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互動效應與路徑研究
- 劉躍 何鄭濤 葉宇梅
- 1741字
- 2019-01-03 11:50:23
2.4 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相互融合的影響因素
2.4.1 基礎設施建設
城鎮化的進程沒有基礎設施的支撐將步履蹣跚,特別是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徐瑩(2005)以貴州城鎮化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為研究對象,分析得出加大城鎮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和質量對于拉動城鎮經濟增長、推進城鎮化進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張克進(2013)對河南省信息化與城鎮融合發展進行分析,發現基礎設施規劃與城鄉建設規劃及規劃實施不同步,會制約當地信息化跨越發展和城鎮化發展質量的提高。吳福象、沈浩平(2013)對長三角城市群16個核心城市進行實證分析發現,如果發揮基礎設施的空間“溢出效應”和“蒂伯特選擇”機制的用腳投票功能,將有助于地域分工和專業分工的合理進行,有助于促進人才和產業區際互動,推動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宋艷萍(2014)認為基礎設施如果僅僅依靠營利性運營商投入,則信息化建設無法與城鎮化匹配發展。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周宏仁副主任強調城鎮的基礎設施非常重要,尤其在城鎮化初期,需要提前規劃好道路、管網、給水工程、污水工程等,將信息基礎設施的規劃納入城鎮基礎設施總體規劃中,優化光纖、通信、基站布置等,實現網絡到戶。陳永光(2014)認為信息化基礎設施規劃沒有完善、沒有進入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必定存在缺陷。陳子真、歐國立(2014)基于區域比較視角,采用2001—2011年的省際面板數據分別對東、中、西區域公路基礎設施對我國城鎮化的長期和短期影響進行分析,得出不同地區影響城鎮化的等級公路不同,并呈現由東向西逐漸下降趨勢。低等級公路在任何區域都是城鎮化的格蘭杰原因。不同時期影響城鎮化的等級公路也會不相同。東部地區高等級公路短期內對城鎮化的效應明顯,而中西部地區則對城鎮化的影響不顯著。低等級公路對區域城鎮化的短期效應大于長期效應,且低等級公路短期內對區域城鎮化的影響呈現出由東向西逐漸下降趨勢。余凱航(2016)對東西部多個城市的交通設施進行研究,發現東中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對城鎮化進程存在空間溢出效應,如果忽略這種效應,就會過高估計交通基礎設施對城鎮化的影響。
2.4.2 管理體制和機制
機制體制的創新能推動信息化和城鎮化發展(馮奎,2012)。徐付生(2013)指出管理機制體制不完善會阻礙城鎮化進程;反之,也會影響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協調機制和體制的建立和健全。張占斌(2013)認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重點應該解決體制機制改革問題。城鎮化是一系列公共政策的集合,配套制度的改革突破,將會有力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張占倉、孟繁華等(2014)綜合河南發展高層論壇會議,提出推動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需要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加快城鄉體制機制一體化。如建立統籌規劃建設協調機制、動態耕地占補平衡機制、城鎮投融資體制機制等。王永蘇(2014)認為推進新型城鎮化需要尊重客觀規律,積極穩妥從深度和廣度上推進,打破城鄉二元體制,建立并健全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發展的新機制體制。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通過市場競爭優化配置資源。
2.4.3 信息化人才
新型城鎮化關鍵是“人”,這個“人”既包括信息人才和城鎮規劃人才,也包括為城鎮建設貢獻價值的勞動者。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的融合和推進,需要以信息人才為基礎。邱杭楷(2011)指出目前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信息化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復合型網絡信息人才缺少。一個主要原因是當地政府對信息人才培養力度不夠。徐付生(2013)研究發現,信息人才多集中于中大型城市,城鄉的信息服務人員缺乏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培訓力度不夠,很難為農民提供優質的信息化服務。史書鑠(2014)認為,高級信息技術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匱乏,自主創新能力不高,信息產業不具備競爭力,會對“兩化”融合形成障礙。
通過對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關系研究文獻的梳理發現,學術界對于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的關系問題多趨向于理論研究,而對兩者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較少,且不夠系統和深入,或者同時采用定性和定量進行探究的不多。此外,關于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之間關系的研究甚是缺乏,也沒有建立科學的數量模型來驗證兩者之間的關系。鑒于此,本文運用系統論、耗散論及社會互動論對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互動關系進行邏輯解釋,搭建本文的理論研究框架,通過建立回歸模型,采集并整理數據實證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以探求推進“兩化”融合的路徑。
- AutoCAD 2014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 計算機輔助設計項目實戰
- AutoCAD 2014室內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 從零開始:AutoCAD 2010中文版建筑制圖基礎培訓教程
- CAE分析大系:ABAQUS工程實例詳解
- 基于MATLAB的遺傳算法及其在稀布陣列天線中的應用(第2版)
- Protel 99 SE原理圖與PCB設計及仿真(全彩版)
- 3D打印機/AutoCAD/UG/Creo/Solidworks 產品模型制作完全自學教程
- 機電系統計算機控制及輔助設計
-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冊):原理與架構
- SolidWorks 2013中文版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 中文版SketchUp 8.0技術大全
- 從二維到三維
- 從零開始:AutoCAD 2010中文版機械制圖基礎培訓教程(中文版)
- AutoCAD 2012中文版實用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