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三勝之冠

毛竹
禾本科 剛竹屬
單軸散生型常綠喬木狀竹類植物,竿高可達二十多米,粗可達二十多厘米,老竿無毛,并由綠色漸變為綠黃色;葉片較小較薄,披針形,下表面在沿中脈基部柔毛,花枝穗狀,無葉耳,小穗僅有一朵小花;花絲長四厘米,柱頭羽毛狀。穎果長橢圓形,頂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四月筍期,五到八月開花。
莫干山有竹、云、泉三勝,竹為三勝之冠,也以毛竹居多。南方多竹,殆不為異事。莫干山方圓百里,皆栽竹,連山接境,多達一千五百畝,實屬勝景,因培育管理得法,其竹之粗大細小,參差有致,各以類聚,更構成了奇觀。
書中自有竹之聲
陳毅《莫干山紀游詞》其一:“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夾道萬竿成綠海,風來鳳尾羅拜忙。小窗排隊長。”莫干山之竹品種繁多,有毛竹、剛竹、水竹、篌竹、紫竹、鳳尾竹、苦竹、斑竹、油竹等二十余種,其中觀賞價值極高的有黃皮、綠皮花毛竹及龜甲竹。1986年,莫干山管理局在中華山腰籌建了竹種園,引進安吉、杭州和南京等地優良觀賞竹種,又改花廳為全國首家竹類陳列館。
無怪邵燕祥《莫干山印象》中寫道:“一上莫干山,四圍都是竹,‘猗猗綠竹’,翠綠翠綠的,也有的夾著黃色,叫鑲金嵌玉竹。沿路邊的,杯口粗或碗口粗的竹竿上刻著‘93’‘91’字樣,該是出生年月了。北方偶也能見幾竿竹,沒有這么高大的。在皖南山區爬過竹山,卻沒有閑情細細打量,凝神審視遐想。這回日夜在竹海盤桓憩息,發現從前只是從詩、文、畫認識竹子,未免隔著一層。”
特有的竹子密碼
山民視山中的每一株竹子,就像家里的每一個孩子,主人會在竹上寫上姓氏,以便區別挨得很近的各家竹林。同時,同一年生長的竹子會寫有一樣的數字,次年便遞增,于是砍伐時就知道砍掉哪些老竹子。
這種標識會用特殊的油墨,雨雪都不會化,也會雇來專門的抹字人。上了年紀的山民認得蘇州碼子,是老底子的花碼,脫胎于算籌,系民間的商業數字,“〡〢〣〤〥〦〧”……后生們用慣了阿拉伯數字,已經對這些經典文化符號感到陌生,甚或完全不懂。

莫干山蘧廬甲壽巖下,萬竿煙雨之中,更有一個筼筜谷。筼筜,意為一種皮薄、節長而竿高的竹子。

白曾然與蘧廬的主人周慶云很要好,到此一游后題詩:“彈琴長坐幽篁,搖曳秋聲作晚涼;月印回峰成個個,有人清夢入瀟湘。足音難得聽跫然,拄杖同看石上泉;只少樵青年十五,一爐活火試茶煎。”
文人講“不可使居無竹”,萬竿煙雨,易一字,萬竿晴雨,便是我的老師、莫干山詩詞學會會長盧前的書齋名。
文人墨客筆中的竹
近代以來,大文人墨客都到過莫干山,留下了難以計數的美文。徐遲曾和錢能欣等同學結伴到莫干山宿營,不知道用什么顏色畫竹枝,那種青春的浪漫多年以后仍讓他心潮澎湃。
木心寫過一篇散文《竹秀》:“莫干山以多竹著名,挺修、茂密、青翠、蔽山成林,望而動衷。尤其是早晨,繚霧初散,無數高高的梢尖,首映日光而搖曳,便覺眾鳥酬鳴為的是竹子,長風為竹子越嶺而來,我亦為看竹子乃將雙眼休眠了一夜。”此文是近年才披露的,寂寞猛于虎,害得許多讀罷《哥倫比亞的倒影》的年輕人幾赴莫干山去尋找“竹秀”意境,桐鄉《梧桐影》雜志夏春錦兄也在此列。

陳伯吹曾在《人民日報》上話竹:“我在莫干山上,幾乎處在竹的王國之中。只見千竿萬竿,挺立,高潔;青青翠翠得多么秀麗而有生氣,朝氣,能不愛它們嗎?”邱峰的文章更直抒胸臆一些:“在綠海里游弋,那綠浪,那綠風,那涼爽宜人的空氣,那撲鼻而來的花香,那清脆悅耳的山泉,那蒼翠欲滴的竹林,怎不叫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呢?真是個翠綠仙境啊!”這篇《莫干山訪竹》被收進了中小學教材。
李祥偉十分喜歡莫干山上的竹子,單身時就多次到莫干山的后山村里去看竹子,結婚之后直接把自己的女兒取名叫竹子。
竹林深處有人家
竹林深處有人家,這種真情還體現在不少民宿的名字里。大造塢村木竹塢的翠域·木竹塢、云溪上,仙潭村的樂溪竹塢、柒竹,紫嶺村的竹里館,勞嶺村的聽風竹,都開在一片翠綠之地,集體“竹解心虛為吾師”。
筏頭,竹木出山,筏行必始于此。過去筏頭、三橋和上柏合稱民國武康三小鎮。放排是筏頭的頭等大事。當竹子值錢時,從南北中三路涌來的竹排匯聚于筏頭秋月潭,待攔水壩高筑、英溪水滿漲,擇吉日放排,“編竹為排葉一舟,一蒿撐出似魚游”,幾百帖甚至上千帖竹排頓時如千帆競發,其勢蔚為壯觀,放排工如同練就了一身武俠小說里水上漂的神功,惜1962年后放排成了記憶。
最地道的特產——竹筍
“贏得武康斑竹筍,從今莫笑庾郎貧。”清王士禛收到洪昇所寄的竹筍后贈詩。庾郎謂誰?即庾村人的老親戚庾信。

竹筍,絕對是莫干山最地道的特產,按產季,分春筍、鞭筍(夏秋)、冬筍。春筍,又分毛筍、元筍、遲筍(哺雞筍),產于驚蟄后,脆嫩鮮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來,所以無論烹、炒、煮、燉,均好味,倘制成筍干,儲為淡季食用,尤不失佳肴。
殊不知,歷史上德清人贊寧編有一部《筍譜》,將筍分成八十四品,總結了歷代流傳的食筍之法,強調食筍應食其本味與真味。《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介紹了臨安的多味筍干,其實莫干山區也有一種精致小食——筍豆,或曰甜筍干。取毛筍中段切成丁,灑料酒、糖、鹽等調味品與黃豆同煮半宿,入味半干后置于灰坑烘干,盛于甕中密封,佐酒、閑食或送客,不會給你丟臉。
朱煒:字熠然,號清書,1989年生,德清人,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德清縣詩詞學會會長,莫干山民國圖書館館長,近年創作出版有文化隨筆集《湖煙湖水曾相識》《百里湖山指顧中》,系湖州文獻四公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