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慧眼識人指要

追求卓越的黨員領導干部,尤為需要有識人的慧眼。能得人而不能識人,即是身邊有“寶”而不識“寶”,則所得皆庸才;只能識人而不能得人,亦即有識人之眼,卻無用人之舉,則人才“流失”而為他人所用。無其才而使當其任,則工作干不上去,且帶散隊伍;無其德而使居其位,則必衰敗矣。

商湯得伊尹而社稷昌盛,成為千古流傳的“歷史佳話”。伊尹聰慧過人,是商朝的開國元勛、五朝元老。他早年曾作為陪嫁奴隸,來到國君商湯家里廚房干活。為了讓商湯知道自己是個有本領的人,伊尹經常找機會接近商湯,有時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時卻故意做得咸或淡,招惹商湯注意他。

有一天,商湯找來伊尹問話。伊尹說:“做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只有把佐料放得恰到好處,掌握好火候,菜才能好吃又有味道。治理國家也和做菜一個道理,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拖沓懶散,只有張弛有致,才能把事情辦好。”

商湯發現伊尹是個難得的人才,想讓他擔當重任。于是召集大臣們,讓伊尹當著他們的面,談談對天下大事的看法,展示一下才華,抒發他的抱負。伊尹暢談治國之道,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分析得透徹又精到,于是大臣們連連點頭稱是,深為欽佩。商湯更是欣喜萬分,相見恨晚,當即任命伊尹為右相。從奴隸到右相,伊尹的才能被商湯賞識和不拘一格使用,這在我國古代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經典事例。

伊尹幫助商湯寬以待民,輕刑薄賦,對夏的屬國進行征討兼并,夏民如同“大旱之望云霓”一樣盼望商湯的到來。伊尹為相20余年,為商朝600余年的統治打下了穩固的基礎,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著名的賢相。

英雄難過美人關,為官難過識人關。天上有真假猴王,地上有真假李逵。假猴王會作亂,假李逵會搗鬼。知人必須辨其意,識人必須察其行。看人不能只靠一時的印象而妄下結論。為政者最大的隱患在于不知人和不識人。若不能識人,勢必不能用人,一旦知道和識別到了人才,如果不及時推薦和提拔使用,則為失才的表現。一旦了解和識別的人既缺德又缺才,不及時從其現任的位置上罷免,后患無窮矣。

識別賢佞是恰當用人的前提條件,關系到事業的興衰、國家的治亂。周幽王、周厲王,為什么滅亡?是因為任用奸佞卻以為是賢才。齊桓公、秦二世曾嘲笑周幽王、周厲王,卻分別任用豎刁、趙高。伍子胥對伯嚭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向吳王夫差推薦,原來伯嚭是個小人。吳王夫差曾斥伍子胥為奸,喜伯嚭“忠心”可許,后來吳國敗亡時,始知識人之誤。這是由于事物的現象常常與其本質不同,表面現象容易迷惑人。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率領10萬大軍攻打魏國。秦軍長驅直入,未遭遇有效抵抗,很快兵臨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三個月之后,秦軍攻陷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殺,魏國滅亡。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流失。

魏國地處中原腹地,第一代國君魏文侯是一個目光遠大、才能出眾的君主,使魏國成為當時的第一大諸侯國。魏國人才眾多,但同時又是一個人才流失大國。魏武侯即位之后,魏國就拉開了人才流失的序幕。

吳起遭到貴族的排擠,于是逃到楚國后又實行了變法,楚國強大起來。商鞅從魏國流失,在秦國推行商鞅變法,使秦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當中的霸主,對魏國構成了致命的威脅。孫臏在魏國時遭到龐涓的殘酷迫害,后來被齊國使臣營救回齊國并拜為軍師。孫臏的流失對魏國影響最大。張儀、樂毅、范雎、信陵君、尉繚這一個個閃亮的名字都曾深刻地影響了戰國的走勢,他們都曾想為魏國效力,可是除了魏文侯之外,一代又一代的魏君都沒能真正地禮待和重用這些賢才,致使人才大量流失,魏國終由一個霸主之國走向了滅亡。

領導者在馭人之時,當練就“伯樂識千里馬”的本領,善于識良辨莠,注重了解人的內心世界,不能憑一時一事去判斷人。如果知人不深、識人不準,往往會出現用人不當、用人失誤,導致“趙括丟長平”“馬謖失街亭”的悲劇重演。有的人目空一切,表面看很聰明,卻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有的人看起來憨厚可愛,其實不是正人君子;有的人善于吹捧,暗地里卻耍手段;有的人愛許諾,卻不講信用;有的人什么事都插手,卻并非多才多藝;有的人外貌溫馴,而內心驕慢;有的人貌有長者之風,實際卻品行不端;有的人貌似堅強果斷,實則軟弱少斷。領導者必須敏于識人之短,識人之長,識人長中之短,識人短中之長,摸準干部最適合干什么、不適合干什么。

