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雪里藏梅
- 寧宋
- 西峰紅葉
- 2449字
- 2019-01-02 17:09:08
翌日上午,劉知州專程來到客棧拜訪李氏夫人,隨同而來的還有兒子劉猛,這劉猛十二三歲的樣子,皮膚黝黑,相貌堂堂。
故人來訪,抗金往事歷歷在目,李氏夫人百感交集。
岳飛含冤致死,岳家軍被強行整軍,岳家老小慘遭朝廷流放,劉知州不由得心生悲涼。
他讓兒子見過李氏夫人后,沉聲道:“早年間,我家兄長劉光世也積極抗金,輾轉淮南、淮北、河南等地,大小經歷了百余戰,可淮南兵敗后,他就一蹶不起了。這么多年來,大宋真正有實力抗金的將軍就岳飛、韓世忠兩人。可嘆朝廷任用奸佞,自毀棟梁,大宋前景堪憂啊!”
一番話,勾起李氏夫人的記憶,她的臉色霎時變白。
略微調整情緒,她盡量將悲傷藏在心間:“知州大人不必過謙,想當年你也是竭力抗金的,如今主持溫州政事,這里雖無金人襲擾,但仍然憂慮國事,實在令人敬佩。”
劉知州正色道:“夫人無需客套,論公事,岳元帥曾經是我的上司;論私交,岳劉兩家的交情是經過沙場考驗的;論感情,真州一戰是岳元帥舍命馳援,危難之中解救了我部數千將士的性命。
劉知州、李氏夫人互敘往事,沒有虛偽作態,更無客套應酬,無形之中拉近了岳劉兩家的關系。
“這劉知州也是個性情中人,敢作敢為,敢于擔當”,岳霖心中暗道。
不過,長輩說話晚輩是不能隨便插言的,這點禮節岳霖還是只曉的,他并沒有插話,而是站在一旁靜靜地聽著長輩寒暄。
這邊劉猛也一樣,站在父親身旁并不吱聲。
劉知州見兩少年很有禮節站在一旁,甚為滿意。
于是,劉知州微笑道:“我家小子和霖公子年齡相仿,”還是讓他們少年人多多交往吧。”
李氏夫人當然愿意,她催促道:“霖兒,你就和劉公子隨處轉轉吧。”
岳霖、劉猛早就等這句話了,兩人相視而笑,好像商量好似的,同劉知州、李氏夫人作別而去。
當然,還有跟班的張敏、阮波二人。
沒了長輩的約束,兄弟四個更加灑脫,他們有說有笑走出南城門向南而去。
南行三十余里,前方大羅山峰巒疊嶂,樹木蔥蘢,景色秀麗,伴著鳥兒們婉轉清脆的歌聲,大伙沿著瑤溪隴拾級而上。
瑤溪是條山中溪,穿山跨谷二十里,曲曲折折,迂回在山谷中。
光潔的河床、玲瓏的溪石,端的是五光十色、玲瓏剔透。腳步順著瑤溪羊腸逶迤的小路,小路旁長滿了楊梅,紅彤彤、沉甸甸的楊梅壓彎了樹枝,鮮紅欲滴,紅中透紫,紅果綠樹,和溪水中的色彩斑斕的石頭相互映襯,整個山谷恍如仙境。
大伙邊走邊吃楊梅,粉紅色的果肉甘甜可口,讓人欲罷不能。
張敏、阮波包括劉猛也算是土生土長的溫州人了,在當地楊梅多的是,他們并不像岳霖對楊梅情有獨鐘,也就是做做樣子,淺嘗即止。
實際上,對絕大多數溫州人而言楊梅就是一普普通通的野生水果,沒有什么特別的,他們看著的是稻米生產,對漫山遍野的楊梅卻很少顧及。
岳霖就不一樣了,有了這前世無人能及的認知,他知道這楊梅可以做成蜜餞,可以做成果脯,也可以制作美酒的。吃飽了甘甜可口的楊梅,他贊不絕口,并提議采摘一點帶回。
大伙并無異議,一起采摘楊梅,張敏他們采摘了十來斤就住手了,可岳霖并沒有收手的意思,大伙有點不可思議。
劉猛疑惑不解:“霖弟,有個十來斤也就夠吃了,你要這么多楊梅干啥啊?”
