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食宜清淡

原文賞析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都,呂奉先乘夜襲徐郡”寫道:江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兵災人禍,連年大荒,洛陽居民無可為食,盡出城去剝樹皮,掘草根充饑。連尚書郎以下的百官也要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頹墻壞壁之間的。曹操奉令保駕,頓兵于洛陽城外。一日,漢獻帝命正議郎董昭到曹營,請曹操入宮議事。操聞天使至,請入相見,只見那人眉清目秀,精神充足。操暗想曰:“今東都大荒,官僚軍民皆有饑色,此人何得獨肥?”因問之曰:“公尊顏充腴,以何調理而至此?”對曰:“某無他法,只食淡三十年矣。”操乃頷之。董昭“食淡”的健身之法,經過1000多年驗證,確為延年益壽的調理要訣。

中醫觀點

食鹽,又名鹽、海鹽、井鹽、巖鹽,為海水或鹽井、鹽池之鹽水,經煎或曬而成的結晶,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以白色無雜質者為佳。梁代名醫陶弘景曾說過:“五味之中,惟此不可缺”。中醫認為,本品性味咸、寒,歸肺、胃、腎、大小腸經,有催吐利水,泄熱軟堅,潤燥通便,引藥歸經之功,適用于胸脘脹滿,二便不利,咽喉腫痛,牙齦出血,牙痛,目翳,瘡瘍等。《本草綱目》言其“百病無不用之……服補腎藥用鹽湯者,咸歸腎,引藥氣入本臟也;補心藥用炒鹽者,心苦虛,以咸補之也;補脾藥用炒鹽者,虛則補其母,脾乃心之子也。治積聚結核之者,咸能軟堅也;諸癰疽眼目及血病用之者,咸走血也;諸風熱病用之者,寒勝熱也;大小便用之者,咸能潤下也;骨病齒病用之者,腎主骨,咸入骨也;吐藥之者,咸行水聚也,能收豆腐與此同義;諸盅及蟲傷用之者,取其解毒也”。營養分析表明,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尚含有氯化鎂、硫酸鈉、硫酸鈣等,海鹽中還含有碘。鹽能維持人體內環境平衡。人體內有100克左右的鈉,若其排泄部分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可導致電解質紊亂而引起失水、暈厥、虛脫,甚至昏迷等。可促進消化吸收。鹽是構成胃液的基本成分,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轉化為胃蛋白酶而分解蛋白質,有利于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此外,食鹽還有抑菌作用。若早晚空腹喝一杯淡鹽水,可治療習慣性便秘。用淡鹽水沖洗瘡口,有解毒防腐,促進創面愈合作用。一般每人每天食用鹽劑量為6~10克,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引起水鈉潴留而誘發高血壓,水腫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食鹽。

由此可知,食鹽是人體不缺少的物質,但并不是越多越好。研究認為,長期食鹽過多,會產生體內鈉和水的潴留,每天多吃鹽1克,體內要多潴留水100克,鹽的排泄又主要依靠腎臟,因而加重了心臟和腎臟的負擔。更重要的是血管平滑肌的細胞內鈉與水分增加,會使血管內阻力增加,天長日久就有可能導致高血壓病。近年來,醫學家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證實,食鹽攝取過量與高血壓發病的密切關系。一個國家的食鹽消耗量與高血壓發病率成正比。美國人食鹽量較高,常超過人體需要量二十倍,美國人中患高血壓病的占四分之一。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每天僅吃4克左右鹽,他們從來不患高血壓病,收縮血壓也不隨年齡增長而增高。日本廣島居民每天吃鹽在15克以上,高血壓發病率高達20%,腦溢血死亡率也特別高。而日本其他地區,一般人每天吃鹽約10克,高血壓發病率為10%左右。我國涼山地區健康調查2千人,結果沒有發現高血壓病人,因為該地區食鹽消耗量每天低于5克。這說明了吃鹽少的人群,高血壓發病率低,吃鹽多的人群,高血壓發病率高。英國醫生調查發現,從幼兒時期就攝入過多鹽份的10~13歲兒童,11%患有高血壓病。美國小兒科學會調查發現,乳幼兒期攝入食鹽過多,是將來長大后發生高血壓病的一種重要原因。國內科學家還用高鹽飲食喂養小白鼠做試驗,結果有40%的小白鼠發生高血壓,停止高鹽飲食后,血壓仍繼續上升。

因此,醫學家提出: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每天吃鹽要限制在2克左右,最多不得超過4克。對于高血壓病人來說,低鹽飲食和藥物治療是同等重要,同樣有效的。正常人每天需要鈉僅0.5克,即食鹽3克就足足有余了。我們每天食鹽量應該不超過5克為宜。一些醫學家還建議:應該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就要養生淡食的習慣。董昭食淡三十年的經驗,真是我國古代人民一條可貴的健身要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权县| 洛宁县| 临颍县| 无棣县| 新绛县| 礼泉县| 滨海县| 庆城县| 龙南县| 东山县| 洛扎县| 常山县| 元氏县| 桂林市| 广河县| 阿拉善左旗| 龙门县| 曲松县| 尉犁县| 通海县| 凉山| 墨江| 石泉县| 车致| 仪征市| 北碚区| 德格县| 龙里县| 剑阁县| 岳西县| 社会| 团风县| 丰原市| 合江县| 安达市| 大悟县| 大理市| 疏附县| 永修县| 楚雄市|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