劉邦善于從敵人營壘中爭奪人才,像謀臣陳平、猛將韓信,對于出身卑微但才能超眾的人也破格使用:當過吹鼓手的周勃,做過屠夫的樊噲,布販出身的灌嬰,窮書生酈食其,車老板婁敬,草寇彭越、英布,這些人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劉邦正是有蕭何、韓信、張良、陳平、周勃、酈食其等足智多謀、能征慣戰的文臣武將輔佐,各展其長、各盡其能,才奪取了天下,成就了霸業。天下人都說劉邦善于用人,懂得為君之道,善用于自己的長項去對付項羽的短項,用智慧戰勝了武力,開創了“布衣將相之局”。

準確地識人(包括思想品質、工作能力、知識、性格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歷史的考察與評價),把人看準、看透,極不容易。漢武帝說過:“何世無材,患人主不能識耳。茍能識之,何患無材?”漢武帝重視用人,政績卓然,卻在晚年上了方士欒大和江充的當。劉秀很善于聽取并明辨各種意見,卻犯了謬信龐萌的錯誤。曹操算得上是明察將士的高手,卻受張邈蒙蔽。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情況呢?因為世上的事物紛繁復雜、真假難辨、亂人心目。

歷史的教訓應當汲取。楊廣是一個工于心計、巧于矯飾的大陰謀家,早就覬覦太子之位,采取了不少卑鄙手段。可是,楊堅偏偏看不準自己的兒子。楊廣成為太子后,便露出驕奢淫逸的真面目。當楊堅發現楊廣是個惡才時,已無能為力了。楊廣靠政變上臺,踏著父親的尸體登上皇位后,更加顯露出荒淫奢侈、殘虐人民的本性。

人世間,總是細行容易做假,大節難以看真。馮夢龍說:“不可以一時之譽,斷其為君子;不可以一時之謗,斷其為小人。”只看一時一事,僅聽片言只語,直線式、習慣性思維方式,恐怕要失誤。對于正派之人不要計較小節問題,不能因為一個過錯而將君子貶為小人;對于拍馬者不能因為其表面的畢恭畢敬、甜言蜜語而誤當作君子,寄予較高的期望值。

隋文帝楊堅在位20多年,明于治國,結束了300年的分裂局面,卻不諳于知人,錯誤地選擇了接班人,致使錦繡江山傳非其人,自己喪于逆子,無辜的百姓也受到屠戮,最終亡國,成為短命王朝。楊堅看人的思想方法不對頭:重細行而忽大節。這個致命弱點一旦被奸詐之徒抓住,就會投其所好,蓄意制造假象,引你上鉤,將你俘虜,為他實施野心鋪路。

唐明皇在前期不失為一代英主,但他后來重用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唐玄宗把大臣奏章中的提示,看作是對安祿山的妒忌,對安祿山毫無設防,予以同情憐惜,不斷施以恩寵,竟然把天下一半精兵交給他掌管,造成“安史之亂”,差點兒葬送唐王朝。

識人選人,必須首先考察其德。德具有統帥性和方向性。如果一個人不孝順父母,你不值得信任他;如果一個人總是虐待配偶,你不值得信任他;如果一個人對別人不忠誠,卻對你表示忠誠,不可信任他;如果一個人虛偽、巧詐,愛溜須拍馬,你不可任用他;如果一個人忘恩負義,你不可信任他;如果一個人總在你面前流露對別人嫉恨,覺得他人是自己前進中的最大障礙,不可委以重任;如果一個人為你的緣故排擠、陷害別人,不可任用他;如果一個人有點小功勞就沾沾自喜,不時向領導表功,不可重用他;如果一個人說話模棱兩可,善于應酬而胸中無策,不可重用他;如果一個人過于偏激,總是使事情走向某一極端,不可重用他。

領導者識人,一個重要環節是先看其長處,后看其短處。柳宗元講過這樣一件事。一個木匠出身的人,自家的床壞了卻不能修,可他卻自稱能造坊。后來,柳宗元在一個造屋工地上,又看到了這位木匠,只見他發號施令,操持若定,眾多工匠在他的指揮下各自奮力做事、秩序井然。柳宗元大為驚嘆。從這個故事可以悟出一個道理,如果先看此人不是個好工匠,于是棄之不用,那就埋沒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組織者和指揮者。由此觀之,識人先看其長、后看其短,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十分重要。領導者應具有識才慧眼,不能因為下屬有缺點、有過錯誤、反對過自己、得罪過自己,就耿耿于懷,棄之不用,一切當以人才為重,一切當以事業為重。