岳霖并不隱瞞,笑道:“這楊梅不僅僅是帶給大伙品嘗的,多余的可以做成果脯、蜜餞,甚至做成楊梅酒。”
“是嗎?自古以來,這楊梅吃不完,就任由其自然脫落,腐爛成肥料,怎么還有這么多奇思妙想。”劉猛有點不信,一旁的張敏、阮波也是暗自搖頭。
下午,大伙豐收而歸,帶回了足足一百余斤楊梅。
小弟兄們近乎瘋狂的做法,只驚得李氏夫人等人目瞪口呆。
晚宴,劉知州刻意安排宴請李氏夫人一行。
酒桌上,擺滿了各式菜肴,雞鴨魚肉是應有盡有,當然更多的是張敏、阮波二人提供的江鮮,酒席上臭桂魚成了最為時尚的一道菜。
酒過三巡,客棧王掌柜端上一碟平常不過的楊梅,楊梅上面密密的灑滿了白霜的東西,紅白相間,看上去煞是好看。
不用過問,李氏夫人就知道是岳霖的杰作。
她柔聲道:“霖兒,你又在別出心裁了吧,趕緊給大伙介紹介紹,別藏著掖著。”
張敏、阮波跟著起哄:“霖公子,給大伙介紹介紹,別好意思啊。”
劉猛更是過分,桌下就動手了,掐著岳霖大腿催促著:“兄弟,快點啊,給大伙講講吧!”
岳霖掃視三人,無聲地抗議著。
“唉!”岳霖被逼無奈,躬身施禮,“這道菜就叫‘雪里藏梅’,是選用新鮮的楊梅,用蔗糖腌制而成。”
“用蔗糖腌制?這蔗糖也沒有這么白啊!”劉知州大感詫異。
古代的白糖直接用蔗糖榨制,缺蒸餾提煉的手法,故而顏色焦黃,而岳雷這道“雪里藏梅”所用的蔗糖是經過蒸餾提煉的,劉知州等人不知就里,故而有此一問。
古人局限于知識的缺乏,但并不代表他們智商有問題,解釋不到位肯定不行的。
岳霖知道繞不過去了,略一思付,就解答道:“這蔗糖嗎,是小子作了手腳的,先把這蔗糖溶于水中,然后大火燒開,經過蒸餾、提純等工序,最終冷卻便得到這白如冬雪的糖了。”
“何為蒸餾?何為提純?”劉知州緊追不舍。
一桌人都瞪大眼睛,等待岳霖解釋。
“這古人還真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知精神!”岳霖是一臉無辜的望著劉猛等人。
劉猛、張敏、阮波視而不見,故作鎮靜。
實在沒有辦法,岳霖只好解釋道:“小時候見過道長制作丹藥,這蒸餾、提純之法就是從道長那兒學到的。蒸餾就是將蔗糖溶解于水,在鍋蓋上插入數段打通的竹筒,然后大火煮沸,通過竹筒冷卻收集到容器中……”
畢竟古人沒有化學基礎,岳霖費了好大的勁,給大伙惡補了一通化學知識。
劉知州、李氏夫人,包括董成、任林等人均聽懂了,大伙眼神之中滿是敬佩之色。
董成在桌上只有吃飯沒有講話的份,這時卻自豪無比地夸贊道:“霖公子博學多才,文武皆通的。”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岳霖罵人的心思都有了。
劉猛不依不饒,笑著對岳霖道:“兄弟,要不給大伙來一段詩詞,以助酒興?”
有劉知州的要求和大伙的期盼,岳霖知道在劫難逃了,略微沉思,他朗聲道:“遙看羅山點點紅,五月楊梅正當時;雞頭累累如仙果,溪上梅林風味殊;游人過此嘗一枚,滿嘴酸甜不思歸;天與楊梅在羅山,吾鄉獨有異鄉無。”
眾人聽后,皆撫掌大笑。
劉知州更是感嘆萬分,他沉聲道:“此子大才,非池中之物,他日必將是國之棟梁,岳元帥泉下有知也該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