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新時代的答卷人:領導干部克服本領恐慌八項修煉
- 于立志
- 2505字
- 2019-01-03 11:54:50
擔當:時代的要求
時代成就偉業,使命呼喚擔當。大凡做大事、創大業者,都是憂患意識、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強烈的人,敢為天下先、勇于擔當的人,敢于堅持真理、敢擔風險、敢作敢為的人。
東漢的鐘離意因為很有才能,被提升為尚書仆射。有一年,一伙匈奴人來投降漢朝,明帝命令鐘離意負責賞給他們絹綢。手下的郎官不細心,多給了匈奴人一些絹綢。得知此事,明帝下令要對郎官用酷刑。鐘離意便覲見皇上,叩頭請罪道:“這件事由我負責,所以論罪也應當從我開始,從重處理;郎官是我的下屬,就應當從輕處理。請皇上明斷!”說著就要脫去衣服接受懲罰。明帝見鐘離意敢于承擔責任,情愿接受懲罰,即令他穿上衣服,免去懲罰,也寬恕了郎官。如果你敢于為下屬撐腰,敢于承擔責任,就會使自己贏得了解決問題和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他人就會認為你敢做敢當,進而信任你。
漢末三分之際,年輕的諸葛亮聰穎過人,博覽群書,期望自己成為輔佐明君、一統天下的賢臣良將。經過躬耕夜讀10年之后,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日理萬機,六出祁山,七擒孟獲,草船借箭,火燒曹營……真是勇于擔當的楷模,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林則徐從政40年,歷官13省。他“置禍福榮辱于度外”,挺身而出,堅決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開國總理周恩來一生勇擔重任,嘔心瀝血,數十年如一日。他說:“為著我們子子孫孫的幸福,我們不能不暫時把許多困難擔當起來,”“畏難茍安,不是共產黨人的品質。”新中國成立后,他平時每天工作都在12個小時以上,有時在16個小時以上。他在生命最后時期,仍然抱病操勞國事,心憂百姓,天地為之動容。
開創新時代需要的新氣象,要求全黨必須時刻牢記使命,把責任扛在肩上,以奮發有為、頑強拼搏的精神狀態,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爭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時代的建設者和實干家。
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大力倡導敢于擔當的精神,對提高領導干部的擔當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反映了他的做事原則和執政風格,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強烈而厚重的歷史責任感,彰顯了當代卓越領導者超強的領導力,對于新形勢下領導干部擔當起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他多次強調:擔當就是責任,好干部必須有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幟鮮明,敢于較真碰硬,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疾風識勁草,烈火見真金。”為了黨和人民事業,我們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當,做我們時代的勁草、真金。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面對新時代的難題和挑戰,每一個黨員、干部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領導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是否有擔當精神就顯得特別重要。“泥菩薩”不干事,卻“愛惜自己的羽毛”。有的領導干部信奉“寧愿不干事也不要出事”的哲學,懷揣“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生信條,從不擔當,從不為原則得罪人。那種對工作不負責、不建言、不得罪人,對一些棘手問題能推則推、能躲就躲,即使分內之責也推諉、扯皮,是很要不得的。有了過錯和失誤,有的領導干部或敷衍搪塞,或矢口否認,或避而不談。其實這反而顯出其拙劣和愚蠢。把過錯歸于下屬,或懷疑下屬沒有按決策辦事,或指責下屬的能力,極易失掉威信。不思進取,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與開創新時代需要的新氣象完全背道而馳。敢于承擔責任,讓人們看到你能引咎自責,坦陳自己的過失,卻能提高威信。
敢于負責、勇于擔當是好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各級領導干部在黨內和社會上處于重要位置,是社會正常運行的中堅力量,是“關鍵的少數”,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勇于擔當,奮勇向前,履職盡責。能夠擔當責任的人,才能被擔當更多的使命,承接更多的事業。“擔當大小,體現著干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作為領導干部,既然國家和人民選擇了我們,就要增強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和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為國家、為人民的利益而敢于擔當、善于擔當,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習近平同志鮮明地闡述:“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應該擔當的責任。”這深刻詮釋和回答了為誰擔當的問題。每個黨員領導干部都必須牢記自己的神圣職責,以可貴的擔當精神和非凡的領導能力走在時代前列。
深化改革、促進發展,尤為需要敢于擔當的領導干部,承擔有風險的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不怕碰硬,臨危不懼,處變不驚,敢于決策,大膽指導,攻堅克難,突破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開創新局,不因“畏繁重而不舉”,不因考慮個人得失而追求四平八穩,把自己的才能用到極致。是否具有擔當精神,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
在習近平同志的系列講話中,“擔當”這個詞語經常可見,成了總書記反復推崇并身體力行的一種領導行為。習近平同志指出:“作為領導干部,黨和人民把我們放在領導崗位上,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務必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2004年5月,習近平在浙江省一次黨內重要會議上從海寧“215”特大事故的教訓引申開去,語重心長地與參加會議的浙江省黨員領導干部共勉:要拎著烏紗帽干事,不要捂著烏紗帽做官。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說過:“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權力的行使與責任的擔當緊密相連,沒有無責任的權力,也沒有無權力的責任。擔當是領導干部職責所系,使命所然,魄力所在,而不是做事優柔寡斷。
舵手引航定向,何懼征途艱險。擔當體現著勇氣,體現著情懷,體現著責任,體現著境界,擔當是勇敢品質和責任意識的統一。擔當是檢驗領導干部思想成熟、工作一流、作風過硬的試金石。勇于擔當,就是要弘揚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勇挑重擔、事不避難、敢于負責,做好自己的工作;打破陳規、敢于拍板、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一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