1952年初,習仲勛任西北局書記和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一天,薄一波向毛澤東匯報工作,毛澤東正在閱讀習仲勛從西安發來的《關于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會全體會議情況》的報告。這個報告是關于西北地區的土地改革、統一戰線和民族工作等方面的,內容豐富,論述精辟。毛澤東看了十分滿意,問薄一波:“你講講,習仲勛這個同志怎么樣?”早在延安時,薄一波就聽到毛澤東贊譽過習仲勛“年輕有為”,于是便以此語作了回答。毛澤東說:“如今他已經‘爐火純青’。”

準確地識別一個人,需要放長眼光,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考察,從發展趨勢中去考察。既要看干部的一時一事,也要客觀地、全面地、辯證地看他的過去、現在、將來。詳看是什么,多問為什么,多想幾種可能性,多向思考和辯證分析。看實質,就是看其在德、識、勤、績、能等各方面的實際表現,而不能光看文憑、資歷、投票測評結果。學歷、資歷不高的人,也不一定就不是人才。不僅看一個人的學歷、學位、資歷,還要看其潛在的素質,亦即“冰山”以下的部分。要推行干部考察“進家庭、進社區”制度,把干部考察由“工作圈”向“生活圈”延伸,全面了解干部在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遵紀守法等方面的情況。

如何識別人有不少方法可循。戰國時李克曾給魏文侯說了五條識人標準,很有見地:想知道一個人的品質能力,要觀察他平日親近些什么人;他富貴之后,又交往些什么人;位居高官,要考察他給國家推薦了什么人;在他處境困難、不得志時,觀察他是不是做了不該做的事;家境貧寒時,觀察他是否接受了不義之財。

諸葛亮在《將苑》一書中總結出獨到的七種識人方式:一是用是非曲直試探他,看他是否有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和高尚的品質;二是用言辭辯論,看他是否有闡述問題的邏輯性和應變能力;三是向他詢問計謀,看他是否有雄才大略和真知灼見(這與莊子的“卒能問焉而觀其知”的方法類似);四是告訴他禍患與災難,看他是否有膽量,臨危不懼;五是讓他喝醉酒,以觀察他的品性;六是把財利置他眼前,看他是否廉潔;七是約定他如期之事,看他是否守信用。

成功總是跟科學思維包括創新思維、善于應變有機聯系在一起。時代在發展,歷史在前進,有的老經驗、老辦法不一定適用,如果時過境遷后還死抱住不放,逐漸形成定勢,難免會落后于時代。識人用人,應首先培育和運用辯證思維,避免陷入固有思維模式,從多角度看問題。如,不能把推薦票數多少作為任用干部的唯一標準,不能把得票多就等同于最優秀,簡單地以票取人。只有善于識人,采取正確的方法,擴大選人用人的范圍,拓寬選人用人的視野,加大選人用人的透明度,才能使從事的事業因擁有一流人才而龍乘彩云、虎生金風、得心應手。

準確地識人,應看他結交什么樣的朋友。《史記》說:“不知其人,視其友。”《處世智慧》一書說,識人、知人,要看他日常生活中親近、結交什么人;看他富裕時怎樣對待和處理錢財;有了地位和權力后,看他推舉任用什么人;看一個人貧賤不得志時的所作所為;要看關鍵時刻的表現;看長期一貫的表現;還要通過綜合觀察和比較。識別人才,既要作全面考察,又要靠長期觀察。馮夢龍說:“不可以一時之譽,斷其為君子;不可以一時之謗,斷其為小人。”

察言觀色,可以略知其人。《孟子·離婁章》說:“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指觀察一個人,再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心靈正直,眼睛明亮;心地丑惡,眼睛昏暗。一個人的神情儀貌、舉手投足,反映了他的內心世界。從外表觀察人物固然有失偏頗,卻是很直觀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自贡市| 合山市| 南江县| 林口县| 罗平县| 龙胜| 墨脱县| 长沙市| 石河子市| 雷州市| 南木林县| 襄汾县| 海丰县| 仲巴县| 阿拉善左旗| 石渠县| 建德市| 茶陵县| 德州市| 舞阳县| 陈巴尔虎旗| 枣阳市| 万山特区| 阜新市| 克什克腾旗| 三河市| 收藏| 万全县| 阳泉市| 永登县| 内乡县| 吉木萨尔县| 英吉沙县| 饶平县| 梅河口市| 井研县| 高密市| 冀州市| 潍坊市|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