哀傷沉痛,思鄉念親,怨天尤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頌美怨刺的政治詩又以怨刺為多,周王出游詩人獻詩贊美其德政的《詩經·大雅·卷阿》,出現有鳳凰、梧桐。另外《大雅·韓奕》等詩里描寫的王侯佳肴甲魚、鰱魚、鳊魚、嫩筍等,如今老百姓可以菜單照下,黑色龍袍紅色鞋及四馬竹篷大車的“東周”男游客,垂衣飄帶、玉墜于耳的“西周”女游客,互道祝福“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萬壽無疆”。在《大雅》和《小雅》里,一共有22首貴族詩人的政治諷刺詩,在《風》詩中老百姓怨刺詩也不少,而且具有強烈的人民性。耳熟能詳的成語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進退維谷、戰戰兢兢、兢兢業業、暴虎馮河(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以及小心翼翼、明哲保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不畏強御、愛莫助之,都出自這些詩里,包括尹吉甫送仲山甫往齊筑城,贊美宣王使賢任能及仲山甫才德出眾的《詩經·大雅·烝民》。可制作有驚無險的場景讓公務員們集體來體驗,雖不是紅色旅游也可起到讓其接受傳統教育的效果。老百姓一試為官之道也會情趣盎然。
50余篇表現男女愛情婚姻題材的作品,無論是愛情詩膾炙人口的《關雎》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男女相悅自由活潑,還是婚嫁詩和諧幸福、棄婦詩悔恨痛苦,都是可以演繹于游客賞心悅目的題材。游客還可以親身參與和體會《衛風·碩人》、《鄘風·君子偕老》、《周南·桃夭》那結婚場景和賀婚,《唐風·綢繆》、《小雅·車舝》、《齊風·著》、《齊風·東方之日》那結婚時男女主人公的喜悅心情,《鄭風·女曰雞鳴》那婚后夫妻間的幸福和諧生活,《邶風·燕燕》、《邶風·泉水》那出嫁女子的復雜情感,《邶風·新臺》那新娘失望心情等。周朝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碩人,令德來教的辰彼碩女,一定會讓唐朝的楊貴妃后來失色,高山仰止。誰知“君子偕老”原本“子之不淑”?衛國宣夫人宣姜外貌美麗華貴難道有錯?行為丑陋無恥又是誰之過?衛宣公筑新臺強占兒媳,宣姜后來與衛宣公生了兩子,公子壽,公子朔。但法定繼承人仍是太子伋——原本未遂的丈夫,現在的兒子,未來的威脅。有南鄉子在新浪博客中精彩抒發道:作為衛國國母,難道她僅能用報春花去擁抱殘雪,用炭火去點燃冰凌,用油燈去照亮宮闈,用淚水去洗刷污濁……“子之不淑”,那是殘破的廟宇還隱約看到彩繪的雕塑,那是舊日宮殿尚有反光的琉璃,那是風燭殘年的風韻猶存,那是干涸河床底鵝卵石泛綠的苔蘚,那是料峭早春的草芽;那是熟透晚秋的掛果……“子之不淑”臧否有度,褒貶得體,諷刺中有規勸,贊譽中有嘲諷,批評而不丟委婉,嘲諷又不失分寸。設想請南鄉子做藝術顧問,完全可以將其極佳刻畫的這種心態與景致藝術地演繹出來。
房縣詩經園應該有這樣一棵桃樹,其華、其實、其葉反映我南國的《桃夭》。
將“縣樹”定義為《桃夭》中的夭夭之桃。“縣花”定義為什么呢?我還在比對資料,沒想好,也可公開征集佳案。“縣草”定義為《關雎》中的參差荇菜,也算是契合詩經之縣附庸風雅的文化品位。“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