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次元:中國吸貓現象研究報告
- 騰訊研究院
- 1063字
- 2019-05-08 10:08:03
研究結論
2017年吸貓現象低調爆發,數千萬網絡用戶趨之若鶩。
隨著吸貓人群規模的快速增長,貓次元經濟逐漸形成規模。之所以提出貓次元這個概念,原因有二。
一是貓文化熱潮。
近年來,一股養貓吸貓的熱潮在年輕人群中流行,參與者數量約有5000萬人。這個情形類似于二次元文化的發展。30多年前,二次元文化開始在國內傳播,伴隨二次元長大的90后00后,現在成為網絡文化消費的主力軍,二次元經濟繁榮昌盛。貓次元也是如此。受貓文化影響的一代人,已經或即將成長為網絡消費群體中的主體。
二是貓型社會。
“貓型社會”表現為生活步入小康后所形成的一種與貓性情相似的社會,由于生活小康化,人們生存壓力下降,不再熱衷于激烈競爭,生活上開始追求舒適,行為上懶散、個性、宅和不喜爭斗。“活成貓樣”變成了一種調侃式追求。貓型社會揭示了“一人經濟”的復雜社會背景,折射出人們更加平和無爭的社會心理。
年輕人為什么開始爭相吸貓?從社會心理學來看,主要原因有五個:刺激、投射、彌補、隨眾和減壓。“喵星人”更適合不喜外出、深藏宅中的年輕人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社會情緒的作用。
為何 “吸貓”者眾而“吸狗”者稀呢?吸貓人士認為主要有下面三個獨特原因:征服欲、顏值即正義和擼貓。隨著貓文化的進一步流行,吸貓者的數量還將繼續增加。
商業化是吸貓現象的必然結果。當人們還在討論如何云吸貓的時候,許多人已經走上了商業化道路。
微博是云養貓基地,也是重要的貓咪商業化平臺。一種商業化模式是廣告收費。例如,“回憶專用小馬甲”為一只蘇格蘭折耳貓和一只薩摩耶犬做廣告寫軟文,一條廣告收費2萬左右,每年營收數百萬。另一種商業化途徑是將貓咪IP化。“郭斯特”憑借兩只貓咪積攢下的超級人氣,出版漫畫、設計了不少周邊產品,銷量可觀。
微信是云養貓另一個商業化程度較高的平臺,主要體現在公眾號、表情包和小程序等三個領域。整體來看,貓咪IP內容以娛樂為主,變現能力稍弱,但商業化的實踐還將繼續深入。
基于網絡吸貓而形成的文化消費現象,本文統稱之為貓次元經濟。貓次元經濟的核心在于,為悅己而消費。年輕人購買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注定了“貓次元經濟”囊括了各種消費場景和領域,背后不光是消費觀念的轉變,還有整個社會需要解決的商業難題。
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目前,貓咪IP已經步入游戲、影視、動漫、文學等內容產業。
由于我國民眾“吸貓”歷史悠久,貓次元的潛在受眾遍布各個年齡層次,因而相關市場的潛在規模將遠大于二次元經濟。貓咪的線下消費規模約為500億元,線上消費正在萌芽,雖說經濟規模暫時無法與前者相比,但已經步入爆發的前夜。
詳見下文內容解讀。