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購成功&生存法則(《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哈佛商業評論
- 561字
- 2019-06-17 11:26:00
中國企業并購談判演進史
中國的海外并購活動主要經歷了三大發展階段,并購談判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過于看重交易價格。談判是一種復雜的溝通藝術,既需要“硬條件”,更需要“軟技巧”。軟技巧包括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和對并購核心價值的掌控度。
20 15年前三季度,中國的海外并購交易額已達創紀錄的630億美元,同比增長27%。在政府大力推動和國內股市震蕩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國門。未來數年,中國的海外并購交易仍將保持強勁勢頭。
在每次并購交易的過程中,相關各方隨時要準備參加無數場談判。意大利著名外交家丹尼爾·華蕾(Daniele Vare)這樣詮釋談判之道:“談判是一門藝術,能夠令他人接受你的思維方法。”并購談判往往涉及諸多問題,如價格、人才保留、總部選址,以及合理設計產品、服務、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等等。
在外方眼中,開展海外業務的中國企業談判時通常都比較強硬。他們甚至將丹尼爾·華蕾的思想發揚得更加淋漓盡致,不愿在任何有悖其想法的條款上妥協。價格誠然重要,但其他因素亦不應忽視。企業需要在何時何地予以妥協?他們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對方想法,從而達成雙贏協議?中國企業應該明白:不以雙贏為出發點的并購交易很少能創造真正價值——企業無疑要考慮財務價值,但并購活動能為企業帶來的各種軟性收益同樣不容忽視。
推薦閱讀
- 經濟學中的信息與范式革命(諾貝爾經濟學獎演講集II)
- 拒絕成為愚蠢的老好人,要做聰明的“給予者”(《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別讓指標毀了公司(《哈佛商業評論》2019年第9期)
- 中國企業家(2016年第06期)
- 雪球專刊266期:萬物皆可ETF
- 雪球專刊105期:周期股投資入門
- 雪球專刊特輯:讀懂公司財報
- 中國企業家(2016年第01期)
- 適應數字化顛覆(《哈佛商業評論》2022年第1期)
- 商業的本質(《商界》2018年第5期)
- 直播野望(《商界》2020年第5期)
- 水深魚悅,城強賈興(《復旦金融評論》第17期)
- 新經濟導刊(2021年第1期)
- 財商教育,篤行者致遠(《21世紀商業評論》2021年第6期)
- 貿易理論和地理學中的報酬遞增革命(諾貝爾經濟學獎演講集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